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与科学工程(收集3篇)
来源:
新能源与科学工程范文篇1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定位一流专业建设
0引言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国于2012年在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改名而成。2008年12月教育部批准长沙理工大学增设“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长沙理工大学也因此成为继华北电力大学之后,第二批开设该专业的三所高校之一,2009年开始招收“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2013年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本科生。目前,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正处在创立摸索向定位发展转变阶段。2016年我国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中国高校改革实质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开展“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定位与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能源革命”给新能源产业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出推动能源四大革命,并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3年)》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幅增加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这些发展部署都属于新能源的范畴,必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将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大型风电技术、先进储能技术等新能源领域创新列入重点任务,开展大型风光热互补电站示范,掌握高参数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开展大型高空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研发100米级及以上风电叶片,实现200~300米高空风力发电推广应用;研究太阳能光热高效利用高温储热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大容量储热(冷)技术,积极探索研究高储能密度低保温成本储能技术、新概念储能技术以及全新混合储能技术。新能源产业技术的创新离开专业技术研发人才,给新能源专业人才带来就业的利好,同时,对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能源四大革命新形势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办学模式也需适应新情况,进行教学“革命”。
2供o侧结构性改革对新能源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在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大学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主要为社会培养和提供专业人才。但从高等教育“供给侧”现状来看,人才供给结构并不令人满意。高校专业同质化非常严重,部分专业市场需求趋近饱和,而新的专业结构调整未能及时跟进,导致某些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作为供给侧的高校却无法供给。高等教育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就是看高校自身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刚需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存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科研体系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人才培养和与社会需求不一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能源而已,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能源内部产业的结构调整,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以及配套储能之间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是新能源人才的培养,根据国家或行业的需求增强人才有效供给、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对高校新能源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如何精准定位,培养什么类型人才、如何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因此作为新能源人才供给方,高校新能源专业面临解决人才“供需错位”矛盾和增加人才的有效供给的挑战,相应的教师队伍及研究方向也需根据人才需求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能源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3“双一流”建设战略对新能源专业建设提出新目标
2017年我国全面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建设一流学科是众多高校发展的重点。学科的发展以专业为基础,专业以学科为依托,建设学科为专业建设提供发展的最新成果、可用于教学的新知识、师资培训、研究基地;而专业主要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和发展的基础,更主要的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在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专业口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与使用、教材、实验设计与开设、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是学科建设微观实施。因此,“一流学科”的建设离不开具体专业的建设。之前,国家评价专业建设水平以国家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的方式评价,在“双一流”建设战略下,新能源专业建设应以建设“一流专业”为新的目标。
4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新能源专业存在以下几个特点:新专业,教育部2010年设置的专业;新技术,新能源专业涉及技术领域多数属于新技术;新教师,专业教师以年轻博士为主;新行业,新能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诸多突出问题:缺乏专业历史沉淀、缺乏系统性专业资源、缺乏传统的社会影响力。专业建设存在以下不足:(1)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模糊;(2)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知识结构不成体系、不能相互支撑。(3)缺乏合理的实践和实训体系。
这些不足将影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定位与建设,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面临同样的问题与不足,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开展建设一流专业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5我校新能源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建议一,专业定位:(1)分析能源革命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新特征;(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能源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定位的影响;(3)我校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相关学科实力调查分析;(4)结合我校办学特色、能源类专业办学优势,研究我校新能源专业开设太阳能方向的优势和特点。
建议二,“一流专业”建设:(1)师资专业方向缺口分析与一流师资打造;(2)科研学术成果反哺新能源专业教学的途径分析;(3)专业实验设备增设与专业实验开设研究;(4)基于“一流专业”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管理体系研究。
建议三,教学课程体系:(1)高质量新能源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的研究;(2)一流新能源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研究;(3)一流新能源专业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的研究;(4)一流新能源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系统的研究。
建议四,专业实践教学环节:(1)新能源专业实验课程的更新;(2)核心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调整;(3)仿真、认识、生产、毕业等实习基地的建设;(4)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项目申报及建设。
6结语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借助能源革命有利时机,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确定适应新能源产业新特征、切实提高人才供给质量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定位,探索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一流专业”可行方案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朝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思考.长沙理工大学报,2016-04-18.
[2]田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高校力量.湖南日报,2016-03-13.
[3]熊超,袁洪春,朱锡芳,潘雪涛.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时代教育,2013(19):37.
新能源与科学工程范文篇2
关键词创新实践平台模块化实验体系资源与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ResourcesandEnvironmentProfessionalMulti-levelModularExperimentTeachingSystemReform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resourcesandenvironmentbigclasspracticeteachinginnovationplatform,theestablishmentofthemodularexperimentalteachingsystemandtheinquiryteachingresearch;summarizetheeffectofthenewexperimentalteachingsystemandexperimentalteachingoperationandmanagementmechanism.
Keywordsinnovationandpracticeplatform;modularexperiment;resourcesandenvironment
0引言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作为质量工程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构建开放创新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目前已成为国内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主要的实验教学模式。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所服务的6个主要专业分别隶属于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科学等三个一级学科,而且各学科的发展很不平衡。随着新专业的建立及相关实验室的设置,实验教学中心存在着实验教学理念与定位较模糊、实验室分散、功能重叠、特色不明显,定位模糊,实验教学体系薄弱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资源与环境类专业多学科的特点,我们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实践,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突出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的行业特色,努力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和,形成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并建立了开放式、创新型的实验教学中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1实验教学建设指导思想
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逐步探索和建立了依托矿业工程的多资源、大环境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坚持以提高矿业工程和矿山环境问题研究、生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性实验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高素质矿业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积极打造高水平的资源环境综合实验教学平台。
结合当前矿业工程的最新技术特点要求,在加强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基本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在当前实验教学体系中提出把资源开发和环境工程中综合空间信息技术作为新的技能增长点,以提高学生适应数字化资源开发和工程预演的能力,突出学科交叉。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为先、以科研为先导,在保证学生课程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基础上,结合科学研究完成设计性试验,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并与指导教师科研课题为导向开展研究型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路和运行模式
2.1实验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定位
实验中心在实验教学中面向矿业、环境等行业背景,立足于行业特色和依托矿业工程优势学科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实践教学,注意能力培养,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面向矿业的‘三强’型高素质人才”的实验教学理念。
实验中心按照资源开采—矿物加工—环境保护为主线,指定“模块化、分层次、开放式、综合性”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构建了综合资源环境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中心以矿业工程为核心,以空间信息处理技术为技术基础实验平台,以资源开发、矿物加工为专业平台,以资源开发、加工利用导致的环境科学问题研究为应用平台,逐步形成资源环境实验教学中心模式。面向行业生产与创新训练的需要,在中心建设了“矿物超细粉碎系统”、“矿物磨浮中试系统”、“旋流悬浮闪速磁化焙烧系统”、“电雷管爆破网路模拟实验系统”等综合实验平台。从整体优化和系统培养的角度出发,将“孤立的实验教学内容”转化为“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满足了多学科、多专业及创新实践教学的需要,在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模块方面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中心从地矿资源类和环境类专业学生所应掌握的专业知识点出发,建立学科交叉渗透、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2)充分整合学科基地资源为本科生实验教学服务。利用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吸收矿业工程和环境研究前沿技术,为本科生开设空间信息技术实验项目,或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创新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研究能力。
(3)通过“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探索自主设计、工程教育与科研拓展的培养机制,兼顾基础训练、技能强化与创新培养,全方位实施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运行体制改革。
2.2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实验教学体系考虑三个一级学科特点,横向设置矿物资源工程实验模块、矿物加工实验模块、环境工程实验模块和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实验模块4大实验模块,纵向上通过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型和创新实验四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
学科基础实验平台包括矿物加工工程、矿物资源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地理科学四类基础实验,涉及各自共性科学原理和共同技术方法与工程应用背景实验课14门。专业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包括矿物选矿工艺、矿物材料加工工艺、矿物资源开采设计、水气固等环境处理处置技术,以及基于GIS技术下资源和环境系统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系列实验,由16门课程构成。科技创新实验项目来自教师的科研课题与工程项目、各类大学生创新计划、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95项,创新型实验注重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主要突出科学研究思维的方法和创新思维训练。
实验教学体系遵循“拓宽基础、整体优化”的改革思路,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如矿物资源工程实验模块中工程设计数字化和专业综合实验融合了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模块的GIS、CAD的实验内容和知识,而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实验模块中区域规划模拟、矿山GIS等实验融合了环境工程模块和资源工程实验模块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拓宽和加强了综合资源和环境背景下的学科专业融合。结合老师的研究课题和企业委托工程项目,立足于科学技术前沿的新技术、新方法,开设和更新创新型实验项目,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和实验环境。该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目的是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矿物资源开发与加工工艺设计的训练。综合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约占实验项目总数的55%,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占85%。二是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采用导师制,结合科学研究项目,增加课外实验比例,目的是强化学生创新意识、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
3实验教学改革成效
近年来实验中心将学科成果、科研训练方法、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模式引入到实验课程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培养出大批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采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后,教学覆盖面广,实验开出率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实验兴趣浓厚,对实验教学评价总体优良。同时吸引了国内优秀企业在学院设立资环奖学金、海印奖学金等,通过奖励优秀的学生,吸引这些科研能力强的学生去企业进行研发工作。
通过系列的实验教学改革,学生的实验研究基本功更加扎实,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近五年学院各专业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100项,其中科技竞赛型奖励8项,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87项,在《矿业安全与环保》等全国性期刊14篇,近三年完成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训练计划实验中心开放项目共计95项。
经过在本实验中心系统学习和培训,实验中心培养出一批创新能力和实际工程能力很强的学生,我院学生受到校内外研究生导师的好评,在课题研究中表现了很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等竞赛中获得多项奖励。矿物加工工程及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由于在实验中心得到很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毕业时得到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的青睐,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8%以上。矿物资源专业所培养的本科生相当一部分在全国各地从事与爆破工程相关的科研与工程施工工作,有不少人已成为涉爆单位的技术骨干或负责人,成为我国工程爆破界知名甚至有影响的人物。
4结论及展望
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的设置,改变了实验室覆盖面窄、设置重复、分工不明等既有弊端,同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管理效益,为加快实验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如何进一步渗透到矿业工程和矿山环境实验教学中,以及如何改进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路和运行模式并使之顺应教育体系创新及发展的需要,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谢晓梅等.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思路与运行模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
新能源与科学工程范文篇3
东北石油大学于2010年成功申请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如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本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科人才的途径和方法,是培养我国能源化工人才和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目前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对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要性的最好诠释。
一、优化课程结构
创新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加强学生专业基础教育的内涵更新和外延拓展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比重,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还要提高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掌握未来变化的规律。
二、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必须渗透到各科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者。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营造一个鼓励学生创新的课堂氛围。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加强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综合,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注意融合学科前沿知识和高新科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充分利用我院省级化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探索和完善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方法及其在课堂教学、实验技能竞赛、创新实验设计竞赛、新能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应用,改革和完善实验课程成绩的科学评价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方式和体制,探索保障实验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以跟上学科发展的途径,完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经费和实验耗材的实验室管理体制。
四、完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立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
实行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与教师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实行学生科研立项制度,从政策和经费上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聘请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作学术报告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能源化工专业发展的学术前沿;鼓励学生申报国家创新实验项目,省、校级挑战杯项目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发挥区域经济优势,签约合作企业,并对创新设计实验室进行重点投入建设,本专业已建成部级石油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大庆炼化公司的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了保障。
五、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评价是教育管理中实施控制的特殊手段,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传统培养体系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弊病反映在评价体系上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全面性考查,更要重视创新能力的考查。考试方式多样化,考试时间自主化。同时建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积极的激励机制,即对学生的各种创新行为和成果给予正面的激励和奖励。建立专门制度,从政策导向上鼓励和支持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兔年简单中不失大气的企业名称精选
- 阅0简约大方工程建筑公司名字 简洁中无失大气的企业名字优选_拾运网主页风水学八字相学属相周易解梦 拾运网 八字 公司取名 文章正文简约大方工程建筑公司名字 简洁中无失大气.....

积极向上的青春格言精选(整理26句)
- 阅0 积极向上的青春格言精选1
1、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2、啊,青春!青春!或许你美妙的全部奥秘不在于能够做出一切,而在于希望做出一切。屠格涅夫
3、为世界进文.....

忧伤朋友圈说说语录句精选(整理41
- 阅0 忧伤朋友圈说说语录句精选1
1、有的东西你再喜欢也不会属于你的,有的东西你再留恋也注定要放弃,人生总有许多种爱。但别让你的爱成为一种伤害。
2、在这寂静得夜里,我又想你.....

经典忧伤朋友圈说说语录句精选(整
- 阅0 经典忧伤朋友圈说说语录句精选1
1、你是我编造的童话故事中的王子,而我只是你生命?一个匆匆的过客。
2、再忧伤的文笔,也写不出现在的心情。
3、很多事情非得以,很多爱,物是人.....

个人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阅:1个人年度思想工作总结(一) 过去一年,我在思想上经历了诸多转变与成长。工作中,我愈发深刻认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

个人工作总结(个人通用)
阅:1个人通用工作总结(一) 在过去这段时间,我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经历了成长与进步。 工作任....

项目可行性报告模板5篇
阅:1项目可行性报告 1: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项目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聚焦于在城市核心区域以及周边主要交通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