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例(3篇)

来源: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篇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数学计算能力作为为人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在现代社会数学成为人们竞争工作岗位的重要的条件之一,数学的能力将成为这个社会就业中的一个敲门砖。所以现在,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得到老师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就此在幼儿园中出现了很多数学教育的科目,例如:珠心算、快乐课程、情境数学、以色列思维等等。

1、教师观念

学习环境

幼儿个体差异

二、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途径探索与思考

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利用孩子这一时期的特点,提供给孩子适合个性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让孩子在生活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激励幼儿在学习中努力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在数学教学活动《排一排》中,幼儿教师可以将不同颜色串珠水果放到一个封闭不透明的盒子里,让幼儿们猜里面是什么,进行各自演示,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卡,让孩子们动手按照一定的规律模式对这些串珠水果的颜色、形状等进行排列,试验有几种排列方式。最后,老师进行引导式的提问,例如,为什么排列最前面一个的是橘子而不是苹果呢?为什么这样排列不一样呢?让幼儿自主的进行排列修改等。引导孩子思维的准确性,引发孩子兴趣点,让教学活动充满各种乐趣,使孩子愿意去参与,充分的发挥孩子的数学兴趣和创新意识,最终促进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了幼儿数学的教学并不是让孩子掌握特定的数学知识结构,而是最终强调让孩子在游戏中生活中培养其数学意识和思维方式教育。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在生活游戏中利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结构的游戏教学中,教师让幼儿用积木来设计建筑楼房,有的孩子搭建了很大,说是让爷爷奶奶亲人们一起住进来;有的搭建的很高,有20多层,原因是想让更多的邻居住进来,但是设计的20层高楼却没有电梯设计。老师引导孩子,这么高的楼梯该怎么上去呢?”于是幼儿开始考虑电梯的设计。老师又问:如果没有电,电梯用不了,邻居们怎么回家呀?”幼儿又想了想,于是就把楼梯加了进去。在搭建的过程中积木不够了,孩子们就开始联手搭建其楼房。在这样的游戏教学中,幼儿不仅仅涉及到了数学知识的培养,而且也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会怎样团结互助的完成游戏、怎么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解决实际困难,最终促进了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幼儿时期大多数是通过直观形象进行认知的。教师可以就这一特点结合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进行引导,让孩子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意识。例如,在幼儿生活中有很多有趣可爱的形状:家里的门窗是方型的,房屋的顶是三角型,碗是圆形的;小朋友吃的饼干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有趣的图案;幼儿自己的玩具有各样形状的;老师有针对的进行引导,让孩子充分的感受生活中各种空间形式。通过时钟,电话号码,公共标示,商品价格等等。在生活中树有高低品种之分,动物有大小之分,月亮圆缺会出现不一样的形状之分等等。生活中的这一切都能让幼儿直接地感知到,这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也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增加孩子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为幼儿学习数学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进行幼儿教学中材料的选择是一种软环境,一种教材,对幼儿数学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使用的活动材料要使孩子的各种学习相结合起来,让孩子的语言,科学,美术等学科相关联起来。

让孩子在各个领域中横向地发展,把知识编织成一种网状结构,让孩子在教学中各个学科之间横向获得知识。材料的投放要具有方便性,让孩子在生活中随处可以得到。投放的材料要多元化,让孩子尽可能利用各种空间,变平面的东西为立体的,变单一的东西为多样的,让单纯的视觉刺激,启发孩子感知其中数、量、型等数学知识和各种数量变换关系的认识。在幼儿游戏中投放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通过让孩子动手摆摆、连连、拼拼、画画、剪剪等,来让孩子真实地感知:学习操作事物的方式,熟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特点,并用语言方式进行表达,和同伴们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实践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了孩子对数的概念学习;在活动室外在场地上设计各种数量关系的图形组合,为孩子游戏创造有利的游戏环境,这样让孩子在生活中有意无意的感知排序,数量、图形、数字等数学的知识。

培养幼儿数学意识并不是简单的用数学的知识技能来代替,真正的目的是要让幼儿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观点来看待这个客观世界,培养会运用数学知识来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重视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需要。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

一、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时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发散性思维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中幼儿无压抑感,能无拘无束,大胆进行思维,容易形成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和幼儿之间必须建立一种亲密、信任、和谐的关系,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老师一个温柔的眼神,和蔼可亲的话语,都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能促进这种关系的建立,幼儿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活动气氛就会显得生动活泼,幼儿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尊重幼儿不平凡的发问,鼓励幼儿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有独特的设想和新颖的方法,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最重要的是及早训练幼儿学会从各个角度看问题,丰富其感性经验。

二、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采用恰当的问题引领幼儿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的发问非常重要,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发散类活动也不例外。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提问,引领幼儿,鼓励幼儿产生灵活、独特的思维。

1.教师创设情境,巧妙提问,引爆幼儿思维

首先要营造宽松、愉快的气氛,幼儿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他们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在教学活动开始,教师应在了解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能力状况及兴趣基础上,创设能引起幼儿情感共鸣的教育情境,使幼儿心理处于兴奋愉快的状态,教师可设置开放的、巧妙的提问,引发幼儿强烈回答问题的心理欲望,激起其思维的兴奋。比如对内向的幼儿,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老师相信你行,再来一次!”等话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让所有的幼儿在真正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敢说。

2.教师多元提问,拓展幼儿思维,延伸疏导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时机,教师可以适时巧妙指导,掌握提问技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建构区中“搭建未来的家园”,在活动前,先让幼儿说一说,“未来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你想建成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自己的建构意图,表达自己的想象。再如:“在公园里”这个游戏环节中,教师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引导幼儿积极思考:你到过公园吗?公园湖面上有什么?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有哪些?什么可以漂在水面上?……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提问,以让幼儿自己回想在公园里的所见所闻,并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引导幼儿联想到更多与水有关的事或物。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幼儿创造欲望的人、事、物,为幼儿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

三、教师利用图形,培养幼儿图形发散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计算教学;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57-01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基础,幼儿阶段是创造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对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计算教学是幼儿教学的课程之一,对训练幼儿的数概念、预算能力等有着积极运用,在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可在传统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意识,所以,如何转变传统计算教学中的辐合性思维方式,让幼儿学会发散性思维成了幼儿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想要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一、注重形象性思维的养成,培养发散性思维

可以从形象性思维入手,诱发儿童的发散性思维。联想是形象性思维的基本形式。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借助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进行联想,对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例如,在讲到长方体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用一些图片向幼儿介绍长方体,然后要求幼儿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属于长方体的物体。我在课堂上这样做的时候,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大家都争着发言。包装盒、电视机、冰箱、茶几、文具盒……几乎每个孩子都说出了自己记忆中的长方体物体。这种方法不仅强化了幼儿对长方体的认识,也让幼儿从书本出发联系实际,形成发散性思维。

二、多角度提问,多角度思考

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需要教师的诱导,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就能启迪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达到发展其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比如给一个式子“5口4=口”让孩子们写答案,很多孩子可能会填“-”和“1”,这时老师就可以提示孩子们“我们已经用了减法,那么除了减法我们还能在空格处填入什么呢?”幼儿们马上就会回答“还可以用加法、乘法”这样就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发现同一个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再比如,让孩子们填写这样一个式子“口3口”。第一次填写的时候幼儿们可能会循规蹈矩的填入“2”和“4”,为了让他们形成发散性思维,老师可以引导他们“除了填入2和4,小朋友们想一想能不能填入1和5呢?这两个数字与3之间都隔了一个数字。”孩子们仔细思考后会点头认同,甚至有的孩子还能给出意想不到的答案。

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幼儿的一个特征就是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如果能在课堂上加入一些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游戏,让他们参与其中,就一定可以在调动他们学习热情的同时让他们形成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学习十以内加法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们分别扮演不同的数字,然后让他们手拉手围成圈走动,老师在旁边报数字,场上的同学要根据老师报的数字拥抱在一起,拥抱的两个人代表的数字加起来要等于老师报的数字,出错就会被淘汰。比如说老师说“5”,那么代表“3”和“2”或者代表“4”和“1”的人就要抱在一起,如果不小心抱错了,那么两个人都要被淘汰。通过玩游戏,幼儿们发现一个数字可以有几种组合,并在游戏中把这种印象加深,这就达到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效果了。

四、动手操作中的发散性思维

幼儿年龄小,处于智力发展的初期阶段,太高深的理论他们都不能理解,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能帮助他们更直观的看待算数问题并得出正确答案。而且,动手操作的越多,思维就越活跃,计算能力就越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随之增强了。动手操作的时候应该借助一些道具,可以是各种模型或者教学工具甚至还可以是食物。比如训练加法和减法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发几颗糖,由老师说答案,让孩子们用拼凑法得出答案。拼凑正确的孩子就可以得到奖励的糖果。比如老师说“6”,孩子们可以把糖果分成两堆,可以一堆2颗,另一堆4颗,也可以一堆7颗,另一堆1颗……甚至可以分成三堆或者四堆,只要孩子们能说出怎样由他的糖果得出“6”的答案就算正确。每个孩子给出的方法都会不同,可以让他们相互参观别人的拼凑,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学到很多种方法,在以后的计算中,他们就会自觉的用多种组合来得出答案。

幼儿时期作为人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幼儿教学必须重视孩子各项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作为创造力的基础,理所当然应该被关注。计算教学对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作用在过去的教学中已得到了充分验证,并且,事实表明,在计算教学中使用形象性思维诱导、游戏激发、动手引导等方法,能能有效的提升计算教学对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芹.创编故事编出精彩[J].科普童话.2014(0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1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社区文化亮点范例(3篇)

    - 阅0

    社区文化亮点范文(赤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内部财务收支审计范例(3篇)

    - 阅0

    内部财务收支审计范文一、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企业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

    增值业务工作计划范例(3篇)

    阅:0

    增值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篇1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区*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计划(....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例(3篇)

    阅:0

    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范文篇1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数学计算能力作为为人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在现代社会数学成....

    社区文化亮点范例(3篇)

    阅:0

    社区文化亮点范文(赤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