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旅游资源的类型范例(3篇)

来源:

生物旅游资源的类型范文

论文关键词:黄岛,旅游资源,海滨,分析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目标。素有海洋科技城”之称的青岛为争取走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前面,围绕这个战略目标制定了相应的举措。黄岛作为青岛辖下的一个区,青岛西海岸的龙头,应在青岛挺进西海岸”的旅游发展战略指导下,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黄岛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抓住机遇,合理开发黄岛旅游资源,积极发展黄岛旅游业。

1黄岛旅游资源的概况

1.1自然概况

黄岛地处胶州湾西岸,位于东经120°13'、北纬36°02',南临黄海,西与胶南市接壤。年平均气温12.1℃,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春寒、夏凉、秋爽、冬暖的气候特征,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年平均降水量755.6毫米,6-9月份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相对湿度年平均约74%,4-7月份是雾多发季节,年平均雾日为43.3天,最多为57天。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有明显的海洋气候特点。

黄岛海产资源优势突出,浅海水面16万亩(-30米内),滩涂2.8万亩,岩礁1.05万亩,有四个半岛,多个海湾,水质清新肥沃,水流平缓通畅,水温平均12.5℃,盐度30.33‰,盛产鱼虾贝藻,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1.2旅游资源概况

依据国标《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共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等8个主类,综合自然旅游地、自然地质地貌过程等31个亚类和名山、山丘型旅游地等155基本类型。

经笔者调研得出,黄岛的主要旅游资源涵盖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案所规定的分类体系中的全部8大主类,31个亚类中的19个亚类型和155个基本类型中的37个基本类型,约有上百个资源点。

从旅游资源构成类别上来看,黄岛旅游资源主类型多样,但亚类和基本类型数量不多,其基本类型数为分类体系规定总数的1/4左右。开发区旅游资源中自然旅游资源涵盖4个主类、11个亚类和18个基本类型,人文旅游资源有4个主类、20个亚类和19个基本类型。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并重,人文旅游资源类型稍多,多为现代人工吸引物,历史性人文旅游资源较少。

从资源点数量来看,自然旅游资源点数量远远大于人文资源,约占71%,其中以海滨与海洋资源资源点数量居多,约占总资源点的42%,显示出开发区海滨区域、自然山林和现代化新城区特点。

1.3黄岛旅游资源评价等级

依据所选定的评价指标体系,邀请专家对附录中部分旅游资源进行打分,得出其评价等级如表1:

表1黄岛部分旅游资源评价等级表

Table1PartofthetourismresourcesevaluationgradeinHuangdao

资源等级

资源点

五级

凤凰岛、唐岛湾

四级

前湾港、窟窿山(甘水湾)观景地、保税区、工业园区、徐山、竹岔岛;

三级

小珠山、抓马山、大涧山、连三岛、大炼油项目、唐岛湾海滨带、山林避暑地、金沙滩文化旅游节、齐长城遗址、超群影视城、城市中心广场、

青岛森林野生动物园、造船厂;

生物旅游资源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群;GIs;开发潜力;陕西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4―0025―05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吸引力产生的核心要素。一般而言,在区域旅游资源系统中,旅游资源是以个体的集合群的形式――旅游资源群的形式而存在,结合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定义,引入“旅游资源群”的概念。所谓“旅游资源群”是指占据一定地理空间同类旅游资源的集合体,旅游资源在特定的地理空间重要存在形式,是区域旅游资源系统组成的基本单位[1]。旅游资源群这一概念强调从整体出发,分析旅游资源的集群效应,研究旅游资源的属性特征,这对于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当前旅游资源学研究中,有关旅游资源群的研究基本上仍处于萌芽阶段。截至目前,全国范围以及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尚未进行全面的旅游资源普查,旅游资源的研究仍处于资源综合开发研究阶段,对旅游资源群的研究缺乏必要的基础信息资料,更谈不上运用旅游资源群的概念来研究整个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达到区域旅游资源的群体效应[1―6]。本文采用自2003年8月开始,历时2年多的陕西旅游资源普查工作获取的第一手数据,结合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陕西区域各大类旅游资源群中个体的分布进行了可视化,计算出各群的开发潜力,并从多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评价。

1研究区概况

陕西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南北景观荟萃与过渡的交融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绚丽多彩。5000年文明所积淀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遍布三秦大地;陕北高原、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地,构成了大量的、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大省之一。陕西位处欧亚大陆桥的中枢位置,起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作用,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科技和文化教育较发达,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

经普查,截至2005年9月,陕西省旅游资源有9972个,按类型可分为两类:自然类型654个,占6.6%,人文类型9318个,占93.4%;按等级可分为6个级别:5级154个,4级409个,3级1165个,2级1378个,1级2373个,未获级4493个。在11个地市、区中,旅游资源单体最多的是西安市,共计2148个,其中优良级(3级以上)旅游资源单体自然类型25个,人文类型551个,最少的是杨凌区,共计86个,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自然类型0个,人文类型24个。以上数据充分表明,陕西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人文类型旅游单体占多数,空间分布广泛,见图1。

2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对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进行研究,首先应计算出其开发潜力,但由于该过程中需要相关的图形数据和统计数据,故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全部旅游资源普查数据的可视化与统计、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的计算。

2.1普查数据可视化与统计方法

由于陕西旅游资源普查获得的最新资料涉及的数据量大,种类繁多,覆盖范围较广,因此为了便于普查数据的可视化与统计,必须对其建立空间数据库。本研究利用普查获得的各个旅游资源地理位置数据,批量导人到GIS软件中,实现普查数据的图形化显示,建立图形数据库,并对属性数据(如名称、种类、级别、行政隶属等)进行分类、编码,建立属性数据库,然后实现这两个数据库的链接,从而建立陕西旅游资源空间数据库。在该库的基础上,通过条件查询,实现各区域的面积量算以及各类型旅游资源数量的统计,并用GIS软件的运用空间分析功能,算出各类型旅游资源单体之间的距离之和n]。

2.2开发潜力计算方法

根据开发潜力的概念界定,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的大小决定于区域旅游资源群规模大小和集聚程度以及资源优越度指数的高低,是由旅游资源群的规模度、集聚度和优越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区域内旅游资源群而言,聚集度指数越小,则旅游资源聚集度越大,旅游资源单体间关联度越强;规模度指数越大,则单位面积内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越多;优越度指数越大,则区域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越多,旅游资源群市场知名度就越高,市场开发潜力就越大[1]。

考虑到这三种指数对于区域旅游资源群总体开发潜力的不同影响,本研究认为各指数对总体开发潜力的影响权重一致,因此,区域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可用公式表示:

pij=Sij+Dij/Rij

(1)

其中:Pij为第i个区域内j类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Sij为第i个区域内j类旅游资源群优越度指数;Dij为第i个区域内j类旅游资源群规模度指数;Rij为第i个区域内j类旅游资源群聚集度指数[1]。

3陕西区域旅游资源普查数据可视化与统计

3.1数据可视化

此次旅游资源普查结果显示,陕西省共有9972个旅游单体,数量大,类型、等级较多,因此,在标注旅游单体时,本项研究采用文件读取的方法,将旅游单体批量生成旅游资源单体数据库,然后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在基础要素图上标注出来,从而获得陕西省旅游资源分布图,见图1。

3.2数据统计

在本次陕西旅游资源普查中,采用的分类体系是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GB/T19872―2003),将陕西旅游资源划分为主类一亚类一基本类型三个层次,分属地文景观(A)、水域风光(B)、生物景观(C)、天象与气候景观(D)、遗址遗迹(E)、建筑与设施(F)、旅游商品(G)和人文活动(H)等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按分级体系划分为3个优良级(5级、4级、3级)和3个一般级(2级、1级、0级)。陕西省旅游单体分区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4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计算

本研究考虑到研究的意义及难易程度,分8个主类计算了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根据公式(1)得知,欲计算出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必须首先得到聚集度指数、优越度指数和规模度指数。

4.1三种指数的计算

聚集度指数(conglomeration)反映了旅游资源群个体空间分布聚集程度,是旅游资源群个体关联度程度大小的重要体现,它是衡量旅游资源群个体在空间上纵向排列所产生的屏蔽效应大小程度的重要指标。把旅游资源单体看作点要素,则聚集度与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和点密度成正比关系。优越度指数(dominance)是表示优良级旅游资源在同一区域、同类型旅游资源群中的地位指标,它表明区域旅游资源组成中此类旅游资源类型在旅游资源群中的支配程度,与区域内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成正比关系,与旅游资源群旅游资源单体总数成反比关系。规模度指数(dimensions)是指单位面积内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其值越大表明区域内旅游资源规模越大,它与旅游资源群中单体数量成正比关系,与区域面积成反比关系[1]。根据以上各指数的定义,不难算出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群的聚集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规模度指数。

4.2开发潜力的计算

根据公式(1),将各区域各类型旅游资源群的聚集度指数、优越度指数和规模度指数代入,即可计算出陕西区域各主类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其结果如表2所示。

5结论与讨论

经过对表2和图2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整体来看,各类旅游资源群中,开发潜力从大到小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杨凌的人文活动旅游资源群(1.6415)、杨凌的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群(1.1653)、绒阳的人文活动旅游资源群(1.1486)、西安的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群(0.9802)、西安的人文活动旅游资源群(0.7534)。从所处的地理位置方面分析,杨凌、咸阳、西安这三个区域都位于关中平原,并且相毗邻,交通便利,从旅游资源群的类型方面分析,人文活动、建筑与设施这两类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在全省范围内相对较大,各类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平均值同样体现了这个规律,即建筑设施旅游资源群的平均开发潜力为0.551,人文活动旅游资源群的平均开发潜力为0.5332,由此可见,陕西省的旅游资源群开发应以西安、咸阳和杨凌这三个区域为中心,实现“西一咸一体化”旅游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开发的重点应放在人文活动和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群方面。

(2)从旅游资源群的类型来看,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商洛(0.5818),这是因为商洛虽仅拥有17个优良级地文景观旅游资源,不及安康、宝鸡和汉中,但这些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如金丝大峡谷、柞水溶洞等;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是渭南(0.3455),经统计分析,渭南拥有6个优良级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如华山风景名胜区等,从数量上就已排在全省其他区域的前列;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延安(0.6533),延安拥有7个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如山丹丹花等,所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集中,故其开发潜力最大;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宝鸡(0.2183),经统计,全省范围内,优良级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仅有1个,就是位于宝鸡眉县境内的平安云海;遗址遗迹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是杨凌(0.143),虽杨凌仅拥有1个优良级遗址遗迹旅游资源疙瘩庙遗址,在数量上位居全省倒数第一,但由于交通便利,故其开发潜力最大;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也是杨凌(1.1653)。这是因为杨凌虽然拥有19个优良级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在数量上位居全省倒数第二,但由于杨凌本身区域范围较小,这些资源的位置分布非常集中,故其开发潜力最大;旅游商品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是西安(0.5195),经统计分析,西安拥有28个优良级旅游商品旅游资源,如西安羊肉泡馍等,在数量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且位置相对集中,位于市区,故其开发潜力最大;人文活动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还是杨凌(1.6415),杨凌拥有2个优良级人文活动旅游资源,后稷和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虽然数量上非常少,但所处地理位置很集中,故其开发潜力最大。根据上述结论,陕西各种旅游资源群的开发可结合不同区域的不同旅游资源群特点,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旅游资源群优势,整体提高陕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

(3)从各区域来看,8大类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总值最大的是杨凌(3.393),西安次之(3.236),位于开发潜力总平均值(2.172)之上依次还有咸阳(2.696)、延安(2.582)。经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普查数据发现,杨凌区是1997年国家批准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区,经近几年来国家不断投资建设,现已交通便利,路网密织,虽范围最小,但有24个优良级旅游资源,如水上运动中心、昆虫博物馆、人工降雨大厅、后稷和杨凌国际节水科技博览园等,分布非常集中;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行政、文化集中的文明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旅游资源数量占陕西省旅游资源总数量的1/4左右,有全世界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诸多享有盛名的旅游资源;咸阳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不少与历史有关的旅游资源,如乾陵、茂陵、汉武帝刘彻等,同时交通便利,国际机场位于该区域内;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有最具特色的黄河文化、祭祖文化,东临黄河,与山西相邻,西与甘肃接壤,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旅游资源数量约占陕西省旅游资源总数量的1/8。以上分析发现,从旅游资源群的角度考虑,陕西省的旅游资源开发应以这几个区域为中心,发挥各自的优势,特别是延安的特色红色旅游,同时把集群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作为新思路,产生群体效应,最终实现整个陕西省的旅游资源更科学、有效的开发。

总之,本文利用“旅游资源群”这一概念及开发潜力计算方法,得出了陕西区域各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从资源集群的角度出发,经整体、全面的分析,总结出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集群特征,把生态学的种群观点引入到旅游资源研究中,探索了新的研究思路,对于陕西区域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271037)

[收稿日期]2006―12―13

[作者简介]张君(1980―),女,陕西西安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统计与GIS应用研究,E-mail:。

[参考文献]

[1]席建超,葛全胜,成升魁,等.旅游资源群:概念特征、空间结构、开发潜力研究[J].资源科学,2004,26(1):91―98.

[2]郭来喜,吴必虎,刘锋,等.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及其类型评价研究[J].地理学报,2000,55(3):294―301.

[3]章锦河,张捷,刘泽华.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2):248―256.

[4]林岚,赵清,赵淑玲,等.旅游保护性开发区划的实施途径与案例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4):501―507.

[5]马耀峰.新世纪陕西旅游产品的开发[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1):85―89.

生物旅游资源的类型范文篇3

关键词: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Abstract:Inrecentyears,China'stourismindustryhasagreatdevelopment.Astheeconomicandculturalindustryisimportant,itismoreandmoreimportantroleinthedomesticeconomicstructure.Travelbehaviorhasregional,whichdeterminesthetourismactivitiesmustdependoncertainregionalculture,reasonable,effectivedevelopmentofregionalculturewillhaveimportantsignificancetothedevelopmentoflocaltourismindustry.Aregionaltourismindustryshowsaregionalculture,distinctiveregionalcultureisamajoradvantageoflocaltourismindustrydevelopment,howtherational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regionalcultureisthedevelopmentofthetourismindustryneedtosolvetheproblem.

Keywords:regionalculture;tourism;resources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592.7

旅游是一种潮流的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产业也一派繁荣,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旅游产业结构雷同,雷同的原因在于缺少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合理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旅游文化资源的科学内涵、旅游文化资源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域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以及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供大家学习交流。

1旅游文化资源的科学内涵

旅游文化资源是指作为旅游客体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以及一切与旅游活动有关的文化现象。我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是各国人民探访东方文明的一个最佳旅游去处。我国旅游文化资源,博大恢宏、举世瞩目,具体旅游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服饰文化旅游资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文学旅游资源、戏曲艺术旅游资源、雕塑艺术旅游资源、绘画艺术旅游资源、建筑文化旅游资源、书法艺术旅游资源、音乐艺术旅游资源、舞蹈艺术旅游资源等等,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旅游文化资源分成不同的类别,但是不管怎么分,现普遍认同将旅游文化资源分为旅游物质文化资源、旅游制度文化资源以及旅游精神文化资源三个类别。

2旅游文化资源的地域文化

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下面就旅游资源中地域文化的区分原则和区分类型两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2.1旅游资源中地域文化的区分原则

旅游文化资源的地域类型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划分的,具体的原则有:一、地理、景观等物质旅游文化资源上具有相似性。旅游文化地域类型形成的自然基础是地理环境,这反映了旅游文化资源的基本属性以及地域一致性产生的自然原因。可以归为一个地域类型的旅游文化资源在空间上大都毗邻,而且以一定的自然资源相对应。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客体,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归属于同一地域类型的旅游文化资源在景观上相似性,一般差别不大;二、旅游文化资源具有相似性。一个地域旅游资源的众多组成因素在自然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的长期改造、影响下,最终具有了结构上的一些特征,旅游资源的地域类型应该完整反映出这种结构特征。现在很多地方通过建造人工旅游资源来发展当地旅游业,这种对旅游文化资源的创新活动是值得提倡的;三、旅游文化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的相似性。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而进行的活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人们对旅游活动的认识也可能因社会经济水平的不同而产生不同,最终影响到当地的旅游文化;四、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上的相似性。旅游产业是现代旅游文化系统的总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旅游资源和游客的纽带,旅游产业由众多部门有机组成,构成了旅游产业系统。

2.2旅游资源中地域文化的区分类型

根据以上原则,旅游文化中地域文化的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人文景观型、自然景观型、自然-人文景观综合型以及极限环境型。其中,人文景观型又分为现代人文景观型和传统人文景观型,现代人文景观型比较典型的是一些比较著名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以繁荣的经济为依托,并且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这些地域大多在交通便利的位置,人流量大,发展旅游的条件也优越;传统人文景观型主要依托一些历史文化的因素,代表有北京、南京等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或者一些特色向明的农村地区等。自然景观型主要依据地理、地质或者气候等一些因素,自然景观在当地的旅游景观中占主导。自然-人文景观综合型,该种类型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协调发展的类型,这些地域在经济发展中并不是非常突出但也不落后,这种地域在发挥旅游产业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极限环境型,这种类型主要依托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像青藏高原等这样的极限的环境。

3不同地域旅游文化资源开发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口腔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范例(3篇)

    - 阅0

    口腔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范文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均为危重症患者,患者的身体防御机能大大降低,容易发生牙龈红肿、口腔溃疡、异味等症状[1]。临床实践发现加强口腔护理以预.....

    矿业投资报告范例(3篇)

    - 阅0

    矿业投资报告范文篇1这是一起由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移交海南省公安厅侦查的海口市新创基实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林川合同诈骗1.05亿元的案件。此案由海南省海口市.....

    个人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阅:1

    个人年度思想工作总结(一) 过去一年,我在思想上经历了诸多转变与成长。工作中,我愈发深刻认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

    个人工作总结(个人通用)

    阅:1

    个人通用工作总结(一) 在过去这段时间,我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经历了成长与进步。 工作任....

    项目可行性报告模板5篇

    阅:1

    项目可行性报告 1: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项目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聚焦于在城市核心区域以及周边主要交通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