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活动总结(整理2篇)

来源:

剪纸活动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剪纸夸张造型吉祥寓意创作

剪纸在中国是传统民间美术中的一种。剪纸也叫刻纸,古称“剪彩”,俗称“剪纸”、“绞花”、“声花”、“花儿”、“窗染花”、“剪贴画”等。它不仅仅作为社会思想、观念的象征符号而存在,同时也以其优美的图形结构和视觉形态给人以直观的审美感受。

早在西汉时,人们就能用麻纤维造纸了。《史记・晋世家》中记有“剪桐封弟”。《木兰辞》中有“对镜贴花黄”。在那多姿多彩的图像背后,凝聚的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淳朴、粲然的古风。在宋代文献中,还记载着许多著名剪纸艺人的事迹,如周密《志雅堂杂抄》载,汴京天街是剪纸艺人售卖作品的专业性区域,“剪诸色花样者皆极精妙,随所欲而成”:有个叫俞敬之的艺人,以擅剪“诸家书字”出名。宋版《建德县志》载,林文耀“幼即攻书,中年失明,乃剪纸为字,势飞动若龙蛇,点画不差毫发。室人装潢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日‘林剪’”。凡此,都折射出对剪纸艺术的不断高涨的社会性需求,而其装扮修饰、祈祥纳福的文化意义,则一直贯串在发端于六朝的贴“人”和贴华胜的风俗事象中。

民间生活传统中的惜物与用物习俗中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其创造性总是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与资源环境天衣无缝地结合,从而形成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方法与工艺。和今天所强调的“非物质主义设计”精神相吻合。这种经过反复锤炼、扬弃而形成的艺术程式,往往具有很好的图式结构和视觉效果。

一、创作的选材

传统剪纸中有很多反复出现的主题,例如抓髻娃娃、龙凤呈祥、花开富贵等等。在翻阅那些优秀的剪纸作品过程中,儿时学的《诗经》中的一首――《陌上桑》成为我的选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其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出于对《陌上桑》的喜爱,促使我开始构思如何将这个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体裁内容用用剪纸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查阅了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掌握了当时的服饰特点并在纸上绘制了各种草图。

二、夸张变形手法在剪纸创作中的应用

首先是对比较精彩的剪纸进行临摹,学习其中的造型语言。开始阶段的临摹看起来容易。实际却讲究方法。临摹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类的剪纸。仅我学习到的就有彩色剪纸、染色剪纸、套剪、重剪四类。其次。材料的特殊性决定了剪纸的表现形式是平面的,工艺的特殊性又使其在创作过程中必然的具有的高度的抽象性,通过比较山东、陕西的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可以看出,好的剪纸作品多是对生活的观察和实践得出的经验,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几何图形通过巧妙的组合可以形成变化万千的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等具有一定趣味性同时具有相当美感的装饰图形。例如三角形、圆形、月牙形等,这些抽象的符号在剪纸艺人的手中就成了一种特别的装饰语言。换句话说,剪纸以其自身醇厚的艺术语言,活泼多变的表现形式,给人们以心灵的抚慰,让人们怀念起乡土的温暖,重新燃起对家园故土的眷恋。从临摹到实际创作,如果不能把其中的特点学到。就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人物形象非常具体而且是正常比例的七头身,人物在剪纸中看来不仅偏小。而且人物的心理活动无法通过表情的变化来表达出来。而大部分剪纸中的人物比例被故意的夸张缩小为为四或五个头身,这样既放大了人物的面部又能让整个形象看起来更生动有趣。

传统剪纸的另一特色是图案中的形象是相对独立完整的。而这样一个整体又是通过花草树木以及动物等形象巧妙穿插而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一体。在运用传统剪纸的技法进行新的创作时,如果按照常规的素描绘画方法进行

画面构图,容易出现画面松散、主题内容不突出、形象残缺不全的毛病,很别扭。

在我的创作快结束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扎西・刘老师。他就亲身接触的一大批陕西、山东等地的农民剪纸作品与我进行了交流,并了解了我的初步创作过程和体会。其中他还提到的“连接”和“语言”两词,“连接”即书中所讲的“千刻不落、万剪不断”――为了保证制作的顺利进行,物象间要有一定的连接。在造型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一致的语言,也就是要把模仿来的别人的造型语言通过消化统一、设计变形成自己的语言。这两点一下子仿佛拨开了我眼前的迷雾,当我再次去观察那些以前临摹过的剪纸的时候,单色剪纸的审美构成令我有了新的认识,并帮助我最终完成了对该稿的修改。

三、吉祥寓意与传统剪纸的精神内涵

作品完成了,这个学习的过程却引起了我对中国剪纸艺术尤其是其中表现吉祥寓意题材的更多思考。许多中国剪纸作品在“托物寓意”的象征性手法运用上都蕴涵着较深刻的含义,且本领惊人,运用自如。中国古代人的气质较为内向,在感情的表达方式上重含蓄,以含蓄为美。也许也正是这种气质的代代传承,象征性艺术手段的广为运用就成为中国剪纸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从许多造型可以看到,淳朴的民妇恰好运用了民间文学的比兴手法,借景抒怀,托物寓意,达到含不尽之意在言外,蕴脉脉深情在其中的效果。

乍一看去,剪纸像是一簇百花结构的团花。仔细去看,其主题其实是具体的形象符号组合。从中可以寻到象征生命蝉联的蝉、双万字、双鹿、双兔、双乌、两对方胜、一对双鱼、一大如意纹、一对笙、对对花朵,整体上又像似一个抓髻娃娃的组合,还能找寻出其他一些形象符号出来。对比强烈,装饰感强,民间味浓,富有韵味节律,传统剪纸呈现出阴阳结合的特色,可谓达到了工致传神、雅俗共赏的效果。

剪纸活动总结范文篇2

本学期我校的剪纸社团在学校领导大力的支持下,学生开始了对少数民族服饰剪纸作品的制作,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的基础,现将这一学期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本学期剪纸社团的活动主要是针对七、八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学生进行基础练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了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本学期进行56个民族服饰作品的制作,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精细程度,耐心程度,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更是较大的挑战。少数民族服饰各自有特色,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色,不论是动作还是服装的图案都要求制作者非常精细,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耐心,对培养学生的沉稳的处事态度是一次良好的锻炼机会,同时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加深了对少数民族特点的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另外以前学生虽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但具体到是什么民族也就知道几个常见的,所以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各个民族,了解他们的文化特点、服装特点,增强学生对56个民族一家亲的思想。

为了加强学生对少数民族常识的了解,我将学生完成的作品配上少数民族的常识介绍,将介绍和作品压膜在一张硬版纸上,在期末的时候,学生间互相欣赏作品,了解民族常识,互相学习,取取长补短,对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今后更认真、更细致的进行作品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剪纸图样(整理2篇)

    阅:0

    剪纸图样范文篇1我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出很多灿烂的艺术文化,剪纸作为民间艺术形式....

    剪纸活动总结(整理2篇)

    阅:0

    剪纸活动总结范文篇1[关键词]剪纸夸张造型吉祥寓意创作剪纸在中国是传统民间美术中的一种。剪纸也叫刻纸,古....

    剪纸图片简单的又漂亮(整理2篇)

    阅:0

    剪纸图片简单的又漂亮范文篇11先把一次性杯的周围的圆圈用刀割掉2然后将纸杯周围划成条状,均匀地分哦!3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