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目的(收集2篇)

来源:

临床实习目的范文篇1

【关键词】目标管理原理;临床实习;教学管理

我院自2004年以来,坚持以目标管理原理教学法为基本的临床实习教学管理的质量控制方法,从完善临床教学重要环节的管理入手,对实习护生实习制定了计划与量化指标,做好实习质量的评定与反馈,改进和提高护生实习效果,使医院护理教学管理提高到了一新的层次,从而适应了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现介绍如下。

1目的和方法

1.1目的质量是一个可移动的目标,需要不停地制定新的标准以及达到标准所实施的方法,以满足需求变化[1]随着医疗服务理念的逐步转变,我们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作为制定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的指导思想,并落实临床教学各个环节中,通过加强护理临床实习重要环节的管理,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学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患者对学生实习满意度增加。

1.2方法目标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在工作中由员工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2]。将目标管理原理融入临床实习管理实践中,通过护理临床教学重要环节的管理,对学生制定实习计划与量化指标,最后通过实习质量的评定,使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使工作方法不断完善和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使护理临床实习质量管理始终监控于良性和渐进的发展过程中。

1.2.1临床实习计划与量化指标的制定实习计划是教学活动的向导和行为指南,是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的依据: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作为制定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的指导思想,并落实在临床教学各个环节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总的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①大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完成大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②本科学生除要达到大专实习要求外,还需注重提高学生教学、管理能力和科研意识,完成本科实习量化指标;③每一实习科室在学生实习结束前必须进行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大专、本科学生书写的整体护理病历由护理教学组组织各实习科室带教老师集中进行交叉评审量分。

1.2.2临床实习管理组织的建立

按分级管理的原则,我院建立了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体系。健全的护理教学管理组织是学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的保障:①一级管理组织-由主管教学的副主任、护理部主任组成,负责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②二级管理组织-由教研室主任、科护士长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实纲、实习任务,制定总实习计划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指导、督促检查;③三级管理组织-由各科室护士长、带教老师组成,负责本科室学生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2.3临床实习质量的管理

1.2.3.1带教老师指导及督促检查(以下内容均要求有记录,护理教学组定期进行抽查):①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科室通过教学查房、专科疾病知识讲座、晨查房/危重患者床旁提问等,检查学生对专科理论知识及护理程序工作方法掌握程度。护理教学组对老师查房、讲座记录以及讲稿进行抽查;②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进行自查、互查、老师督查后讲评。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适时调整实习计划,做好周总结;③每轮学生实习结束前由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召开学生实结会。

1.2.3.2护理教学组对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抽查(对以下5项检查进行评审量分),护理教学组老师在检查中注重对学生采用启发式提问、具体指导的方法,并及时作好对检查现场的情况反馈。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职业道德以及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①抽查学生对分管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情况评估了解程度;②对学生护理技术操作过程质量进行检查;③询问患者及家属对学生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能否满足患者基本生活所需、能否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等情况进行反馈;④发放患者满意调查表:反馈患者及家属对学生实习的满意度;③询问学生,对老师带教情况、方法进行反馈。

1.2.4临床实习结果的测定

1.2.4.1护理教学组定期召开教学联系会,并对学生实习满意度进行调查:①通过(1次/月)带教老师座谈会,了解各实习科室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②通过(1次/月)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对带教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教学计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立即采纳,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③实习中期、后期发放学生满意度调查表,反馈教学信息,学生还需写出实习收获、对实习计划实施的建议,同时请学生写出最好的带教老师、最差的带教老师,通过票数统计评出“受好评的带教老师”。

1.2.4.2实结及教学质量评比①实结:学生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包括各科室对学生实结,护理教学组针对本轮学生实习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的总结;②教学质量管理主要通过实习中期阶段性教学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患者对学生实习满意度调查。结合各病区科护士长、护士长、护理教学组下查、集中检查教学资料记录情况等进行终末教学质量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评出毕业实习教学优秀奖获奖科室、“受好评的带教老师”,并给予奖励。

2结果

通过目标管理原理教学法三年来的情况表明: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途径。护理临床实习效果关键在于临床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将目标管理原理融入临床实习管理实践中,加强对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护理临床教学,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保证教学质量。

3讨论

将目标管理原理融入临床实习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使我们体会到:

3.1促进了教师护理服务观念及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用现代护理观指导学生,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由于教师做到了尊重、鼓励、支持学生,从而减少了她们的焦虑,促进了她们的学习。

3.2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在实施实习计划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大纲、实习计划以及量化指标的考评标准;教师们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及专科理论知识,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保证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3.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人际交流技巧的训练。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整体护理观念、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生主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解除了患者的负性心理,从而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受到患者及家属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3.4良好的临床实习环境、因材施教的方法良好的实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圆满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的重要因素。带教老师对临床实习不满意或情绪不稳定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为她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使她们能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任务,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3.5通过加强护理临床实习重要环节的管理,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患者对学生实习满意度均较前增加。患者写给学生的表扬信逐年递增。由此增强了老师的教学意识和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迫切要求,参加进一步学历学习的老师增加,提高了带教老师知识层次结构。

参考文献

临床实习目的范文篇2

关键词:改革;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094-02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院校培养厚基础、强技能、重创新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过程,开展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以收集我校在临床课程体系、临床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平台建设、临床教学模式、临床教学管理系统等方面改革内容。试图探讨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对医学人才培养水平的影响。

一、临床课程体系改革

传统的临床课程体系是按照先理论后实践模式进行的,即学生学习完理论课后再到教学基地进行集中见习,最后集中1年时间进行临床实习。研究发现该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实习时间距离理论学习时间长,知识点遗忘多,因此见习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该模式存在的问题我校提出了“3+2”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即前3年在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第3年末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学习(包括见习和临床实习)。通过对比以往模式,我们发现该临床课程体系调整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临床密切性,加深了学生对临床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有利于学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二、临床教学内容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关怀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我们传统的临床教学内容恰恰缺少这项内容,为了更好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及医疗市场的需求。我校在以往临床教学的内容基础上增加生命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临床技能学、行为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学科的课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医学的理解,也为他们以后更快进入临床角色打下基础。

三、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

1.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集教学、培训、考核及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医学教育培训基地,是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保障[2]。加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投入是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校积极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校发展专项经费和学校强校工程专项建设资金,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高校发展项目400万的经费支持,用于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建设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考场(16站)、急救训练中心和微创训练中心,并购置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及实践教学医学模拟人。重新整合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实验室设置,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将内科系统相关内容如胸、腹、腰、骨四大穿刺移至诊断学实验室进行培训,达到整合资源的目的。

2.加强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平台建设。基于网络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我校建设了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并完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网站,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设置实验教学、教学资源和师生交流等版块[3]。各教研室将临床技能操作规范、相关的教学内容如PPT及电子病例、操作视频等教学内容资料上传至网站,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观看内、外、妇、儿科的临床操作技能的教学视频。建设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台,能极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医学人才的培养水平。

四、教学模式改革

1.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国内许多院校均在采用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优点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在实施,教师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教学情境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即以病例讨论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我们发现该模式在提高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掌握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2.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医学卫生人才的知识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4],医学生在从事临床实践活动过程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家庭、心理、经济等综合因素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因此,我们临床实践教学中努力构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育人氛围,锻炼学生关爱患者,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注重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加强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素养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临床教学管理系统改革

建立健全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①加强教学基地教研室建设。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目前是按照校院f同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首先,教学医院必须成立教学科,由教学科全面负责临床实践教学活动。各临床科室也应成立临床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由学术水平高,教学意识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科室主任兼任。教研室再选一批水平高、资历深的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人员担当教学任务。②学校成立教学督导系统。第二临床医学院有独立的教学督导组,定期或不定期到教学基地进行教学监督,评估、评价教学基地教学。③组织教师进行理论授课比赛,通过授课比赛为老师提供了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的平台,促进教师授课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④严格毕业技能考核。毕业技能考核是检验学生实习效果的最好途径。毕业技能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考场,考核的内容只要是对内、外、妇、儿科的基本技能进行考核。在考核中对医德医风、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防止走过场。

六、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校在临床课程体系、临床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建设、临床教学模式、临床教学管理系统等方面改革内容的经验总结,我们发现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医学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医学教育迅猛发展,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完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医学人才。

⒖嘉南祝

[1]林梅,李靖.建立教学模拟医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0(10):82.

[2]张博,李佳,白璐,等.临床技能培训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J].赤子(中旬),2014,(4):79.

[3]韩小玲,林鸿程,周忠伟,等.构建网络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技能教学新模式[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8):2919-2920.

[4]张珊莉,邝昌贤,林少芒.临床实践教学与医患沟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19-20,4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