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的构成(整理2篇)

来源:

旅游市场的构成范文篇1

【关键词】方山;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山西方山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的腹部,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其境内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有35处,其中北武当山号称三晋第一名山,为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庞泉沟(与交城共有)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然而,由于交通、经济、观念等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山西方山仍旧“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根据旅游者的市场需求,结合资源的分布特点,对其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加以研究,构建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保证其旅游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结构的基本内容。从总体上来看,一般可将某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划分为国内客源市场和海外市场两大部分。但是,目前山西方山的旅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没有海外游客(仅86人,数据来源:山西方山县文物旅游局),故本文仅对其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加以研究。从空间结构演变的角度对方山县的客源市场加以研究,有助于总结其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为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其旅游产品的市场促销,为其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二、山西方山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特点

(一)国内客源市场相对集中,旅游经营稳定性差1.方山县的游客主要为国内游客,其客源市场并没有完全覆盖全国(目前,还没有来自贵州、上海、青海等省的游客);3.省内客源主要集中在太原,占51.22%,其次为吕梁市,占21.99%。

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

三、结论与发展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山西方山县国内客源市场相对集中,旅游经营的稳定性差,在经营与开发过程中容易受到客源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不利于其长期稳定发展;客源吸引半径相对较小,旅游吸引力不够,难以吸引其它省份的游客前来旅游;旅游的可进入性相对较差,不利于游客进入。

鉴于此,方山县近期应以宗教朝拜和道教文化旅游为主,将核心市场、国内一级市场,尤其是以山西省内的县市(太原市和吕梁市)作为优先开发市场,逐步向二级市场、三级市场扩展和延伸。在中远期应稳定一级市场,加大二级市场的宣传攻势,争取在几年内使来自二级市场的游客量得到较大的提高,以增加旅游收入,最终开发三级市场的旅游潜力,提升方山县旅游业在省内的旅游地位,进而在国内外打出自己的品牌。具体发展策略如下:

(一)突出道教文化,创建中国道教博物馆

方山县人文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在于:北武当山道教文化的渊源历史。

北武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主要文化积淀是源远流长的宗教(道教)文化。这里曾是轩辕黄帝的行宫、大禹治水的起点,大禹敕封其父鲧为水神(玄武神或者真武神)的地方,姜子牙(姜太公)祖先受封之地(梁山、骨脊山)、赤松子炼丹之处、春秋鬼谷子隐居之处(鬼谷子曾隐居武当山云峰观)【6】。应创建中国道教博物馆,将道教文化做大做强,在国内外打出自己的品牌,形成一定的吸引力,提升北武当山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收入,繁荣旅游经济。

(二)重视和坚持可持续旅游

可持续旅游——即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依据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充分考虑接待地的自然环境保护、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传统价值的保持等。按照旅游可持续宪章规定,旅游可持续发展要达到5个目标,即: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方山县的旅游开发应严格按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不能走上先污染、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

(三)优化组合旅游产品

方山县旅游产品突出的特色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山、水、林、草,即北武当山、赫赫岩山(孝文山)、南阳沟、北川河和东部的山林、草原区,包括南阳山林场、真武山林场、东会林场(地跨岚县)、阳圪台林场、胡堡林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方山县部分)、云顶山高山草甸。

方山县人文旅游资源的突出特色是:南北朝时代的刘渊在这里建立第一个割据政权(汉、前赵),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龙,这是方山县旅游资源的亮点和特色。

应对其旅游产品加以优化组合,合理布局,大力推进宗教朝拜和道教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和健身康体旅游、名人故里和寻根问祖旅游、生态观光和陶冶情操旅游,从而极大地体现、发挥方山旅游资源的功能潜力。

旅游市场的构成范文篇2

关键词:旅游兴市;秦皇岛;实践调研;SWOT分析法;旅游经济发展

一、旅游经济、旅游经济结构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的互动发展机理

旅游经济是指以旅游市场有效需求和旅游产业供给为基础,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政治、法律等环境下,游客在由客源地往返目的地之前、之中和之后的整个过程中,出于满足旅游需要的目的而与各类旅游从业者发生各种交易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这一内涵涵盖了三个关键词:“市场有效需求、产业供给、往返”,它们分别体现了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和旅游区域三个核心方面,是旅游经济的内生变量;而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政治、法律等则是外生变量。

旅游经济结构是指旅游经济系统各组成部门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结合旅游活动和旅游经济的基本特点,从旅游经济的三个内生变量出发,选取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和旅游区域三个要素,可以有侧重性地解决当前旅游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抓住旅游经济结构的核心。

这三个要素通过各自的内在元素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致使旅游经济结构的内在互动发展机理表现为:在旅游经济结构中,旅游市场指引方向,旅游产业提品和服务基础,旅游区域确保旅游经济结构调整落地。从而,旅游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即为:以旅游市场为方向,通过将旅游产业在区域空间层面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各类旅游生产要素(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旅游资源的功能,引导游客在区域间合理分布,实现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全过程。

二、秦皇岛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的实践调研及SWOT分析

1.秦皇岛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

秦皇岛是河北省唯一的沿海城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境内交通畅达,通讯便捷。拥有162.7公里中国北方优质沙质海岸线和横贯东西的250公里雄伟长城,半径50公里范围内汇集了类型多样的旅游景点。这里气候宜人,生态禀赋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中国长城海滨公园”和“京津后花园”。

近年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旅游兴市”战略,力争打造“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努力把秦皇岛市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城市,努力提高其作为中小旅游城市的竞争力。纵观2013年,据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565.8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6.32亿元,分别增长10.9%和19.6%;来秦国内游客构成:本省游客占39.6%,北京游客占23.9%,黑吉辽游客占10.8%,晋鲁豫游客占13.9%,其他市场占5.0%;来秦国内游客人均花费955元,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来秦国内游客平均停留2.31天。接待国际游客指标也创新高,全年接待海外游客29.85万人次,增长4.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81亿美元(全省排名第一),同比增长7.7%;来秦入境游客构成:亚洲游客占40.1%,欧洲游客占37.1%,美洲游客占9.8%,港澳台游客占6.3%;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依次为:俄罗斯(5.5万人次)、韩国(4.28万人次)、日本(3.2万人次)。

回顾2013年秦皇岛旅游经济发展情况,总体而言,全年来秦游客消费构成:住宿占23.7%,交通占22.6%,餐饮占20.7%,游览占16.2%,购物娱乐及其他占16.8%;全年景区门票收入4.42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9.6%。

2.秦皇岛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旅游市场的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秦皇岛的政治地位、便捷的交通状况、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显著提升。旅游产业的优势:相关旅游资源(自然、人文、俱乐部、酒店、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导游及从业人员、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网络)优势、空气环境优势、文化优势、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和体育活动的兴起、政策优势。旅游区域优势:秦皇岛市县旅游区域覆盖面广、市区旅游的交通及配套设施完备。

(2)劣势――Weaknesses

旅游市场的劣势:旅游市场季节性强、时间上发展不平衡;旅游空间开发不足;城市旅游形象宣传不够;国际旅游市场交通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缺乏多语种高水平的外语导游和从业人员。旅游产业劣势: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科技含量不足;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旅游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旅行社无序发展影响客源质量;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水平人才不足且流失严重;多样化的旅游服务体系有待完备;相关体育旅游业的专业服务设施与人才不健全;旅游市场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旅游区域劣势:秦皇岛市县旅游区域整体发展不均衡;满足不同旅游特色和个性化服务的旅游线路不足;秦皇岛县域旅游区域的交通及配套设施发展滞后。

(3)机会――Opportunities

旅游市场的机会:国际国内的旅游大环境有利;对国外宣传力度加大(如2014年加大对俄的广告投放力度与播出密度);位于“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的环渤海经济区中部,其区域经济发展有利。旅游产业机会: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与引导;政府和企业投资进行城市建设;秦皇岛品牌景区营销联盟的成立(涉及全市4A、5A级景区共13家、15个景点)。旅游区域的机会:乡村旅游景区发展新模式的开创(2014年葡萄沟和鲍子沟景区实现连片开发);省内联动“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开发(秦皇岛市4家景区被列入大钊英雄谱线路)。

(4)威胁――Threats

旅游市场的威胁:环渤海区域旅游城市的相似客源市场、不够完善的环保法规、市民与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不强。旅游产业的威胁:周边沿海城市旅游资源的可替代性。旅游区域的威胁:周边旅游城市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和配套的旅游交通服务设施。

三、秦皇岛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旅游市场方面

(1)改善旅游市场时间结构现状,大力提倡分时度假的休闲旅游方式,搭建四季旅游完美格局。开展新春民俗文化之旅、夏季海情浪漫之旅、金秋观鸟采摘之旅、冬日采风冰雪之旅等,缩小旅游淡旺季反差。

(2)突破旅游市场空间结构状况,开创全方位旅游市场。对国内客源市场进行分级开发,巩固和挖掘京津、东北等周边客源市场,拓展晋、豫、鲁、内蒙等中距离客源市场,在全国主要客源市场建立旅游协作关系,多元优化来秦客源结构。充分利于网络媒体,采用多国语言宣传秦皇岛旅游,拓宽国外旅游市场,增加网络点击率与媒体关注度,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将邻近的日本、韩国、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作为重点目标市场,大力开拓经贸往来与合作办学促进旅游发展。

(3)完善三维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提高秦皇岛旅游整体服务质量。合理利用山海关机场,推进昌黎新机场建设,增开至港澳俄等海外旅游城市的航班;大力培育近海客运市场,发展海上豪华游船;增发直达始发列车和主要旅游客源地的高速直达客车线路;建成市县区域各大景区的交通网络;增加多语种、高水平的外语导游和从业人员的比例。

(4)借助网络、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旅游宣传,提高秦皇岛旅游城市知名度和特色形象。

2.旅游产业方面

(1)丰富秦皇岛旅游产品层次,单一观光旅游产品应向文化、度假、特色、专项、生态、商务会展及自助旅游产品等转变,形成细分专项化产品体系。

(2)搭建商贸旅游聚集区,完善秦皇岛旅游产业结构。在山海关和北戴河区建设国际化商贸购物观光聚集区,包括特色旅游饰品区(如蕴含“秦皇岛典藏”系列纪念币、具有历史文化的秦皇求仙等陶泥品等)、特色文化展示区(如秦皇岛剪纸、贝雕画等,还可进行现场制作和设立各种网上制作吧)等。

(3)健全体育旅游业的专业服务设施与人才,如增加水上娱乐场所内部的冲浪板、救生艇等设备和专项教练陪练及导游人才;大力开展文化旅游节庆和体育赛事活动。

(4)提升旅游相关资源的档次和服务水平。打造五星级酒店,积极谋划建设经济型连锁和绿色环保酒店。重点景区增加英、日、俄、韩等国文字旅游标识,建立电子导游信息站。对现有旅行社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规模经营和专业专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着重把握引入机制的探讨和制定。

(5)加快高科技网络信息化步伐,完备多样化旅游服务体系。建成秦皇岛旅游局域网、管理系统业务网和旅游电子商务网,实现旅游企业全部上网;联合周边开发京津冀旅游电子地图,实行旅游服务一卡通,实现环渤海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旅游查询、旅游预定一体化。

(6)加强对旅游产业的政策引导,健全旅游市场管理体制。规范管理旅游服务行业,培育品牌旅行社,构建诚信旅游体系;以市场为导向,规范住宿、餐饮业;鼓励同质景区联合实现多样化经营;建立完善的旅游人才引进、职业培训、用人和薪酬机制。

3.旅游区域方面

(1)统筹规划市县旅游区域,打破分散经营现状,以不同特色主题划分景观圈带,实现全市统一大旅游格局。具体划分为:以北戴河和南戴河旅游区为一体的海岸旅游景观圈带;以老龙头、抚宁、卢龙等地长城为一体的历史文化景观圈带;以长寿山、燕塞湖、祖山等为一体的山地风光景观圈带;以葡萄沟、集发农业观光园、天马湖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观圈带;以海港区为一线的都市文明景观圈带。

(2)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不同旅游特色和满足个性化服务的经典旅游路线。具体路线如下:以海岸线为依托,开展看日出、观海潮、海水浴等夏日海情路线;以长城附近102国道为主线,开展包括山海关、抚宁等地长城文化路线;依托秦皇岛优越的地理、生态环境和人文服务设施开展的生态养生路线;以祖山、角山等为一线开展的森林探险路线;以鸽子窝湿地、联峰山等为依托开展的湿地观鸟路线;以秦皇岛优越的冰雪资源为依托开展的冬季冰雪路线。

(3)打造靓丽城市环境,完善旅游设施建设。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对交通运输枢纽地点及周边地区进行改造,对城市街道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城市旅游公用设施建设,如景区停车场、公共场所的城市自动化消费、旅游咨询和查询系统建设等问题;加强城市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旅游季节公交线路和车次,规范和完善城市出租车行业,改善目前县域旅游区域的交通及配套设施发展滞后现状,扩大城市交通覆盖范围。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旅游加速发展的态势,作为“京津后花园”的秦皇岛,应树立鲜明的品牌旅游形象,加大对外宣传,挖掘国内外市场潜力,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提升旅游相关资源的整体层次和水平,实现市县旅游区域联动,加快城市交通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升级,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树立区域整体发展的大旅游观,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秦皇岛市旅游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纪鹏.旅游经济结构内涵、特征与内在机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5).

[2]吴宇,张进宝.秦皇岛旅游市场SWOT分析与旅游市场开发[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6).

[3]张哲.培育秦皇岛区域旅游经济新增长点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3).

[4]方田.秦皇岛旅游季节性特征及其应对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0).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收集3篇)

    - 阅4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范文篇1关键词:旅游空间结构;优化;临桂县引言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既是区域旅游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学术界的研究主要涉及宏观.....

    全球旅游市场规模(整理2篇)

    阅:0

    全球旅游市场规模范文篇1(一)生态旅游认证产品供需不平衡生态旅游认证市场需求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认....

    旅游市场的构成(整理2篇)

    阅:0

    旅游市场的构成范文篇1【关键词】方山;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山西方山县位于山西省西....

    全球金融危机(整理2篇)

    阅:0

    全球金融危机范文篇1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原因;启示;监管;创新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