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泪李白(整理2篇)
来源:
中原泪李白范文篇1
二、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三、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白居易《梦微之》
四、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曹豳《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
五、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高蟾《金陵晚望》
六、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张祜《题金陵渡》
七、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八、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九、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
十、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十一、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十二、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十三、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李商隐《夕阳楼》
十四、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十五、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十六、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十七、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十八、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十九、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二十、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二十一、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二十二、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二十三、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二十四、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二十五、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李贺《开愁歌》
二十六、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二十七、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韦庄《长安清明》
二十八、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二十九、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三十、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三十一、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三十二、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三十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三十四、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孙光宪《河传·花落》
三十五、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三十六、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高启《吊岳王墓》
三十七、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晏几道《玉楼春·雕鞍好为莺花住》
三十八、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三十九、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司马扎《宫怨/闺怨》
四十、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白《怨情》
四十一、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倪瓒《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四十二、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四十三、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四十四、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四十五、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四十六、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四十七、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四十八、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中原泪李白范文篇2
一、巧“加”妙“减”品读语文味
指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原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段落等进行适当的添加或删减,让学生在阅读中比较推敲,深入品读语文的“味道”。
例如,教授《亡人逸事》一文。孙犁的散文讲究情感的节制,含蓄蕴藉,朴素洁净,像在水中淘洗过似的,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大美”。可是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这种美却有一定的难度。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写作:“12年过去了,孙犁,一位69岁的老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写下这么多的文字的?请阅读课文,并选取1~2个描写细节的文字,在其后加上几句抒情性句子。”
学生在“纺线细节”后续文:“可是,我心中对妻子的那份爱,掺杂着心疼与感动,好似那总也纺不完的线,缠绕在心间,一日一日,一年一年,情思不竭。”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一丝幸福的笑容”后续文:“不知怎么,我看着她,泪突然止不住了。”
“我对你们……你们应该记着”后续文:“是啊,我也该好好谢谢她,谢谢她给了我爱与幸福,给了我生活里最灿烂的一缕阳光。”
“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后续文:“那纺锤的声音不是敲在你的手上,而是敲在我的心上,一声一声,一下一下……”
加上这些文字后,与学生一起阅读,思考讨论加上这些文字好还是不好。最终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明确:浓妆艳抹易,平淡自然难,做到“朴实无华、平中见奇、淡而有味”就更难。
在教授《荷塘月色》时,针对文中“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指导学生删掉文中的“觉”字,通过阅读、比较,学生便会理解貌似简单地少这一字,则真成了客观上自由的人,而不再是一种主观感受。但实际上这自由、轻松与愉悦只是短暂的,甚至是一种逃避和自欺,一个“觉”就使得文字的背后有了一种深沉的无奈和忧伤。去掉“觉”字,文章便少了无穷意味。还有,“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中的两个“一定”,去掉之后学生便会明白,两个“一定”强调了作者内心深处难言的苦衷和深刻的无奈,不能轻易删掉。语文的味道便在这加加减减中咀嚼出来了。
二、置换“面孔”品读语文味
采用置换原文中的标题、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进而品味课文的味道。
例如,教授《伶官传序》,把文中的“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改为“盛衰之理,并非天命,实乃人事也”或“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然亦乃人事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感叹句和反问句的力量,这样学生在阅读和比较中不仅明确作者的观点,亦明确作者的情感所在。
教授《项脊轩志》,把文末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改为“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每睹树遂忆吾妻”。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原文含蓄地用景语结束全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让“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回声荡漾在人们的耳际,更易扣动读者的心弦,从而情不自禁地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共鸣。
教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尝试让学生把题目改为“一滴水换一滴眼泪”或者“一滴眼泪,一滴水”,让学生讨论思考更喜欢哪一个并阐明原因。有学生喜欢原题,认为此处的“换”是回报的意思,是站在伽西莫多的角度以感恩的心情来表达的,“这是一滴生命之水、恩慈之水,是以德报怨之水,我只好用我的真情之泪来交换和回报了”。把眼泪放在前面,有突出强调“眼泪”的用意,用人性的美善唤醒人性的美善。也有学生喜欢“一滴眼泪,一滴水”,认为这样更具有美感,具有文化色彩,把眼泪和水并列在一起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有学生提到“换”这个字有功利色彩,应该去掉,等等。还有学生从课文内容的角度提出文章的内容是爱斯梅拉达给曾经劫走自己的伽西莫多送去了珍贵的“一滴水”,激发出了他内心深藏的人性,使他流下了生平“第一滴眼泪”,所以应该是“一滴水换一滴眼泪”。对于这一问题最后我们没有达成共识,但学生却通过这一问题更深入地把握了小说的主题,并且从一个侧面体验到了题目的重要性。有学生就对我说:“老师,原来一个题目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啊!”
三、对比阅读品味语文味
对比阅读,首先可以将课文中或横向或纵向形成对照的内容放在一起比较、品味、推敲,体会其妙处。
例如,教授《一个人的遭遇》时,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文中三次关于索科洛夫眼泪的描述。第一次,“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失去最后一个亲人,使主人公心痛不已,泪已干枯)。第二次,“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孩子的弱小――我的保护欲望;孩子的纯真――我的怜爱之心;孩子的遭遇――近似于我的遭遇)。第三次,“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一个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切,再坚强的人在晚上也会泪湿枕巾)。从而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遭遇,这是战争中所有人的遭遇,并进而明确战争可以摧残生命,毁灭家园,但战争摧毁不了坚韧,泯灭不了善良。
对比阅读,其次可以把形式、内容或主题相近相似的作品拿来放在一起阅读。因为世上没有一个文本是单一、孤立的。任何文本都位于若干文本的交汇点,它是这些文本的阐释、集中、浓缩、转移和深化。
例如,教授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让学生对比阅读韩的《懒起》: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从而使学生明确李清照词以对话形式表现惜春之情,全词犹如一个独幕剧,环境氛围、人物情态、对白问答、心理活动,活脱脱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并且运用反衬手法,以“卷帘人”对花事之淡漠反衬出主人公惜花情深,又藏问与答,含多层曲折之美。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自然领悟了易安词的意趣横生之妙。
四、舞文弄墨深悟语文味
文学素养的提升,文学鉴别力的提高,需要阅读,需要思考,更需要练笔、写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诉诸文字并不难,可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诉诸文字,并且能够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当我们的阅读与生命发生联系,我们便会自觉发问。当我们的心的转轮带动灵魂的运动,我们便能一步步接近真理。所以在日常的阅读中我尝试让学生动笔写作,也许是片段练习,也许是仿句练习,可长可短灵活自如。
比如,学完《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之后,我让学生阅读了余光中写的《念李白》《寻李白》以及鲍鹏山的《穿越古典:兴高而采烈(读李白)》,并让学生用优美的文字写下自己对李白的解读,以下是一位学生的文字。
傲然绽放的青莲
张芮
子规啼,肝肠断
不断是你对家的思念
长相思在长安
长安有你对梦的执念
心茫然行路难
路再难你亦直挂云帆
敬亭山两不厌
你只是孤单
你越过高山渡过河川
终于走入心驰神往的华宫贵殿
而你可否知晓
你一生将仕途多舛
你不甘终日囚于囹圄般的宫殿
夜夜笙歌交杯换盏
你不愿委曲求全
博嫔妃君王的笑颜
你知道自己的宏图已无法施展
于是
你宁可寄余生于江海澹澹
也不愿违心强作欢颜
你是诗仙
你应来自遥远的天边
而绝非人间
你这一走便走出了一世灿然
你屹立于高山之巅
你是皑皑天山孕育的雪莲
你驻足于流水之源
你是出淤泥而净直的菡萏
你汇聚了累世的菁华挥毫泼墨
低吟着千年万年的蜕变
浅唱着沧海桑田的变迁
你哀啭了大唐盛世斑斓的缠绵
你独领数千年
仍光华不减
你占据了诗坛的半壁江山
你撑起了古典文学的半边天
你是汤汤历史绝美的华缎
呈现了锦绣河山的璀璨
千年万年
沧海桑田
亘古不变
是你的容颜
你是盛唐傲然绽放的青莲

中原泪李白(收集3篇)
- 阅0中原泪李白范文篇1一、巧“加”妙“减”品读语文味指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原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段落等进行适当的添加或删减,让学生在阅读中比较推敲,深入品读语文的“味.....

中原经济论文(整理2篇)
阅:0中原经济论文范文篇1报名时间:2006年12月2-3日代码专业名称类别时间主考院校1月13日1月14日8:30-11:0014:00-16:3....

中原泪李白(整理2篇)
阅:0中原泪李白范文篇1二、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三、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

电子阅览室工作职责(收集5篇)
阅:0电子阅览室工作职责篇1一、负责电子阅览室的日常开放与管理,光盘等多媒体图书资料的流通、刻录、复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