脊柱骨折康复护理(6篇)
来源:网络
脊柱骨折康复护理篇1
【关键词】脊柱损伤截瘫护理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逐年增多,脊柱损伤合并截瘫的病例逐年上升。在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精心的护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1临床资料
2009年1—12月本科室共收治脊柱损伤患者14例,合并截瘫3例,不全截瘫11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1—61岁,平均34岁。均为车祸致伤,平均住院30天。
2护理
2.1护理评估询问病史、交谈、进行护理体格检查、翻阅病历等收集相关资料,重点掌握患者的自理能力、康复愿望、心理状态以及社会支持系统,全面正确地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和健康需求。
2.2护理措施
2.2.1急救和搬运脊柱损伤患者均由门诊或急诊送入病房时都用平车转运,移动前先检查肢体活动及感觉是否异常,如无异常,可在头颈部固定位置下搬运病人,平卧于硬板床上,头颈部两侧加垫避免摆动。移动先使病人两下肢伸直,两上肢伸直放置躯体两侧。三人扶患者躯干,使成一整体滚动,移至木板上。
2.2.2翻身受伤早期及术后早期,患者多需在护士及家属的帮助下翻身,采用轴位翻身法,护理人员的左、右手分别置于患者同一侧的肩部和臀部,在确保脊柱不扭转、不屈曲的前提下,将患者翻向对侧,腰背部垫软枕,并给予正确的叩背方法。当病情稳定恢复后,指导家属掌握翻身方法。
2.2.3心理护理责任护士应多巡视病房,耐心与患者及家属交谈,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安慰和耐心细致的解释,稳定其情绪接受现实,并主动学习和配合康复锻炼,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4功能锻炼指导进行推拿、按摩、被动活动四肢各个关节。并根据患者的肌力水平、截瘫平面,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锻炼计划,逐渐增加锻炼强度。
2.2.5预防压疮保持床单元干燥、平整无皱折,协助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拉拽而损伤皮肤,骨骼隆突处衬以棉垫,对损伤严重、全身营养状况较差者给予压疮护理,每日二次,用50%酒精按摩骨骼隆突处,对已发生压疮者,局部用0.5%碘伏每2小时涂擦1次,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以环状动作由近压疮处向外按摩。同时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加机体免疫力。
2.2.6预防泌尿系感染截瘫患者由于膀胱麻痹而不能自行排尿,患者排尿功能失去大脑及低级中枢控制,使排尿功能紊乱或丧失致尿潴留,应及早行留置导尿,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外阴部清洁。每周更换尿管尿袋1次,定时开放导尿管,训练膀胱括约肌舒缩功能。长期留置导尿的病人,遵医嘱进行膀胱冲洗,以冲出膀胱内积存的沉渣,预防尿路感染。
2.2.7便秘的护理应保持患者每日饮水量在2000—2500毫升以上,进食含粗纤维的食物。指导家属每日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3—4次,每次15—30分钟,以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还可顺结肠方向按摩,以防便秘。嘱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顽固性便秘的患者,可用开塞露挤入肛门或肥皂水灌肠等方法刺激排便,或口服抗便秘药。排便间隔以2—3天1次为宜。
2.2.8其他措施(1)在床上练习上肢及扩胸运动,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加深呼吸、咳嗽、咳痰。(2)做髋关节伸屈活动,每日做数次膝关节伸直活动,按摩踝关节。(3)手术后给患者用电脑骨折愈合治疗仪、微波理疗方法,以促进伤口愈合及机体康复。
3结果
本组14例患者,经过30天左右的住院治疗的护理,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及家属入院后1周左右均能正确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主动进行。
4讨论
4.1正确的指导能避免进一步的损伤病人及家属由于掌握的医学知识比较缺乏,当脊柱受伤后,在搬运及翻身时,如方法不当极易造成骨折的移位或加大损伤,重者可进一步损伤椎管内的脊髓,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通过健康宣教,可有效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发生,对临床治疗和护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4.2做好基础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脊柱骨折后卧床时间长、活动减少、容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临床上我们对生命体征的动态观察、每天晨晚间护理、会阴护理、褥疮护理等基础护理,虽然很琐碎,但却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之一。
4.3功能锻炼是促进身体康复的重要措施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之一,是达到治疗的最终目的-恢复功能的主要手段。所以,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一项很重要的护理工作,适量的功能锻炼能帮助患者消除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达到骨折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脊柱骨折康复护理篇2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护理;围手术期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指前、中柱在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发生的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1]。随着现代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高能量创伤日趋增多,严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也日益增多。其常因巨大的暴力引起脊柱的三柱均受累从而导致脊柱的严重不稳,且常伴随伤椎后缘骨块移位凸入椎管导致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案仍存在很多争议[2]。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可恢复伤椎高度和生理曲度,但存在术后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的问题;前路手术减压彻底,但不利于处理后柱损伤且手术创伤较大。为此我院骨科自行设计了一期单纯经后路270°椎管减压重建手术,尝试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达到彻底的脊髓神经减压与可靠的三柱重建。自2005年2月至2008年7月本院采用此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共3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但同时由于该术式存在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等风险,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3~51岁,平均34.3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6例,交通事故10例,重物砸伤3例,其他损伤2例。术前均行X线及CT检查确定伤椎及三柱损伤情况。骨折节段:T113例,T126例,L112例,L27例,L33例。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3例,C级10例,D级7例,E级5例。骨折按Denis分型,爆裂性骨折19例,屈曲分离型8例,骨折脱位型4例,均有严重三柱损伤,包括椎板骨折,小关节突关节骨折,椎弓根骨折等后柱损伤。手术时间2.7~5.3h,平均3.6h,出血量750~4700mL,平均1200mL。
1.2手术方法病人取俯卧位,胸腰椎稍后伸,腹部悬空。C型臂X线机正位投照,以伤椎为中心,在相邻上下椎体椎弓根中线投影处划线,此二线间距为切口长度,约5~6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筋膜,骨膜下剥离两侧椎旁肌,显露伤椎及邻近上下脊椎棘突、椎板、关节突及横突。选择脊髓压迫严重或椎板、关节突损伤严重的一侧作为减压侧,另一侧为融合侧。首先在伤椎上下椎体置入4枚椎弓根螺钉,有脱位者进行复位。于融合侧安装纵向连接杆并撑开,以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固定该侧椎弓根螺钉以维持减压时脊柱的稳定性,避免损伤脊髓。切除减压侧椎板,切除伤椎上下关节突及邻近上一椎体下关节突与下一椎体上关节突,显露并保护好脊髓和神经根,切断伤椎横突,并将伤椎侧方软组织剥离至椎体前方。用特制花刀及髓核钳将伤椎上下椎间盘及软骨板剥离并切除。用骨凿和各种角度刮匙等去除椎弓根,将硬膜前方骨折块以特制花刀推向前方椎体内,沿椎体外缘逐渐凿除骨折椎体,完成270°减压。视椎管减压情况,保留部分对侧椎体(以不妨碍钛网置入为宜)。精确测量上下椎体间距离,选择直径20mm、长度合适的钛网,用减压中获得的自体骨填塞,先将钛网经减压侧脊髓外侧斜向置入上下椎体间,然后摆正,透视正位像钛网位于中轴线,侧位像位于椎体中后2/3处。安装减压侧纵向连接杆,两侧纵向连接杆均适当压缩,并在融合侧椎板间和横突间进行植骨,最后安装横杆。留置引流管一条,逐层关闭创口。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多是由于巨大暴力导致,病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对手术疗效和自身康复均有不同程度的怀疑。因此,术前对病人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并与病人充分交流,向病人介绍该手术治疗方案的优越性以及手术成功的范例,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信任感和康复信心。
2.1.2完善术前准备:坚持“生命第一,但需保护脊柱,减少医源性、继发性和迟发性神经损伤”的原则[3]。本组病人均及时行腰围保护,尽量减少搬动次数。在将病人转移到MRI等检查台时,注意轴线翻身与正确移位,避免脊柱旋移或扭动,减轻由局部损伤引起的水肿和出血,预防医源性损伤的发生,避免加重原发损伤[4]。因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多,对病人术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除了配合医生完善各项检查外,同时需要嘱病人术前做好床上排便练习,以适应术后卧床之需要,减少或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或便秘的可能性。术前还应保证血源充足,以备术中大出血时急用。
2.1.3加强皮肤护理:本组病人术前多伴有不同程度脊髓受压症状,部分病人合并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容易出现褥疮而延误手术时机或增加术后切口的感染机会。我科根据其皮肤情况及自理程度进行了褥疮评估后,制订了不同的皮肤护理措施,如每2小时翻身1次,保持皮肤干燥、清洁,运用海绵垫圈腾空易受压部位,卧气垫床等防压器具对皮肤进行有效保护。
2.1.4呼吸训练:全麻后特别是术后较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肺不张或坠积性肺炎,危及生命,因此术前应加强肺功能锻炼,增加肺活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由经管护士专门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练习、呼吸操锻炼:缩唇呼吸,膈肌呼吸,反复吹气球或向水瓶内吹气泡,每日5次,每次10min。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监测:由于手术时间长,平均3.6h,椎体静脉丛血运丰富以及残余椎体的大量渗血,术中失血量较大,平均1200mL,术后应去枕平卧6h,予以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2~3L/min,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直至平稳。保持输液通畅,出现失血性休克时,立即给予输血、补液等治疗。
2.2.2保持有效引流:本组病人均于切口处放置负压吸引球,术后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管或连接不紧,保持引流通畅,每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防止血块堵塞管道,避免引流管打折扭曲。注意引流管与引流球衔接处是否打折。翻身时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出或受压。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并做好记录。
2.2.3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由于行后路270°减压植入椎体间Cage时有可能牵拉脊髓或神经根引起一过性的水肿,会导致双下肢麻木、疼痛、活动障碍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术后检查病人的四肢感觉运动是否存在,及四肢感觉和运动的恢复情况,并与术前相比较。密切观察双下肢趾端血运和活动,密切观察肢体的温度、颜色和足趾的感觉活动情况,观察排尿、排便情况并及时记录。本组有9例病人术后主诉肢体麻木感加重,经20%甘露醇250mL每日2次静脉输入后,于术后3~4d减轻,术后1周消失。
2.2.4观察切口情况: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切口敷料的干燥,如渗血过多或敷料污染时,及时更换敷料以预防切口感染。
2.2.5预防并发症:①卧床期间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以防褥疮发生。椎体行270°减压切除后会对脊柱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翻身方法尤为重要。搬运病人时注意保持脊柱水平位,防止扭转。翻身时务必使脊柱在一条轴线上,不可扭曲,以保持脊柱的稳定,减少脊神经的损伤,避免内固定松动,致手术失败。后期可由护士教会家属正确翻身或移动的方法;②预防肺不张,由于全麻药物和气管导管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4],手术后宜采取平卧位,不宜过早采取半卧位及坐位。病人咳嗽无力加上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所以术后容易继发肺部感染。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继续吹气球和吹气泡训练,减少气道阻力和无效腔。鼓励病人做有效咳嗽和深呼吸,一手按压切口,一手按压腹部协助连续轻声咳嗽,由经管护士在一旁指导和协助,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来稀释痰液,每日2次;③术后导尿管要进行夹闭训练,有尿意时松夹排尿,排完尿后再夹管,预防尿失禁;④定期膀胱冲洗和尿道口擦洗护理,尽早拔除导尿管,保证每日水的摄入量,防止泌尿系的感染。
2.2.6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是病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术后绝对卧床休息3~5d,卧床期间保持脊柱稳定的同时活动双下肢,肢体按摩,早期被动及中后期主动屈膝屈髋运动,增强肌力,预防肌萎缩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为离床活动做好准备。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后,当疼痛减轻时指导病人在床上做四肢伸屈运动,扩胸运动,肩关节、腕关节活动,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及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以增强四肢肌力及关节的灵活性。每次20~30下,每日3~4次,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标准。如术中内固定坚强,术后第5天即可协助病人取半卧位,若病人无头晕、恶心等不适,再协助病人床上坐起。1周后可协助戴支具背心或腰围短暂下床活动。
2.2.7出院指导:病人大部分康复锻炼时间将在医院外进行,故医护人员应在病人出院前制订详细的康复锻炼计划及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家属仔细讲解并示范,使病人出院后顺利康复。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为预防内固定脱位或折断,6个月内避免做上身前屈动作,上肢禁止提拉重物,减少脊柱活动;②加强腹背肌的运动,腹部收缩运动时紧缩下腹及臀部肌肉,5s后放松,恢复原来姿势;③带保护性支具背心固定3个月以上;④定期复查。
3小结
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通常需要前后路联合手术从而达到对脊髓彻底减压及重建脊柱三柱的目的,而后路270°减压重建术只需单一切口便完成了前后路联合手术的目的,具有创伤小,对胸腹腔脏器干扰小,避免了取骨区的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减少了一部分护理工作负担,但同时对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本组病例的护理,我们体会到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提高心理耐受能力,加强皮肤护理,指导呼吸训练及大小便训练,是术后早期康复的基础。因术中出血较多及处理椎体时暴露有限,术中对脊髓碰触的机会较大,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的变化很重要,同时要做好引流管和切口的护理。椎体行270°减压切除后使脊柱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用正确的翻身来保证脊柱的稳定性很关键。同时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出院前予以仔细的康复指导等,这一系列周密详细的护理可以大大缩短病人住院的时间和费用,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DENISF.Thethreecolumnspineanditssignificancein
theclassificationofacutethoracolumbarspinalinjuries[J].
Spine,1983,8(8):817-831.
[2]DaiLY,JiangSD,WangXY,etal.Areviewofthemanage-
mentofthoracolumbarburstfractures[J].SurgNeurol,2007,
67(3):221-231.
[3]单江莲.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病人的急诊分级护理[J].中华护
理杂志,2007,42(2):136-138.
[4]梁英,李春艳,喻文波,等.1例全头皮撕脱并胸椎骨折脊髓
脊柱骨折康复护理篇3
【关键词】脊柱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55-01
脊柱骨折有着较为复杂的伤情,常常出现脊髓损伤等症状,且伴发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截瘫等并发症,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本文就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78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78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20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本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均通过CT检查进行确诊,其中15例下胸段脊柱骨折,63例腰椎骨折。本组研究对象均通过切开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骨科常规护理的要求,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体现如下。
1.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干预。由于脊柱骨折患者有着较为危急的起病,患者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无法正确的认识疾病康复方面的知识,心理上出现恐慌、焦虑等情绪。医护人员应该关心病人,与病人交流,鼓励表达对疾病及预后的看法,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以轻、稳、准等操作进行干预,使患者的安全感得到增加,对于患者的需求要尽可能满足,使患者与治疗积极配合。
(2)术前准备措施。手术前对患者的瞳孔、心率、脉搏、血压等进行严格观察,对患者受伤时间、部位、、原因,暴力的性质、方向和作用部位,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抢救措施,搬运方法及所有工具等进行掌握,并且将备血、皮肤准备、过敏试验等工作完好的准备。
1.2.2术中护理
(1)对生命体征改变严格观察。因为脊柱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中有着较多的出血量,所以应该对中心静脉压进行严格观察,通过分析尿量、血压等方面的改变,采用输血输液将血容量补充。另外,还应该防止循环有着过重的负荷,避免出现肺水肿、心衰等症状。一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则应该立即向医生报告。对患者皮肤微循环、体温等情况进行严格观察。
(2)输液途径的选择。在患者颈外、颈内、上肢等构建静脉输液通道,对静脉导管进行良好固定,避免改变时导管出现滑落的情况。由于输液在股静脉、下肢等位置进行会导致手术位置出血的情况有所加重,因此,防止在股静脉、下肢等位置进行输液处理。
1.2.3术后护理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医护人员在患者完成手术后对呼吸改变、脉搏、血压、意识等进行严格观察,每隔15min~30min左右进行1次心电监护,对引流液的性质、量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患者皮肤、面色等改变情况,查看患者是否出现冷汗、恶心头晕、早期休克等表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应该立即报告医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患者完成手术后6h内应该在硬板床上给予仰卧位平卧,确保术后有着通畅的尿管、引流管。
(2)观察引流管以及伤口。患者完成手术后应该将引流管妥善固定,确保有着通畅的引流管,避免出现反折、受压、扭曲等情况。倘若引流液在24h内>300ml,则表示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倘若完成手术后2~3d引流液以清水样呈现,则表示可能出现脑脊液漏的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对伤口肿胀、渗出等情况进行观察,有着较多的引流液渗出时,则进行换药处理。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运动恢复、双下肢感觉等进行观察,详细进行记录。
(3)护理。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后应该尽可能在硬卧板床上平卧,如患者是通过硬膜外麻醉的,则应该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垫枕或者去枕平卧位的方式给予休息;如患者属于腰椎麻醉,那么在手术后则有着6h的平卧;如患者属于全身麻醉,那么在效没有全退的情况下,采用去枕平卧位的方式将头部往一侧偏向,等待患者麻醉全退后,则分析患者的情况,采用软枕给予患者休息。患者完成手术后将仰卧位转变成侧卧位休息时,应该通过板状或者轴线的方式给予翻身,将胸腰背部位置作为制动的位置,医护人员的左手、右手在患者臀部、肩胛部的相同侧,确保患者的臀部、肩部、颈部处于一致的状态,避免脊柱出现扭曲的情况。患者在侧卧休息时应该将软枕在腰背部垫好,让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通过SPSS16.0统计包处理,通过x2检验,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
2结果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7.6%,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骨科疾病中脊柱骨折对机体创伤性损伤是较为严重的,大部分患者会丧失劳动力、遗留残疾、无法自理生活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2]。因此,医护人员应该以耐心的态度面对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病情、病程等区别,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在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得到减少,让患者对疾病给予正确态度,加快疾病康复速度。另外,加大手术前访视力度,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重视呼吸、等护理工作,能够使患者的痛苦得到减轻。
参考文献:
脊柱骨折康复护理篇4
【关键词】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后纵韧带骨化症
脊髓损伤是指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障碍的综合征[1]。它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损伤使下肢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可致截瘫。如果颈段脊髓损伤后可致四肢功能障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改变,引起颈椎管狭窄,导致颈脊髓受压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往往因创伤导致急性神经系统压迫症状加重、脊髓损伤。脊髓损伤的患者预后较差[2],患者恢复较慢,治疗费用较高[3,4]。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急性脊髓损伤的患者96例,本文主要就该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6例中,男72例,女24例;年龄年龄17~82岁,平均45.5岁。其中78例患者急症入院,18例患者于院外住院后转入我院。所有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
1.2方法
1.2.1治疗原则:治疗愈早愈好;整复脊柱骨折脱位;综合治疗脊髓损伤的患者;预防及治疗脊髓损伤相关的并发症情况;脊柱和脊髓功能重建与康复。
1.2.2非手术治疗:合适的固定、防止因损伤部位的移位而产生脊髓的再损伤。一般先采用颌枕带牵引或持续颅骨牵引;减轻脊髓水肿和继发性损害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地塞米松入20%甘露醇静脉滴注消肿;甲强龙冲击疗法;高压氧治疗也可以提供很好的治疗效果。本组非手术治疗27例。
1.2.3手术指征:脊柱骨折脱位有关节突交锁者;脊柱骨折复位不满意,或仍有脊柱不稳定因素存在者;影像学显示有碎骨片凸出至椎管内压迫脊髓的功能;截瘫平面不断上升,提示椎管内有活动性出血者。
1.2.4手术禁忌证:切口附近有感染性伤口;发热、低蛋白、贫血患者;脊髓完全横断性损伤的患者;外伤性脊髓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的患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2结果
69例患者手术治疗,2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所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无死于体征异常引起的呼衰、严重坠积性肺炎、压疮和泌尿系感染所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的病例。
3护理体会
3.1术前护理
3.1.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尤其是呼吸变化;对烦躁患者要采取加床档、约束带等安全防范措施;采用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时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大小便情况。
3.1.2预防并发症:主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枢性高热等。在护理时候需要密切观察。给予气垫护理,定时翻身,骨突处给予透明贴保护;助患者翻身叩背,教会患者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运动,如吹气球,2~6次/d,每次15min;鼓励患者多饮水,会阴护理1次/d;被动活动肢体,预防血栓形成。活动方法包括:踝关节的跖屈背伸、环转、内外翻,脚趾屈曲伸直,及床上足部负重练习,并可使用足底静脉泵(vfp)、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梯度压力弹力袜(gcs);颈髓损伤四肢瘫痪者,由于自主神经失调,汗腺不能分泌,皮下血管扩张,体热不能散发,刺激增强细胞新陈代谢,可出现39~40℃高热,可应用乙醇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5]。
3.1.3心理护理:护士要给患者真诚的关怀、安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病例,消除恐惧紧张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3.1.4:颈髓损伤颈部制动呈中立位,颈托保护,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若或翻身不当,可加重脊髓再损伤,严重者导致死亡。持续颅骨牵引者应保持有效牵引。
3.1.5术前准备:备皮(以切口为中心周围20cm),合血,练习床上大小便,深呼吸、咳嗽排痰训练,完善术前检查,术前8h禁食水。
3.2术后护理
3.2.1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尤其观察呼吸状态,观察有无气管黏膜水肿或血肿压迫引起的呼吸困难,术后要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多饮水,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2.2卧位:轴线翻身,颈髓损伤患者给予颈托固定。
3.2.3神经功能观察:严密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大小便情况,并与术前比较,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2.4伤口及各种管道观察:观察有无渗血、渗液、血肿,引流液颜色和量,保持引流管及其他管道通畅。
3.2.5预防腹胀、便秘:卧床、麻醉、手术创伤均会导致肠蠕动减慢,易引起腹胀、便秘。指导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多食蔬菜、水果、萝卜汤等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亦可口服缓泻剂如:四磨汤、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等。必要时给予甘油(开塞露溶液110ml/支)110ml肛入。
3.3康复训练适当功能锻炼是促进sci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有研究表明,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和住院期间与患者受伤至康复计划实施时间有关,康复实施越早,所需住院时间越短,经费开支越少,而功能恢复越多,并发症越少[6]。功能锻炼采取主动与被动锻炼四肢肌肉和关节功能。如下肢截瘫患者卧床时,为防止肢体畸形,足下垂和肌肉挛缩发生,每日被动活动下肢关节,踝关节可行背屈、内收、外展,膝关节可行伸屈活动,髋关节先行抬腿(屈髋)运动,再行内收外展活动。不做被动活动时应保持瘫痪肢体关节处于功能位。定期按摩下肢肌肉。特别强调未瘫痪部位的主动运动,如利用哑铃或拉簧锻炼上肢及胸背部肌肉,为扶拐下地做好准备,同时可在仰卧位或俯卧位积极锻炼腰背肌。在上肢的帮助和上身的带动下,借助辅佐工具,如双杠、支具、四腿拐等,下地练习站立和行走,如每天站立及行走能达到2h以上,将可防止骨质疏松[7]。
综上所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差,恢复慢,医疗费用高,患者及家属都承受很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我科通过对以上患者的护理,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加之及时康复指导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脊髓损伤.中华骨科杂志,1997,17:340?343.
2brackenmb,holfordtr.effectoftimingonrecoveryofsegmentalandlongtractneuologicfunctioninnascis.jneurosurg,1993,79:500?507.
3党耕町,孙宇,刘忠军.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及外科治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581?582.
4sekhonlh,fehlingsmg.epidemiology,demographicsandpathophysiologyofacutespinalcordinjury.spine,2001,26:2?12.
5黄红云.脊髓损伤后并发截瘫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
脊柱骨折康复护理篇5
【关键词】脊柱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70—01
脊柱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指脊柱骨的连续性中断,占全身骨折的5%-6%,它可见于各年龄段,青壮年多见。脊柱骨折常见因素为创伤、暴力;椎体肿瘤,感染,骨质疏松等也可导致脊柱骨折[1]。脊柱骨折患者伤情一般较为严重而复杂,严重者可致残甚至丧失生命[2]。应给与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针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4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至2011年我科收治的脊柱骨折4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5例,女5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34.5岁,以青壮年居多。
2护理
2.1基础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注意保暖。患者宜卧硬板床,可卧气垫床,垫泡沫塑料垫等。加强口腔护理,口唇干裂者涂油或润唇膏。
2.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与病人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加强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讲解,常用物品置病人床旁易取到的地方,满足病人生活需要。
2.3并发症的预防患者因病情,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呼吸系统感染,褥疮,体温失调,便秘,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需加强护理。
2.2.1肺部并发症的预防①注意保暖,定期指导病人作有效咳嗽及深呼吸,做好口腔护理,提高口腔的防御功能;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变更,每次翻身时拍打胸背部以利排痰。遵医嘱持续或间断吸氧,以增加血氧饱和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使用吸痰法吸痰;③雾化吸入每日2次,雾化液以等渗盐水为主,可酌加抗生素、地塞米松、蛋白酶等药物,达到稀释痰液、消炎的目的。④注意呼吸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
2.2.2褥疮的预防①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松软,平整。不建议使用气垫圈等防压疮器具,可卧睡气垫床,每2h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卡。翻身时禁止拖、拉、推等粗暴动作。注意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每日晨、晚间护理清洁皮肤;②注意保护骨隆突部位,每次翻身后,用50%酒精或红花酒精按摩。可使用泡沫敷料保护;③合理进食,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2.3体温失调的护理①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作好记录。②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如冰敷、冰盐水灌肠、酒精擦浴、调节室温(18~22℃)等,必要时进行药物降温,如冰敷、冰盐水灌肠、酒精擦浴、调节室温(18~22℃)等,必要时进行药物降温,如输液和使用冬眠药物。由于病人适应能力低下,应注意勿使降温过快、过低。③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维持电解质平衡,以补偿高热消耗。
2.2.4便秘的护理①逐渐增加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每天顺肠蠕动方向环状按摩腹部数次,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②指导病人定时排便,鼓励多饮水。早餐前半小时喝一杯温开水,可刺激排便。③遵医嘱给予大便软化剂或缓泻剂,必要时通便灌肠或人工挖取干硬粪块。每日定时以手指作按摩,刺激括约肌的舒缩活动,有利于排便反射功能的恢复。
2.2.5泌尿系感染的预防①多饮水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害怕尿多增加别人的麻烦而减少喝水量。因此护理人员应给患者和家属讲解多饮水可以增加尿量能达到冲洗尿道的作用;②清洁每次大小便后,应清洗会,强调清洗时的顺序先洗尿道口然后进行擦洗,毛巾应更换,保持会清洁干燥无异味;③消毒留置导尿的患者每天应用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定时开液以训练膀胱肌的收缩功能,引流袋尽量使用返逆流袋每周更换1-2次;
2.2.6深静脉栓塞的预防①我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气压循环治疗仪,每日1-2次促进血液循环;②用软枕抬高双下肢10°-15°。因抬高双下肢6°可增加回流血量33%,软枕垫的位置上至膝部下至踝部。
2.4指导功能锻炼为防止躯干肌萎缩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柔韧性吗,防止下腰痛。应正确指导和督促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卧床数天后局部疼痛减轻时即开始背肌、腹肌的练习,以无痛的等长收缩为主,辅以四肢的主运动;第2-3周时疼痛基本消失可开始做背腹肌的等张练习,先做仰卧位挺胸、俯卧位抬头等动作以后加仰卧“半桥”俯卧抬腿等练习,至无痛时再加仰卧“桥”、俯卧“燕式”等练习;4-5周后如果做卧位练习时无痛可在支架保护下起床站立行走。由站立位卧下时按相反顺序进行。骨折基本愈合后才可取坐位,仍需保持腰椎前凸,避免弯腰驼背的坐姿。骨折愈合石膏去除后做进一步的腰背肌及腹肌练习以及腰椎柔韧性练习,胸腰椎骨折后还需终身注意各种相关动作时腰背部所持的正确姿势。
3讨论
脊柱骨折患者通常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护理人员收治抢救病人时应及时,专业,准确,要求有较强的责任心,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应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加强沟通,使其自觉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脊柱骨折康复护理篇6
脊柱骨折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多见。脊柱骨折可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特别是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者,最高可达70%,严重致残甚至丧失生命。2005年3月—2009年5月,我科共救治83例脊椎骨折患者,经积极院前急救与入院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3例,男52例,女31例;年龄19~67岁,平均38岁。受伤方式:车祸伤24例,高处摔伤41例,机械碰撞伤18例。其中颈椎骨折12例,腰椎骨折56例,胸椎骨折15例,合并脊髓损伤48例,平均住院天数43天。
2护理措施
患者由于突然的创伤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特别是由于生活自理能力丧失,长期卧床,行动不便,心理矛盾尤为突出,因此护士掌握时机给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
2.1心理护理患者急诊入院,心情焦虑,简单介绍病室的环境,医院的规章制度,治疗的程序等;同时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完善各项术前检查,边操作边解释,缓解患者紧张心理,耐心讲解说明该项操作目的,争取患者信任,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动作准确、轻柔、迅速,使患者和家属对手术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手术后根据患者心理善用充满爱心的语言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讲解手术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分析病情,消除患者悲观失望的心态,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在康复期鼓励患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维护患者自尊,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病情的恢复有正确的认知,坚持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逐渐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提高生活能力。
2.2饮食护理饮食上注意营养搭配,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进食顺序为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避免过度进食牛奶、糖等产酸、产气食物,合理搭配,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2.3一般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后,及时向麻醉医生了解患者术中情况,观察意识变化,全麻清醒后1次/2h翻身叩背按摩骨突处,翻身时保持整体翻身,术后24h内床边心电监测仪监护,按时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并记录。
2.4伤口护理术后伤口置引流管,外接负压引流球,妥善固定,防止折叠、扭曲、受压,翻身时避免过度牵拉,致引流管脱出。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定时挤管,防止血凝块、坏死组织等堵塞管道,造成引流不畅。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同时密切观察伤口是否有渗血渗液,如渗出量大及时告知医生,随时更换敷料。
3并发症的预防
3.1预防压疮截瘫病人皮肤失去感觉,神经功能紊乱局部缺血,容易发生压疮,在护理上要特别重视,因此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干燥、无皱褶、无碎屑,保持皮肤干燥,对皮肤易出汗部位(腋窝、腘窝、腹股沟)随时擦拭,及时用温水擦拭被大便、伤口渗出液污染的皮肤,擦拭皮肤时忌用力过猛,手法应轻柔,水温应适中(45℃左右),及时更换床单、内衣,用气圈或棉垫保护骨突处,骨突处及受压部位用乙醇按摩促进血循环,每个部位5~10min。每2h翻身1次,侧卧时双腿之间置软枕防止相互挤压,减少摩擦力和剪力,托运病人时避免拖、拉、推等。
3.2预防肺部感染翻身的同时给予叩背,鼓励患者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雾化吸入每日2次(生理盐水3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3.3预防泌尿系感染嘱患者多饮水,因长期留置导尿管,护理不当极易感染,7日后开始夹管,4~6h开放1次,或感觉有便意了开放,以训练膀胱反射,预防膀胱萎缩。每周更换尿管1次。
3.4预防关节畸形保持双下肢呈功能位,防止关节屈曲、过伸、过展,利用变换体位的方法防止髋关节内收畸形,每日做关节的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4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脊髓损伤后恢复时间较长,需树立患者信心,早期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配合治疗,防止出现废用综合征。(1)早期卧床,可行颈部活动,上肢各关节锻炼,上身肌肉锻炼。练习握掌、举重、肩关节和肘关节的内收和外展。(2)对双下肢做关节的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每天3次,每次30~60min,从足趾开始,锻炼踝、膝、髋关节的内收和外展,最后抬起下肢。(3)指导患者进行挺胸、背伸等背肌练习,逐渐加大活动量,增加时间,以患者不过度疲劳为原则。(4)术后1个月嘱患者配脊柱外固定矫形支架,开始先训练在床上端坐,如无异常再练站立,防止长期卧床后突然站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在助行器的帮助下练习行走。因患者康复时间较长,在此期间需不断鼓励患者,调动其积极性,最大限度保存其生活自理能力。
5结果
本组83例患者,经过40天左右的住院治疗和护理,无损伤加重,无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压疮出现,患者入院后1周左右均能正确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自觉进行。
6讨论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其内有脊髓,倘若治疗和护理不当,易使损伤加重,同时脊柱骨折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如护理不当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的重点在于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治疗和护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6.1正确的指导能避免进一步的损伤病人及家属由于掌握的医学知识比较缺乏,当脊柱受伤后,在搬运及翻身时,如方法不当极易造成骨折的移位或加大损伤,重者可进一步损伤椎管内的脊髓,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通过健康宣教,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指导和协助正确的运送和翻身、正确地使用便盆、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和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发生,对临床治疗和护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家政培训心得体会(6篇)
- 阅59家政培训心得体会篇1论文关键词:农民工;培训政策;学分银行;创新;路径政策创新的核心要义是用新的政策理念拟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