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收集2篇)
来源:
教学的原则与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一、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现状
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歌曲教学的态度基本一致,大部分教师重视英语歌曲的教学模式,只有极少数教师倾向于传统教授方法。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凭借经验授课,对课堂的设计、准备以及把握不够完善,课堂内容较为单一且不系统,从音乐到英语教授之间没有过渡,容易形成教师在教授歌曲时,学生参与性较强;当转向于英语教学时,学生兴趣又有所减弱。目前英语歌曲一般教学模式为,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分发或抄写歌词;教师带领跟读歌曲歌词;学习歌词中的英语单词;学生逐渐跟唱。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高于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可以跟着教师的要求学习单词、跟唱英语歌曲,而小部分学生仅仅注重跟唱,其对英语单词、语句意思及发音的掌握度均较差。
由此可见,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随意删减教材中设计歌曲教学;教师对英语歌曲教学原则的把握不够严格;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单一、缺乏科学和合理的教学模式;歌曲教授过程中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利用音乐学习英语;对学生发音、歌词语句的解释不够充分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及方法两方面展开探讨,以达到科学合理规范小学英语歌曲教学,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
二、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理论支持
英语歌曲教学需要具有强大的理论支持以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以确保对学生英语的教学效果。加德纳心理学家将人类智能分为七个范畴,且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支配音乐的右脑同时支配情感、愿望、想象力、几何图形等感性思维;而左脑主要支配理性思维,如语言、写作、计算。左脑理性认识的运作有赖于右脑感性认识的提供,如果没有右脑提供的感性认识,左脑较为困难或根本无法加工和处理信息。故,英语作为语言学,有赖于音乐作为媒介来让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学习。音乐对英语学的影响宏观表现在,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
从语言学角度讲,第二语言习得模式更好的解释了如何习得英语。该模式提出学习语言是需要同时具备可理解性、有趣性、关联性、非语法程序安排性及给予足够信息量。要取得良好的语言学习效果,不仅需要教师有理有据、活泼生动地将知识“介绍”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歌曲教学恰好可以满足第二语言习得模式所要求的条件。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首先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感性认识,歌曲歌词自身具有的关联系,使得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单词及语句之间的关系,并借助歌曲背景以及教师对歌词内容的梳理和解释,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语言联系在一起,最终在一首歌中感受出英语表达及运用的真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收效。
三、小学英语歌曲教学原则
1.选择的适用性原则。在选择课堂教授的英语歌曲时,需要从教学目的、学生能力、教学时间等多角度综合考虑其适用性。首先,选择的歌曲需要符合教学的目的,避免选择的歌曲与教学内容不相符等情况的出现;其次,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即具备一定的难度但不超过学生现阶段的理解水平;最后,还需要考虑教学时间的充裕性,选择歌曲不宜过长以避免课程内无法学完歌曲,并且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理解时间。
如对于较低的3年级学生的英语教育中,可以选择《HappyBirthday》、《Bingo》等歌曲。其单词、语法以及歌词意思都较为简单,易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最基础的单词、常用语句以及“Therebe”句型。教师通过这些歌曲的教授,既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学习基本英语表达,而且可以通过仿写及改编歌曲,引导学生自主替换及创作歌曲。如,《HappyBirthday》的歌词可以改编为《GoodMorningtoyou》。这样的合理改编,既可以让学生通过歌词学到更多的英语表达,又可以鼓舞学生课下练习英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搭建其学生间交流、沟通及练习的方式和平台。
2.歌曲的审美性原则。小学教育总目标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英语课堂所用歌曲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英语歌曲的美感主要体现旋律、用词及内容三个方面。第一,英语歌曲本身旋律要优美动听,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歌曲旋律上避免选择太过复杂、吵杂或另类的音乐。第二,英语歌曲的用词在其准确的基础上,要保证用词的优美、具体,避免出现用词及语法错误、抽象、不易理解、粗俗、野蛮等情况的出现。小学阶段的儿童其审美能力还未建立完全,所以需要教师积极且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一部分英语歌词具有显著的语法错误,也需要在选择过程中剔除。第三,英语歌曲的内容要积极向上,这一点需要教师们的着重注意。英语教学用曲要积极弘扬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杜绝过于个性、晦涩、黑暗的歌曲的使用,以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对于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教学,可以选用《BigBigWorld》、《Smile》、《Ihaveadream》等,歌词如下:
《Ihaveadream》
Ihaveadream,asongtosing
Tohelpmecopewithanything
Ifyouseethewonderofafairytale
Ibelieveinangles
SomethinggoodineverthingIsee
Ibelieveinangels
……
3.课程的科学性原则。在英语歌曲教学的课程设置上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紧抓教学目的,合理设计课程步骤及内容。在英语歌曲教学课堂中,最难控制的就是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情况。如果课程设计不合理,则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为学生参与性不强,歌曲学习课堂较为沉闷;另一种为学生热情高涨,被动使单纯学习歌曲的时间比例增加,占用讲歌曲过渡为英语学习的时间。这两种情况均会导致课堂最终的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对于英语歌曲课堂的设计需要具有科学性,做好合理规划课堂时间,将歌曲教授、歌曲赏析、歌曲背景及相关英语知识学等板块科学整理、串联,充分考虑实际课堂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科学的设计,以保证课堂的可控性和合理性,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4.学习的过渡性原则。以往小学英语歌曲教学易出现太过注重音乐的教授而忽略英语的学习,或出现将歌曲学习作为形式不加以投入和重视而丧失歌曲对英语学习的辅。分析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对于小学英语歌曲教学需要满足过渡性原则。过渡性原则是指在音乐学习和英语学习之间设立过渡过程,即在教授单词、学习歌曲、介绍歌曲背景、复唱歌曲、延伸教学之间建立过渡性,保证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建立起的学习兴趣充分转移到英语学习上来,以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应依据该原则,充分协调和安排课堂教学步骤。
四、小学英语歌曲教学方法
1.基础:通过歌曲的歌词学习英语。英语歌曲本身就是学习英语的直接素材,也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英语单词的解析和句子的赏析,让学生在歌唱的同时,更好的理解单词的词义以及句子的表达形式。如教授较低年级的学生身体部位名称时,选择《Ifyouarehappy》,让学生跟着歌曲拍手、拍腿、摸耳朵等等,通过歌曲使学生将单词和全身的部位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歌曲游戏中直观、生动的理解认识这些名称的英语表达。
2.扩展:通过歌曲的背景学习英语。教师在教授小学英语歌曲时,歌词自身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不够充分,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针对歌曲所涉及的内容,展开歌曲背景,来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如在教授《ContryRoad》:
AlmostheavenwestVirginia/BlueRidgeMountainsShenandoahriver/Lifeisoldthereolderthanthetrees/Youngerthanthemountainsblowin'likeabreeze/Countryroadstakemehome/TotheplaceIbelong/WestVirginiamountainmomma/Takemehomecountryroads/Allmymemoriesgatherroundher/Miner'sladystrangertobluewater/Darkanddustypaintedonthesky/Mistytasteofmoonshineteardropinmyeyes/Countryroadstakemehome/TotheplaceIbelong/WestVirginiamountainmomma/Takemehomecountryroads/Ihearavoiceinthemorninghowshecallsme/Theradioremindsmeofmyhomefaraway/Drivin'downtheroadIgetafeelin'/ThatIshouldbeenhomeyesterdayyesterday.
这首民谣歌曲中涉及很多形容词和地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一步丰富形容词的学习,也可以通过歌词中提到的地点,向学生展开背景知识,在背景知识的学习中丰富英语表达和积累。
3.提高:通过歌曲的练习学习英语。合理的运用英语歌曲教学,还可以转向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方法包括听歌填词、听歌接力、演唱、复写等。听歌填词是指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分发课堂所需要的歌词,但歌词并不是完整的,而是具有一些单词和句子的空缺,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的以及学生能力,设置不同的空缺项,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听歌填写歌词的空白,是一类听写的变异,但听歌填词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和娱乐性,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歌词听写中掌握英语知识,锻炼听力以及拼写的准确性。听歌接力是指让学生一人唱一句,接力唱歌,这样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在接力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的了解到学生对于歌词的掌握性以及其口语发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发音错误及调节教学计划。演唱和复写于以上两种方法大同小异,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来自由选择。
4.升华:通过歌曲的改编学习英语。在小学英语歌曲教学课堂中,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改编英语歌曲,来锻炼和升华学生的英语能力。如对于低年级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改编《HappyBrithdaytoyou》,改编如《GoodMorningtoyou》等等歌曲来扩展英语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想象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的歌曲,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来将简单的中文歌曲翻译为英文歌曲,但在开始前需要引导学生,对于难词、难句首先给予学生辅导,也可以采用填词翻译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进行翻译,从而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以达到升华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开发智力及想象力的效果。
五、结束语
音乐可以开发智力,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想象力。小学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运用音乐来进行教育。小学英语歌曲教学,是运用音乐作为骨架,英语作为血肉而形成了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英语的主导地位,切不可出现注重音乐而忽视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这就要求教学的教学计划、安排以及实施过程中,时刻调整和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歌曲的学习。运用好英语歌曲教学,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消除其学习压力,保障学生学习效率,同时“英-音”教学还能积极影响学生远期的智力发展以及素质培养。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歌曲教学应该受到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经过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徐丹.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3):114.
[2]陈晓芳.浅谈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情感读本,2015(17):11-11.
[3]刘明东,杜晓文.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6):12-15,29.
教学的原则与方法范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5)10―0122―01
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常常利用小故事来进行教学。故事虽小,但作用不小,恰到好处的应用小故事,不仅会给历史课平添乐子,而且还能化大道理于小事之中,亦能传正能量于无意之中。小故事,开启了历史教学的大课堂。然而,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如何选取故事以及怎样呈现故事才能使历史课堂效果更好、更精彩呢?
一、运用故事进行历史教学的作用
1.利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运用故事教学说理,形象生动,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亲切、自然、愉快的情境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教材内容。
2.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故事得到理论,再用理论剖析故事,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
3.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讲议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故事中蕴涵的厚重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精神力量等,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故事选取的原则
1.目标原则。小故事的选取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直指目标。可见选取典型的“小故事”要与历史教材的内容息息相关,为教学重点服务。如,我在讲商鞅变法时选取“立木为信“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2.价值观原则。历史课有一个更高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小故事的选择要能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向思维。如,在讲述“戚继光抗倭”时,插入一段戚继光亲自参战的动人故事,学生听了这个“小故事”必然会对民族英雄戚继光无比敬佩,从而对他的英雄事迹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达到无意识记的目的。这个小故事的选用不仅达到了教学要求,而且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简洁原则。小故事要精心选取,一定要注意简短、真实而典型,切不可虚假乱造、冗长。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4.趣味性与真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还要注意故事的真实性。如,在讲“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吃了些什么菜?喝了些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得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时的详细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这个真实的故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明朝皇权高度集中的这一史实。
三、运用小故事进行历史教学的方法
1.讲,就是讲故事。方法有很多,如教师讲,学生讲,学生观看多媒体,师生共同讲述等,其实质是运用“生动直观”的故事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悟出课本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2.问,指提出问题。要求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将故事与历史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为了让故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们可以直接就故事提出设问,如,故事中的人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结果怎样?等等,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