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历史总结(收集3篇)
来源:
初三上册历史总结范文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初三上册历史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历史地图初中学生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22-01
历史地图(historicalmap)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一般而言,这一形式的地图记录了一个区域历史上某个时期的环境、文化、军事和国界等的情况或变化,它将广阔的地理空间缩变为可视的二维平面,把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浓缩成可以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图形语言,大凡历史上的都邑位置、疆域沿革、政区演变、民族分布、战争态势、经济成就、交通状况以及河流和海岸线的变迁等,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展示。正是由于这一简明、直观的专业特性,历史地图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对于历史学、地理学、地质学和历史地理学等都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地图册具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生动、具体地补充并说明教科书中的重点内容,在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就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而言,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材本身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中学生大都十二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特点上主要表现为:求知欲望较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但与此同时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而,他们对于具体的形象或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接近的内容感兴趣,而对理论性、概念性较强的内容则不是很容易接受。考虑到这一特点,图文并茂的历史地图可以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获取与巩固,进而间接有益于开阔视野。中学历史课本有大量插图,其中历史地图又占了相当篇幅,下面以中国史第三册为例,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历史地图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运用历史地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地图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由于历史地图在揭示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同时,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一种缩影。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地图,挖掘其中所隐含的背景知识,把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就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他们的头脑中构建相关历史发生及其意义的时空观,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老师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课本中的文字所呈现的只是一种静态的知识,但有了历史地图以后,知识则由静态变为一种动态的图景。例如,中国史第三册第一课《鸦片战争》中有一幅鸦片战争的示意图,图上有英军入侵路线及年代,中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军主要地点,还有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等。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图的同时,也就是培养学生时间、空间、地点等变化的观念,学生通过读图过程,就可以了解到鸦片战争的历史经过和结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历史地图在课堂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知识。
苏联教育专家斯特拉耶夫说:“地图是给学生直观地阐明历史过程中的联系所必需的有力工具。认识地图,不仅是要知道它的点线符号,象征意义,城市,边界,河流等,而且要从这符号中间看到活生生的历史事实以及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复杂关系,教会学生像阅读历史书籍一样地读地图,这就是历史老师从事于教学历史地图时所遵循的目标。”[1]例如,在《辛亥革命》这一课中,有一幅武昌起义形势图,具体展示了武昌起义期间的革命形势以及南北和谈时双方控制的区域。如果学生读懂了地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回顾和理解孙中山创立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以及三民主义的内涵。由此,在详细解读历史地图之后的背景知识这一前提上,可以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知识,这一方式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把握和梳理。
最后,历史地图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现在的历史地图册在版面上力图营造一种亲和氛围,尤其是一些充满童趣的图标点缀在设计上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获得学习的乐趣。在历史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在一定意义上重现历史的真实。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历史地图册可以发挥很好的互动作用。例如,对于中国史第三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江西的学生可以对照地图,追溯历史上发生在家乡附近的事情: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这样的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场景,拉近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历史就在身边,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历史的影子,从而自觉地联系起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新的知识建构和精神建构。
总之,历史地图册是教学实践中史地结合的重要载体之一,其相关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法。通过这一直观性、形象性的教学载体,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思维和分析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历史现象的再创造效果。与此同时,不断探索和总结历史地图教学法,对于改进历史教学以及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等都是很有裨益的。
初三上册历史总结范文篇3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探究式学习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使用探究式学习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指导、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法;初中历史;应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从历史事件中学习和总结经验,为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由于历史是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都离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些知识会感到陌生,从而增加历史学习的难度。为此,教师应加强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探究式学习法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媒体或幻灯片等现代教学设备“再现历史,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如在教学初一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三国鼎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片段。如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等,然后组织学生分析、探究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运用探究式学习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长征不怕远征难》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关于长征的视频或短片,加深学生对红军长征的了解,然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导致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你对红军长征有什么体会?从红军长征事件可以给党建工作哪些启示?你怎么看“重走长征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讨论,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重点讲述了一个主要人物——秦始皇,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教师问:“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学生1回答:“秦始皇用了十年时间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对于国家的建立,功不可没。学生2回答:“秦始皇是一位暴君,焚书坑儒,给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修建宫殿和陵墓,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学生3回答:“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促进了我国传统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封建政权。学生4回答:“秦始皇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长城,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也导致了老百姓的家破人亡。学生5回答:“秦始皇是一个既有大功,也有大过的人物,所以我们要客观评价这个人物。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讲解,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教师有效的预习指导,加深学生的探究体会
教师的预习指导对学生学习历史非常重要,有效的预习指导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探究效果,加深学生对历史探究学习的体会。但是,就目前的历史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学意识比较淡薄,历史教学只是简单地陈述教材内容,忽视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学习和反思总结,不利于学生提高历史综合素养。因此,在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预习指导,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自主思考,得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并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并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的历史背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变法的经过和结果?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有哪些?怎么评价?使学生通过预习,加深对的了解,然后通过课堂教学及时解决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通过与其他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的探究体会。
五、联系生活情境,加强学生的探究应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历史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时,教师可以将汉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我国现代的“三农政策联系起来,让学生谈谈汉朝休养生息政策对我国现代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事情联系起来,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时,教师可以将传统的科举制度与现在的考试制度联系起来,让学生比较和分析这两种考试制度,并提出应怎样评价传统科举制度等问题,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六、结语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借鉴历史经验,更好地应用于现代生活。当前,在经济飞速发展、价值观多元化的形势下,教师应倡导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呼吁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分析当前社会现象的利弊,并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应对措施,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作者:洑亚珍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洋溪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超.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高三的周记精选(整理9篇)
- 阅0高三的周记篇1下课铃响起了,同学们飞快地跑出教室,操场上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只见打乒乓球的两位同学,你拍过去,我打过来,两人不分上下。围观的同学喊着:“小明,加油!小军,加油!”。.....

初一学生周记精选(整理9篇)
- 阅0初一学生周记我爱书,更爱读书,书中内容使人充实,使人快乐。古人说:“书是人类进步阶梯。”我喜欢看各种各样书。我喜欢看童话书,喜欢听灰姑娘与白雪公主故事,童话结局永远是美好,.....

项目可行性报告模板5篇
阅:1项目可行性报告 1: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项目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聚焦于在城市核心区域以及周边主要交通干道....

军人入党申请书范文2000字3篇
阅:1军人入党申请书(一) 敬爱的党组织: 我满怀崇敬与坚定信念,郑重地向党组织呈上这份入党申请书,衷心期望能在党的光....

红十字协会工作计划(收集5篇)
阅:0红十字协会工作计划篇12004年,红十字会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红十字会的具体指导下,坚持“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