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化学的方法(收集3篇)
来源:
研究化学的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创新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基本上是整堂课以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记忆为主。由于方法单一所以学生课堂效率较低从而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无从谈能力培养了。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也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1.实验导入新课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各种现象纷呈的实验也是化学的乐趣所在。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第一方法是实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或者趣味实验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我们在讲到过氧化钠的性质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趣味实验来引入。在蒸发皿中放上一薄层脱脂棉,平铺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用细长的玻璃管向过氧化钠粉末缓缓吹气。学生在看到脱脂棉燃烧的时候会很好奇:老师好厉害啊!难道老师有特异功能?接着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做,同样蒸发皿中放上一薄层脱脂棉,平铺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用胶头滴管向过氧化钠粉末上滴几滴水,脱脂棉也燃烧起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这时候教师再讲解过氧化钠的两点性质即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学生就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听课时也就更认真了。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和迁移性,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更能大大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更广阔的天地。而迁移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以点带面,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问题设计要有由易到难,降低学生探究的难度,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2.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法
化学教学活动应努力丰富学生对化学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获得的感受和经验与人类积累的化学知识得以沟通的活动。因而,化学学习应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应是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认知建构、发展探索与创新意识的过程。优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操作上应注意选材呈现实践性、应用性和发展性;过程要突出自主性、建构性和独创性;结论要体现多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突出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深入了解并科学调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要广泛提供并不断丰富探究性学习的资源,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可能、变成现实,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养。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例如:氯水成分的探究、氢氧化铝的制备优化方案的探究、实验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方案设计探究、Fe(OH)2的制备探究等等。
3.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可主要分为预习质疑、诱导设疑、实践探究、归纳迁移这四个环节。
预习质疑:鼓励学生超前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在课下阅读教材,并自主选用教辅材料(包括参考书、工具书、网络等),可以互相合作,小范围讨论和交流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善于点拨学生看书,怎么样找概念中的关键字眼,怎么样看书中的图表,怎么样理解文章的某一句话等等。这一环节特别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诱导设疑:在课堂中,首先由老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思考,共同解决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论、取长补短,纠错立正,解决部分问题。还剩下的疑难问题,可由老师相机指点,讲清关键,打开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问题。当然老师也可以灵活掌握,相机诱导,继续激疑、解疑,活化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一环节要求老师要善于收集学生的疑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诱导学生解疑。
实践探究:主要是强化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练习,包括实验练习和习题练习。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现象、分析处理数据、获得实验结论的这样的实验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还可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通过必要的定题量定时间的习题训练,通过发散性及迁移性的习题练习,可以提高学生提高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和变通性。
归纳迁移:师生要共同归纳学过的知识点,归纳应尽量由学生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那么老师要从旁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演绎等方法,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化学这门功课给学生的感觉就是结论太多,要记得的东西很多,以至于许多学生厌学。如果让学生能自己归纳起来,那么我想记忆的负担会很轻,化学也会很容易学,学生学起来要有兴趣得多。如果是学生难于发现和归纳的结论,那么要重视结论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也就是说,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掌握某一结论,不能死记硬背,学得过死。
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研究化学的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方法;化学教育
初中生在九年级首次接触化学课程,也是他们思想的转变时期。这时需要培养他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习惯。化学这门课程联系现实中的物质的组成变化,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这对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有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科学方法。对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法的依据
学生将来都要走向社会首先要顺应社会的需要。随着科学信息的发展,不能只掌握书本知识,而是要在大量信息中高效的处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社会信息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其次掌握学生的心里,初中生在此阶段是一个转型期,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但是在组织性、灵活性和逻辑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欠缺。初中化学的中的实验课恰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实验课时让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和总结等,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再次,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观察和资料收集是初中化学的三个重要学习途径,实验中充满了很多的未知,学生能够进行推理、比较和归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的原则
根据新教学大纲的提出,教师越来越重视科学教学,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以下教学原则:首先,理论联系实际,现代教育不仅要把教材内容较好还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一起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次,由浅入深,科学教学方法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生认知能力来制定相应的方法。比如说: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可以先通过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以后的过程中让他们进行推理分析。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基础和知识基础之后,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简单的试验设计。再次,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题,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他们的主管能动性。初中化学本来就是倾向于实验课,老师通过实验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讨论。
三、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的学习为以后的高中、大学的学习奠定基础,这门课程是以实验和简单原理为基础,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下面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方法的教育,每一门课程的编排都蕴含着科学的思想。初中化学的教材中也是如此,在的学习中首先是每一个具体环节的学习,最后是归纳总结。这种思想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化学讲述的是物质的构成、性质和本质特征,化学的各个知识点都在不断的完善中,并且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严谨的科学性,每一个概念都蕴含着科学方法,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来传给学生。
第二,联系实际进行科学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理解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教育意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使他们了解科学方法。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创建合理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说让学生对酸碱盐的反应的试验进行自行操作,并归纳总结规律性;还有自然界的“鬼火”是怎么形成的?这都能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应开放性思维方式进行思考问题。
第三,在实验中进行科学教育方法,化学的进步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的课本上有很多的实验示例,课后讨论题也大多数涉及到实验的研究。比如:通过典型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通过试验进行对比、归纳和总结;对特殊试验进行更充分的科学教育;对于化学发展史上的实验进行验证和优化;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实验。
第四,形成知识网。化学知识内容分散,需要理解的内容较多,而且有些知识容易混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久性不够好。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知识系统化,形成一个让学生容易理解的网络结构。
四、小结
本文从教学的依据、教学的原则和教学方法上总结了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心里状况、联系实际等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丽岩.初中化学老师的定量认识思维现状调查分析[J].
[2]梁青.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烟台市为例[J].
[3]阮明.初中化学中科学方法教学研究[J].
研究化学的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创新
1前言
教学实践表明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之一,化学实验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与学生化学知识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获取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化学规律的巩固、化学概念的认知、以及化学知识的理解,是一种提升学生能力关键环节之一。如何使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成为老师关注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新教材的实践中,也可以看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的设计、改进等都会对学生的创新起到积极的作用。前人的教学理论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都表明,不断积极的将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确保化学实验的活力以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本文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简单的阐述。
2实验教学的创新
2.1重视探究性的实验
化学实验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并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否则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及积极性。由此,应依据化学课程的设计理念,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性进行学习。以“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为例,实验所用的药品虽然在教材中都已经标出,学生虽然能够将药品记住,但在接触到其他可以制备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发生混淆。这时就需要对实验的教学进行创新,首先让学生对其所学的能够生产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回顾,并就该反应能否进行实验室的制备进行分析,最终进行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所用药品的确定。①使用盐酸或硫酸与碳酸根化合物进行反应;②采用分组实验来确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激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的进行化学相关知识的获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仅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协助的作用,实现了真正的自主性学习。
再以教材中“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的实验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中,是通过用手触摸的方式对这个现象进行感知,这种方式有着其局限性。对此实验进行一定的创新,在讲解时,将烧杯中的水煮沸后离开热源,此时水就会停止沸腾,只需向烧杯中加入一定的氢氧化钠固定,水又开始沸腾。这种经过创新的实验会让学生对其现象记忆深刻,同时也可以理解更加全面。
探究性的实验,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以及科学创新。
2.2完善实验的装置及设计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的装置都是正规化的仪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规范化的操作。但某些实验的装置具有复杂、演示现象不清晰、环境污染等缺点。由此,对实验的装置进行改进性设计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单质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为例,原课件中该反应的现象不清晰,且反应时间长。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其进行积极的改进:首先将铜丝的表面进行氧化,得到黑色的化合物氧化铜;然后把氧化的铜丝放入含有木炭粉中进行加热使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将铜丝取出就能看到铜丝的表面由黑色变为红色。改进后,实验的现象非常的明显,且实验时间较短。
再以“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例,在教学中可用简单的演示实验对其进行解释,这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在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子中倒入一定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封后摇动塑料瓶,就会发生塑料瓶变瘪的现象,同时也会产生噼里啪啦的响声。用注射器吸取一定的盐酸并将其注射到塑料瓶住,就可以看到塑料瓶恢复原貌。明显的现象对很难理解的反应进行简单的解释,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实验的设计创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也可以对学生的智慧进行启迪。教师对实验的创新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3增设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在实验内容中安排了一定的“家庭小实验”,以课外实践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实验能力。以“软水和硬水”的区别为例,在学习完该知识后,可让学生将用久毛巾尝试着去变软。在学过盐与酸的内容后,可以在家中用苏打与醋进行反应,感觉盐与酸的反应等。这种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和技能温习和巩固,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2.4开展微型化学实验
微型化学实验是近期国内外在绿色化学的理念下,以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就常规的实验方法进行创新。微型实验的实验仪器通常来源于生活中的废弃品,这样学生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展现自身的设计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勤俭节约的培养。例如,废弃的胶囊板可以用作点滴板、果冻壳可以用作小烧杯、青霉素瓶可以用于酒精灯的制作、矿泉水瓶可以用于洗瓶的制作等。这种利用生活废弃品进行化学实验仪器的制备过程,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更能让其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依据实验的情况进行常规、微型实验的选择或结合进行取长补短,已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3结语
上述内容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研究,也是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获取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化学规律的巩固、化学概念的认知、以及化学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对教学的效果及方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是达到学生创新意、思维及能力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剑春.南京市初中化学教学建议[Z].南京市教研室,2009.
[2]程玉珊.微型化学实验初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1:32-33.
[3]周宁怀.微型无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夏姓女孩起名大全精选
- 阅3俗话说 ‚ 人如其名 ‚ 可见名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 特别是对于女孩来说 ‚ 名字不仅能彰显自己的外在气质 ‚ 而且还能给自己的形象加分。 夏姓是一个纯汉族、源流单一的.....

2023年带安字的女孩名字大全‚安字
- 阅2“安”字由[宀、女]组成‚寓意着阖家欢乐‚幸福快乐等含意‚表述在女孩名字之中寓意着安全、清静、吉祥。 寓意非常美好‚当父母们在搜索一些寓意美好听的女孩名字时。 何不应用.....

观看《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心得体
- 阅0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努力提升自身思想认识、能力素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每一分力量。具体而言,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教育局2025年工作总结精选模板
- 阅0教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参考模板xx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来陕视察有关教育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省教育事业发.....

研究制定党务工作计划(收集3篇)
阅:0研究制定党务工作计划范文篇1一、“三会一课制度具体内容“三会一课制度是指支部党员大会、支部....

研究化学的方法(收集3篇)
阅:0研究化学的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创新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基本上是整堂课以老师单纯....

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收集3篇)
阅:0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范文篇1【内容提要】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教育量化研究(包括教育量化研究方法的研究和教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