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整理2篇)

来源: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阶段性特征,立足夯实发展基础,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合理确定“十二五”农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发展重点及保障措施。努力把“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大部署、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规划编制任务和分工

在配合农业部和省发改委等部门编制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重点规划的同时,重点组织编制以几个层次的规划。

(一)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要突出我省农业优势特色,明确全省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重大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布局,以及主要政策措施等。总体规划由厅发展计划处牵头,会同有关处室编制(附规划大纲)。

(二)行业规划

根据“十二五”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组织编制种植业、畜牧业、草业、渔业、农机化等四个行业发展规划。具体由厅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农机局分别牵头,相关专业站配合编制。

(三)优势特色产业规划

主要编制草食畜、水果、蔬菜、马铃薯、中药材、酿酒、特色渔业等7个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具体由产业化处、渔业处牵头,相关业务处、站配合编制。

(四)专项建设规划

1.种植业方面专项规划:主要是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建设规划,由种植业处负责编制;

2.畜牧业专项规划:动物防疫体系由省兽医局负责编制;畜禽良种工程由畜牧处负责编制;

3.渔业专项规划:水产良种工程由渔业处负责编制;

4.其它专项规划:农技综合服务体系由科教处负责编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范体系由农经处负责编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业由产业处负责编制;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由市场信息处负责编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负责编制;草原生态保护和利用建设规划由草原处负责编制;农村能源建设规划由科教处、能源办负责编制;农村清洁工程由科教处、环保站负责编制。在具体在编制中,各相关处室分别协调厅属相关业务站参与配合。

(五)市州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各市州农牧主管部门可依据本级政府统一部署编制本辖区在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三、进度安排

分为4个阶段:

前期调研阶段安排(2011年2月至4月底):印发规划方案、成立编制机构。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开展“十一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加强与农业部和省上农业发展基本思路的衔接;各处室、单位确定规划编制规划重点领域,开展相关调研工作。

思路研究阶段(2011年5月):研究确定“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发展重点,拟定规划编制提纲和重点领域,邀请省上有关部门、有关专家等座谈征求意见。

草案起草阶段(2011年6月至7月底):各处室、单位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意见,按照任务分工起草各类规划基本框架,纲要基本框架。征求各方面意见,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和衔接。

规划评估完善阶段(2011年8月至9月底):厅发展计划处统一对各项规划草案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工作,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后,报厅务会议审定,并上报省政府,农业部报送省发改委。

四、编制要求

(一)认真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厅相关处室、单位要对本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认真分析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分析判断“十五”期间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制约因素及面临的发展机遇。测算和确定“十二五”规划指标、主攻方向、重点建设任务、保障措施等,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

(二)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在当前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条件下,要把应对自然灾害等各种复杂因素与促进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谋划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研究提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政策和工作措施。

(三)科学测算和设置规划指标。一是兼顾全面和重点,在全面反映产量、产值、农民收入的同时,突出对促进产业发展、加强薄弱环节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目标和指标;二是兼顾连续性和阶段性,既要与“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保持一定连续性,又要与国家和省上农业方面新要求有机衔接;三是兼顾需要和可能,既要适度超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又要切实可行,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四是兼顾预期性和约束性,既要适当设置一些引导市场的预期性指标,又要反映强基础、保安全、促增收等的职责要求。

(四)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增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编制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在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和评估制度等。加强规划评估论证工作,除本部门、本系统的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吸收相关部门的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五)加强规划间的衔接协调。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以增强规划在解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重大问题上的合力。规划衔接要遵循行业规划、产业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产业规划、区域规划之间相互不能矛盾的原则。要加强规划间主要指标、规划重点、重大政策等由各处相互衔接。同时,注重各重点专项规划与国家有关规划的衔接,争取所提出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相应规划。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农牧厅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长任副组长,发展计划处、相关处室负责人做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发展计划处),具体负责规划编制组织协调工作。各相关处室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和具体编制工作人员,集中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各相关处室、厅属单位加强各市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规划编制中的组织协调工作。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范文篇2

关键词:城市发展;语言规划;重要性;路径

基金项目:榆林市产学合作项目(项目编号:2012cxy3-31)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8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在其中的作用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对语言在城市发展中作用的系统研究还较为缺乏,还很不成熟,公众对此问题也缺乏明晰而深入的认识。在城市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与语言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对城市发展产生制约作用。例如,城市中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公示语的不规范使用,广告牌匾语言的不规范等),一些政府窗口行业以及服务行业人员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较差,广大市民在文明使用语言方面也有较大的不足。类似这些语言使用方面的问题损害了城市形象,影响了招商引资和吸引投资的软环境,对社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对城市发展中语言的作用以及在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予以更大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城市发展中的语言规划问题就摆在了城市管理者以及普通民众的面前。

一、城市层面语言规划的重要性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家层面上的语言规划相对比较成熟,相关研究也比较充分。语言规划这个术语来源于英语,也称为“语文规划”或“语文建设”,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逐渐在我国学术界通行开来。它指“国家或其行政区域的权力机构按照一定的目标(一般是为了解决语言纠纷、改善语言环境)对共同体内部使用的语言、语言变体及其使用方式,有组织地、人为地加以统一管理”。语言规划是政府或社会团体为了解决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及其使用进行干预和管理,使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语言规划的目标是为政府决策和语言政策的制定而服务的,在推广普通话、保护民族语言和挽救濒危语言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宏观的、全局性的语言规划研究已趋于成熟。然而,着眼于一个城市及局部地区的语言规划正在兴起,如香港、澳门语言规划,西部地区语言规划,这些研究成果对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综合看来,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国家层面语言规划的研究较多,绝大多数研究都围绕着这个层面展开,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由于在实践上城市层面语言规划的开展本身较少或开展的时间较短,所以相应地,学术界对于城市层面的语言规划的研究也较为欠缺和薄弱。

(二)语言及语言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意义。语言是包括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在内的一切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语言在城市发展中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语言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语言软环境的建设已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在城市发展中,无论是政府层面的语言使用,还是普通市民日常语言的使用,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都能说明一个城市的软环境状况。例如,一个城市的公共标识语出现错别字或不规范语言,抑或市民的日常语言粗俗不堪,都可能给投资者或游客留下不良印象,可能会损害这个城市的对外形象,进而影响到这个城市的发展。因此,在城市的发展中不能轻视语言使用的问题。

鉴于语言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语言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得到凸显。要使城市中各个方面的语言使用能规范化和文明化,就需要进行语言规划,使语言的规范使用真正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层面的语言规划对城市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相对于国家层面的语言规划,我国城市层面尤其是偏远中小城市的语言规划相对比较薄弱。在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语言规划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系统的语言规划大多还处于空白。这就需要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制定出本地方语言规划,同时要利用必要的宣传手段强化本地居民规范语言和文明语言的使用意识。

二、城市发展中语言规划的主要路径――以榆林市为例

榆林作为能源的富集区和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开发,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榆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更是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榆林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但是,在榆林城市发展中对语言的作用以及在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例如,在榆林市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公示语的不规范使用,广告牌匾语言的不规范),一些政府窗口行业以及服务行业人员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较差,广大市民在文明使用语言方面也有较大的不足,在对于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关系等方面人们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些现象损害了榆林市作为文化大市和经济强市的城市形象,影响了榆林市的招商引资和吸引投资的软环境,对榆林市社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在榆林城市发展中要对语言规划问题予以重视。

城市发展中语言规划是一项综合工程,既要涉及到政府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又要涉及到普通市民的积极参与,但语言规划的主体是政府职能部门。城市发展中语言规划的具体实施会涉及许多方面,但要重点突出。具体而言,笔者认为需要按照以下几个路径来进行:

(一)相关职能部门总体上对榆林市的语言状况进行调研,摸清本地有关语言使用情况的相关信息,建立本地语言及语言使用状况信息库,从而有助于总体上制定本地的语言规划。

(二)规范榆林市存在的语言使用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公示语公共标识语),进行全面的调查、梳理,进行必要的整改。

(三)要加强榆林市窗口单位及服务行业普通话的使用。总体而言,榆林市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和运用水平还比较薄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榆林的对外交流。因此,在这个方面要给予重视并强化指导和管理。

(四)调研并厘清榆林市的方言与普通话关系问题。要协调好本地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既能展示榆林方言的魅力,配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体现本土特色,又不影响交际,树立榆林文化大市的良好形象。

(五)要规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榆林丰富的方言资源,把榆林的方言资源应用于榆林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中。方言也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文化资源,也是地方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榆林市方言众多,在榆林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方言资源对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要利用宣传媒介,引导和动员榆林市民的口头文明语言的使用,使广大市民自觉地使用文明语言,从而树立榆林市及榆林市民的良好形象。

三、结语

随着中国城市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语言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认识。语言规划是政府部门工作职能的一部分,但必须根植于当地的社会条件、经济、文化背景,考虑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能使语言规划、语言政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样,处于快速发展的榆林市也要借鉴其他城市在语言规划方面的先进经验,把语言规划和榆林市社会经济及文化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从而积极有效地的改善榆林发展的语言软环境,改善榆林市的整体投资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日]真田信治等著.王素梅,彭国跃译.社会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收集3篇)

    阅:0

    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范文篇1关键词:科技金融;创新;实践Abstract:Financialsupportisimportanttotechnologyinnova....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整理2篇)

    阅:0

    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范文篇1一、指导思想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

    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收集7篇)

    阅:0

    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篇1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为加强公司食堂管理,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保证员工就餐质量,特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