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亚健康的方法(整理2篇)

来源:

解决亚健康的方法范文篇1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的方法,选择广州某区基层镇级8间医院护理人员236人。没有年龄限制,女性。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基本信息+亚健康的基本知识+如何应对亚健康)对护理人员发放问卷,并且调查人员当面讲解问卷中的各项问题和填表要求后,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收回。拟调查人员300人,实调查290人,发放问卷290份,实收回问卷260份,有效问卷236份。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将护理人员对亚健康的认知情况分为三个等级:“仅听说过定义为听说过亚健康这一词,但对定义模糊,对如何处理亚健康问题不清楚或知之甚少;“初步认识定义为知道亚健康的定义,对亚健康概念、应对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只是粗略的认识,不全面;“深入了解定义为对亚健康这一词的定义清楚,了解亚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的一种健康低质量状态,并能熟练掌握病人亚健康的应对方法。

2结果

236名护理人员中对亚健康仅听说过的有17人,占7.21%;有初步认识的有196名,占83.05%;对亚健康有深入认识的23名,占9.75%。

3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亚健康有初步认识的占大多数,为83.05%,然而对亚健康有深入认识的仅占9.75%,7.21%的护理人员对亚健康仅听说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①可能是护理人员参加工作后,没有认真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没有与医学发展步调保持一致;②是镇级基层医院仍有相当部分年龄较大护士为无专业护理学历人员,或者是后来参加成人护理专业学习人员,学习强度不够。③是与镇级基层医院基础相对较差,没有认真开展继续教育有关。护理人员对亚健康的认知情况普遍较差,建议卫生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护理人员对亚健康和健康的认知情况,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知识来促进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①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一些日常生活的健康常识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受益更大,做讲座不仅可以增加护理人员健康知识储备,更是给护理人员一个警醒,提醒护理人员首先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②提高基层医院护士亚健康基础知识。目前国内的各大护理院校教育中对亚健康知识相关教育很多,但护理人员在工作后较少有机会参加亚健康方面的培训。因此,为了尽快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的亚健康知识水平,各级护理学会应为基层医院护士提供系统的亚健康知识教育课程,医院护理部要鼓励护士参与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亚健康学术讲座等,带动护士对亚健康知识和管理技巧的掌握,并为护理专业学生增设必修或选修亚健康课程。③护士需积极参与对病人的亚健康管理。大部分护士认为评估和诊断患者的亚健康主要是医生的职责。亚健康管理是一个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接触患者的机会很多,护士能及时发现患者除现症外其它方面的亚健康,但是要充分发挥护士在亚健康处理中的作用,只有给她们提供更多的参加“亚健康学习的机会,才能提高她们亚健康的知识水平,更好地对群众开展健康教育。④规范亚健康患者的管理处理实践。制定标准化、正规化、系统化的亚健康实践工作指引,为提高护士对亚健康患者的评估能力,并建立亚健康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加强对亚健康的监督与指导。努力培养亚健康专科护士,促进亚健康专科的发展,提高亚健康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改善亚健康患者的生活质量。

4结语

解决亚健康的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教职工;亚健康;工会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3)02-0053-06

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下称《工会法》赋予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责。而高校教职工的亚健康,不仅影响到教职工的健康权益,同时也影响到其心理健康、情绪健康、思想健康、行为健康,从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书育人工作。高校教职工又是亚健康的高危群体。因此,高校工会组织必须高度关注、关心教职工的亚健康,维护教职工的健康权益。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亚健康”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职工的健康权益

(一)高校教职工是“亚健康”高危人群

陕西省曾对普通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占调查对象的65.64%。2002年7月,广东省教育工会组织专家对全省19所高校近万名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0%左右的人处于健康状态,20%左右的人处于各种疾病状态,70%左右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又有1/3的人处于重度亚健康状态。近几年由于导致亚健康的因素如生存压力、生活环境等因素不仅持续存在,而且在局部还很严重,严重影响了教职工健康权益。

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高校教职工是知识分子居多的人群,而知识分子又是世界公认的亚健康高危人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2001年4月8日在北京举办的“21世纪中国亚健康市场学术成果研讨会”提供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是健康,15%的人是非健康,70%的人呈亚健康状态,而其中70%左右都是知识分子。国内较早研究亚健康的学者王育学教授做过一个5万例的人群调查。结果表明,亚健康状态的正态分布率达到56.18%,其中大多数为20~40岁的青壮年,他们中以白领、知识分子为主。此后,国内许多研究者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研,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沿海发达城市,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人数多集中在知识分子群体。浙江省曾首次进行大型公务员亚健康调查结果,70.79%的公务员处于亚健康状况,比普通劳动者高出近10个百分点。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与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合作,对省内11个市、县地区的省市机关展开一系列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占70.79%,大于普通人群的发生率。这些研究也表明了知识分子是亚健康高危人群。生活不规律、工作单一、社会压力大、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正综合影响着知识分子的健康权益,可以说高校教职工群体知识分子云集,深受亚健康危害。

2003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启动了“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课题,他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北京地区高危人群的第一手表现和证候特征,并开创了中医系统研究亚健康问题的先河。孟雪萍参照Delphi法并结合中医证状、证候特点确定亚健康诊断标准,自行设计亚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1191名高校教师进行亚健康调查,其中符合WHO健康标准265人,占22.25%;被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有器质性疾病的98人,占8.23%;亚健康828人,占69.52%,以31-50岁为高发年龄段,主要症状为咽部异物、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头痛或头晕及颈肩麻木、夜尿频多及面部色素沉着等。这些研究表明高校教职工是亚健康的高危人群,三例调查分别占到65.64%(陕西)、70%(广东)、69.52%(北京)

(二)亚健康严重危害了高校教职工的健康权益,影响了教书育人工作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Berkman以及后来的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后发现,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目前对亚健康的定义没有统一认识,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程度的一种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发生了一些功能性改变,其表现和危害错综复杂,这是由于人们在年龄、适应能力、免疫力、社会文化层次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高校教职工作为亚健康高危人群,亚健康不仅危害了教职工的健康权益,更是对教书育人造成影响。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身体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亚健康”往往首先表现在个体的躯体上,即身体“亚健康”。主要表现是个体总感到身体不舒服,即乏力困倦、肌体酸痛、失眠憔悴、机体下降、功能紊乱等,亚健康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慢性疲劳综合症,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经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乏和困倦,缺乏活力和朝气。身体“亚健康”不仅直接影响教职工自身的健康,而且还影响其教书育人工作。

2.心理“亚健康”

“亚健康”表现在心理上,即心理“亚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良好而完满的状态。衡量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分析。健康的心理是人们健康生存发展的保证,而“亚健康”心理则是人们走向失败甚至犯罪的内在根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心理亚健康是一种持续的消极的心理状态,是频繁出现的以情绪烦躁、兴致低落、注意力不易集中、过分敏感或行为能力下降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的存在状态。具体表现为:精神紧张、孤独自卑、思维紊乱、焦虑不安、恐慌、易怒、烦躁、抑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丧失兴趣;更多的人则表现为沉默寡言、颓废不振、悲观、冷漠、自我感觉很差、自责、缺乏自信心和缺乏自我保护力,甚至产生自杀念头。这些现象的存在,是很难胜任教书育人这个重任的,因此,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

3.情感“亚健康”

“亚健康”表现在情感上,就是情感“亚健康”。我们知道炽烈的情感是人的社会性的主要表现,如何正确地表达和实现情感,是人的社会生活的现实内容。一般而言健康的情感就是健康向上、团结友善、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团结和谐、热情炽热等等。但在社会化程度加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却普遍地感到和看到感情冷漠、无望、溺爱、疲惫、机械以及婚外情、早恋等。这些都是情感“亚健康”的表现。情感“亚健康”必然会影响人们正常的情感生活,影响家庭、单位和社会的人际关系,对自己和他人都会造成不应有的伤害。要尽快走出情感“亚健康”,就要进行情景转移、认知调整、适当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等,力求情感生活的真实、平静和丰富。对情感“亚健康”要有充分认识,认真对待,恢复并保持应有的健康的情感生活、情感世界。

4.思想“亚健康”

思想“亚健康”是“亚健康”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指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利于自己和社会发展的偏差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思想的层次和程度不同,使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人的文化价值不只是决定于人的思想和量的多寡,更重要的是决定于人的思想的质的正确与否、健康与否。正确与否指的是思想与对象的关系是否真实,健康与否指的是思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否和谐,是否有利于思想和现实的进一步发展。很多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都有过思想“亚健康”。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学习不够、错误选择接受、社会默化、从众、思维方法不科学等造成的。如在危害时,高校一些教师接受了,还有中小学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思想“亚健康”严重影响了教职工的思想观念,进而影响到“三育人”工作。

5.行为“亚健康”

“亚健康”表现在行为上,如行为失常、无序、不当等表现。行为“亚健康”有的是自觉的,有的是不自觉的。从个体自己对行为的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和经验来看,行为亚健康源于个体自己对行为的失控、错控等。有的人在大众场合大声喧哗,旁若无人;有的人在公共场所(教室)衣冠不整,行动随便;有的人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等等。行为“亚健康”不论发生在何时何地都会对个体自身的发展及群体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力量。小则影响社会形象,大则影响社会进步和发展。因此,要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让每个行为都体现现代化的精神和意味,做一个真正的现代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就一定要限制、诱导、矫正、治疗“亚健康”行为,恢复行为的常态,保持行为的应有之态。

总之,教职工“亚健康”的存在对教职工本人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进而也影响到“三育人”的工作,应引起各级工会组织关注和关心。

二、高校教职工“亚健康”的成因分析

要关注、关心教职工的“亚健康”,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分析其产生“亚健康”的成因。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概括起来,有以下五条:

(一)社会因素

教职工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其工作性质又决定了其个体性、自由性特点,同时社会声望高而现实待遇差的反差等因素都会引起“亚健康”。从社会发展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交往也越来越多,但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表面化、形式化、物质化,缺乏深层次的融合和有力的整合,于是冷漠逐渐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情感问题。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和地位助长了这一问题。冷漠是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消极态度。冷漠是情感的变态,同时又是对健康情感的破坏。冷漠使人的情感没有着落,总是漂浮不定;使人的情感没有支柱,总是空洞乏味;使人的情感没有对象,总是横冲直撞;使人的情感没有色彩,总是混沌一片。总之,冷漠使人缺乏活力和动力,使社会缺少联系和行动,使人走形,社会变样,使人的社会生活变得冷酷严峻,令人望而生畏。冷漠使人游离于健康,以“亚健康”的情态对待别人,对待社会。在冷漠人的眼里,别人、社会都是“亚健康”的。冷漠所要构造的,就是“亚健康”的情感世界。冷漠的世界,就是使人们、使社会的情感生活进入“亚健康”。这些都是社会关系“亚健康”造成的。教职工的冷漠与教书育人的职责格格不入。

(二)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息时间不规律、不按时吃早餐、暴食暴饮、吸烟、喝酒、熬夜、睡懒觉等不良生活习惯是人们出现“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在高校教职工中如晚上熬夜备课是家常便饭,其他不良习惯也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违反了人体生物钟规律,影响了人的新陈代谢,使过多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而淤积在体内,内环境发生紊乱,久而久之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另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高脂肪类食物逐渐增多,许多人出现了营养过剩现象,导致肥胖,使机体各个系统承受着较高的负荷,从而诱发各种疾病的滋生。

(三)心理失衡

生活压力过大,人际交往紧张,家庭的不和谐,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薄等都可使人变得越来越孤独,发生心理失衡,出现忧郁、悲观等多种负面情绪。持续的负面情绪都伴有一定的病理生理改变,长期的忧郁可明显削弱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和DNA基因的修复功能,促使原癌基因转化,诱使肿瘤的发生;长期的高度紧张和心理压力可使交感神经张力增加。’长时间血管痉挛,促发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的发生和发展。

(四)紧张的生存(工作)压力

紧张的生存和工作压力使得人的生存发展与社会压力之间的系统平衡出现失调。当压力超出人的承受能力时就会成为破坏力,破坏健康、破坏人类的发展。高校教职工由于要、评职称、实施聘任制等诸多压力形成亚健康状态,据广东省教育工会调查,在影响高校教师亚健康诸多因素中,工作压力排在第一位。正是太大的工作压力,使得高校教师更容易患上亚健康。由于压力增大,各种心理病患的发病率快速增长。据全国中小学教师心态大型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用人机制逐步形成,使在职教师普遍有下岗危机感。有78.6%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压力来自各个方面,主要来自改革和职业竞争、家长的过高期望以及社会的要求,加上教师虽声望高而待遇相对偏低的生活压力,这些都是造成高校教职工亚健康的原因之一。

(五)恶劣的生活环境

众所周知,恶劣的生活环境会使人与生活环境的系统平衡失调,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日益恶化的生活大环境,比如我国被列为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严重,80%流经城市的水域已被污染,78%的城市水源不符合饮用标准,70%的人饮用不合标准的水,50%的地下水被污染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人类80%疾病与水有关。全球每年大约有2.5亿人患肠道传染病,其根源就在于缺少清洁的饮用水和不具备卫生条件。氟里昂曾经大大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却对臭氧层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如果大气层中的臭氧减少1%,人类患皮肤癌的几率就会增加4%左右。一再如,铅的大量使用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威害。高校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污染源,如实验室污染等。总之,生活在社会中的高校教职工也难免因生活环境日益恶化的影响,形成亚健康状态。

三、高校教职工“亚健康”的一般预防和治疗

就科学而言,“亚健康”的防治尚待进一步研究,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尚无明确有效办法。预防和治疗亚健康,除了国家重视,多学科参与,个体要坚持适度、乐观、和谐的原则外,主要靠自我调适。学校尤其是工会组织要高度关注、关心教职工亚健康的预防和治疗,就要了解一般的预防和治疗、调适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七种方法:

(一)体育疗法

运动健身是促进人体机能全面发展的最佳手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素质锻炼,会提高人体对疲劳的耐受性。有氧运动可以保持脑力和体力的协调,提高心脑功能,改善脂肪和糖代谢,减轻肥胖,防止骨质疏松,提高免疫力,还可以使情绪乐观,精力充沛,改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素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体育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调节手段,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时代,科学的体育锻炼,无疑是摆脱亚健康烦恼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二)音乐疗法

音乐对人体的影响主要通过心理和物理两大途径起作用,经过大脑的整合和认知,使机体生理唤醒水平下降,紧张状态得以缓解。专家研究发现音乐疗法能明显改善失眠、乏力、体力下降、疲倦等症状,对情绪低落、易激动、烦躁、紧张不安地有良好疗效。尤其是群众性音乐体育活动,融音乐和体育于一体,通过心理和生理两大途径对人体发生积极作用,既能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增加食欲,促进睡眠;又使人在感情上得到一种无可比拟的幸福感;还能促进人际交往、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具有促进身与心健康的双重价值,可以有效地预防亚健康。

(三)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合理的生活方式是预防亚健康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合理膳食,为健康提供物质保障。专家认为,一些营养物质对缓解和消除亚健康状态有一定的好处。如维生素A对预防视力减退有一定效果,对于文学工作或电脑工作者多食用维生素A,可以有效缓解眼部疲劳;钙具有镇静、防止攻击性和破坏发生的作用,对于缓解紧张、烦躁的情绪有一定好处。以蔬菜、水果为主的碱性食物,对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有一定作用。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可多吃以西瓜、桃、李、杏、荔枝、哈密瓜、樱桃、草莓等水果为主的碱性食物。其次,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增进健康的一种途径。例如戒烟、限酒。吸烟是人类健康大敌,不仅导致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还与癌症密切相关。多量饮酒也是罪魁祸首,因此,一定要戒烟限酒,每日酒精量不超过15g。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观点是酒越少越好。

(四)强化心理调适,保持心态平衡

心理失衡是引起心理“亚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心理调适,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正确评价自我,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和愉快稳定的情绪,这是走出亚健康的必备条件。要在心理上认可现代化社会高效率必然带来高竞争和高挑战性,对由此引发的某些负面影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免得惊慌失措,加重压力。要保持心态正常、乐观豁达,要做到不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不为逆境而心事重重。要善于适应环境变化,保持内心安宁。当遇到挫折、冲突和过度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活动等,以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五)精神疗法

精神疗法就是心理调节法,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理论知识和技巧,通过各种方法,应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变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解决其心理上的矛盾,预防和治疗亚健康。

(六)学会放松,缓解压力

社会要发展必然存在竞争,激烈的竞争给人以无形的压力。所以人们在平常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应学会善于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增强竞争意识,正视存在的压力,培养各方面的兴趣,学会自我放松,以缓解工作、学习、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七)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指用光、热、电、声、气体、水等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进行保健治疗的一种方法。物理因子作用于身体各个部位,改善局部的症状,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有毒及致毒物质排出体外的作用。作用于皮肤、肌肉和其他感官进行良性刺激,使大脑对其进行整合作用,通过机体进行神经或体液调节,从而恢复和维持人体的平衡,使不良的症状得以改善和消除,达到预防和治疗亚健康的目的。

四、高校工会在防治教职工亚健康方面大有作为

以上了解到高校教职工是亚健康的高危人群,亚健康不仅会危害到教职工的健康权益,也对教书育人带来不小的影响,在分析教职工亚健康的危害、成因及防治时,这使得发挥高校工会预防和治疗教职工亚健康则更具有针对性。根据《工会法》,工会组织在这方面应该是大有作为的,可以在以下六个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一)坚持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教职工亚健康状况

工会作为教职工的群众组织,理应坚持调查研究,必要时会同医务室等有关部门进行体检,及时掌握教职工的亚健康状况,对教职工的亚健康的发生率、类型、表现、成因等进行调查研究,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维护提供依据。

(二)通过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预防亚健康

《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工会法》赋予了工会的基本职责,理所当然地包括维护职工的健康权益,预防和防治亚健康,既维护了教职工的身体权益,也维护了教职工的精神心理方面权益。通过最大限度维护广大教职工的权益,使得教职工心情舒畅,投入工作,减少工作压力,并开展对困难教职工帮扶活动。维护教职工的民益和精神文化权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无疑对于消除教职工的亚健康有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

(三)充分发挥教育工会职能、预防教职工思想亚健康

思想“亚健康”是教职工“亚健康”的表现之一,教育工会的教育职能,即《工会法》赋予的四项职能之一,就是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在教职工中开展“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树、创、献”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尤其是青年教职工的师德建设。引导教师确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严守职业职责,优化职业作风,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导教职工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和教育观,从而避免和预防教职工思想上的亚健康。

(四)引入心理学方法,防治教职工心理亚健康

高校工会组织应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方法,实现工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应充分利用知识分子云集的特点与优势,引人心理学方法,在机制上创新,如在教师委员会(或青年教师委员会)下设心理工作室,或成立专门的心理工作室,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在教职工中广泛普及教育心理学知识,使教职工学会心理调适,排除压力。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增强教职工的自信心和自我保护能力。还可以与校医务室结合起来,开展心理治疗,矫正心理偏差,保持心理健康,建立三级教职工心理干预网络,即工会小组为一级,部门工会为二级、校工会为三级,发现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防止心理亚健康现象。防治心理亚健康,工会组织大有作为。

(五)开展劳动竞赛、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预防亚健康

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表彰先进,评比模范等是工会的重要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工会的重要工作。工会组织应结合教职工的特点,依托工会文化活动阵地,发挥教职工社团、协会的作用,组织教职工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育人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组织好职工体育运动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好这些活动,可以有效预防教职工亚健康,对于已有亚健康者则起到移情转移的治疗作用。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解决医疗纠纷好的方法(整理2篇)

    阅:0

    解决医疗纠纷好的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医疗纠纷;调解;完善迄今为止,人类医学经历了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

    解决亚健康的方法(整理2篇)

    阅:0

    解决亚健康的方法范文篇11.1一般资料采取随机的方法,选择广州某区基层镇级8间医院护理人员236人。没有年龄限....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整理2篇)

    阅:0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范文篇1要下大功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农民能否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