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行业前景(收集3篇)

来源:

农业机械行业前景范文篇1

关键词高粱;机械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4;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4-0045-02

SorghumMechanizationDevelopmentProspectandCorrespondingCultivationTechniquesinChina

LIHui-ming1LIXia2PINGJun-ai1*DUZhi-hong1ZHANGFu-yao1

(1SorghumInstitute,Shanx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JinzhongShanxi030600;2SeedManagementstation,DepartmentofAgricultureofShanxiProvince)

AbstractSorghumisoneofthemostimportantcerealinhumancultivation.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enteredamarketdevelopmentstageInChinainthe20thcentury90s,butdevelopmentwasnotinbalance.Atpresent,Sorghumproductionwasstillmainlyrelyonmanual.Sorghumhadgreatdemandintheinternationalmarket,thewinesorghumrequirementwasincreasingindomastic.Sorghumproductionhadabetterprospect.SeedandagriculturalmachineryweretwoimportantelementstoachivingthetargetofSorghumproductionmechanization,soastopromotetheprogressofsorghumproductionmechanization.

Keywordssorghum;mechanization;cultivationtechniques

高粱作为重要的谷物之一,在世界五大洲48个国家的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寒带、温带也有种植。由于高粱耐干旱,耐瘠薄,抗逆性强,在气候恶劣、条件差的地方也能生长,因此,高粱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生命之谷”“救命之谷”。至今,高粱在非洲大陆、印度等国家地区,仍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目前,全世界年种植高粱约4400万hm2,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列第4位。全球高粱种植面积逐渐下降,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稍有提高,近2年种植面积有增加的趋势。我国年种植高粱150万hm2,产量低于4500kg/hm2,居世界中上等水平。高粱生产条件已由过去主要在平肥地种植,现在逐渐向半干旱、干旱、盐碱、瘠薄地区发展,由食用转为酿酒等多种用途,由以粮食收益转为综合利用的收益上来[1-2]。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发展很不平衡,目前高粱生产还是主要靠人工完成。国际市场上,高粱需求量很大,国内酒用高粱需求量增加,高粱生产有着很好的前景。实现高粱机械化需要的2个条件是种子和农业机械,从而推进高粱生产机械化的进程。

1国内外机械化生产现状

1.1发达国家机械化发展概况

20世纪40―60年代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在美国农业生产中,其70%的农业生产率增长来源于农业机械化。2000年,美国工程院指出,农业机械化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可见美国乃至世界农业受机械化影响非常明显。目前,美国农业人口、农业劳动者分别占总人口的2.20%、1.00%,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人口达128人;法国农业人口、农业劳动者分别占总人口的3.20%、1.40%,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21hm2。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迅速发展,农业劳动者比例不断下降,将更多的人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社会其他工作,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其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我国机械化进展情况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市场为主导。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新机具、农机化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农业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05年底,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全国农机总动力分别为1083亿元、6.8亿kW,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水稻插秧机分别为8.9万、47.4万、8.0万台。全国机耕、播种、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50%,其中,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播、机收水平80%;水稻机收、种植水平分别达到30%、10%;玉米机播水平50%,机械化收割水平不高;而高粱在机械化生产方面,水平更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逐渐由产中向产后、产前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作业领域由大田农业逐步向设施农业、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种植业向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发展。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取得了巨大发展,传统农业迅速向现代农业转变,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3]。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高粱在播种和收获农机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一段时间的农机农艺配套。

2高粱的主要用途及需求

2.1高粱的主要用途

高粱既可直接食用、饲用,又可加工利用。近年来,国内外高粱深加工研究发展十分迅速,高粱籽粒可作为主食、饲料,在酿制啤酒、白酒、食醋、生产酒精、提取淀粉、生产高粱面包、高粱甜点、加工成麦芽制品方面应用广泛,饲草高粱可青贮作饲料,甜高粱茎秆可用于造酒,高粱壳可提取色素、种植食用菇,高粱茎秆制板材、造纸、日用品、编织品、制饴糖、做架材、做蜡粉等[4]。

2.2我国高粱生产现状

我国高粱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初种植普遍,1914年全国种植高粱740万hm2,占全国农作物面积的7.5%,总产1110万t。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逐渐改善,小麦、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明显,高粱生产逐渐萎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到20世纪60年代为400万hm2。70年代,高粱杂交种发展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粱的种植面积,达到600万hm2,平均产量2310kg/hm2。80年代后,我国高粱生产出现三大转变:一是应用范围扩大。高粱产品原来主要供食用,现在饲用、酿造、加工等方面发展迅速。二是种植区域改变。高粱以前主要在平肥地种植,现在逐渐向半干旱、干旱、盐碱、瘠薄地区发展。三是高粱发展方向转变。高粱以前的生产主要是生产籽粒,提高产量,现在向优质、专用方向发展,高粱产量不断提高。2002年,我国高粱种植面积、总产分别为为146.3万hm2、585.7万t,分别占世界的3.3%、8.9%;单产4005kg/hm2,为世界的2.7倍[5]。

2.3国内外高粱市场需求

目前,国际市场对高粱需求量较大。仅东亚的日本、韩国和南亚国家每年就需要500万t高粱作饲料,大多从澳大利亚、美国进口,由于受转基因影响,有转向从中国进口的趋势,因此国际高粱市场较好。

国内酿酒业发展势头不减,酒用高粱需求逐年增加。除传统的四川、贵州等地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市场持续走强外,一些新兴白酒产地,如东北、山东、内蒙古等地产白酒销售见热见旺。据经济日报统计,国内大型酒厂在百家以上,年需高粱100万~150万t,各地的中小型酒厂需高粱也在100万t左右,都较往年增加约10%。初步统计,国内所有酒厂需要高粱250万~280万t,酿醋用全国每年用高粱70万~80万t,其中山西省一直生产老陈醋就有30万t[5]。

3高粱机械化需要的条件

3.1实现高粱机械化生产首先是对品种的需求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轮作倒茬的需要,机械化栽培高粱日益受到关注。我国一直没有专用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品种选育严重滞后,严重影响我国的高粱生产。为此,选育耐密植、产量高、专用、矮秆、抗逆性强的机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种非常紧迫[6-7],以满足市场需要、种植结构的调整。从株型选择、种子质量选择、幼苗拱土能力选择、品种耐药性选择、品种抗性选择、经济系数选择、落粒性选择及破碎率选择等方面选育高粱机械化栽培的品种[8]。选择实现高粱机械化在于品种,有了专用机械化高粱品种,才有高粱机械化的基本。

3.2实现高粱机械化对农业机械的需求

实现高粱机械化首先要从高粱播种,高粱播种实现机械化必须有专用播种机,目前我国的玉米等作物已经很好的解决了播种问题,高粱播种滞后于玉米等作物,不过在玉米播种机械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宋旭东等研究出了专用高粱播种机,并获得了专利。其次是中期管理,中耕除草及病虫害防治,除草剂的使用可以解决除草,病虫害防治新式喷雾器也能够很好的解决。最后高粱收获需要专用高粱收割机械,目前还是利用小麦或者玉米收割机,存在问题是损失大,小麦或者玉米收割机要收割还需要加以改进。

4机械化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4.1实现高粱机械化对种子的要求

主要考虑的是种子的播种质量,包括种子籽粒的大小、均匀程度、发芽率等,应该从抓种子质量入手,保证种子籽粒大小均匀,发芽率90%以上。

4.2实现高粱机械化的主要栽培技术

根据专用机械化高粱品种特性及生长发育特点,采用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保证得高产,必须改变原来的栽培模式。一是改变施肥措施,播前采用施肥机一次深施复合肥600~750kg/hm2、尿素225kg/hm2,有条件的地块加施农家肥,不追肥。二是改变播种方式,4月下旬播种,机械化单粒播种,免间苗。三是改变管理方式,播种后出苗前在地表机器喷施40%莠去津除草剂。四是改变收获时间和收获方式:霜降后机械化收获。五是增加种植密度,种植密度由原来的12万株/hm2增加到15.0万~16.5万株/hm2。

5机械化高粱发展前景

5.1提高机械化程度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适宜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推广,高粱机械化生产规模扩大,要使高粱生产获得高产,对机械整地、播种、肥料施用、田间管理、防治病虫草害、收获等进行试验研究,实现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快速推进高粱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5.2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高粱曾经是我国在粮食紧缺时解决人们口粮的重要粮食作物,随着改革开放、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不是那么重要,高粱生产逐年下降。主要原因:一是高粱已经不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口粮;二是高粱生产较费工,高粱的价格和玉米基本持平,有时略低于玉米,用工比玉米多;三是玉米的用途广、用量大,商品玉米好销售,高粱相比玉米用途较单调,销售难;四是高粱的机械化程度很低,而小麦的生产基本上已经是机械化,玉米的机械化程度也远远高于高粱。由于上述原因我国高粱生产正处于低谷状态,但是这不能说明高粱就满足了市场需求,目前生产的商品粮高粱远远不能满足市场,许多大型酒厂还得靠进口商品高粱来维持生产,还有许多中、小型酒厂用玉米来代替高粱作为原料,但是酒的独特风味受到很大的影响。要改变目前的状态就必须改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对高粱生产的认识,认识到高粱产业的重要性和急迫感,而推进高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改变目前高粱生产状态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粱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基础[9]。为此,抓住我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的契机,逐步提高高粱播种、施肥、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从而解决高粱生产规模小、质量低、不稳定等问题[10]。高粱机械化栽培是高粱种植的必然趋势,机械化高粱发展前景广阔。

6参考文献

[1]成慧娟,马尚耀,白大鹂,等.高粱新杂交种赤杂16号的选育研究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6):13-14.

[2]张志学,刘占江,高振东,等.国内外高粱发展趋势及对策[J].杂粮作物,2002(2):72-74.

[3]史红梅,宋旭东,李爱军,等.高粱产业化生产如何与现代农业机械相结合[J].山西农业科学,2012(4):307-309.

[4]邹剑秋,朱凯,张志鹏,等.国内外高粱深加工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杂粮作物,2002(5):296-298.

[5]卢庆善,邹剑秋,朱凯,等.试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论全国高粱生产优势区[J].杂粮作物,2009(2):78-80.

[6]焦少杰.机械化栽培高粱龙杂7号的选育[J].中国农学通报,2006(2):140-141.

[7]王黎明.早熟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龙杂7号[J].中国种业,2006(3):44.

[8]焦少杰,王黎明,姜艳喜,等.粒用高粱机械化栽培品种选择[J].园艺与种苗,2012,12(5):1-2.

农业机械行业前景范文篇2

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交叉、渗透发展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在科学、技术、理论、设备更新的推动下,农业生产加工在经历多重变革后逐渐向成熟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结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一书,分析如何运用农业机械和电子信息技术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探索农业机械设备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

从农业机械生产、农业生产实际发展需求来看,自动化、信息化已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趋势。第一,农业机械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农村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水平、规模空前。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整体收益和能效。目前,仍有部分贫困落后地区,农业机械化应用程度较低,人力、畜力劳作仍占很大比重,应切实提升其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普及应用程度,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升经济文化水平。第二,农业机械设计应考虑其性能和便利性。在设计农业机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使用环境的多样和复杂性,使用过程的安全性、舒适性,因而需要设计多种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例如减震、防噪、防晒、防雨等。《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结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应用发展前景,细致阐述了农业机械与现代智能技术结合、创新的基础概述和主要理论。该书着重讲述了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优点,介绍了结合后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同时为加深读者印象、强化理解,还精选了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的经典案例。

二、电子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1)电子设备与农业机械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设备的结合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农业机械操作的精密度、智能度,同时实现对农业机械操作、设备状况的实时监控,既为农业机械设计创新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反馈,还可以为农业机械应用提供安全保障。电子设备与农业机械结合依赖于ECU这一终端设备,该设备主要用于机械的自动化控制,操作者只需要事先在某一模块按照实际情况和生产需求输入与之相对应的指令,农业机械就可以按照指令完成相应工作。(2)通信技术与农业机械农业机械与通信技术结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应用无线电技术,另一方面是应用总线通信技术。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设备对农业机械随时随地进行精确、远程控制操作,打破时间等多重限制。与此同时,随着农业机械与通信技术融合渗透持续深入,农业机械生产动态化、现代化管理模式已初见成效。(3)统计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与其他科研领域一样,农业机械生产、设计也需要使用大量的数据信息,用于农业机械设计、调试、修理及应用,故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设置相应的数据信息收集、管理装置和设备,切实提升农业机械的网络管理系统在面对繁复的数据信息时的管理能效性,进而为农业管理决策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信息参考。使用PLC与农业机械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农作物精准化、自动化播种和收割。《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详细介绍了PLC与农业机械的结合路径和策略,以及每种结合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该书探讨了农业机械与多种新兴技术和理论结合方法,以及相关典例分析,为读者强化理解提供便利,并给予读者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的启示。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结合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机接口,应用总线通讯技术,结合应用管理决策技术。《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不仅对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应用三大方面的多种具体场景做了详细介绍,并指出目前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读者指明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创新的方向。综上所述,对于农业机械发展而言,进一步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创新探索具有诸多优势和广阔发展前景。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农业机械操作、应用、管理实践的安全性、精准性、智能性,同时能够提升农业机械应用多元性。《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书末还就农业机械智能化、现代化发展作出展望,可为农业机械设计、应用提供参考,也为高校农业相关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和改革提供了思路。

农业机械行业前景范文篇3

一、新型设施大棚概述

新型设施大棚的作用是将智能化控制系统或将物理技术应用到大棚种植上,模拟出最适合棚内植物生长的环境,采用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度传感器等感知大棚的各项环境指标,并通过微机进行数据分析,对棚内的水帘、风机、遮阳板等设施实施监控,从而改变大棚内部的生物生长环境。具体分为:温室大棚(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智能大棚(自动化温室)。

二、农业机械应用现状

1.耕作机:是能一次完成耕地、整地等多种作业项目的土壤耕作机械。可简化作业过程,提高作业效率,有利于争取农时,及时进行播种或栽插。由旋耕机和松土机、滚笼耙等组成的联合耕作机,可一次完成土壤的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由圆盘耙、钉齿耙、弹齿耙、滚笼耙和镇压器等不同类型部件按不同的方式组成的联合耕作机,可在犁耕后一次完成播前的种床准备耕作。由铧式犁和驱动型碎土部件组成的联合耕作机,在中国通常称为耕耙犁。其铧式犁犁体的翼部较普通犁体短,在翼部外侧配有旋耕器。后者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配置方式有立式、卧式和斜置式三种。当犁体翻起的土垡上升到犁壁翼部抛出时,旋耕器上的旋耕刀将土垡切碎,从而可把铧式犁和旋耕机的作业特点结合起来,松碎全部耕层土壤。对拖拉机功率的利用率也较高。

2.微喷灌系统:微喷灌是一种通过低压管道将水送到作物植株附近并用专门的小喷头向作物根部土壤或作物枝叶喷洒细小水滴的一种灌水方法。微喷灌的工作压力低,流量小,既可以定时定量地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含水量,又能够提高空气的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现已广泛地应用于蔬菜田、果园、花卉、药材及饲养场所等的降温灌溉。微喷灌系统包括水源、供水泵、控制阀门、过滤嚣、施肥阀、施肥罐、输水管、微喷头等。3.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智能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包含系统温度采集、温度显示、加热器控制电路等系统硬件的设计理念,改进了系统的控制算法,最后利用MAT-LAB进行系统仿真。该研究设计的蔬菜大棚智能温度控制系统人机界面良好,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造价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三、存在问题

1.操作不便:由于新型设施大棚空间有限且存在大量的支架,对于卷帘机、耕作机等大型机械的使用造成了不便,难以让大型机械应用于新型设施大棚。

2.科技含量低,智能化程度差:现存的新型设施大棚并未能实现喷灌调温等一体化,对人工依赖程度大,智能化程度较低。

3.成本高:新型设施大棚造价高,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新型设施大棚在中国农村的覆盖率低,使得农业机械在新型设施大棚中的应用难以较快推广。

四、市场及前景

1.市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型设施大棚机械运用的发展条件更为成熟。实际上,物联网技术是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在温室环境里,单栋温室可利用物联网技术,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测量控制区,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如风机、低压电机、阀门等工作电流偏低的执行机构,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基质湿度、成分、pH值、温度以及空气湿度、气压、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再通过模型分析,自动调控温室环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业,从而获得植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对于温室成片的农业园区,物联网也可实现自动信息检测与控制。通过配备无线传感节点,每个无线传感节点可监测各类环境参数。通过接收无线传感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和数据管理,可实现所有基地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处理,并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方式显示给各个温室的用户,同时根据种植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种声光报警信息和短信报警信息,实现温室集约化、网络化远程管理。此外,物联网技术可应用到温室生产的不同阶段。在温室准备投入生产阶段,通过在温室里布置各类传感器,可以实时分析温室内部环境信息,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在生产阶段,从业人员可以用物联网技术手段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等多类信息,来实现精细管理,例如遮阳网开闭的时间,可以根据温室内温度、光照等信息来传感控制,加温系统启动时间可根据采集的温度信息来调控等;在产品收获后,还可以利用物联网采集的信息,把不同阶段植物的表现和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反馈到下一轮的生产中,从而实现更精准的管理,获得更优质的产品。

2.前景:通过机械化设施农业的试验示范推广,改善了透光性也方便了温度调控。机械作业降低了成本,节约了劳动力,一方面有利于作业增量增产,另一方面也改善了作物的质量。这是一项技术可靠、经济效益高、深受农民欢迎的生产方式。有广阔的需求前景,有望成为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新型设施大棚中使用农业机械是建立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吸纳新技术,降低农业成本的重要途径,既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推广应用对策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

    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

    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高三的周记精选(整理9篇)

    - 阅0

    高三的周记篇1下课铃响起了,同学们飞快地跑出教室,操场上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只见打乒乓球的两位同学,你拍过去,我打过来,两人不分上下。围观的同学喊着:“小明,加油!小军,加油!”。.....

    初一学生周记精选(整理9篇)

    - 阅0

    初一学生周记我爱书,更爱读书,书中内容使人充实,使人快乐。古人说:“书是人类进步阶梯。”我喜欢看各种各样书。我喜欢看童话书,喜欢听灰姑娘与白雪公主故事,童话结局永远是美好,.....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整理2篇)

    阅:0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篇1一、在思想上,积极上进。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考试,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学习教育....

    农业机械行业前景(收集3篇)

    阅:0

    农业机械行业前景范文篇1关键词高粱;机械化;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4;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4-0....

    辅导员自荐信(收集5篇)

    阅:0

    辅导员自荐信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我是来自xx大学xx学院05级法学专业1班的xx,今天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应聘学院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