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点(整理2篇)

来源: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点范文篇1

关键词:基础性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实际上就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因此,在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中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就是在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

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突出基础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为中心。三个基本点就是以突出基础教育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突出基础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突出基础教育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为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发展才是硬道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个体的发展。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突出“基础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为中心,就是以突出基础教育的目的为中心。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就是要在具体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时,必须以突出“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根本宗旨。

什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就是基础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方面,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是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的发展首先是学生健康发展。健康发展体现了学生发展的价值性。健康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质的要求,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质的规定性。基础教育是学生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步,是学生素质的源泉。这个起点的高低,这一步的实虚,这个源泉的清浊,关系着学生生命的含金量,关系着中华民族素质。

首先,健康发展是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思想健康发展是学生健康发展的灵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立足点。要使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既与时展相适应,又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相衔接;要使学生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具有正确的民主法制意识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具有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其次,健康发展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发展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平衡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奠定基础”为出发点。要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发展:既与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又与学生生理成长相协调,确保学生在心理平衡的前提下能够保持生理平衡。

再次,健康发展是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身体健康发展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形成健壮的体魄’奠定基础”为落脚点。进一步强化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规范体育课课时量,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提高体育质量。努力将体育课与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和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制定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

健康发展还包括学生知识结构的健康发展。学生知识结构的健康发展就是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发展。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发展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源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知识结构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开阔学生视野’奠定基础”为着力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宽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方面,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学生不仅要健康发展而且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体现了学生发展的丰富性。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面的要求,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广度体现。基础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是学生生命质量的萌芽,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这个摇篮的宽窄,这个基础的深浅,这棵嫩芽的强弱,这个工程的优劣,关系着学生生命的富足与贫乏,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强盛与衰弱。

首先,全面发展是学生德育全面发展。德育全面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纲领和方向。抓住了德育,就抓住了基础教育的牛鼻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德育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确保德育第一,准确定位全面发展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基础”为切入点。着力强化德育常识教育,突出社会公德教育尤其是家庭道德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转贴于其次,全面发展是学生智育全面发展。智育全面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智育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确保智育是关键,准确定位全面发展的核心,最大限度启蒙和训练学生智力’奠定基础”为目标,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学生的智力训练和智力开发,扩大智力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再次,全面发展是学生体育全面发展。健康没有了,一切都是零。体育全面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体育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增强体育意识,转变体育观念,培养体育精神’奠定基础”为指导思想,全面夯实传统体育教育,树立“体育不仅是为达标更是为健身,不仅是为健身更是为养生”的体育教育新理念,努力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科学评定学生体育达标成绩,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即“健康第一”的精神;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脚踏实地,崇尚实力的精神;公平竞争,虽败犹荣的精神。

全面发展也包括学生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发展。美育全面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润滑剂,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培养审美情趣,更新成才观念’奠定基础”为突破口,努力强化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科学界定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第三方面,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不仅要健康发展、全面发展,而且要终身发展。终身发展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终身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点的要求,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深度体现。基础教育是学生人生教育的第一站,是学生生命大厦的奠基石,是学生人生方向盘上的指南针,是国家富强的原动力。这一站是否能走好,这块基石是否牢固,这个指南针是否配合学生人生方向盘,这个原动力是否强劲,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质量,关系到华夏民族综合国力的底蕴。

首先,终身发展是学生阶段性发展。阶段性发展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阶段性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立足当前,夯实基础’奠定基础”为根本。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学习阶段特点,考虑区域、性别、个体差异,与时展同步,与国际教育接轨,分层次、分类别突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现实性。

其次,终身发展是学生递进性发展。递进性发展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台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必须为学生递进性发展奠定基础。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必须以“为‘衔接知识结构,提升教育台阶,’奠定基础”为宗旨。在强化学生阶段性知识技能,完善学生阶段性知识结构,牢固学生阶段性知识技能根基的基础上,调整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深化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努力促进学生阶段性知识结构与发展性知识结构的衔接,努力提升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台阶。同时,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基础教育的知识结构特点,有重点、分步骤的突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的衔接性、层次性和长远性。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点范文篇2

1.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注重学历而不讲究真才实学。虽然学生在中专或者大专阶段都接受过相关医学知识教育,但部分学生对医学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不够重视,或学习抓不住重点,死记硬背,忽略理解性记忆等,造成基础理论薄弱。成人继续医学教育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以取得学历或晋升职称为目的,而不注重真才实学,特别是对基础学科不重视。

1.2采用半脱产学习模式,学生不能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医学高等院校成人继续教育多采取半脱产形式,即学生每学期在2星期内集中学习2~3门课程。学习时间短,内容多。由于这些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经常因工作、家庭等因素影响学习,短期的集中学习时间难以全部保证,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

1.3课程教学、评估体系陈旧,教师和学生积极性不高。由于课程教学安排时间紧凑,基本采用传统被动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互动,老师上课很难了解学生的不足,教学内容可能并非是学生渴望获得的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虽然成人医学生已有一定医学基础,这样被动式教学效果很差。同时缺乏相应的教学监管制度,经常有学生迟到、早退,甚至缺课等现象发生,导致教师教学热情和积极性随之降低,进一步影响成人教育教学效果。

2.强化成人生理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为了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成效,真正达到增长学生基础医学知识,培养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我们在成人继续教育生理学教学中实施了以下措施。

2.1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整合课程内容。成人教育不同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大多数同学期望基础课程学习对自己从事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但学习过程中却感觉基础课程与临床实践相脱离,很难将基础知识指导临床工作,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不能与基础课程知识紧密联系。这样导致学生感到学无所用,以致学生出勤情况不理想、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将基础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因此,在生理学教学实践中,应以生理学教材为根本,同时将临床病例整合到生理学教学内容中,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临床思维和锻炼科研创新能力。如讲解生理学内容前,先简短描述一个与本章内容相关的临床病例,提出问题,再讲解本章学习重点与该病例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生理学理论知识时密切联系相关临床案例,讲解相关内容时由学生解释病例中出现症状的可能原因,以生理学基础知识解释临床症状,进而推(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安徽合肥230032)许奇丁睿解敏王烈成案例教学法在成人医学教育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点课程。成人继续医学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断可能产生的疾病原因。以生理学基础知识解释临床病例的可能发生原因,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为诊疗提供理论基础。

2.2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多数已参加工作,曾系统学习过医学课程,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对部分疾病的表现、处理都有一定的认识,但相关基础学科理论薄弱。教学前,可先收集这批学生有哪些理论内容缺乏和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难题,实施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让他们自己分析讨论,避免“填鸭式”被动教学。教学实施时讲解内容要精简,注重知识点的连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抓住重点。讲解主要以临床病例为背景,把复杂的基础理论知识用层次清晰、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出来,加深学生对生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过,在讲授过程中应注重生理学知识对疾病发病机理的解释,不必太注重疾病治疗,避免把生理课讲解成内科学。

2.3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实现多渠道学习。多媒体教学是现在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集中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因此,除了新型多媒体教学外,还需要拓宽他们的学习渠道,提高教学效率。网络通讯等快速发展,即时通讯工具已是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QQ、飞信、易信或微信账号等。借助免费的即时通讯工具,教师可以学习要点、相关临床病例等供同学提前预习、相互讨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课后学生可以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入地讨论,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相关知识要点。

2.4建全继续教育评估、考核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传统成人教育生理学教学评估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核,注重学生对纯理论的掌握。但是,由于学生课时集中、课程任务重、部分学生出勤率低等原因,考试前教师只能对考试内容划定范围以提高考试通过率,造成学生考前突击复习,应付考试的负面情况,并没有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针对成人医学教育特点,可以将考核方式改为开卷考试,以理论与病例分析相结合,给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生理现象或临床典型病例,让学生用生理学理论知识展开分析,这样考试内容更注重实用性,能全面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教学效率,为临床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通过健全考核体系,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管理水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新教学方案强化成人生理学教学效果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旅游市场监督(整理2篇)

    阅:0

    旅游市场监督范文篇1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坚....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点(整理2篇)

    阅:0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点范文篇1关键词:基础性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基础教育....

    无偿献血新政策(整理2篇)

    阅:0

    无偿献血新政策范文篇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实施十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