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看法(整理2篇)

来源:

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看法范文篇1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2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这个词对于现代人并不陌生,老年人的增多给经济发展带来多种多样的问题,因此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所以为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以公共政策的视角来审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以便构建一个清晰地框架,促使人口老龄化在多角度多层次推动社会发展。

[

关键词]公共政策;中国;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口的变迁,我国人口老龄化一直在飞速进展,一如当年的“婴儿潮”,在政府下令计划生育之后得以解决。随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阶段与逐渐显现。现今社会我国的家庭结构都处于,四个老人,两个青年人加上一个孩子,这种状态还在持续发展。中国的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对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需求大大增加,但是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各方面条件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显得有些不足,因此,我国应该在自身的角度展开探索,在公共政策视角下对于人口老龄化采取一定措施。

1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现状

(1)纵观全球,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可是我国老年人口却在不断的增加,据统计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29%,人口的老龄化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还有计划生育政策对于我国家庭基本结构的改变。通常我国把60到70岁之间的老人称为低龄的老年人口,而70到80岁的则称为中龄的老年人口,80岁以上则是高领的老年人口。从年龄段的分布来看,部分低龄老年人口还存在一定的劳动力,但是中龄和高领老年人口相对来说劳动力的比例就非常低。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2)随着卫生条件、医疗技术的改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种种原因导致人口的死亡率大大降低,这也就出现了人口老龄化。此外,在我国人口总数直线上升的时期,政府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这就导致我国新生儿逐渐减少,但是老人数量却一直在增加。随之也就出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未来很长的时间里,我国人口老龄化状态会越来越严重,这也会随之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会阻碍我国经济、文化、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亟待解决[1]。

(3)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还没有富裕,人就先衰老了,这也就导致很大一部分老人在丧失劳动力的时候,存款不足够给自己养老,这个结果增加了一部分儿女的压力,在工作和做家务的同时,要赡养老人,加上老人孙辈的孩子,夹在中间的年轻人就要负担起抚养三代人的任务。另一部分儿女没有时间或是不想赡养老人,老人被送去养老院,这也在某方面增加了儿女的经济压力,并且导致老人心理上情况不乐观,这样看来人口老龄化会也导致我国社会压力变大。

2我国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其是有很多,首先我国的计划生育改变了以前大家庭的状况,计划生育以前很少出现独生子女家庭,最少都是两三个孩子,包括那时候的经济水平和医疗技术都不如现在的先进,所以那时的社会家庭情况,明显就是孩子很多,而有很大部分家庭为了养活孩子,父辈母辈辛苦一辈子,还没等到退休的年纪,身体已经垮了,但是由于医疗技术有限,所以那时候人口老龄化问题并没有出现,总是有一批新鲜的血液不断涌现。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生育的盛行,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相对压力变小,因此老龄化问题也就随之加重[2]。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各个方面和以前相比都有很大的进步,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就可以看出我国医疗水平一直出于逐步发展阶段,因为在前些年很多疾病无法治疗的时候,很多老年人因为经济和科技原因不得不放弃对病症的治疗,但是现在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几乎没有什么疾病是无法控制的,因此我国人口平均存活年限也在上涨。

(3)我国对于老年人的管理和养老条件越来越好,大部分老人都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并且随着人们的认识和知识面的增多,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很多老人会每年定期检查身体,发现疾病马上治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人口与老龄化增长速度[3]。

3公共政策视角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自然现象,这一现象持续发展的化就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问题,因此需要作出及时的反应和应对措施,来改变人口老龄化现象。

(1)从计划生育实施以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只要我国人口出现问题,就要从调整人口政策入手,这是不正确的方法,因为“婴儿潮”和“老人潮”是不一样的,所以解决的方法和手段也不能完全相同。老龄化还有一方面是人类寿命等自然原因,因此仅仅依靠政府出台的政策是无法解决的。

(2)人口老龄化不能仅仅依靠政策去改变,应该调整人口基本结构,合理安排制度,并且调整老龄化人口和制度之间的工作。其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中经济、文化、政策的问题,因此要着手协调各个方面。

(3)造成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另一方面看是因为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给社会创造价值,有些甚至无法自己生活,因此社会压力大,负担重。所以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也不能仅仅在老年人身上下手,因为当今社会一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不佳,也是因为年轻时候没有注意保养,所以从年轻人着手,让这一代人重视健康问题,这样到了晚年,才有好的身体为社会做贡献[4]。

(4)随着及划生育的展开,我国传统的几世同堂家庭结构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大多数都是一个孩子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些家庭甚至还有更上一辈的老年人。也是社会风气的改变,导致现在结婚的子女都不会和父母同住,父母无人赡养的比例大大增加,而且由于计划生育每个家庭都没有那么多孩子,空巢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样就需要更多的养老院和老年护理站。但是对于没有经济实力的老人,都是选择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居住,长期下去,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都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5)调整人口老龄化这一结构,也可以适当的推出适合老年人的就业方向,是老年人为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并且减轻年轻人和社会的压力,是老年人看到自身的发展前景和价值,并且老年人在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上有着年轻人无法超越的优势,公共政策应该在一定条件下引导老年人进入适合其工作的岗位,同时避免与年轻人展开竞争,并且鼓励推迟部分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的退休时间,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这样一来不仅创造出老年人在社会上的价值,更减轻了社会负担和压力,改善了人口老龄化问题[5]。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目前世界人口大国,自从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中国的家庭结构都在发生改变,所以人口老龄化问题无法避免,其是人口老龄化问题自身并不会给社会带来特别大的影响。但是若没有很好的控制这一问题,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国家和社会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财务相应政策,为社会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爱华.新时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城镇化视角的再审视[J].经济问题探索,2012(12):91-96.

[2]杜本峰,戚晶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分析[J].西北人口,2011(03):1-10.

[3]蒋诗泉.基于灰色理论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133-139+156.

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看法范文篇2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民消费;影响因素

人口结构变化在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是老龄化。研究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过程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一直是多学科研究重点,且以定量研究为主。人口老龄化有时间表,收入与消费在不同时期也有变化,二者是否具有内在联系需要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加以讨论。西方最有体系的人口老龄化研究成果当属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所著的《老龄化经济学》,该著作认为在消费类型上,老年人的多样性使不同的老年群体在其消费结构上也不同①。从消费角度来看,国外学者研究消费水平的视角主要集中在消费函数上,也更多地从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率、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角度展开实证研究,如罗伯特等认为老年人抚养费用属于纯消费性支出,有可能降低未来的国民收入增长而影响居民消费需求②。国内学者的研究从关注单一老年人口问题转移到对社会经济全局发展的影响上来。有的从老龄化与储蓄率、经济增长的关系间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有的则直接通过相应经济指标分析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由于抽样及分析方法等不同,不同学者在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关系问题的研究上得出了不同结论,调查范围也具有区域性。王金营等认为老年抚养系数对居民消费需求有负向作用③;王森运用协整理论对1978-2007年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呈现正负交错的影响效应④;胡乃军等通过数理模型推导发现,只有老龄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消费比例持续大于二者收入比例,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才不会发生负面影响⑤。

一、Meta分析

操作本文将通过Meta分析提取测量指标,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影响,并讨论这些影响是否具有区域特征。该研究基于以下假设:H1:人口老龄化程度对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负向作用;H2:人口老龄化程度对消费结构有显著影响。基于分析方法的特点,文章研究思路为:通过人口特征、国民经济等相关资料,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我国人口相关数据;按Meta分析要求提取人口老龄化及居民消费测量指标,分析二者在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探索人口老龄化环境下促进消费的途径。描述性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法和假设检定法等是本文辅助分析方法。本文初步收集了196篇相关文献,之后对文献进行标准化筛选,凡是信息不完整、重复发表、非中国背景研究、非实证研究、不存在明确效应值或计算后也不能将其转化为所需相关系数的文献均不纳入。最后,本文纳入分析的文献共计10篇,得到2个效应值,满足Meta分析要求。文章采用Reviewmanager5.2作为数据分析工具,以居民消费率表示居民消费数量水平,恩格尔系数表示居民消费机构与质量水平,并按联合国标准⑥划分老龄化社会,表示老龄化程度。由于各地老龄人口数据及消费数据具有时间特征,将其视作连续变量,选择标准化均数差(SMD)作为效应值,用倒方差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经过合并效应值、异质性检验、假设检验和发表偏倚控制四个步骤。

二、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具有负向作用

通过各省市65岁以上人口比及居民消费率变化数据可看出,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随着老年系数增加,各省数据均显示出同一特点,即居民消费率呈现下降趋势。在此假设基础上,本文选取江西、辽宁、贵州、吉林四个省份⑦的连续数据,对比同一地区非老龄化阶段向老龄化阶段转变过程中,居民消费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四省55632万人⑧样本的综合效应来看,95%CI的上下限均未跨过SMD=0无效线,因此合并后的效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固定效应模型下,异质性检验中,P小于0.00001,说明四省的研究具有异质性,因此需要再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合并效应量为-1.83,95%CI=(-1.88,-1.84),合并后效应量,Z=11.12,P<0.00001<0.05,可见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影响,且人口老龄化越严重,居民消费率越低。文章采用倒漏斗图来控制分析中的发表偏倚。倒漏斗图显示,文献集中在三角区域并对称分布,说明分析中发表偏倚较少,数据结果可靠性强。

2.人口老龄化程度对消费结构有显著影响但存在地区差异

老年人受生理和心理影响,其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国家统计居民消费品支出构成时将其划分为食品、衣着、居住等八类。针对目前在此方面研究局限性,学者多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说明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人口消费的不同,从而说明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但综合来看,人口老龄化程度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却存在地区差异。南京市实证研究认为,居住居首位⑨;辽宁的实证研究认为食品依然占据首位⑩;四川省“六普”数据发现医疗保健居首位(11)。本文通过辽宁、吉林两省在老龄化与非老龄化阶段的恩格尔系数对比分析,发现固定效应模型下二者存在异质性,对两省恩格尔系数随老年人口比例变化进行趋势分析,辽宁省数据二者关系不明显,吉林省则明显表现出老龄化程度加深,恩格尔系数下降的特点。随机效应模型下合并效应值SMD=-2.44,95%CI=(-3.59,-1.28),P<0.00001<0.05,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具有显著影响。由于数据局限性,本文据Meta定性分析及指标变化趋势认为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

三、结语

综上,人口老龄化程度对居民消费水平及居民消费结构都有显著影响。人口因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受到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实证研究采用不同方法与不同指标都会导致结果差异性。但二者具有内在相关性;老年人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形成共识。本文认为人口老龄化环境下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以提高其消费能力及需求;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以匹配老年人消费结构;完善养老制度并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从而增加老年人口收入及一定程度上补充劳动力市场都是促进消费可尝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胡乃军,杨燕绥,于淼.中国城镇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居民消费研究[J].人口学刊,2014(5).

[2]詹姆斯•舒尔茨.老龄化经济学(第7版)[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看法(收集3篇)

    - 阅0

    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看法范文篇1自19世纪末法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先后面临不同程度的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并且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

    采购内勤的工作职责(收集9篇)

    阅:0

    采购内勤的工作职责篇11.MRO部门采购,采购相关文件的.催收、分类存档和更新工作;2.统计、核对供应商绩效考核....

    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收集9篇)

    阅:0

    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篇130岁之前:做好起步这一阶段是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事业发展的起点。它主要目标,就....

    非全日制工作要求(整理2篇)

    阅:0

    非全日制工作要求范文篇1案例1:刘阿姨自2010年9月以来一直为北京市顺义区一家企业做钟点工,工作时间是每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