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整理2篇)
来源:
未来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篇1
上海证券近期的调研报告显示:除此前传统的园区类上市公司外,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进入产业地产领域,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实业集团公司。
由于产业地产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十分明显,在5月22日召开的第十五届科博会上,地方政府纷纷亮出各种规划,招商引资。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对房地产行业来说,产业地产毫无疑问是很多企业未来战略转型、未来拓展新战略空间的一个重要方向。”
除了直接涉足产业地产的开发外,产业园区的规划往往也会吸引众多开发商进驻,打造住宅项目。但在当下产业地产规划密集时,一些企业却表现出谨慎的态度。金融街控股一位负责人坦言:企业在选择进驻一个区域前也会考虑风险,在他看来,部分地方的规划很空。
2010年,金融街拿下北京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地块,现推出了金融街·金色漫香苑项目,并大受欢迎。上述负责人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昌平区政府在规划上下了很大力气,并大力完善教育、商业、交通配套。
产业地产升温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企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周建成认为:在住宅市场,由于前所未有的调控降温、商业地产因竞争激烈出现过热迹象的情势下,产业地产日渐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总部基地产业地产,将会逐步成为支撑中国房地产业走好下一个十年的重要一块。“因为产业地产地价低廉,竞争尚未白热化,存在巨大的开发空间。更因为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客观上也需要产业地产的支撑。”
以北京为例,各区县政府都了相关的产业园区规划。仅在北京昌平区,就规划有:未来科技城、科技商务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项目、北京沙河高教园区项目等七大重点产业功能区。
北京市朝阳区则推出了: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中关村电子城科技园北区、中关村电子城IT产业园等园区招商项目。此外,密云县也将大力度推出一批园区项目。
周建成认为:根据开发主体的不同,产业地产分为产业园区开发模式(政府主导)、主体企业引导模式(特定产业领域具有强大实力的企业引导)、产业地产商模式(地产开发商经营和管理)和综合运作模式,而第一种模式是中国目前最常见的模式。
高策地产服务机构董事长兼总裁陶红兵表示,地方政府通过规划来配置资源、通过优惠税费政策来引入产业,带来级差地租,从而带动地价上涨。
上海证券分析师舒延飞介绍:地方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吸引投资、刺激消费对地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其次,开发区在产业集群化进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再次,成熟的开发区不仅对解决当地就业、增加地方税收、推高土地出让价格有积极作用,而且还能对周边地区发挥示范和溢出效应。
规划新思路
与传统的工业地产相比,产业地产已经不再局限于厂房出租和卖地,而是将地产、产业、城市三方面有机结合。
一位产业地产的研究专家告诉记者:“从大的层面来看,城市发展有两种模式,一是先有产业后有城市,二是先有城市后有产业。第一种模式,如果产业衰落了,城市也失去了活力。第二种模式,城市没有产业支撑,人们只是在这个城市睡觉,工作在其他地方、娱乐在其他地方,这个城市就成为睡城。”
以北京回龙观、天通苑、望京、北苑等新城为例,它们的人口一般都在30万以上,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虽然这些新城的购买力远远超过国内许多中等城市,但由于它们开始就被规划为功能单一的居住区,商业和服务业设施滞后,严重缺乏就业机会,致使其居民高度依赖交通系统与外部联系,新城沦为“睡城”。
中国规划设计院规划师赵文凯表示:今后,必须摒弃单纯规划居住区的思路,而应将产业、就业、交通、社会事业和居住统筹起来规划,鼓励发展商业服务业,把“生活之城”融合成“就业之市”,促进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而上述产业地产研究专家则表示:除了避免“睡城”现象以外,也要避免新城以产业为主,缺乏必要的生活配套,这也会造成区域功能的失衡。他认为:将来的产业地产“要走第三种模式:产城一体,城市和产业互为发展、互为促进,为人们提供居住和生活的便利”。
一位开发商则认为:未来,产业园区将融合研发设计、商务办公、高端制造,以及其他综合型配套服务于一体,居住、休闲、商业等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逐渐从单纯的生产场所,演变成为完整的工作生活社区。
周建成也表示:产业地产将呈现与城市化密切结合的趋势,由单纯的园区转向新城,综合化、社区化越来越显著。
一位在日本工作的规划师告诉记者:比如说,在全世界均享有盛名的筑波科学城,已成为日本最大的科学中心和知识中心。“但它绝非功能单一的产业园区,而是集聚了科研、居住、商业等多种功能。城市功能过于单调,不利于城市健康发展。在1985年,世界博览会举办之际,筑波科学城建成了商业街、百货大楼、食品街、信息中心、宾馆等设施,刺激了商品消费,促使筑波科学城功能结构趋向合理化”。
“职住平衡”理念
对过去规划弊端的反思,已经促使新的一些城市规划与过去相比有所不同。
北京市昌平区相关部门曾经表示:今后,新城规划将重视“职住平衡”理念,功能区力争将工作区、生活区、休闲区融合,而不再像过去一样,建类似天通苑、回龙观等只侧重居住的“睡城”。实现产业发展与就业居住、设施配套的平衡,确保社会生态环境的三角稳定。
目前,昌平区的重点产业园区--未来科技城,正是用“职住平衡”的理念规划的。
“未来科技城”规划,确立于2009年。当时,由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牵头,定位于服务15家央企的未来科技城,正式落户北京市昌平区。作为国家级创业基地和研发中心,未来科技城已与神华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国电集团、中粮集团等15家核心央企签约。去年12月,入驻的央企已全部开工,其中神华旗下的两个项目,部分楼宇已结构封顶。
不同于传统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以办公为主,缺少生活、娱乐设施的情况。未来科技城近60公顷的公共核心区,在规划上充分考虑了配套服务。其中,主核心区为都市生活配套区,建设五星级酒店、广场、大型购物中心、影剧院、国际医院和国际学校;副核心区为共享科研配套区。这些配套服务设施,将随着2012年7月部分央企的进驻,分期建设完成。
此前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但上述金融街负责人表示: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编制中的《北七家地区整合规划》,及初步提供的项目前期规划条件,未来科技城正在筹划扩大建设面积。
这位负责人还透露:金融街在该区域内的住宅项目--金色漫香苑,已有20%的客源来自于入驻的央企。而“职住平衡”的理念,已成为这一项目的重要卖点。
规划落实成关键
不过,对于企业而言,政府的规划固然重要,但规划能否落实更显关键。
这位金融街负责人认为:政府配套的落实对企业而言非常重要,有些区域开发商项目已经建起来了,政府的配套还未完成。但昌平区政府支持的力度却非常大,政府出面引入了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同时引入北医三院。
未来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篇2
摘要本文针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十二五规划中涉及电信运营商的内容,从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上海电信运营商“十二五”规划的提升设想。
关键词十二五上海电信运营商
在上海电信运营商历年的发展规划内容中,对外部发展环境的分析都是重要的基础性内容,而环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产业政策的影响,同时,公司的整体和业务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发展方向的影响,由此来看,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无疑具有很大的可借鉴和参考性。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十二五”规划前期内容的发现点
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主要关注的是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规划内容的执行和推进会影响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里电信业“十二五”规划是针对电信行业发展制定的规划,是在政府整体规划指导下的分行业整体规划。除了关注政府整体规划里的宏观问题外,电信业“十二五”规划更侧重于关注电信行业自身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从前期政府和行业“十二五”规划相关工作和内容的公开情况来看,对上海电信运营商而言,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关注:
1.政府“十二五”规划工作启动之初正值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上海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之时,编制之时则是金融危机影响趋减、国家和地方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现之际,应把政府对宏观经济走向的判断和调控方向及对行业未来发展的设计作为判断行业所处发展环境的重要依据,顺应时势,借势发展。
2.在政府层面“十一五”规划内容和规划期内的历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都占据重要位置。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前期进展情况来看,“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是“十二五”规划期内的战略性任务。TD-SCDMA和TD-LTE作为国家自主创新技术的典范,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将继续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极大重视并得到政策倾斜,这对建设和运营TD网络的中国移动来说继续是一种政策优势。
3.党的“十七大”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十二五”规划期将成为“两化融合”推进的重要时期,政府规划中必然有所体现,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规划中也会有所侧重,城市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将会有新的发展。
4.三网融合将是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也是国务院再次申明的重点。三网融合的主要工作都落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必然会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电信运营商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紧跟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关内容,做出合理判断并及早地思考应对方案。
5.在2009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公布中国电信业“十二五”规划前期预研重点研究课题的通告》,首次列入了“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及若干重点增值业务开放可行性分析”课题,这意味着在“十二五”规划期内,我国电信业有着对外开放的可能性。上海电信运营商的“十二五”规划中必须考虑这种开放的可能性及开放后对上海电信运营商可能造成的影响并进行提前布局,促进增值业务持续成长。
二、政府及相关部门“十二五”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的借鉴
从全国各种类型规划的层级来看,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规划:一是国家规划和地方发展规划;二是行业规划,主要是国家各部委及地方行业管理机构针对行业未来发展制定的规划;三是企业发展规划,是企业就自身未来发展制定的规划。
从各层级规划内容之间的指导和影响来看,国家发展规划指导地方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并影响企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指导企业发展规划,地方发展规划影响企业发展规划。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会影响企业经营所处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行业发展规划会影响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环境。企业在进行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以及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在未来的变化与发展。
在规划的方法上,国家发展规划、地方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也有一些做法值得企业借鉴:
1.规划编制要有准备。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详细而完备的编制计划、对规划中重大问题的前期调研和研究。
2.规划内容要具前瞻。要加强规划内容的前瞻性,立足企业当前发展情况,把握环境未来发展趋势,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之道。
3.规划成果要可操作。规划的目的在于指导未来发展,关键是可以实施、能够操作,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要摸清楚企业各方面的能力与潜力,以制定出确实有效的措施,同时也要充分听取和融入各方面的意见,以形成对规划的共识,共同推动规划成果的落地和执行。
4.规划实施要重评估。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规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适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公司发展的情况调整规划的内容,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上海电信运营商“十二五”规划的提升设想
目前,国家的宏观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期转入结构调整期,中国的电信行业整体也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入稳定发展阶段,上海电信运营商应该适时思考与调整未来“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导向和结构体系,以提升规划的质量,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公司未来的发展。
1.规划目标从收入导向转向收入、利润双导向。在电信行业新的发展阶段,相比于收入来讲,利润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上海电信运营商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从原来单纯的收入目标导向转向收入、利润双目标导向,重构发展模型和发展路径,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规划结构体系从全面的结构体系转向重点突出的结构体系。在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后,企业的发展更需要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因此,“十二五”规划需要调整原先“大而全”的规划结构体系,在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后,突出公司未来几年持续发展所需完成的各项重点工作内容,并进行有侧重和针对性的资源保障,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詹姆斯.肖.电信业战略管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

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的区别(收集3篇)
阅:0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的区别范文篇1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注册会计师较好地扮演了“经济警察”的角色,为提高上市....

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整理2篇)
阅:0未来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篇1上海证券近期的调研报告显示:除此前传统的园区类上市公司外,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进....

ipqc工作职责(收集3篇)
阅:0ipqc工作职责篇11.服从工作安排,及时完成上司交待的任务;2.确认产品上线的物料料号与BOM表是否一致。3.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