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乱扔垃圾的解决方案(整理2篇)
来源:
对于乱扔垃圾的解决方案范文篇1
“这是最后一个垃圾桶了吧?”
“对,终于可以收工了。”
一户村民的房前,两名穿着橘红色服装的环卫工人正在收运垃圾。他们把垃圾桶里的垃圾倾倒在垃圾收运车上,然后用衣角擦了一下脸上的汗珠。
自2012年4月荣昌县将三奇村纳入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后,他们每周都会来这里收运垃圾。
垃圾围村
2007年6月的一天,荣昌县双河镇大石堡村廖远富家。
一大早,廖远富就开始在厨房忙碌起来,因为城里的亲戚要到他们家来。
“吃饭了。”廖远富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
“我才不吃。”亲戚家的小孩始终不愿坐到饭桌前。
“你怎么不吃?”廖远富一脸微笑,上前询问。
“坐在这里就能闻到一股臭味,你让我怎么吃得下?”小孩很认真地回答。
听了这话,廖远富露着微笑的脸一下僵硬起来,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原来,廖远富屋前堆放着一堆垃圾,阵阵臭味随风飘进屋内。对此,廖远富早已习惯了。
在乡村,村民的房前屋后和路边、池塘、河畔、树林里,到处都堆弃着各种生活垃圾。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约1.2亿吨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是露天堆放,每年超过2500万吨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是直排,致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严重恶化。
细心的廖远富慢慢发现,村里的小河渐渐由清转黑,往日的盈盈碧水,如今成了浑浊污水。只要遇上刮大风,垃圾就会漫天飞舞。大风过后,树枝和电线杆上便挂了不少白色的塑料袋。
农村生活垃圾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这让廖远富感到很无奈,他也想将垃圾清理走,却苦于找不到专门堆放垃圾的场地。
政协提案
2008年盛夏的一天,荣昌县双河街道(原双河镇)来了几位“不速之客”。
他们有的背着双肩包,有的挎着公文包,出现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不时拿出照相机来拍摄。
“你们是干什么的?”一些村民警惕地问。
“我们是政协委员,想写一份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提案。”其中一人说,“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你们有什么意见?”
“要是农村也有城市的垃圾箱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到处乱扔垃圾了。”
“还要有人来清运才行,不然垃圾箱满了怎么办?”
几位政协委员一一记下村民的意见。
不久,在荣昌县“两会”期间,一份关于荣昌县农村垃圾处理的提案被送到提案组。
提案提出,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统一处理”的模式,村民将生活垃圾倾倒在村级垃圾站,由镇(街)派出环卫工人将垃圾转运到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县市政部门再将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场填埋。
这份提案引起荣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
但两道难题也同时摆在了时任县长谢金峰(现任县委书记)面前:农村生活垃圾要集中收运,首先要解决农村公路建设问题,没有公路,就谈不上集中收运;合理布局垃圾中转站网络。“这是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实事,我们一定要做好。”谢金峰说。
集中收运
2009年的一天,廖远富惊喜地发现,离自家门前不远处,摆放着一个蓝色垃圾箱。
“终于不愁没地方扔垃圾了。”廖远富走到垃圾箱前,掀起垃圾箱的盖子看了看。
可不到一个月,大石堡社区党支部书记晏升富发愁了。
有了垃圾箱后,村民的房前屋后倒是干净了,可村里的马路上和乡间小道上,依然随处可见村民扔的农药瓶和白色塑料袋。
“不能只管自家门前的垃圾,还要注意整个社区的环境卫生。”在社员大会上,晏升富呼吁,“特别是农药瓶,不能随便乱扔,要扔到垃圾箱里。”
此时,县市政园林局局长唐志强也在发愁。因为,大石堡社区遇到的问题,在其他农村社区也存在。
“农村垃圾处理怎样才能跟城市一样不留死角呢?”唐志强直挠头。
“不如借鉴农村建立治安巡逻队的模式,在每个村组建一支垃圾义务清理队。”有人向县市政园林局建议。
“这想法不错。”唐志强拍手叫好。
很快,荣昌县各村(社区)纷纷建立起垃圾义务清理队。廖远富成了社区垃圾义务清理队的一名队员,负责固定路段的垃圾清理。每次清理垃圾时,廖远富都特别认真,他一手提着一只尼龙编织袋,一手拿着一只火钳,把村民扔的垃圾袋、玻璃瓶等全部装进袋子。
2012年7月的一天,一辆轿车驶进荣昌县双河街道大石堡社区。
轿车停稳后,从车上走下来几位陌生人。
他们在社区转了一圈后,又坐上轿车走了。
不久,荣昌县双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夏定文的电话响了。
“喂,你好。”夏定文接通了电话。
对于乱扔垃圾的解决方案范文篇2
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呢?
一、预设情境,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往往作为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这也是当前政治课堂情境创设中比较常见的方式。预设情境,即指教师在讲述某部分知识前,运用预先设计的语言、幻灯、影像、音乐、图表等媒体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对某一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求欲望。进入后面主干教学内容和流程的学习。例如,在进入初三“感受使命”的这一课教学之前,我先播了“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大会的录像,主持人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着每个英雄模范人物的颁奖词时,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感人的事迹中,将情绪沉浸在感悟使命的气氛中,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感悟生活,辨析情境,理解生活的真谛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他们的认识规律,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乱扔乱弃的行为,在讲“保护环境”这一节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了乱扔乱弃的情境,并派了三个学生负责捡垃圾。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请了几个“乱扔乱弃”的学生谈感想。扔垃圾的学生说:“随手扔垃圾的感觉真是好极了,既方便又轻松”。捡垃圾的学生谈到:“捡垃圾真是又辛苦又生气。我前面刚捡完,他们在后面又扔了,气得我都不想捡了。由此,我想到清洁工人,他们每天辛勤地打扫路面,而我们却随手乱丢乱扔,真是不应该”。至此,模拟情境的目的达到了。我告诉学生,今天扔垃圾的人。明天可能就是捡垃圾的人,请不要为这一高尚行为而沮丧。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优美舒适的环境。我进一步向学生提出了行为规范的要求:保护环境关键是行动,那就从爱护我们的班级,我们的校园开始吧。(一)每天清理自己的桌子,保证不留废弃物。(二)在校园吃了食物,请务必把包装袋和残剩食物扔进垃圾箱。(三)看见地面上有废弃物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箱。要做到这三点并不难,因而得到了学生的赞同。它们每天推选一名同学负责这件事。从生活中获取事例。在扩展辨析时。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正确价值观来明辨是非,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帮助他们选择了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
三、观察演示。设置情境,营造体验氛围
课堂教学要以情境激发求知欲,更要以情境营造体验氛围,并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实物、图片,适当进行一些小实验,小操作等,能够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一种创设情境的好方法。以直观的实验和演示的方法,创设环境,营造体验的氛围,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在认知体验的氛围中获得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深入探索积累情感体验。
四、构建问题情境,设疑导思,开启学生思维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及时抓住一些有利时机,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就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问题,并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去观察分析同一问题。例如,我在进入初三复习,讲《弘扬青藏铁路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专题时,让学生看时政资料: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出席了庆祝大会……,而后提出问题:(1)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意义是什么?(2)如何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经济路、政治路、文化路?(3)作为青少年学生如何学习和弘扬青藏铁路精神?因为这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请学生展开讨论,引会起学生的极大关注。通过问题情境教学,使学生对问题材料的运用和解答不再局限一个答案,而是通过思维扩散,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材料,从而突破了思维定势,拓宽了思路。
五、结合教材内容,走进社会大情境,接受教育
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情境,只要教师精心地选择社会环境中积极、光明的教育要素,带领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途径置身于社会情境之中,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空间,使学生在接触外界事物的过程中,激发积极的情感、获得相应的知识观念、培养行为习惯。
情境设置的方法还有许多种,但无论选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从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出发,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情境设置必须境中含情。情境设置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是所设置的情境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所以情境设置必须境中含情。

采购内勤的工作职责(收集9篇)
阅:0采购内勤的工作职责篇11.MRO部门采购,采购相关文件的.催收、分类存档和更新工作;2.统计、核对供应商绩效考核....

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收集9篇)
阅:0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篇130岁之前:做好起步这一阶段是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事业发展的起点。它主要目标,就....

非全日制工作要求(整理2篇)
阅:0非全日制工作要求范文篇1案例1:刘阿姨自2010年9月以来一直为北京市顺义区一家企业做钟点工,工作时间是每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