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汉字教学教案(整理2篇)

来源:

汉字与汉字教学教案范文篇1

关键词汉语拼音;字母表;名称音

汉语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汉字属于象形或形声的方块字,不像英文这类的拼音文字,可以直接拼读。为了给汉字标注读音,早期的人们先后采用了同音字互注的直音法和用字韵“两两相切”的反切注音法等方法来注音习字。例如用“都笼切”来为“东”注音(快读“都”“笼”=“东”)。1910年,我国出台一套笔画式的注音字母,后人称之为注音符号,就是《字母表》标注“名称”的那一行符号。在《汉语拼音方案》出台之前,这套注音符号虽然作用很大,流传甚广,但是存在注音不够准确、书写不方便等缺陷。1956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总结了前人创造的各种汉字注音的经验,拟定出台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1日,《汉语拼音方案》经历了多方反复审议和多次修订,经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审议批准,作为正式方案推行。

《汉语拼音方案》能客观地记录汉语,准确地标注汉字读音,是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辅助工具。《汉语拼音方案》不仅能为少数民族创制文字或文字改革提供整理平台,还能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方便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方便科研设置代号、编制索引等等。但《汉语拼音方案》第一部分《字母表》中的26个字母与英语26个字母相同,名称音却不一样,使人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建议改革,让英、汉《字母表》字母的名称音统一,使《汉语拼音方案》更臻完善。

一、《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表》字母的名称音难以适应现代教学

《字母表》中每个字母除了本音外,还另有一个由本音演化而来的名称音。本音与名称音读音相同的少,不同的多。如Bb本音读“ㄆ”(“玻”),名称音读“ㄝ”,发音接近“be”。名称音以“ㄝ”作为韵脚,犹如格律诗一般朗朗上口,容易记诵。这作为汉语文化的独特成份存留本无可厚非,但却给师生的教与学带来很大不便。

1.学科中字母本音与名称音互混

《汉语拼音方案》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识字与写字”的第5条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人教版小学六年制教科书中,学习拼音部分编入第一册,大写字母的认识和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编入第三册。这就要求学生在入学的最初一年半时间里学完《汉语拼音方案》,既要认识字母的本音,又要认识字母的名称音。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费了很大的劲记住了字母的本音,却记不全字母的名称音。在音序查字法应用大写字母时,也很多学生不习惯名称音,干脆直呼字母的本音。

2.学科与学科字母读音互混

市区或农村的中心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增设英语课程。英语的字母表与汉语拼音字母表编排完全相同,读音截然不同。学生由于在低年级接受了拼音字母的一系列强化训练,在幼小的脑中产生了动力定型。一部分学生受动力定型的作用,难以在发准音后学习英文字母的名称音。同样的字母,汉语名称音要求这样读,在英语教学中要求那样念;上节课语文教师这样教,下节课英语教师又那样读,这些都让三年级学生(一般只有十来岁大)产生困惑,无所适从,混淆不清在所必然。

孩子上了中学,还会再接触到国际音标、数学函数等字母,读音又不同了。一样的拉丁字母却分成汉语本音和名称音、英文字母、国际音标等,林林总总读音不下四种,这些都人为地造成学生对字母识记的混乱。

英文字母的本音、名称音的读法是一致的,只有汉语拼音字母的本音、名称音读法不一样,以致多出了一种读音。多出的这种读音如画蛇添足样的蹩脚,难以实现与现代教育教学的同步。

二、《汉语拼音方案》中字母表字母的名称音改革是可行的

《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表》字母的名称音是可以改革的。

首先,汉语拼音字母表字母的名称音只是字母的名称标记,名称音是为了方便人们识记、读写而设置的,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功用。换一种读法,变更了字母表中字母的名称音后,并不会改变字母的本音,也不会影响汉语拼音拼读拼写,照样保持了《汉语拼音方案》的整体性和汉语的独特性。

其次,改变拼音字母的名称音,不改变顺序,学生只是换一种读法去认识字母表,照样能达到课程目标要求,并未违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再则,纵观《汉语拼音方案》的沿革,该方案也是在过去拼注汉字的各种注音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经三番五次修改后形成的,并非永恒不变。要改变教科书中字母读音多且易混的局面,只能走统一的路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国际间交往的日益密切,国外学习汉语的热潮正在形成。在继承汉语优秀传统的前提下,对《汉语拼音方案》的改革与完善有助于将汉语发扬光大,与国际接轨,也有助于把汉语言文化推向国际社会。

另外,拼音字母表与英文字母表同样采用国际流行的拉丁字母,字母字形、字母排序完全相同。如果拼音字母的名称音也采用国际上流行的英文字母的读音,科书中英汉字母的名称音,不仅可以省略字母的一种读音,为学生有效减负,还能避免出现字母读音互混不清的现象。若英汉字母读音相吻合,也能为国际友人学习汉语或进行文化交流提供方便。

三、实验证明汉英字母表名称音统一后教学效果更好

为了论证字母名称音改革的实际效果,笔者和同事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了《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学研讨性实验。实验证实拼音字母表的字母名称音采用英文字母的名称音进行教学是最佳方案,教学效果优于其它方案。

我们的实验严格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遵循教学进度,分三个课题与常规教学同步进行:第一个课题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的名称音教学与采用拼音字母本音教学对比;第二个课题采用《方案》中的名称音教学与采用英文字母名称音教学对比;第三个课题采用拼音字母本音教学与用英文字母名称音教学对比。每个课题各分成相应的AB两组,每组从三个教学班抽出120人。每个课题实验两年,效果跟踪两年,用相同的测试内容和方法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统计如下:

以上数据表明,英汉字母统一读音后学生对26个字母的读对率明显高于非统一的任何一种读音方式的读对率,从调查问卷和现场测查的情况分析可知:

(1)采用拼音字母本音教学的课题一B组和课题三A组,在二年级时测查,拼音26个字母读对率很高分别达到98.6%和99.7%;当在四年级再次测查时,拼音26个字母的读对率分别降至90.8%、92.3%,英语26个字母的读对率也不高,仅88.7%、87.4%。低年级学生所学字母的名称音是本音,相对单纯,读对率较高,三年级学习英语后,学生在测试中英汉读法开始互混,读对率就没有二年级时那么高了。

汉字与汉字教学教案范文篇2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肯定地说:汉语拼音的功能是不可磨灭的,我们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可以借助汉语拼音阅读,甚至是写话。可以说,汉语拼音伴随着汉语学习的始终。因为汉语拼音的这些重要作用,在2000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整理语言文字法》的第二章第十八条有这样的规定:“国家整理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在《国家整理语言文字法》解读里,对于汉语拼音的应用范围罗列了九条:第一条,《汉语拼音方案》在普通话教学、教科书和工具书注音以及帮助自学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聋哑学生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手语,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汉语拼音学习汉语和汉字。第二条,在新闻出版方面的应用。我国出版的书刊都按规定加注了汉语拼音书名、刊名,多数字典、词典以至大百科全书的正文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列的,许多儿童读物用纯拼音或拼音与汉字对照编印,有些报刊利用汉语拼音给难字注音。第三条,在编序和检索方面的应用。利用汉语拼音给图书档案等资料、病历、地名卡、户籍卡、花名册等编序,非常便于检索应用。第七条,汉语拼音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改革的共同基础。第八条,在国际交流方面的应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字汉语的国际标准,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汉字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第九条,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应用。大多数进行汉字处理的人愿意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且提出学校特别是小学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汉语拼音教学,在识字、读书、写作、工具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教学中加强汉语拼音的应用,使学生从小就熟练掌握汉语拼音这一用途十分广泛并且受用终生的工具。

在当前的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课程标准及教材的改变使汉语拼音的使用频率发生了变化。

以往的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是以独立的板块来表述的,而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却将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放在了识字与写字要求的第五条;有的版本的教材在编排上做了较大的改动,例如,人教版教材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是全汉字课文,北师大教材在一年级下册几乎全是纯汉字课文,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尽早地脱离了拼音,又加上新教材倡导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于是,韵语(如二年级上册识字1: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对子歌(如美对丑、爱对恨、真诚对虚假、冷漠对热忱)、三字经(如: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谚语(如二年级上册识字5:人心齐,泰山移。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成语(如二年级上册识字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等等这些反映我国古代文化精华的内容被编进了教材,于是,老师和学生就不再把借助拼音识字作为唯一的方法,拼音的使用频率也就有所降低。

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影响了学生学习和运用汉语拼音的兴趣。

我们了解到有些教师到目前为止对于拼音的教学依然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一年级的孩子一入学就像容器一样被注入那么多的抽象符号,使孩子学得很累,以致于丧失了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信心。

三、有些地区或学校一味拔高拼音教学的要求,影响了汉语拼音向汉字的尽早和自然过渡。

有些地区的老师要求学生在学了汉语拼音以后就用拼音写话,用拼音写日记,这样,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方面确实尽早体现了,但受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有些学生用惯了汉语拼音,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就不愿意或想不起来用汉字,或者不知道用同一读音里面的哪一个汉字,这种情况就影响了拼音向汉字的过渡。

其实,汉语拼音确实是很好的一种工具,一种识字、规范普通话的工具。是工具就要发挥作用,所以,能不能给拼音插上翅膀,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可以将它的作用发挥得到位?我想,以下这几点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1.课程标准中对于拼音教学的要求可以做一点改动。

比如:可以将“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该为“能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若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结束的时候能够熟练地拼读音节,那么,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字障碍的时候,就能够避免因为拼读音节的速度慢而影响阅读的理解和速度。可以将“认识大写字母”该为“熟悉大写字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字的速度。

2.我们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运用汉语拼音的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例如: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2.营造拼音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拼音。3.以活动、游戏为手段,让汉语拼音“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具体方式有:自编儿歌、顺口溜;做手指操、“摘果子”、“夺红旗”等等。4.将学习拼音与学习汉字、学习普通话有机结合,增强汉语拼音的实用性,也能够使枯燥的字母变得形象化,可谓一举多得。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效的方法,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绩效考核的表格图片欣赏(收集3篇)

    阅:0

    绩效考核表篇1 年底绩效考核的方法篇21.绝对评价法(1)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是通过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直....

    汉字与汉字教学教案(整理2篇)

    阅:0

    汉字与汉字教学教案范文篇1关键词汉语拼音;字母表;名称音汉语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

    中央空调施工总结(收集3篇)

    阅:0

    中央空调施工总结范文篇1关键词:商场,中央空调,施工管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中央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