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整理2篇)

来源:

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篇1

关键词:杨树;病虫害;营林;措施

中途分类号:[R9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杨树是散生在北半球温带和寒温带的森林树种。在我国分布于北纬250一530,东经800一1340之间,从新疆到东部沿海,从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杨树是我国的主要树种之一,中国杨树栽培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目前我国各地区栽种的杨树除原有本地树种之外,从60年代开始引进不少欧美杨无性系试栽,取得良好的进展和成绩。中国杨树丰产林栽培始自1958年,尤其近十多年来,我国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己成为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杨树具有早期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种和品种多、容易杂交、容易改良遗传性、容易无性繁殖等待点、因而广泛用于集约栽培。大量选育出来的优良杨树品种,对栽培条件的改善反应很灵敏,可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对解决木材短缺起着很大的作用。

工业发达国家栽培杨树主要是为了生产木材工业所需的原料、如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和作为火柴工业的原料,一般采用大株行距栽植。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实行密植,轮伐期短,生产中小径材以供民用。我国的杨树用材林过去主要供应民用材,但随着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和民用材在某些地区的滞销,培育目标正在转向工业用材。杨树也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农田林网、四灾绿化的重要树种。在杨树生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为害,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进一步发展杨树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

2杨树害虫发生及危害状况

由于气候、栽培模式、育种技术以及植物检疫制度的完备,在发达国家杨树虫害并不十分严重。在过去五十年间,欧洲各国对杨树病虫害的控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论是只有培育抗病虫新品种才是解决杨树病虫害的根本出路。从世界范围来看,杨树的病虫危害以我国最为严重(王军,2005)。我国由于杨树造林树种单一、林龄结构不合理、造林面积过大等因素,导致杨树病虫害相继发生(闰荣玲等,2002)。我国江汉平原几个省的范围内几乎仅栽培一个品种I一69杨,导致病虫害日益猖撅。加之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治,有些地方连年大面积暴发成灾。由于遭受杨树虫害,自1991年以来,仅宁夏自治区就砍伐有虫木8000余株,直接损失数亿元。同时还使西北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近年来,杨小舟蛾九右‘阳melalorhatrosld办ta(Graeser)在北京、湖北、河南,杨尺蟆APoche加acinerarsus(Erschoff)在北京、新疆、内蒙古、江苏等地发生严重(高瑞桐,2003),在杨树人工林内,杨扇舟蛾etosteraanachoreta(Fabricius)、杨小舟蛾等食叶害虫常吃光叶片,减少叶面积,降低光合作用产物,对树木影响极大。杨尺蝮属鳞翅目尺蛾科,俗名弓腰虫,食叶害虫,幼虫主要食害杨树嫩叶。该虫爆发性强,危害时间短。虫口密度大时,能在1周左右将杨树叶片食尽,严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王计等,2002),出现“夏树冬景”的现象,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使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在极短的时间里,使林区或道路的树木由青枝绿叶变成枯枝黄叶,给杨树生长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害。研究表明,当7月份杨树失去叶子75一100%时,可使当年径生长降低21.1一25.8%,高生长20一44.7%。如果秋季失去叶片100%,第2年的生长量会降低30~50%,原因是影响树木越冬的营养储备(高瑞桐等,2003)。而3~7月正值杨尺镬和杨树舟蛾危害盛期。据徐州森防站在防治生产中初步调查,杨小舟蛾吃光后对当年杨树蓄积量损失为0.olm,,按杨木平均价格500元/m3计算,杨小舟蛾一次危害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5元/株。

3.病虫害防治的营林及预防措施

3.1营林措施

合理更新和改造树种,选择以免疫树种和抗性树种为主的造林结构,营造混交林,以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及时清理病虫死株和枯立木,加强对现有林木的抚育管理,增强其抵御病虫灾害的能力。

(1)在造林设计时,要做到适地适树,避免营造大面积纯林,采取多树种造林,创造类似原始森林的生态环境;并可营造引诱树种,如在天牛多发地营造乔木桑等树种,吸引其补充营养,然后集中歼灭;可以营造隔离带,如在杨树林中间隔一定的距离,营造一片其它速生用材树种。(2)在育苗时,选择生长健壮、优良、无病虫害的杨树剪截插穗。(3)在栽植时,避免苗木失水、损伤,保持根系完整,选择无病虫害的苗木进行栽植。(4)可以合理采取林农间作、以耕代抚措施,夏季间作物宜选择黄豆、花生、蔬菜等,秋季间作物可选择多花黑牧草、紫花苜蓿、油菜等。(5)要避免牲畜损伤树皮。(6)要做好林地卫生工作,清除落叶,适时修剪。(7)要及时追肥、松土,以保持林木旺盛生长。

3.2预防措施

(1)强化虫害木的检疫工作。严禁虫害木的流通,降低疫情人为传播的几率,以保护未发生虫害区的林木。在春季苗木调运频繁时期,要对进出的森林植物进行严格检疫,杜绝外来有害生物的侵入。严格执行“两证一签”制度,加大种苗产地检疫力度,严禁用带危险性

病虫苗木进行造林绿化。

(2)加强虫情监测,特别是对生态林区、风景区木材、种苗场的监测。根据杨树病虫害的分布情况,合理设立病虫监测点,定期观测。

(3)拔点除源。对锈斑楔天牛以及其他病虫害严重的林木,进行有计划地砍伐。

4.病虫害防治的生物措施

招引啄木鸟:于每年7一8月间,在树干高约4m处,悬挂心腐木或空心木,招引木间距离以150m为宜。生产上还常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虫害。据调查,对几十种蛾、蝶类害虫的幼虫,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释放寄生蜂及保护林间天敌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生物措施。

利用寄生蜂:管氏肿腿蜂是天牛等多种林木蛀干害虫的一种体外寄生蜂。我国在其生物学、繁殖和林间释放技术等方面也作了大量研究。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广肩天牛、云斑天牛、杨干象甲,当代林间寄生率分别达50%一60%、39.3%一64.8%和36.4%一40.4%。松毛虫赤眼蜂、舟峨赤眼蜂是杨树舟峨类食叶害虫卵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2002年在息县林场第3代杨小舟蛾大发生,舟峨赤眼蜂对卵块的寄生率高达95%以上,卵平均寄生率达80%以上。2003、2004年调查,第2一5代卵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0.4%、26.8%、43.1%、94.6%。2003年6月在平桥区胡店、龙井两地进行林间放蜂试验,结果表明,放蜂3一5万头/667m2,平均寄生率20%一30%,7一10万头/667m2,平均寄生率可达40%一50%。利用杨小舟蛾世代重叠现象突出,第2生后林间始终有卵发生的特性,在第1、2代补充释放一定量赤眼蜂种群,可发挥其持续寄生效果,以巩固第1代防治效果。“生物导弹”防治技术是将昆虫病毒涂于赤眼蜂头上,利用赤眼蜂对寄生害虫的趋性可诱发林间害虫病毒病的流行。杨扇舟蛾幼虫期颗粒体病毒病2002年8月信阳市第4代杨扇舟蛾发生期曾在林间大面积流行,导致当代害虫种群数量显著下降,第5代基本没有发生,因此“生物导弹”这一生物防治技术在杨树食叶害虫防治中应用,可发挥较好的防治作用。

应用天然植物源化合物防治:植物提取物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较人工合成化合物的优点在于其在植物内有较强的内吸性,且因是植物的最终代谢物,故在植物体内不易被降解而失效,加之对环境安全无污染,对动物低毒,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印棣素对桑天牛的产卵、孵化、幼虫成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在林间配置一定数量的诱捕树然后给其注射天然化合物农药防治桑天牛的新防治措施进行了试验,结果有效地控制了桑天牛子代虫口密度。将这些天然化合物注射到树干内,通过输导组织将活性物质输送到树干顶部不仅可以防治蛀干害虫、食叶害虫,而且对环境无公害,同时还可促进林木的生长,因为有的天然化合物中含有大量的氮,这些氮元素最终被树木吸收转化。试验证明,注射法的持效期和毒效都比常规喷洒法要高。其原因是喷洒在树木枝叶表面的天然化合物易受到雨水的冲淋和阳光中紫

外线的照射分解而使药效迅速降解。而注射到树木体内的植物提取物则基本上避免或减弱了上述不利于药效保持因素的作用,因而其防治效果也明显提高。注药法的利用率也比常规方法节省80%左右。

5.小结

近几年来杨树病虫害对林业生产危害非常严重,影响了林业的发展。防治树木病虫害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病虫害出现的时间、气候、区域也不一样,针对的树种也不一样。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杨树病虫害防治的营林及生物措施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宏钧等.森林病虫灾害经济损失计算方法研究[M].灾害经济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6―141.

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篇2

(一)为防止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暴发成灾,及时、有序、高效处理突发灾情,保护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维护人民利益确保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防治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涉及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预防、控制各方面的工作。

(三)本预案所称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指: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斜纹夜蛾、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蝗虫、田鼠,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豚草等危险性植物检疫对象应急防治预案另行制订)对粮油、茶叶、中药材、瓜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农业生物灾害。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县级重大灾情:

1、水稻重大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和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趋势为大发生,成灾(指造成产量损失30%以上,以下同)面积达到辖区水稻播种面积的25%以上;

2、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斜纹夜蛾、茶叶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大发生,成灾面积达到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25%、且达5000亩以上;

3、蝗虫:飞蝗连片发生面积达500亩以上;土蝗每平方米大于20头发生面积达1万亩以上;

4、农田鼠害:春季鼠密度达到15%以上,或秋季鼠密度达到25%以上,发生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5、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级重大灾情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府办、农业局、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民政局、工商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本辖区内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的应急防治及相关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县农业局相关科站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提出应急工作计划;负责掌握全省特别是邻近县市农业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信息,做好病虫鼠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做好信息报送、传递等工作。

(三)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应急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分工及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县府办牵头,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人参加。

主要职责:检查督促各成员单位对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协调新闻宣传报道,维护社会稳定;督查防控处置经费、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

2、灾情调查组:县农业局牵头,各乡镇政府配合。

主要职责:调查农作物受灾情况,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组开展灾情调查,确定致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3、灾害防控组:县农业局牵头,卫生局、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灾情监测和灾情划定,组织力量及时开展防控,督促防治技术与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做好防控物资运输,提出生产补救措施,做好灾区社会治安维护;发生鼠害时,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

4、物资保障组:县财政局牵头,由县民政局、农业局、交通局等组成。

主要职责:筹措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经费;协调监管防控物资调运、发放和处置经费的使用;负责对受灾后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救济。

三、应急响应

(一)灾情报告

各乡镇政府要按照病虫鼠测报规范确定人员负责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报工作,当监测发现重大病虫鼠害有大发生趋势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派出技术人员到有关乡镇田间进行初步调查,3天内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核实,确定为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的,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农业部门报告。

(二)预案启动

县农作物病虫鼠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宣布预案启动。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下列程序开展工作:

1、灾情调查:在灾区进行灾情调查,认真分析农作物苗情、病虫鼠害发生情况,结合病虫鼠害发生规律、流行学、当地地理、作物布局、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灾情发生的原因。对可能引起病虫鼠灾害的各项因子,包括病虫鼠害源、传播及流行的媒介和途径等进行跟踪调查。

2、划定灾情发生区域

根据农作物灾情发生的程度和危害情况,按照防治侧重点和措施的不同,将发生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和监控防治区。

⑴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以灾区为主的大发生区、菌源区和流行蔓延区。

⑵一般防治区:以发生灾害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作物、地理、气象等条件分析确定的病虫鼠害将要大发生的区域。

⑶监控防治区:可能要偏重发生的区域和偶发区。

3、开展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提高治理工作成效。针对不同的病虫鼠害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⑴在重点防治区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切断病虫流行的传播途径,对菌虫源区和流行蔓延区实施全面化学防治,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施药技术、统一药剂、统一防治时间,遏制病虫鼠害暴发流行;

⑵在一般防治区采取可持续控害技术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应急措施;

⑶在防治监控区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⑷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确定的其它应急防治措施。

4、生产自救:农业部门要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生产自救措施,事发地乡镇政府要根据技术补救措施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有关部门及时调拨生产自救所需物资,新闻单位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向全县开展宣传。

(三)善后处理:

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发生后,乡镇政府应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工作,对发生生产生活困难的农户,上报民政部门,给予相应救助。

(四)应急结束

整个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办公室提出结束应急的报告,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四、应急保障

(一)技术保障

县农业局负责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检定预测、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治的技术指导,并进行防治技术培训。建立农业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后原因分析和提出相关防控措施。

(二)人员保障

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确保精干力量,积极参加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植保技术干部队伍,完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体系,强化植物保护专业技术的组织基础。

(三)物资保障

建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物质储备的重点是:用于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所需的农药、杀虫灯、大中型机动喷雾设备、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四)资金保障

县财政要确保灾害防控物资及灾情调查等应急防治所需经费。

五、附则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采购内勤的工作职责(收集9篇)

    阅:0

    采购内勤的工作职责篇11.MRO部门采购,采购相关文件的.催收、分类存档和更新工作;2.统计、核对供应商绩效考核....

    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收集9篇)

    阅:0

    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篇130岁之前:做好起步这一阶段是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事业发展的起点。它主要目标,就....

    非全日制工作要求(整理2篇)

    阅:0

    非全日制工作要求范文篇1案例1:刘阿姨自2010年9月以来一直为北京市顺义区一家企业做钟点工,工作时间是每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