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三步法论文范例(3篇)
来源:
作文三步法论文范文
议论文阅读复习指导是中考阅读复习中的一块儿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阅读复习教学的薄弱环节,就目前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能力表现现状看,大部分的学生只停留的表明的认读,囫囵吞枣地接受,未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加上文体上的特点,造成了复习教学课堂上沉闷压抑的气氛,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从而造成阅读能力低下,在中考中失分不少。究其原因有三点:
1.教师对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的目标把握不透,对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的着力点把握不准。
2.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当,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课文内容的讲解,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3.忽略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忽略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技巧的传授,造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和能力的缺陷。
如何突破以上三道防线?这是提高阅读复习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点。在这一问题上,经过多年的实践、反思,笔者认为,要提高议论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从新运作我们的教学策略。以下是笔者的粗浅看法,以此就教于同仁:
策略一:总结规律,找准教学着力点
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的目标应是什么?阅读复习教学的着力点在哪里?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总结。中考议论文阅读的命题与语文学科的其它知识模块一样,都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着重强调:“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在“实施建议”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见,中考议论文阅读设置的考点,其实是对这些要求的细化和显性化。纵观以上地市的中考考查情况,我们可以把握以下几个规律:
1.材料的选择。议论文阅读所选的材料规范,能够注重文化内涵,突出人文精神,反映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对学生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等方面的引导。这些文章的选材都围绕人生的意义、人生的启迪,所选文章的内容都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教益,贴近人的心灵。
2.考查的内容。纵观我省一些地市的中考命题情况看,这些题目难易适中,注重双基,着眼能力,着眼整体,着眼思维的训练。文体知识的考查与学生的的阅读分析及运用能力紧密结合。考查要点全面多样:分析概括论点;辨析论据,补充论据,理解论据的作用;辨析论证方法,探究论证方法的作用;理清论证结构思路;赏析品味议论的语言;理解文章关键词、句;理解、感悟文章内容的等。同时,题目也逐渐趋向于迁移拓展,渗透积累。更加注重思想内容与个性品质及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读写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开放性试题大量增加。
3.考题的形式。中考命题的题号为2~5题;分值在10~15分之间;试题形式填空、简答是主流;直接考查识记、判断文体知识的题目很少出现;迁移性,开放性试题大量涌现;考题答案灵活多样,不局限于一种答案。
研究课标,把脉中考走向,我们不难发现,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的目标、着力点应放在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环节上,而这点恰恰是我们当前教学中所忽略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实现从课文内容分析的模式回归到发展阅读的能力上来呢?
策略二:转变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1.转变观念。这是优化复习教学方法的前提。转变教学观念,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教材和资料的关系。以往复习中,教师往往重资料轻教材,殊不知,过度远离教材、引进资料、沉湎题海,导致学生学习疲惫,所学知识零乱,知识结构体系难以构筑,最终制约学生能力的形成。二是基础与能力的关系。传统复习中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强化训练,忽略知识积累。正确的做法应注重双基,侧重能力的培养。三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传统的复习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是接收器。学生是主体,就教育对象而言,它要求我们的复习教学要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2.纲举目张。这是优化复习教学方法的原则。纲举目张,即复习教学要以“课标”、“考试说明”为纲,以教材为目;以课内为纲,以课外为目。构建“以教材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以课堂为中心,以创新为目标,以能力为核心,以教法为保障”的教学体系,才能凸显语文复习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中认识有序,学用有机,创新有序,能力有提。
3.教法创新。这是优化复习教学方法的核心。在复习教学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的教法就得创新,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在阅读复习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对议论文有关知识、技能进行讨论探究、启发辩论等的语言活动,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联想、想象等的思维活动。通过启发、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思维的训练等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融为一炉。
例如:在复习梳理议论文有关知识点、能力点时,我的课堂教学导读设计如下: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出示三则材料:一是课标对议论文阅读要求的文字材料;二是中考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的文字材料;三是出示表格材料,表格设计近六年来龙岩市议论文阅读的篇目、考查的题目、题型、分值等。要求学生研读三则材料,探究议论文阅读复习的目标,明确中考考查的范围要点。经过探究,师生总结,得出议论文学习的六大考点:
(1)分析概括文章的论点
(2)辨析论据的种类,概括论据
(3)辨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理清议论文的结构思路
(5)议论文语言的分析理解(含词句理解、语言赏析)
(6)拓展、感悟、启示(开放性试题)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明确上述问题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按平时惯例,每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每小组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检查员,将全班分为12小组。教师出示讨论的问题,明确讨论的目标:
问题:梳理并交流讨论上述每个考点的知识要点,解题方法。
分工:第一、二组完成第一个考点;第三、四组完成第二个考点;第五、六组完成第三个考点;第七、八组完成第四个考点;第九、十组完成第五个考点;第十一、十二组完成第六个考点。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记录员记下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并推选一名代表上讲台发言。
第三阶段:交流心得总结归纳。每一小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心得体会,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板书,师生共同构筑议论文阅读复习的知识、能力、技巧等知识技能体系。
第四阶段:考点技巧专项精练。针对每一考点,教师设计3~4篇的阅读语段加以强化。
第五阶段:学生评价反思改进。在练习批改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自我纠错,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改进。
这样的阅读复习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一讲到底的复习模式,复习有目的,针对性强,学习效果显著,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策略三:精心引导,加强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从学生终身受用的观点出发,我们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系,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1.梳理要点。在阅读复习中,不能为教知识而教知识,一定要教会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进行详细的梳理,或以网络的形式,或以表格的形式以形成知识系统,使学生对议论文的定义,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论证方式、语言特点等有明确的、系统的、完整的印象。
2.点拨技法。在阅读复习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梳理知识,还要教会学生针对每个考点的考试方法技巧进行分类总结归纳。注意点和面的结合,从课内总结知识点及方法,再进行课外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针对考查方向精选题目进行系统训练,在训练中总结题型,总结方法,形成能力。
3.规范答题。在中考阅读复习中,教会学生规范答题是获得阅读高分的关键,在考点的训练中,我是按照以下答题的步骤方法要求指导学生的:
第一步:浏览题干,审读要求。审题要把握三个要素:明确命题的角度;看清题目表述的要求;根据题意确定阅读范围。
第二步:整体感知,掌握大意。对阅读文章要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议论文的整体感知包括所议论问题的感知、所议论作者观点的感知,还包括作者所运用的论据、论证方法的感知。这时的阅读只须掌握大意即可,不必咬文嚼字、深究细研。
第三步:对应原文,聚焦考点。根据设计的问题,逐一找到原文的对应处,再联系上下文,确定考题的落脚点:一是局部的语段或语句;二是文章的整体。
第四步:整理信息,稳妥解答。从文章中收集整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的理解摘录原文词句或提炼文章有效信息,用确切的文字加以表述。
第五步:掌握方法,规范答题。有些题目明确规定答题的字数,解答这种题目可分三步走:首先读懂题意,不限字数的多少,尽可能网罗答案。其次根据字数要求进行简缩:抓住核心内容,剔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或可要可不要的词句。最后根据题意和字数要求组织答案,做到简明通顺。有些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答好这种题目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根据题意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和语句来回答;然后再把原文中的内容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A.变换句式法:如将文中的疑问、设问、反问句改为语意明确的陈述句;B.提炼概括法:对原文相关句子进行提炼概括,剔除一些修饰语和无关紧要词语;C.词语替换法:是用通俗易懂的词句替换原文的生僻词句。
作文三步法论文范文篇2
一、文言文三步走探究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它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由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亲自参与到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并进行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启迪学生思考,从而使师生共同获得学习的愉悦感、成功感。
第一步要走得稳。
新课标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加以培养,文言文的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就是诵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有“诵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足以证明。读透文章,学生才能走进文本,与作者交流。在课堂上笔者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各种方式,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效率。
第二步要走得实。
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具备了一些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所以老师大可不必逐字逐句讲析,而要注重发挥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小组长要组织调控,组织学生当好小教师,做好记录。组员独立思考再发问,最后师生合作共同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组员的学习自主性被激发出来了,小组长的能力也被锻炼出来了,同时老师也被解放出来了,一箭三雕。全员参与,课堂才实在,才高效。
另外,在某些环节上,可借助小组竞争,小组量化积分,进行评价,改变以往的单凭成绩评价学生学习的单一评价方式。增强了小组间的竞争力,增进了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并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第三步要走得精。
前两步走好,为学生深入的探究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和小组讨论,能轻而易举地解决笔者提出的探究题。并能入情入境地表演出这个故事。细节决定成败,精彩的课堂从细节开始,以细节结束。看似轻松的课堂,课前课后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总之:“文言文三步探究学习法”的特点是快节奏,容量大。学生在课前必须做充分的预习,才能走进课堂。文言文三步探究学习法,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特点。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如鱼得水,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探究潜能。老师布置任务,宏观调控,旁边监督,适当引导点拨、补充。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学生在参与中找到了快乐和自信,在快乐中增长了知识和能力,在学习中体验了成功和幸福。
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不过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需要经过老师的指导帮助。
二、文言文五步探究教学法
文言文用“之乎者也”传情达意,而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久远,习惯爱好与我们相差很大,因此文言文晦涩难懂。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在某种程度上就等同于学习一门外语,困难重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在于一字一句地讲析翻译,枯燥乏味,老师费心,学生费力。新课标指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通过阅读来培养,教师应该从对阅读材料的字析句解中解脱出来,转到加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上来。文言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好了,学生理解感悟力也提高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文言文犹如外语,陌生而又难懂,平时没有口语练习的机会。因此,加强朗读教学,培养文言语感,使之最终形成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第一步:学生自学,读透文章。先让学生自读,利用工具和注释清除字词障碍。再学习讨论读法,小组开始活动。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先整体上认识课文,为活动提供讨论依据,目的在于“入门”。
第二步:教师设疑,指点迷津。因为文言文的学习入门关键在于是否能读好课文,这就要求学生把握读的节奏和轻重缓急,为以下活动打好基础。
第三步:师生互动,猜读文章。教师让学生先展开讨论,教师再参与讨论,共同解决。学生再读,读感受,谈理解,之后边看注释边查工具书或查找资料,逐渐进入理解性的朗读,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摸索着学习,通过实践学得。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第四步:分组讨论,欣赏分析。这一步需要教师指导,出现问题需要师生共同解决。这一步中小组学习必须扎实,活动要井然有序,小组长要组织调控,组织学生当好“小教师”,做好记录,组员先独立思考再发问,最后找疑点。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点拨指导。这一步师生互相答题,共同探究,达到欣赏的目的。
第五步: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学生都理解了,然后再读,再想一想,让学生明白这样学习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这一步水到渠成,师生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满足。
“文言文五步探究学习法”,每一步无所谓轻重,重要的是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自学自议为主,以教师点拨,师生互动为辅,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学生自学、教师质疑、师生互动、学生欣赏、师生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对学生进行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当师生合作、探究的成果出现时,师生就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
作文三步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法律学术论文;英汉对比;引言;体裁;语步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3)02-0203-06
一、引言
随着对外开放的领域拓展和程度加深,中国与国际法律界的交流与日俱增,相应地,学术论文也成为中外法律界探讨各种热点问题、交流信息、完善法律制度、解决法律争端的重要途径。就一定层面来看,要让我国法律研究走向世界,得到国际学术界同行的认可并占有一席之地,当务之急是在国际重要的学术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因此,了解中英文法律论文的写作差异,掌握英文法律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是法律研究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局部分,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文章的研究意义,从而引出本文的主题并激发读者对本篇论文的兴趣。因此,引言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和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在整篇学术论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功能。目前法学界对法律类学术论文中引言的研究则尚显不足,而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探讨英文法律学术论文中引言的体裁特征的研究更是极其稀缺。鉴于此,本研究采用语料库方法,选取30篇中外法律权威学术论文,修正了体裁分析的框架,对比分析英汉法律类学术论文引言,旨在准确地描述英文法律学术论文中引言的体裁特征,并探讨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借此唤起国内法律研究者对英文论文中引言写作的规范意识,促进我国法律学者在国外权威法学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二、理论依据
体裁是以交际目的为导向的交际事件,具有其话语社团公认和遵守的图示结构,并且对语篇的内容和形式起着制约作用。〔1〕它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可辨认的交际事件。在建构语篇时,人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需要的惯例。〔2〕而体裁分析方法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产物,它综合了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将交际目的与策略技巧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语篇分析从描述扩展到解释,不仅考虑社会文化因素,而且考虑心理语言因素。〔3〕
引言也是一种具有特定框架的体裁。为了分析引言的体裁结构,Swales提出了CARS(CreateAResearchSpace)模型。该模型包含三个必需的语步(Move),而每个语步包含若干可选择的步骤(Step)来实现语篇的交际功能,如语步一(Move1)中包含三个步骤:指出研究重要性(claimingcentrality),概述主题(makingtopicgeneralizations)、评述以往研究(Reviewingpreviousre-search)。虽然CARS模式是分析论文引言结构的有效模式,但学术论文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引言的体裁多样性,例如软件工程学科论文引言的某些新语步,如定义术语、举例说明等,无法在CARS模型中找到对应。〔4〕而在不同学科的论文引言里,某些特定的语步,具有独特的语篇功能和位置。〔5〕
笔者在分析英文法律学术论文中的引言语料时发现,英文法律学术论文中的引言在回顾文献、通报当前研究和介绍论文结构这三大语步的写作规范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更深层次的讨论,本研究将它们作为单独的语步列出。同时,笔者也发现英文引言中的一些步骤,如定义关键术语,陈述当前研究,陈述主要计划,概述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假说和研究价值等,在CARS模型中找不到对应。因此,本研究将新步骤加入了CARS模型里,结合英文法律学术论文中引言特有的语步,以及CARS模型里缺少的语步和步骤,修正了CARS模型,提出了英文法律类学术论文类CARS模型(见表1)。
三、研究现状
在当今国际学术界,体裁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其中包括对某一特定学科的英汉论文体裁对比研究,发现某些特定学科论文引言里包含了CARS模式没有的一些重要步骤,如定义术语等;〔6〕一些学者从修辞策略的角度,对某一特定学科的跨文化跨语言论文引言进行对比研究;使用体裁分析理论比较同一学科不同领域的论文的引言结构也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7〕这些研究丰富了体裁分析理论,完善了CARS模式,也揭示了不同交际目的下引言写作的多样性。
在国内,ESP教学,写作和翻译研究,〔8〕以及学术语类语篇的模块标注〔9〕等领域是体裁理论研究的焦点。与法律学术论文的相关问题也引起了学者的广泛探讨,其中有对法学论文各部分写译规范化的探讨,〔10〕也有对当前法学论文现状和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研究,〔11〕以及对英汉法律语篇和语言差异的研究〔12〕等等。这些探索性研究对体裁分析的应用与拓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对国内法学研究的反思并推动其发展。
纵观以上研究,虽然它们从不同方面对法学论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多数是从理论论证,没有进行大量实例验证,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撑。而且这些研究多集中于中文法学论文,对比中英文法学论文的研究涉及甚少,对于帮助国内法学学者了解国际法学刊物的写作规范作用有限。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国内外法律权威学术期刊共选取语料30篇,创建共计30240字数的小型英汉法律学术论文引言语料库。英文期刊包括HarvardInternationalLawJournal,InternationalReviewofLawandEconomics,ComputerLawandSecurityReview等。中文期刊包括《法学研究》、《现代法学》。运用英文法律类学术论文CARS模型,对30篇英汉法律论文引言中的语步步骤进行人工标注,用AntConc软件提取,归纳各语步及步骤频率分布特征,总结英汉法律论文中的引言语步分布以及实现形式差异,并深入探讨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力求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更全面、客观地把握英文法律学术类论文中引言的体裁特征,帮助中国法律学者写出高质量的英语法律学术论文。
五、结果分析与讨论
基于以上研究方法,我们得到英汉法律学术论文中引言的宏观语步和微观步骤分布特征(见表2),我们将逐一分析它们的异同,并探讨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
1.英汉法律论文中引言的宏观语步分布特征
(1)由表2可见,中英文法律论文中的引言语步特征呈线性分布:确立研究领域开篇-阐述前期研究成果-设置研究空间-通报当前研究-填补研究空间-介绍论文结构。但英汉法律学术论文引言的宏观整体结构有较大不同,在语步的顺序和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语步1(确立研究领域)、语步5(填补研究空间)和语步6(介绍论文结构)。
(2)相比中文法律学术论文引言,英文法律论文引言更注重详尽、全面地介绍研究领域。引言开篇采用介绍研究领域,研究背景这一语步,可以让读者能够迅速进入研究情景,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文章论证及观点。所有30篇英文法律论文中的引言十分详细具体地介绍了研究领域,涵盖了相关领域的方方面面,所占篇幅较大,有的达到数千字(由于篇幅有限,作者不再举例说明)。虽然86%的中文法律论文中的引言介绍了研究领域,但篇幅在整个引言中较短,寥寥数语,甚至有2篇引言未介绍研究领域而直接进入了“设置研究空间”这一语步。
英汉法律论文中引言对于介绍研究领域的显著差异主要源于国内外不同的学术写作习惯。国外学者通常采用作者负责型写作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作者详细阐述观点,展示逻辑推理的过程和事物的具体性,这使得文章条理清楚,目的明确,也大大减轻了读者的负担;而中国学者则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读者负责型写作方法。这种写作方法倾向于含蓄概括,思维委婉跳跃,作者只是提出模糊的意向和帮助理解的材料,大量背景知识需由读者自行查找,作者的观点深意也要由读者从文章叙述中得出,读者的主观理解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所以在例1中,作者在第一句中就直接切入研究焦点:教育权,第二句高度概括了造成不同理解的原因,并没有展开此话题,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以待在下文中寻求答案。
例1.现代法律一般都承认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但各国的立法表述上不同,导致人们对受教育权性质的含义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从国际法角度看受教育权的权利性质》)
(3)英文法律论文更倾向在引言里通报其填补研究空间的结果,而中文法律论文引言涉及极少。“通报研究空间”这一语步的主要功能是直接说明研究成果,并指出其在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强调当前研究的贡献。
由表2可见,英文法律论文作者一般在引言里直接提出其研究结果,解决方案,观点看法等,80%的英文法律学术论文都在引言里通报了填补研究空间的结果,这使得读者在一开始就对文章的立场清晰理解(见例2、例3)。在例2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常识性理论,这种理论可以很好的解决前文提出的艺术品诉讼法庭争议的问题。在例3中,作者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文章的结论:修订法不能根本改变被告的权利,从而回答了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
例2.Incontrasttotheworkofsuchscholars,thisArticle,writtenonthevergeofapossibledramaticreworkingoftherulesgoverninginternationaljurisdictionalconflictsandjudgments,positsasimplecommonsensetheory:courtsshoulddefertotheforumexercisinginremjurisdictionwillhavethemostcontrolovertheultimatedispositionofthechattel.(〈CrossroadsintheGreatRace:MovingBeyondtheInternationalRacetoJudgmentinDisputesoverArtworkandOtherChattels〉)
例3.ThisCommentconcludesthattheamendedrulesarenotlikelytochangesubstantiallytherightsofcriminaldefendantswithrespecttotheintroductionofprioractevidence.(〈COMMENT:OregonsNewCharacterEvidenceRules〉)
相比之下,中文法律学术论文极少在引言中直接揭示其观点立场或解决方案等,只有20%在引言里指出了研究结果,解决方案等。由此可反映出中英学者不同的论文写作习惯:外国学者写作直接清晰,开门见山,而中国学者写作委婉曲折,倾向于缓慢推进写作进程。
(4)大部分英文法律论文会在引言里介绍论文结构,而中文法律论文引言都缺少这一语步。介绍论文结构能帮助读者掌握文章脉络,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从而更深刻地掌握作者论证的方法过程。此外,论文结构可以使读者更有针对地阅读文章,有选择、有重点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在阅读引言时就能够确定自己阅读的重点(见例4)。表2表明70%以上的英文法律论文都在引言里介绍了论文结构,不仅使得文章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还使得读者有了整体的概念,也方便读者快速阅读感兴趣的部分。在例4中,作者用主题句、特点的语法结构,清楚地呈现了整个篇章结构,使读者能迅速地把握文章脉络,选取自己的兴趣点。
例4.ThestructureofthisArticleisasfollows:InPartI,Ibrieflysurvey……InPartII,Ianalyze……Idemonstratethat(a)……(b)……(c)……IthenturninPartIIItoadescriptionof……InPartIV,Iexamine……InPartV,IputforwardthebasictenetsofanILapproach.Inthismodel,(〈IntegrativeLinkage:CombiningPublicandPrivateRegulatoryApproachesinthDesignofTradeandLaborRegimes〉)
而中文法律论文引言几乎都没有包括这一语步,中国学者更倾向引起读者兴趣,使其继续阅读,自己探寻文章脉络。
2.英汉法律论文中引言的微观步骤对比
(1)确立研究领域选用的步骤不同。英文法律论文引言大多通过概括论题内容,介绍相关背景知识来引领读者进入研究领域,而中文法律论文则更多的介绍论题重要性来确立研究领域(见表3)。
55%的英文法律学术论文作者采用概括论题内容来确立该论文的研究领域,由此可见,国外学者重视逻辑思维和严密分析,通过一步步的概括和阐述论题内容,由点及面,由个体到整体的描绘出整个研究领域,引导读者轻松进入研究情境。而近一半的中国学者倾向使用“介绍论题重要性”,是为了吸引读者。在信息时代,高效率的读者会首先通过阅读引言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是否与自己的研究息息相关或是否具有重要意义来决定是否继续阅读文章。因此,“介绍论题重要性”就发挥了强调当前研究、吸引潜在读者的作用。在例5中,作者通过用一些阐明论题重要性的短语,如“议论的热点”,“热门话题”等,突出了该话题的重要性和时效性,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的眼球,并促使他们继续往下读的效果。
例5.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领域各种基本规范的确立,我国法治建设的中心已逐步从“立法”转向“司法”,与司法相关的话题也逐渐成为实务界和学界议论的热点。“法律原则如何适用”即是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法律原则适用与程序制度保障———以民事法为中心的分析》)
(2)在回顾前期研究成果步骤中,大多数英文法律论文引言都会采用回顾前期研究成果,而中文法律论文引言较少涉及(见表4)。回顾前期研究成果这一语步,主要是通过大范围讨论先前研究从而自然地引入当前研究来实现的,它将当前研究与以往研究联系到一起,既可以体现当前研究的重要性和贡献,又可以为设置研究空间提供依据。然而,回顾前期研究成果并不是单纯为了回顾,而是帮助作者:(1)将论题缩小到当前研究的一个具体点上;(2)找到前期研究的局限性和问题;(3)通过回顾前期研究成果,尤其是知名研究,并提出问题使得文章更具学术性,更使人信服。因此,回顾前期研究成果兼具交流和说服的作用。
中英法律论文引言在此步骤上的不同与中外的研究传统紧密相关。西方国家个人主义根深蒂固,倡导消极礼貌策略,强调个人价值,〔13〕因此体现在学术写作上就是回顾前期研究成果和指出研究差距,既强调他人贡献,又指出缺陷突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如例6中,作者在讨论先前研究时,明确地指出了每一个观点的作者,如Cary和Winter,体现了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价值的价值观。
例6.NotingthatalargepartofDelaware’srevenuewasderivedfromtheincorporationbusiness,Cary(1974)opinedthatDelawarebentoverbackwardtoofferacorporationlawthatappealedtocorporatemanagers.Inresponse,Winter(1977)notedthatifDelawarecorporationsdidinfactdopoorly,onewouldexpectthattheircostofcapitalwouldincreasetoreflectthediminishedreturns.Winternotedthattherewasnoevidencethatthiswasthecase.(〈TheroleofinterjurisdictionalcompetitioninshapingCanadiancorporatelaw〉)
然而,中国文化深受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提倡积极礼貌策略,折射在学术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上,〔16〕回顾前期研究成果的方式十分随意模糊,尽量避免评价他人成果。
在例7中,作者在回顾前期研究成果时,并未明确地指出是哪位或哪些学者提出了这些观点,而是笼统地用“学者们”概括,这就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另外一方面,尽管作者指出前期研究得出“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社会法制观念淡漠,中国公民缺乏权利意识和法律信仰”的结论,但却没有明确指出得出这些结论的文献和作者,这也会让读者疑惑是前人做出的这些结论,还是作者的主观推断。所以,相比之下,英文法律学术论文引言在回顾前期研究成果时,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作者及文献,这使得引用更具客观性,真实性和说服性。
例7.学者们普遍认识到,法律的有效实施,除了必须具备一些体制内的“硬件”(包括足够的执法力度、完善的监督机制以及高素质的法律职业群体等等)之外,还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如果环境不利,法律就难免在其实施过程中被扭曲变形,甚至形同虚设。然而,让人头疼的问题是,中国社会的“水土”究竟有哪些成分不适合“现代法律制度”的运行?对此,学者们普遍认为,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社会法治观念淡漠,中国公民缺乏权利意识和法律信仰,归根到底,中国本土的“法律文化”与来自西方的现代法律制度之间存在深刻的裂痕,甚至在某些地方格格不入。(《法治及其社会资源———兼评苏力“本土资源”说》)
(3)在通报当前研究这一语步的实现形式上,英汉法律学术论文引言采用的步骤相差较大(见表5)。在这一语步中,中文法律论文中引言采用的四个步骤比例较均衡,而一半以上英文法律论文中引言主要采用“陈述论文主要计划”这一步骤。更值得注意的是,中文法律论文中比例较高的“陈述研究价值”步骤,在英文法律论文中却几乎没有。
例8.ThisArticleexaminestheawardingofpunitivedamagesin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sinlightofMastrobuono.Itdeterminesthat,becausespecialconsiderationsaredueininternationaldisputes……TheArticleconcludesbyproposingaframeworkforanalyzingclaimsforpunitivedamagesininternationalarbitrations……(〈AwardingPunitiveDamagesin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sintheWakeofMastrobuonov.ShearsonLehmanHutton,Inc.〉)
相比之下,中文法律论文引言较多地采用了陈述研究价值这一步骤。国内学者倾向于首先吸引读者关注研究,至于具体的研究过程及问题假说则由读者在正文中自行探索(见例9)。而且,陈述研究价值具有推销性的特征。作者引言中采用“本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为……作了重要贡献”,“本研究对……提供了独特的视野和指导”等结构,既使得读者了解了研究意义,同时又间接推销了文章。
例9.了解和研究这些保留和解释性声明,不仅对我国提出相关的保留或解释性声明有借鉴意义,而且对今后解释和适用《公约》,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有重要参考价值。(《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保留和解释性声明)
六、结语
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英汉法律类学术论文中的引言在语步和步骤的使用频率、顺序和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写作方法的不同。国外学者倾向使用作者负责型的写作方法。为了减轻读者负担,让他们更轻松进入话题,作者详细阐述观点,展示推理过程,使文章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而国内学者多采用读者负责型的写作方法,旨在给读者更多的发挥空间,并激发读者兴趣。在确定研究领域,通报前期成果和介绍论文结构等方面都较含糊笼统,让读者自行归纳,理清脉络。
2.价值观差异。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所倡导的消极礼貌策略充分体现在英语法律学术论文中关于引言的前期研究回顾步骤中。国外作者在法律学术论文中既强调他人贡献,又指出其缺陷,并突出本研究的必要性;相反,东方集体主义价值观深深影响国内作者,他们在论文写作时采取积极礼貌策略,在前期研究回顾中为了顾及他人面子,尽量避免评价他人成果。
3.思维方式和写作习惯差异。国外学者倾向于直接清晰、开门见山的写作方式,更重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而国内学者写作委婉曲折,倾向于缓慢推进的过程,给读者留出更大的主观空间,同时也很重视推销自己的文章。
英汉法律学术论文引言中所展现在宏观语步结构上的不同取向以及微观步骤上的选择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学者潜意识中的不同的心理、写作习惯和社会文化观念。国内法律学者在撰写英文法律学术论文时,必须把握英汉法律学术论文引言在体裁结构方面存有的显著差异及其深层次原因,进而谙熟英文法律学术论文引言的体裁结构,遵循系统规范的英文引言写作要求,从而提高英文论文引言的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Swales,J.M.GenreAnalysis:EnglishinAcademicandResearchSetting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2〕〔3〕Bhatia,V.K.AnalyzingAenre:LanguageUseinProfessionalSettings.London:Longman,1993,pp.16-22.
〔4〕Anthony,L.,WritingResearchArticleIntroductionsinSoftwareEngineering:HowAccurateIsAStandardModel?IEEETransactionsonProfessionalCommunication,1999,42.pp.38-46.
〔5〕〔6〕〔7〕Samra,J.B.IntroductionsinResearchArticles:VariationsAcrossDiscipline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2002,21.pp.1-17.
〔8〕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0,(1);李俊.体裁分析法与写作产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秦秀白.体裁教学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9〕黄萍,沈燕.学术语类语篇模块标注的理论整合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10〕邓勇.法学论文中文摘要规范化探析〔J〕.当代法学,2005,(3);诚.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4);张少瑜.谈谈法学论文的学术规格〔J〕.法学评论,2000,(3).
〔11〕周珏,周昱彤.法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6);涂四益.浅谈法学研究生的论文写作〔J〕.法制与经济,2011,(8).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1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1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教育机构的营销策划方案范例(3篇)
- 阅0教育机构的营销策划方案范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目标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以示范校建设为目标,重点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作文一件难忘的事范例(3篇)
- 阅0作文一件难忘的事范文那是几年前的一件事。一天,我放学回家,一时只顾玩,在院子里和小伙伴们,舞刀弄棒,追逐嬉戏,玩够了才打算上楼去做作业。因为我们在院子里玩得太兴奋了,一时脑.....

宣传思想文化总结范例(3篇)
阅:0宣传思想文化总结范文2022年上半年,在县委宣传部的正确指导和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

作文三步法论文范例(3篇)
阅:0作文三步法论文范文议论文阅读复习指导是中考阅读复习中的一块儿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阅读复习教学的薄弱环节,就....

教育机构的营销策划方案范例(3篇)
阅:0教育机构的营销策划方案范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目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