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收集5篇)

来源:

肠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1

人体肠道中有多种细菌,按它们对身体的作用不同,分为益生菌、双向菌和有害菌。通过对不同年龄层的人群检测发现:肠道内的益生菌比例普遍随年龄的增高而降低。如图示:婴儿时期高达98%;青少年时期保持在40%左右;中年时期降到10%;60岁以后仅存5%或更少。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益生菌在肠道内达到一定数量,肠道才会健康。实验证明,益生菌在肠道内所占比例越高,肠道吸收营养、阻挡致病细菌和致癌物、促进正常排便等功能就越健全,肠道就越年轻。益生菌达到一定数量,能够在体内建立起一道坚固的微生态防护墙,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清洁和排便正常,减少毒素产生,强化肠道免疫屏障,从而抵抗衰老,达到健康长寿。

在寻找增殖肠道益生菌比例的有效方法的过程中,生命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能够有效促使益生菌增殖的方法,也就是补充益生菌最爱吃的“养料”――低聚果糖。

低聚果糖,有效增殖肠内益生菌

给益生菌们创造一个好的营养环境,给它们最喜欢吃的物质,能使益生菌迅速繁殖。若是在饮食别注意摄取这些物质,便可以把益生菌“养”得更多、更壮。

低聚果糖是益生菌的最好养料,能促进益生菌快速繁殖,益生菌的大量繁殖,能够有效地抑制肠内有害菌群的增长,从而改善肠道的生态环境。低聚果糖的保健作用最直观地表现为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柔软度和量,从而防止便秘(在人体试验中,每天摄入3~10克低聚果糖,一周之内便可起到防止便秘的效果);通过使益生菌的大量增殖,可以减少有害菌形成有毒代谢产物,从而大大减轻了肝脏解毒的负担;同时,低聚果糖还能促进身体对乳糖、维生素、钙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时间晶体・高纯度低聚果糖

肠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2

常言道:“病从口入”,大部分病菌都是从嘴里吃进去的,并且细菌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就是肠道。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更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因人体70%的免疫功能配置在肠道。肠道如果健康,受益的可不仅是肠道而已,更会惠及全身。反之,如果肠道不够健康,整个人也会处在免疫力低下的非正常状态。可以说肠道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风向标。

肠道健康对宝宝有多重要

肠道健康对于婴幼儿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它对于营养吸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身体其他系统的发育,甚至婴幼儿以后的生长和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肠道健康问题绝对不能小觑。

1.促进营养吸收出生后第一年是宝宝生长发育最快速的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支持,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都依赖于健康的肠道功能,可谓是宝宝健康的“奠基石”。

2.平衡肠道菌群肠道内的有益菌、有害菌和中间菌之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有害菌就会大量生长,导致肠道功能失调引发疾病。因此,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对于肠道功能至关重要。

3.肠道免疫,减少疾病发生正常的肠道免疫功能是阻止有害菌和毒素进入体内的重要防线。

肠道“报警”之腹泻

肠道不好,消化不好,身体自然就不好。便秘、腹泻等往往是宝宝患肠道疾病的信号。便秘时宝宝大便干硬,便时有疼痛感,相邻两次大便的间隔有时会达4天以上。而腹泻则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症。引起孩子腹泻有两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

非感染性因素比较简单,比如喝了凉水,吃了凉的食物,或者是对某些食物不耐受,最常见的就是新生儿乳糖不耐受、消化不良等引起的腹泻,这类腹泻大便检查不会出现炎症表现。

感染性因素相对复杂,如细菌性肠炎,大便内可以检测到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而病毒性肠炎可能会检测到特别的病毒,如轮状病毒等。

大便偏稀不一定是腹泻

很多母乳喂养儿大便偏稀,次数相对多,但不一定是腹泻。母乳喂养的正常婴儿可能每天排便5~6次。如果婴儿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大便化验正常,他的排便就属于正常。因为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纤维素——低聚糖,具有“轻泻”作用,再加上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以双歧杆菌占优势,所以母乳喂养儿大都大便偏稀,次数偏多。但这绝不是母乳的缺点,母乳不仅可保证婴儿肠道健康发育,还可以保证婴儿免疫系统成熟。

如何判断宝宝腹泻

1.量体温宝宝腹泻时多会出现发烧,可能早于腹泻或在腹泻初起时。体温大多在38.5℃左右,这常见于由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痢疾杆菌、轮状病毒等引起的腹泻。

2.看宝宝精神状态观察宝宝是否有不爱玩、不愿吃东西、磨人、哭闹等表现。

3.看大便形状宝宝腹泻一般常见的是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黄绿色便或便中有少量黏液。

什么情况需要看医生

腹泻很容易引起孩子脱水,所以孩子腹泻时,建议喝一些富含电解质的水,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因腹泻引起的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但是,宝宝腹泻时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必须看医生:

1.病情非常严重,如高热、精神状况非常差、呕吐严重等。

2.腹泻导致孩子出现了脱水症状。如连续4个小时没有排尿,口腔黏膜比较干燥,哭的时候没有眼泪等,这些都是脱水的早期表现。遇此情况,必须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补液治疗,否则有可能使病情加重。

构建健康肠道,益生菌帮你忙

宝宝在母体子宫内的时候,肠道内通常是无菌的。但在出生数小时后,婴儿的肠道中已能检出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酵母菌等多种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500余种细菌,主要为厌氧菌。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等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占绝对优势,具潜在致病性的梭状芽孢杆菌和葡萄球菌仅占少数。肠道内的有益菌和少量有害菌共同生存,维持着人体的生态平衡。

通常,我们将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称为益生菌,它们具有抑制有害致病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等诸多功效。人在摄食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一些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被感染。这与肠道表面有益生菌形成的保护膜抑制致病菌也不无关系。可以说,想要构建健康的肠道,益生菌可以帮大忙。

种养结合,增强肠道免疫

要让宝宝肠道益生菌数量增加,既可以“种”,也可以“养”。种养结合,肠道就能更快地恢复活力。种菌——就是直接口服益生菌(如小培菲康等),让活的益生菌在肠内“安家落户、发展壮大”。养菌——即提供益生菌喜欢的食物,为其创造好的营养环境,让它们快速繁殖,“压”过有害菌的势力。最常见的是补充含寡糖、膳食纤维类食物,它们可以提供肠道益生菌繁殖的营养,寡糖存在于豆类、洋葱、大蒜、牛蒡、芦笋等天然食物中,多吃这些食物可帮助益生菌增多,有助肠道健康。

肠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3

什么是人体“第三年龄”

人体“第三年龄”也称肠道年龄,是指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按人体肠道内有益菌与有害菌之间势力分布变化而反映出的人体衰老程度。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随年龄增大有所变化。健康乳儿中,有益的双歧杆菌约占肠道菌群的98%,主要为婴儿双歧杆菌;成年后不仅双歧杆菌的菌量减少,菌种也不同,主要为青春双歧杆菌;进入老年后,有些老年人检测不出双歧杆菌,即使检出菌数也很少,而产生硫化氢和吲哚等有害物质的芽孢杆菌类增多,肠道腐败过程较快,有害物质产生也较多,这些物质被吸收后又加速老化过程。

目前研究水平虽然尚未精确到具体年龄段的肠道菌群平衡应达到何等程度,但肯定肠道菌群的变化和人的年龄有关,那就是有害菌群比例的升高无疑会加速人体的衰老过程,为生病创造有利条件,缩短人的寿命。

人与细菌有不解之缘

人一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与细菌结下了不解之缘。细菌不仅生活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还在我们体内蛰居、繁殖。正常情况下,人体除了器官内部以及血管和淋巴系统外,其余部位如皮肤、呼吸道、胃肠道和生殖泌尿道等对外“开放”的系统都有细菌存在。

人体肠道不同部位的细菌数量和种类都有所不同。结肠内菌量最多,厌氧菌占绝对优势,占98%以上,菌种也达300多种,干大便的重量近1/3由细菌组成。小肠是个过渡区,虽然酸碱度稍偏碱,但含有消化酶,蠕动强烈,肠液流量大,足以将细菌在繁殖前冲洗到远端回肠和结肠,所以小肠内的细菌量和距离结肠远近有关。

胃内酸度高,含大量消化酶,不适合细菌成长,所以胃腔内细菌数量很少,主要是一些需氧抗酸性细菌,如链球菌、乳杆菌等。

肠道有益菌作用大

正常人体肠道有益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巨大。医学科学家将其概括为肠道有益菌的五大作用。作用一,防御病原体侵犯;作用二,合成维生素;作用三,生产若干酶类,参与营养代谢作用;作用四,参与生长与衰老过程;作用五,抑癌作用。

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多种疾病,如腹泻、肝病、免疫力下降、“水土不服”、早老甚至肿瘤等。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如厌食、营养不良、失眠、疲劳、精神萎靡不振也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肠道年龄老化令人担忧

健康人的肠道年龄与其生理年龄相差不大,然而由于偏食、不科学的减肥、节食等,一些年轻人肠道年龄呈明显老化趋势,而一些盲目崇尚瘦身的年轻女性的情况尤其令人担忧。

另外,一些中年人,由于业务上的关系,酒宴应酬较多,加上工作、生活压力大,抑郁情绪的影响,也会导致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失调,导致肠道年龄老化。

阻止肠道老化的步伐

肠道年龄的超常老化并非无计可施,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找出肠道年龄老化的起因,努力排遣抑郁情绪,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就完全可以让老化的肠道年龄重返“青春”。

有段时间各大城市风行洗肠,其实洗肠有很多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弊端就是经常洗肠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洗肠并非科学的保健手段。

保健专家建议,以下这些措施可以阻止肠道老化的步伐。

肠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4

肠道细菌是什么

说起细菌,你也许首先想起的是不干净的东西。其实对人的健康来说,细菌也有好坏之分。曾有人戏称人体是一个巨大的“细菌培养器”,因为我们身体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栖息着大量的细菌,它们在数量上是人体全部细胞的10倍!这些细菌与人共生共存,对人体的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肠道细菌就是其中最重要也最受科学家关注的细菌群体。

肠道细菌是存在于人的肠道中的“庞大”群体。它们并非人生来就有的,而是人在出生后接触外部环境,细菌通过食物的摄入、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内,随着人的成长而形成的成熟的肠道菌群。一个正常成人的体内,肠道细菌的重量可达1~1.5千克,我们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干重量(失水后的重量)的50%以上是由这些细菌及其“尸体”构成的。

肠道细菌能产生快乐物质

肠道细菌是怎么影响人的心情的?是如魔术师一样,挥一挥魔术棒或按下某个按钮就能控制人的喜怒哀乐吗?来看看科学家们都做了什么样的研究。

早在几年前,爱尔兰科克大学的科学家就做过一个实验,对两批小老鼠分别喂食含特定菌种和无菌食物,发现喂食特定菌种食物的小老鼠表现得更自信和镇定,有更积极的心态。他们推论肠道细菌对动物的心情能产生影响。

后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新墨西哥大学的研究者回顾多个科研成果后称,饮用含有干酪乳杆菌的饮料可让极其沮丧的人改善情绪。细菌通过改变神经信号操控人的行为和情绪,它们可以生成让我们感觉低落的“毒素”,也能释放让我们感觉良好的物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发表文章称,控制人类以及某些哺乳动物情感的五羟色胺、多巴胺以及多种让人情绪愉快的激素,95%是在肠道里面合成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肠道神经系统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肠道细菌平衡将是日后治疗情绪相关疾病的一个关注点。

近期,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者表示,某些肠道细菌可以产生使人快乐的激素――血清素,这些肠道细菌可以控制人体的血清素的水平,对人类的情绪以及控制抑郁症等有可能产生较大的作用。

肠道菌群是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小小肠道细菌远不止能影响人的心情这么简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细菌与人类的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便秘、腹泻、肥胖、糖尿病、心脏病、营养不良、癌症和精神疾病等等。

肠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5

健康便便能治病救人

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科王怡仲张婷(主任医师)

专家简介

张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小儿肝病与感染学组秘书,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感染学组委员、肠内肠外营养学组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儿童胃肠道疾病、肝病、感染性疾病以及小儿消化系统罕见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周四上午(北京西路院区)

医生手记

2013年,我院曾收治一例“间断腹泻2个月,眼睑水肿1月余”的13月龄男性患儿。患儿来我院之前曾先后或联合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入院后,我们给予患儿静脉营养、肠内营养支持,以纠正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患儿一般情况渐渐好转,水肿消退。综合临床经过以及实验室检查,患儿被诊断为:蛋白丢失性肠病,重症伪膜性肠炎,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代谢性酸中毒,营养不良。在第1次停用甲硝唑、患儿病情反复时,我们与家长充分沟通后,启动了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选取患儿母亲为供体。在单次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后,患儿病情即完全缓解,其后未再出现腹泻,至今情况良好、体重增长满意。

名词解释――肠道微生物移植

肠道微生物移植是指将健康人大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迅速纠正其肠道菌群失调状态,恢复肠道功能,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

细菌占大便干重30%

大便是由已经消化的和消化不全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以及由血液通过肠壁排至肠腔中的金属盐类和水分组成,其中细菌可占大便干重量的30%。

正常人每2日1次到每日1~2次大便,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只要大便成形而不干燥、排便顺畅、排便感正常,都是属于正常大便。显微镜下,正常大便中无红细胞、白细胞,也见不到上皮细胞,应无虫卵和虫体,大便隐血试验应为阴性,粪胆红素定性试验正常为阳性反应。

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密切相关

健康人的肠道内部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存在1000~1150种细菌,总数达到100万亿,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其基因数是人类基因的150倍。随着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深入研究,人们了解到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肠道微生物移植正是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肠道微生物移植可治诸多疾病

目前,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最成功的疾病为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在已有文献报道的超过500例的治疗病例中,其治愈率达到90%。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已写入2013年美国胃肠道协会的临床指南当中。

此外,还有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便秘、胰岛素抵抗、肥胖、脂肪肝、肝性脑病、自闭症及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报道。

肠道微生物移植4步骤

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流程主要有:供者筛查、受者前期准备、移植以及移植后处理。

1.供者筛查在肠道微生物移植前,需要做好供体的筛查,包括健康问卷调查、血清学检测和大便筛查等。我们将合格供者捐赠的新鲜大便和无菌生理盐水按比例在收集罐内混合,使用搅拌器直到混合物变成黏稠均匀的悬液,收集滤过后的混悬液作为移植用的菌液。

2.受者前期准备主要包括停用抗生素1~3天,并进行必要的肠道准备等。

3.移植主要通过空肠置管、结肠镜或灌肠等方法来实施。空肠置管肠道微生物移植,是在胃镜下放置空肠管,将上述制备好的菌液40~100毫升灌入空肠管。经结肠镜行肠道微生物移植,应酌情给予受者适度镇静,结肠镜检查至右侧结肠,尽可能地到达回肠末端或盲肠,通过结肠镜的水通道于末端回肠灌入菌液40~100毫升;或者在肠镜撤退过程中逐渐注入。

4.移植后处理在肠道微生物移植术后,移植菌液需保留在肠道4小时以上,受者应尽可能卧床休息至第二天,之后可恢复正常活动及正常饮食。

单次肠道微生物移植效果不佳者,可择期进行多次治疗。截至2016年2月,我科已经使用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伪膜性肠炎、克罗恩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30余例,行肠道微生物移植术达60余次。

哪些人可捐献粪菌

粪菌供者可以是受者的直系亲属、配偶、朋友,或者是无关联的志愿者。基于知情同意的原则,供者的年龄应大于18岁,如果在征得监护人和儿童本人口头同意的情况下,18岁以下儿童也可以作为粪菌供者。

供者要身体健康,无胃肠道疾病史,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治疗史,无慢性疼痛和神经系统疾病史;生活作息规律,无酗酒、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大便规律和性状正常。肥胖或营养不良者均不能作为粪菌捐献者。

供者的血清学指标和大便筛查必须合格。经检查合格的志愿者,需要一个月内将新鲜大便(每周2~3次)在2小时内送至医院。志愿者的大便将被制作成菌液,直接用于6小时内的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或保存于粪菌库中用于后续治疗。

根据已有文献报道,新鲜菌液和冷冻菌液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但我们仍会在6个月后对已有菌液进行更新。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我院的粪菌志愿者招募将一年进行2次,每次招募有效期1个月,招募20名志愿者,合格的志愿者可以参加第二期捐献,但前提是需要重新进行各项检查。

未来,移植方式更简单、疗效更确切

在未来的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中,移植方式有望得到改进,目前已有研究显示,通过冷冻的大便胶囊直接给受者服用,其治疗效果与传统方式无明显差异。胶囊化的粪菌将简化治疗,易于让更多受者接受。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的深入研究,未来,功能明确的肠道菌种组合的粪菌胶囊有望用于临床,受者可根据需要来选择移植菌种,在方便可行的同时,也能达到预见疗效和减少病原菌传播的目的,提高肠道菌群移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

    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毕业档案自我鉴定精选范文2025

    - 阅0

    学生时期,档案一直伴随着我们,之所以建立学生档案,目的是为了更好了解和考察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档案自我鉴定参考范文2022,以供大家参考借鉴!毕业档案自我鉴定参.....

    大学生个人自我鉴定精选范文2025

    - 阅0

    回顾大学期间的学习,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鉴定,希望通过自我鉴定的完成来分析自身的不足,这样才能够有所进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优秀个人自我鉴定参考范.....

    肠道门诊工作计划(收集5篇)

    阅:0

    肠道门诊工作计划篇1你有肠易激综合征吗?肠易激综合征不易被迅速确诊,国外调查的结果是通常需经过多年的误诊....

    肠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收集5篇)

    阅:0

    肠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篇1人体肠道中有多种细菌,按它们对身体的作用不同,分为益生菌、双向菌和有害菌。通过对....

    电气毕业论文(收集5篇)

    阅:0

    电气毕业论文篇1关键词:行业岗位群;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优化;电气自动化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