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集3篇)
来源: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篇1
【摘要】目的:了解北海市慢性病管理项目实施效果,为制订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海市2
试论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如何提高管理效果大石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慢性病管理项目分析慢性病管理中增加循证公共卫生应用的思考对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探讨与建议探讨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现状及建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慢性病管理效果探讨浅谈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慢性病管理效果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践与体会分析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践及体会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慢性病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思考及改进建议深刻认识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意义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环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实施慢性病预约门诊的方法和效果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浅析加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务管理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探讨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确保服务项目落实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妇幼卫生工作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LiuY,RaoK,WuJ,etal.China’shealthsystemperformance.TheLancet,2008,372(9653):1914-1923
[3]陈丽,舒展,姚岚.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8):23-25.
[4]李伟.社区卫生服务中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5):25-26.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篇2
【关键词】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在我国的新医改推行政策之下,要以初级卫生保健作为其重要举措,以提升全体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要广泛、逐渐推进我国的基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关注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要在既有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下,更好地探索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项目和实现。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综述
“均等化”应当体现出一种平均、相等的状态,并应当涵括机会均等、结果均等,还要结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最低标准加以衡量,实现相对均等,而非绝对均等。还要体现出“均等化”的动态发展过程,要与社会经济政策相调节和适应。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涉及两个基本概念: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其中:公共服务是由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和公民的权利。而基本公共服务则是基于社会共识的前提下,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为依据,保障公民个体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要指出的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非是每一个公民个体的完全相同,也并非是没有差异的基本公共服务,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范畴,是公平理念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体现,并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理解和阐释:(1)就消费需求层次而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与低层次消费需求直接关联的,政府的职责也只限于满足人们低层次的消费需求。(2)就消费需求的同质性而言,无差异的消费需求则应当归属于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总体来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最为基本的社会条件,主要是指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均衡和均等。
二、我国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均等化现状
我国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以某一城市社区为例,建构了社区医生联系家庭制度、居民健康身份证管理制度,有效地调动了社区医疗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具体来看,不同区域之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建构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内容涵括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档案合格率、健康档案利用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较为真实地判定不同区域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异性。
2、健康教育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这个基础性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中,涵括健康教育材料的宣传、健康咨询活动讨论和讲座等形式,这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过程。
3、预防接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实现了较高的疫苗接种率,并对7岁以下的儿童建卡,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率基本普及。
4、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对于孕产妇的健康管理整体差异较大,显现出明显的迟滞性,通常是在产后随访后临时补充的。这主要是由于社区范畴内的育龄妇女没有全面摸底,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育龄妇女主观意愿上不愿意在社区接受检查和服务。
5、老年人健康管理。这是差异较大的卫生服务内容,发展极不平衡,这就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效率。
三、均等化视角下的社区范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问题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念的缺失现象
在我国的新医改推进过程中,突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强化了政府的主导地位。然而,当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认知度明显不足,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意义认识不够清晰,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指标而工作,显现出与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的迟滞性,这自然也背离了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初衷。
2、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和管理模式缺乏创新,较为单一化
我国现阶段,社区范畴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还较为单一化,主要是围绕“评估体系的各项评估指标”而工作,这就无法实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创新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和公平性的维护和保障。
3、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存在不足
社区公共l生服务工作量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出现了工作任务与岗位职责的不对称现象,这就无法真正实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推进和开展。
4、为社区提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人才不足
社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人才不足,也成为了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的“瓶颈”之一,在一些社区存在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妇产科、儿科等专业人才缺乏,导致无法实现社区范围内的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医疗卫生服务。
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的对策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问题是一项长期的、普遍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更好地推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1、树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念
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府的责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将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与可及性同等对待,使之成为开展各项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指导。当然,还要意识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并非绝对的平均,也并非是无差别的,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人群服务需求,来实现相对的公共卫生服务平等。
2、提升社区基本卫生服务的居民满意度
在社区范畴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要逐渐改善自身的医疗设备及医疗服务水平,可以推行居民门诊进社区,实施社区首诊负责制,并在孕妇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领域,用专业的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逐渐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实现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提升居民的满意度,更好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纳入到医疗保险定点单位之中,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更为完善地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并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条件下,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还要建构社区范畴内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体系,全面了解社区范围内的居民的健康状态,尤其是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尽可能地提供相关的、持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并及时发现社区居民的健康危险预兆,实现有效的、及时的、针对性的医疗干预措施,确保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要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实现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如: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等,促进医患之间的信任,更好地生成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确保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安全、实惠和便捷性。
3、重点扶持落后地域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由于不同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区域之间的均等化差异性较为突出,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持作用,采用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加强转移支付力度等方式,将公共卫生服务资源转移到落后地区,实现对落后地区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扶持,以协调和缩小不同区域之间的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社区居民的现实需要,适当增添其他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4、更好地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和扶持
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之中,城市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这也对城市范围内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对社区范围内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成为了不可忽略的关键问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最大程度上缩小人群之间的差异,需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在政府和法律政策的支持下,使流动人口弱势群体同样享有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权利。具体措施主要包括:(1)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信息资料库,初步筛查所需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对于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领域之内,要依据需求增添社区服务中心或站点,实现更为贴近群众、安全而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3)使流动人口纳入到新农合、医疗救济等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之中,为流动人口提供切实可靠的医疗帮助,减轻流动人口的经济负担。
还要关注对儿童、妇女、老年弱势群体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尤其要关注这三大类弱势群体的健康状况,增强他们的健康保健意识,可以利用医疗卫生讲座、医疗卫生咨询、儿童预防接种等措施,更好地实现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
5、健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机制
要健全和完善政府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责任的机制,通过立法的形式,界定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责任和权限范围、标准等,并完善主体责任追究制,避免出现“责任真空”的状态。同时,还要设立专门机构,更好地推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有效实现,更好地改进现行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法,实现机制的创新,切实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目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社区范畴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要实施医疗领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管理项目,并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和目标,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减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树立科学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观念和意识,提升社^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的素质,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汉顺,钱燕红.滨湖区“十二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评估及“十三五”对策研究报告[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05)
[2]刘小涛,马颖,陈任,方桂霞,胡志,秦侠.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践的PEST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08)
[3]李海宇,金鹏,刘如渝,禹颖,王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科学发展的建议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6(11)
[4]苏理.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5(32)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篇3
【关键词】社区公共卫生经费保障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到社区、落实到人群的有效载体。我国各级政府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历来重视,社区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也是逐年增长。但经费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经费投入的合理与科学,更不等同于社区公共卫生得到实质性解决。基于此,笔者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要的经费保障机制,并对如何完善社区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使用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当前社区公共卫生财政投入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国政府早已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补偿,但各级政府在社区公共卫生财政投入上所面临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这造成了许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营,严重影响了其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当前社区公共卫生在财政投入上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政府责任“层层下放”,经费拨款难以到位
由于我国医保制度目前在广大农村偏远地区尚没有普及,这些地区享有医保福利的病人比例偏低,造成区县财政压力极大。甚至还有个别区县将经费投入和账户管理的责任一并下放到镇财政。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这些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难以实现“自我收支平衡”的运行模式,卫生服务质量也就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1.2部分区县社区公共卫生经费挤占正常的卫生事业经费
尽管从各级地方政府报出的财政报表上看,社区公共卫生经费在逐年递增,但是事实上这部分经费总是在各级地方政府卫生事业经费的总盘子里分来分去,总体增量不多,一些区县的社区公共卫生经费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1.3社区公共服务经费的使用缺乏健全的监控管理体制
由于信息不对称,我国部分社区公共服务补助经费的分流现象严重。层级信息的不对称和官僚体制的严格划分使得民众无法对卫生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这造成了卫生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较低,容易诱发部分财政经费拨付到具体社区后,社区负责人中饱私囊,暗箱操作,导致卫生经费并未真正落实到社区公共服务现象的发生。
1.4对卫生经费的具体使用缺少绩效管理和对应的激励机制
因为我国政府对社区公共服务的财政补贴多为一次性平均划拨,无论服务质量和具体项目执行情况如何,社区的卫生经费补贴基本都没有明显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社区产生了“搭便车”的心理,很不利于社区公共服务质量的改进。对卫生经费的具体使用缺少绩效管理和对应的激励机制,使得地方社区缺乏改进服务水平的动力。
1.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财政托底的要求日益迫切
改革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合理收费减少,加之药品加成率降低、减免门诊诊查费后药占比上升,以及近年来日常运行和人员成本上升等政策因素,维持收支平衡的压力日益加大,一些财政不托底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收不抵支。
2.关于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的建议
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也在迅速提高。据统计,我国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达89874.16亿元,较2009年增加13574.23亿元,增长17.8%。财政支出能力的增强意味着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能够更好的履行责任。在财政支出日渐增长与社区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双重压力下,如何优化社区公共卫生经费的配置、建立形成经费保障机制,这成为值得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问题。
2.1各级财政合理分担公共卫生经费
政府财政对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在有限投入中,各级政府投入结构不尽合理。以2008年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为例,中央财政投入人均3元,占总投入的5-8%,省级财政投入人均7.97元和4.96元,占12-15%,市、县(区)级财政投入人均43.89元和31.84元,占80%。
笔者认为应该加大中央财政和省级投入,中央、省、市、县(区)四级财政按1:1:1:1的比例分担公共卫生经费比较可行,另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要随着服务项目、人数和物价上涨因素或年度增长至少与通货膨胀率共同增涨,每年公共卫生经费应上调一定比例以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可持续性。
2.2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监管,保障经费的合理使用
当前,财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公共卫生经费的监督主要是对资金使用的事后监督,忽视对项目执行过程以及事后的项目核算与决算的监督。
建议首先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政府投入经费的专门账户,专款专用,确保各级政府经费的到位和合理使用;其次,应该逐步实现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全程监督管理,改变目前事后监督的方式,强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各个阶段的监督和管理,进而实现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2.3明确补偿范围和项目
财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数和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数量以及总项目或单位成本,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核定补助经费。其中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单位成本及总成本应合理分摊有关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费用、业务费、劳务费、公务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费用等成本。另外,除了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补助社区公共卫生经费外。还应建立对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建设投入的项目和渠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设备配置、房屋修缮、人员专项培训、离退休人员经费等经费均需建立长效制度予以规范,避免区(县级市)和社区挪用公共卫生专项补助经费,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后顾之忧。
2.4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以及相应的绩效测评工具,能够引导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发展。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发挥评价结果的决策信息反馈作用,建立有详实资料支持和以明确绩效标准为依据的预算编制机制,在整个预算编制过程中运用绩效评价工具,使经费的分配和使用实现经济、有效。
参考文献:
[1]马艳梅,《科学使用卫生经费,促进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2]陈虾、陶红兵、罗乐宣等,《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分配与绩效管理体系的情况和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1.16.
[3]杜丽君、水黎明、白延君,《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绩效管理改革的成效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9.18.
[4]周良荣、江鹏、黄顺玲等,《湖南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与经费保障机制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009.08.

夏姓女孩起名大全精选
- 阅2俗话说 ‚ 人如其名 ‚ 可见名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 特别是对于女孩来说 ‚ 名字不仅能彰显自己的外在气质 ‚ 而且还能给自己的形象加分。 夏姓是一个纯汉族、源流单一的.....

2023年带安字的女孩名字大全‚安字
- 阅2“安”字由[宀、女]组成‚寓意着阖家欢乐‚幸福快乐等含意‚表述在女孩名字之中寓意着安全、清静、吉祥。 寓意非常美好‚当父母们在搜索一些寓意美好听的女孩名字时。 何不应用.....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精选范文集锦
- 阅0从事安全生产管理者最容易忽视的一项工作,这就是安全生产条件评价工作,这是普遍存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难以摆脱困境的重要原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

教师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个人总结
- 阅0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年轻教师说的,同样也献给年长的教师,带着我们不老的青春,在追求卓越、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下面是小编.....

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现状(收集3篇)
阅:0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现状范文篇1关键词:农村社会;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对策建议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集3篇)
阅:0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篇1【摘要】目的:了解北海市慢性病管理项目实施效果,为制订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收集3篇)
阅:0公共卫生服务政策范文篇1妇女儿童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