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目的(整理2篇)

来源:

竞技体育的目的范文篇1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运动素材教材化

1问题的提出

我国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军事体育竞技体育的影响,学校的体育工作出现了飞速发展,但是,也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学生的体质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肥胖人群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耐挫折能力差,自杀与犯罪的学生时有发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交往能力差;许多学生直到大学毕业也未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体育教材内容过于竞技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偏重于竞技运动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忽视了体育的娱乐性、趣味性。新课标的提出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体育教学的不仅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得到快乐,同时体育运动生活化。新课标鼓励开发校本课程,但是,缺乏理论支撑,表述比较笼统,许多学校仍然照搬体育竞技项目,缺乏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加工与改造,表现在教学内容高、难、繁、杂,学生难于掌握,得不到快乐体验,学生的掌握效果不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望而却步,对运动素材技术性的改造,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得到快乐,并且生活中可以成为休闲娱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参与、娱乐和运动,同时,新的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为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丰富体育教学内容。133229.CoM

2概念界定

“运动素材教材化”:所谓“运动素材教材化”就是按照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方法、原理,将那些属于体育运动范畴的运动项目,经过合理的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服务于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到加工竞技运动素材最后形成教学内容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叫做“运动素材教材化”。

“运动素材”是可被选择的一切身体活动内容,具体来说有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和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域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每个运动素材中都有人类创造的痕迹,都有不同的文化含量,都有劳动人们倾注的文化因素。

3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的思路

对竞技运动的表现形式存在不同的观点:

(1)认为是奥运会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运动项目划归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这其中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域外”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2)认为具有统一的规范的赛制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划归为非竞技项目。

由此可见,尽管竞技运动的概念与表现形式在表述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就其概念的核心内容来讲,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主要表现在:①竞技运动是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核心目标的;②完成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训练和比赛;③运动个体充分发挥其生理性能力(体格体能、运动能力等)和心理性能力是完成目标的基础;④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是运动个体经由持续不断的训练,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的过程;⑤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

当前,基础教育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即使是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打上了竞技武术的烙印。竞技运动是人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项目。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对于在新课程标准下“健康第一”理念下,对竞技项目素材的转变的视角与方法,未能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机械地搞“一刀切”,表现在:l、运动技术的高难度与学生学习掌握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竞技运动的技术高、新、繁、杂、难的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常常认为是最先进的技术,必须传授给学生,但是那种高技术恰恰是少数人的“专利”违背了选取运动素材应遵循个体差异和个体需要的原则。在基础教育当中学生抱着大篮球投篮,有的学生连篮板都碰不到,试想学生如何能够通过体育运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快乐,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体育成为小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必须对竞技体育运动素材进行合理的改造。

80年代后,前苏联、美国等国家兴起小排球、小篮球、小足球运动,学校体育部门对正规的排球、篮球、足球等竞技体育运动的器材、场地进行改革,很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目前,日本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正规的竞技项目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适合青少年健身运动的需要,这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竞技项目的厂泛措施,被改造的竞技项目可称作为亚竞技运动。亚竞技运动包括牛正规和非正规两个层次,半正规是修改正式的规则,而非正规是自己制定规则。因此,亚竞技运动项目并没有改变通过竞争决定胜负的竞技特征。日本的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取教学内容,将复杂的正规竞技项目的动作,技术,战术体系和规则分解化,向趣味化、娱乐化、游戏化方面发展,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向同学讲授体育运动背后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得到快乐,愉悦身心。这样学生才能热爱体育,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实现体育生活化。

4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体育教学内容的思路简述

民族体育项目在竞技性、观赏性、价值、娱乐性上与竞技体育项目相媲美。做为中华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健身、养心的作用。

吸收民族文化:民族体育项目多、游戏化、娱乐休闲性、民族性、有的还有宗教色彩。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的概述:例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秋千、磨秋、跳跳板、踢毽予、放风筝、打陀螺、赛威呼、跳板、顶罐走、摔跤、打嘎儿等。

“域外”民族体育项目,英国的龙保龄球、法国的叭幢球、苏格兰的莎莎球手球、水球、网球、棒球等。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的需要根据学校条件(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民族体育的知识技能等),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体育运动基础与经验等),教师(能力、教学经验、技能)。

(1)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选择。

(2)技术含量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协调一致,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3)选取原则和引进条件全部满足。

(4)技术上简约化、竞赛上规范化、运动强度和密度的缩减化。

(5)原汁原味,去粗取精。

竞技体育的目的范文篇2

[论文关键词]竞技体育:体育社会学;社会评价;价值

竞技体育是社会机体的一部分,社会的运行不断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竞技体育的运行交织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运行之中,不断影响社会的发展,竞技体育作为一项事业,国家予以投资,关系到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对人竞技体育投资作出正确决策,就必须有可行性研究作为科学依据,其核心就是对投资项目的评估,即对项目进行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评价。在我国将竞技体育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强调竞技体育事业的公益性,竞技体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则逐步强调竞技体育的经济性。

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建设、实施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利用、自然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影响予以分析,使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竞技体育项目的运行过程得以合理配置,提高投资效益,使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得以整体优化,从而有助于建立竞技体育与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有助于竞技体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评价理论是一门应用科学,属于规范科学范围,它是随着经济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而发展的,至今没有规范的学科理论。为此,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理论还未建立起来。如果对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投资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估方法,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流产,影响竞技体育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文以体育社会学为基础,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内容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便为竞技体育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一、体育明星效应带来滚滚财源

在体育场上,篮球运动的天皇巨星乔丹以神话般的竞技表演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足足征服了几代人;而在商业领域,他同样奇迹般地创造了“乔丹神话”,即使在他退役多年后的今天,这个商业上的“神话”仍然在延续。

今年5月,许久没露脸的乔丹在中国刮起一阵旋风,他乘坐豪华的“湾流5型”私人飞机首次商务访问中国,虽然只是短短的三日“中国之行”,却赢得成千上万球迷狂热的尖叫声,和一笔笔不菲的广告费。

人们没有忘记,“飞人”乔丹和他往日的辉煌。

在乔丹1993年带着篮球体坛无人能及的荣誉:两枚奥运会金牌、三枚NBA最有价值运动员的称号第一次退出NBA之前,他的年收入已达3600万美元。1995年夏出,仅广告年收入就激增4000万美元。1996年,乔丹以年薪3000万美元与公牛队续约一年。1998年最后一个赛季,乔丹共获得工资3314万美元。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连续多年蝉联世界体育运动员“首富”的迈克尔·乔丹,包括广告收入在内,其总收入已经接近2亿美元,而且他的财富在退役后还将继续增加,在他有生之年估计会增至于75亿美元。

成为亿万富翁的乔丹,并不只是独善其身,他把体育明星的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给NBA篮坛、公牛队、赞助商、广告公司、电视转播业等所带来的财富更是不胜枚举。体育用品公司耐克与乔丹的合作就是体育营销最完美的典范之一。1984年,面临破产危机的耐克公司在关键时刻,冒险以巨额酬金聘请乔丹作为其运动鞋的代言人,并推出富有创意的“空中飞人乔丹鞋”的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耐克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至今,耐克公司单从乔丹系列产品便赢利26亿美元,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世界体育用品第一品牌的地位。还有,只要是乔丹参加的比赛,无论是主场还是客场,观众席都场场爆满。乔丹所在的公牛队曾飙升为NBA票房收入最高的俱乐部之一。据统计,借乔丹的个人号召力,公牛队的老板雷斯多夫从1990年起,每年至少赚到1亿美元。似乎凡是与乔丹沾边的群体都受益匪浅,《财富》杂志曾评估过,受乔丹明星效应影响的相关产业就有100亿美元。

姚明,中国的乔丹,他的明星效应一点也不逊色。这个谦虚而略带腼腆的中国大男孩,自2002年以状元身份加盟NBA后,现在已是中国体育界最富有的头号人物。乔丹曾指出:“姚明的担子太沉重了,他是肩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来打球的。”但正因如此,姚明具有西方体育明星无法比拟的优势,他的背后是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随着姚明在NBA的逐渐成长,其明星效应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更是无法估量,他目前已是众多知名品牌(例如苹果电脑、百事可乐、锐步、麦当劳、中国联通等)的形象代言人。

再说,足球明星贝克汉姆。阿迪达斯为了反击对手耐克,以1亿英镑的天价与贝克汉姆签下广告合同,这是体育史上最大金额的合同。阿迪达斯全球执行官冯·沙尔克说:“他是世界体坛的新形象,贝克汉姆已经从体育明星的形象中走出来,在更大程度上被看作一个大众偶像。”有贝克汉姆这张王牌,使阿迪达斯在市场上取得初步成效。

其实,体育明星们的明星效应所产生的商业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本身的收入。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体育明星们被一个庞大群体(例如观众球迷)追棒,同时群体的消费需求也带来了无形、巨大的商业市场。所以,球队老板和赞助商向体育明星挥舞巨额支票的同时,体育明星凭着明星效应也为他们带回了高额、超值的利润。

二、大型赛事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如果体育明星效应只是给体育明星和俱乐部以及赞助商带来财富的话,那么奥运会、世界足球锦标赛、欧洲足球锦标赛、亚运会等大型赛事则大大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众所周知,奥运会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示竞技水平、促进世界和平为主题,但现在更令人瞩目的是,现代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盛会近30年来,奥运会作为经济的载体成为世界经济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奥运经济给主办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注入活力,对主办国市政建设的完善、就业机会的增加、服务业水平的提高、电子信息业及商业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汉城奥运会,从1981年争取主办权到1988年正式举办,一共创造了33.6万人的就业机会,此次奥运会本身赢利4.7亿美元,还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生产诱发效益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益。韩国凭此举跃入亚洲四小龙的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仅电视转播权一项便卖出6.63亿美元。这届奥运会给巴塞罗那带来26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让巴塞罗那由一个中等城市一跃成为欧洲第七大都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亚特兰大和乔治亚州创造了51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其中门票收入达到4.68亿美元,9亿美元电视转播和6.8亿美元的企业赞助费。2000年悉尼奥运会,门票高达5.51亿美元。另外,从1997年起至2000年的4年里,受举办奥运会的影响,澳大利亚的旅游总收入达到42.7亿美元,海外投资达到87亿美元,创造了15万个就业机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5亿美元。

欧洲足球锦标赛刚刚曲终人散,虽然葡萄牙队最后功亏一篑,最终未能夺得金杯,但葡萄牙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仅电视转播费就有5.52亿欧元。葡萄牙在这届欧洲杯中至少获利7.96亿欧元,预计今年葡萄牙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2%,比去年增长了两个百分点。受益最大的是旅游业,今年收入已达到了2.66亿美元,同时还创造了1万至4万个就业机会,而长远旅游效益就更可观,初步估计,在2010年前平均增长的旅游年收入将在1.8亿至3.6亿欧元之间。

大型体育赛事形成的产业经济是一种资源相对集中的注意力经济。从筹备赛事到赛事如期举行期间,必须集中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大力兴建各种体育馆以及完善交通、通讯、酒店等服务设施,这必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产生大量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产业需求和服务需求,从而加快了主办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在希腊雅典主办的28届奥运会备受瞩目。世人的目光汇聚在这里,寻找104年前奥运圣火的源头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精髓,同时也在寻找体育产业所带来的商机。

展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景非常诱人。这两大盛会将会为我国提供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并吸引大量外资投资,等等。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将成为一条纽带,把中国体育产业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为我国的经济腾飞装上重型的助推器。

三、体育产业推动经济腾飞

日益发展起来的体育产业,不但对体育运动员、体育事业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对全球的经济发展都起到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后工业化社会经济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同样遵循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第一产业的地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也在逐步下降,第三产业迅猛增长,在国民经济中将处于主导地位。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而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加重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拓展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并在优化产业结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体育产业已占GDP的3%。同时,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大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从而熨平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增强地区经济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抗干扰能力,调整各个经济部门协调发展。

美国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在日本和西欧经济疲软的状况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并重新夺回一些曾经输给日、欧的某些领域,这与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迅速地发展密不可分。美国现在的体育产业已在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三,年产值超过2500亿美元,远远超过石化等产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时间缩短、闲暇时间增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专门化、高级化,这就使体育消费不再只是纯消费。体育产业因此成为一种潜力无限的新产业。体育产业化所蕴藏的无限商机,所带来的高利润,让更多人认识到体育产业与旅游业、影视业和网络业一样,将成为21世纪最有活力、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据1999年的一份统计,当年全球范围内的体育赞助额达70亿美元,全球体育产业年产值已经达到了4000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6%至10%的速度增长。5年过去了,如果按份统计数据来计算,现在全球整个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应该是非常可观的。难怪一个国际知名经济专家说:“世界上最大的生意是体育,其次是电脑。”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