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整理2篇)

来源: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篇1

关键词: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收入游客人数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StudyontheInfluenceMechanismofTourismServiceQualityonTourismMarket

ShangGuangjuan,ZhangJianing(ChinaAero-PolytechnologyEstablishment,Beijing100028,Beijing,China)

Abstract:TheresearchofthispaperisbasedonChina’stourismdevelopmentdatacombingthetourismservicequalityindicators.Basedonpaneldatafrom2011to2014of31provinces,theinfluencedegreeoftourismservicequalityontourismmarketandmodearediscussedfromthelevelofregions.Establishtheeconometricmodelbasedonthenumberof3Aabovethelevelofregionstarhotel,thenumberof4Alevelabovearea,highwaynetworkdensityandthenumberofdomestictourists,domestictourismincome.

Keywords:tourismservicequality;tourismrevenue;numberoftourists;paneldata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目前已经超过石油、钢铁等产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4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9万亿元。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位列世界第一。国家旅游数据中心测算数据显示,我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0.2%。旅游产业发展已成为经济热点,研究旅游市场的影响因素,对主要影响因素加以监测和控制,对保持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市场的影响程度及模式。

1.文献研究与机制分析

1.1文献研究

旅游产业不断升温,引发众多国内学者建立各种计量经济学模型,探究旅游市场的影响因素。李景初[1]利用1999―2011年的统计数据,重点研究河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分析河南省国内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李琼[2]以连续14年国内旅游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游客消费能力、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交通能力和旅游资源能力等方面量化分析贵州省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因素。文献研究显示,旅游市场的影响因素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国民济水平,主要包括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等;二是旅游设施建设程度,主要包括星级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数量;三是交通便利程度,主要包括铁路、公路、航空里程等。后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产业硬件质量对旅游市场起到推动作用。

特别地,以旅游服务质量为切入点,开展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何琼峰[9]基于历史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数据,从游客感知的旅游服务质量角度,研究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演进特征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旅游服务质量仍滞后于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服务质量不高是制约旅游公共服务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庄国栋[10]构建了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运用IPA方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对提升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具有高重要性的影响。关新华[11]等从游客感知角度出发,开展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研究,研究证实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可对游客满意感造成直接影响,并通过游客对政府的信任感,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此外,还有其他诸多学者对秦皇岛、安徽等地区开展有关旅游产业的研究,均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作为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在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展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市场影响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数据来源

考虑数据的权威性与可获取性,本研究参考国家旅游局的《中国旅游年鉴》(2012―2015年度)、《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2―2015年度)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中国交通运输统计年鉴》(2011―2014年度)等资料获取原始数据,涵盖2011―2014年全国31个地区不同星级饭店数量、国内游客数量、国内旅游收入、A级景区数、公路网密度、高速公路网密度和铁路网密度等数据。

1.3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市场的影响

旅游收入直接反映了旅游市场的水平。旅游收入的高低取决于两方面因素:游客人次数和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其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一方面,景区、饭店、旅行社等提供的软硬件服务质量及社会相关配套设施的质量决定着出行游客的感知体验,感知体验影响着游客的消费水平,好的体验可以引导游客增加旅游时间和游玩项目,进而增加旅游消费。另一方面,公开的旅游质量评价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潜在的消费群体。政府监管部门优质、劣质企业信息,第三方机构、中介统计并实时游客旅游评价信息,游客个人通过贴吧、论坛、微博、微信等渠道分享旅游体验等,影响着潜在游客的旅游倾向,进而影响游客人数。

2.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市场的指标提取

研究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机制,需提取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市场的表征指标。旅游市场表征指标较成熟,通常采用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根据客源地可分为国内游和入境游人数和收入。鉴于国内游份额远高于入境游,本研究选取国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旅游市场的指标。

旅游服务质量方面,从住宿质量、景区质量、交通质量等三方面考量。来源固定且较权威的指标有:评价住宿业服务质量的星级饭店数,评价景区服务质量的A级景区数,评价交通便利程度的公路网密度、高速公路网密度和铁路网密度。

2.1住宿质量与旅游市场

GB/T14308规定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条件、服务质量和运营规范要求,星级饭店的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地区饭店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水平。分析星级饭店数量与旅游市场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

星级饭店数与国内游客数的相关度从高到低排序为:3星>4星>5星>2星>1星。就目前旅游市场来看,国内游客对3星、4星饭店的接受程度最高。从整体上看,星级饭店数量与国内游客数的相关度逐年减弱,表明家庭宾馆等新住宿模式的出现对星级饭店造成一定冲击。

星级饭店数与国内旅游收入的相关度均高于国内游客数,4星饭店与国内旅游收入的相关度最高,5星与3星互有交错,2星最弱,体现出不同星级饭店消费水平对国内旅游收入贡献的差异。

2.2景区质量与旅游市场

GB/T17775-2003规定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的依据、条件及评定的基本要求,涵w旅游交通、旅游安全、旅游环境、旅游经营管理、景观质量、游客满意度等方面,采用A级景区数量表征地区景区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分析A级景区数与旅游市场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

A级景区数与国内游客数的相关度从高到低排序为:4A>5A>3A>2A>1A,就目前旅游市场,4A、5A景区对国内游客的吸引力最大。从时间角度,A级景区与旅游市场相关度变化较小,基本稳定。

5A、4A级景区与国内旅游收入的相关度基本相当,明显高于3A与2A。A级景区与国内旅游收入在时间跨度上的相关度也相对稳定。

2.3交通质量与旅游市场

交通便利程度决定着旅行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旅游计划以及旅行途中的感受,是影响旅游市场的另一重要因素。交通包括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路客运,由于各省航线或航班数据缺失,水路客运多用于沿海、沿湖、沿江地区,本研究主要考虑公路和铁路运输。采用高速公路网密度(每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数)、公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公路里程数)和铁路网密度(每万平方公里铁路里程数)衡量交通运输水平。分析交通密度与旅游市场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

交通密度变量与国内游客数的相关度从高到低排序为:公路网密度>高速公路网密度>铁路网密度。整体上,交通便利程度对旅游需求的影响在加剧。

公路网密度、高速公路网密度与国内旅游收入的相关程度基本相当,这与高速公路的消费高于普通公路有关。铁路网密度与国内旅游收入的相关程度低于公路系统。时间维度上,交通便利程度与国内旅游收入的相关度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3.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结果

为探究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集跨年度、多地区的二维数据构成面板数据,基于面板数据开展模型研究。

3.1地区旅游服务质量与国内游客人数

选取3A级以上星级饭店数、4A级以上景区数、公路网密度分别表征住宿质量、景区质量、交通质量,构建与国内游客人数的关系模型。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使用Eviews7.0建立面板模型,F检验结果表明,符合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如表4所示。

结果显示,3A级以上星级饭店数、4A级以上景区数、公路网密度对国内旅游人数均有显著影响。鉴于经济条件、文化和地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各地区吸引游客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性(常数项不同)。模型修正后的R2达到0.901899,表明模型的拟合度很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按此模型预测,3A级以上星级饭店数每增加1%,可带动国内游客人数增长0.28%;4A级以上景区数每增加1%,可带动国内游客人数增长0.71%;公路网密度每增加1%,可带动国内游客人数增长0.55%。

3.2地区旅游服务质量与国内旅游收入

选取3A级以上星级饭店数、4A级以上景区数、公路网密度构建与国内旅游收入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F检验结果显示符合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如表5所示。

结果显示,3A级以上星级饭店数、4A级以上景区数、公路网密度对国内游客人数均有显著影响。模型修正后的R2达到0.876271,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按此模型预测,3A级以上星级饭店数每增加1%,国内旅游收入增长0.54%;4A级以上景区数每增加1%,国内旅游收入增长0.45%;公路网密度每增加1%,国内旅游收入增长0.47%。

四、结束语

本文选取星级饭店数、A级景区数等政府对旅游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结果、公路网密度等交通统计数据开展模型分析,验证了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市场的作用机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地区国内游市场,3A级以上星级饭店数、4A级以上景区数、公路网密度是国内游客人数、国内旅游收入的显著影响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因素每增加1%,分别可带动国内游客人数增长0.28%、0.71%、0.55%,分别可推动国内旅游收入增长0.54%、0.45%、0.47%。

参考文献:

[1]李景初.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12).

[2]李琼.贵州省国内旅游市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企业经济,2016,(2).

[3]贺振.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2009,(8).

[4]蒋蓉华,周久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0,(8).

[5]陈思羽,刘辉.湖南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3).

[6]秦韶玉,王美玲,谢凯.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分析[J].科协论坛,2013,(9).

[7]聂晓庆.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5).

[8]邓辉,李朦.我国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22个省份旅游相关数据[J].兰州学刊,2015,(10).

[9]何琼峰,李仲广.基于入境游客感知的中国旅游服务质量演进特征和影响机制[J].人文地理,2014,(1):154-160.

[10]庄国栋.旅游城市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5,(8).

[11]关新华,李健仪,谢礼珊.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J].旅游科学,2015,29(5).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篇2

一、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模式

中国地域辽阔,社会经济发育水平的地区差异性很大,旅游业发展的6个阶段在当前均有存在。但是,在主要的旅游城市和地区,如以京津为主体的首都圈地区,以上海、杭州为主体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为中心的大珠三角地区,以青岛、济南、烟台为中心的山东半岛地区,旅游业大都已进入目的地发展和区域旅游发展阶段。因此,从大尺度上讲,区域旅游合作就是中国旅游业转型发展在空间上的表现和主要内容。

中国的区域旅游合作,作为一个学术话题,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提及;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得到普遍的重视。区域旅游合作,既包括相邻行政区之间的合作,也包括非邻行政区之间的合作,之所以兴盛,既受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外在推动,也受到了中国部分先行地区旅游业需要转型发展的内在驱动。

需要指出,旅游业的地区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会越来越强。而地区旅游合作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是应对竞争的积极行为,只有在双赢或多赢的原则下才能真正实现。笔者认为,对于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应当优先从动力、机制的层面上展开,考虑的要素既要包括市场、产品,更应该包括旅游产业要素。据此,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模式可以确定为市场互换、市场・产品共享、要素协同和一体化发展四种。

市场互换模式――以客源市场交换开发为主要方式和目的的合作模式,属于初级合作模式,有均等型和主次型两种类型。均等型指合作双方在城市规模和旅游市场规模上比较接近,市场交换开发给各自带来的利益大体均衡,如西安、青岛两市旅游部门的市场合作;主次型指合作双方在城市规模和旅游市场规模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由于地理上毗邻,市场交换合作成本低,容易操作,较小城市获利直接且明显,较大城市可以此为基础,主导并推动更高形式的合作,青岛、日照属于这种类型。市场互换模式的前提是合作双方在旅游资源和产品上存在显著差异,实现起来比较容易,主要的途径是行业组织推动,企业跟进。

市场・产品共享模式――两个或多个地区推出联合线路、共同开发市场的合作模式,有相邻型和蛙跳型两种类型。相邻型如山东半岛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城市的联合促销;蛙跳型指地域上不接壤的城市之间的市场联合促销,如克林顿访华之后,北京、西安、桂林、上海四城市推出“总统之旅”。市场・产品共享模式以游客效益最大化为合作目标,合作地区之间的旅游产品要有明显的互补性。政府联动,达成合作框架,进而推动和引导产品开发的分工、整合,是这种模式得以实现的关键。

要素协同模式――指通过一种或多种旅游产业要素的区际流动,实现区域内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有技术管理协同型、资本协同型、劳动力协同型、信息协同型等多种基本类型。在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常常是产品市场先发育,因为产品市场的形成比较容易。但是,只有产业要素市场形成,市场经济的效力才能全面释放。与前两种模式相比,要素协同模式无疑是更高级的形态,也要求至少有一方的旅游业发育到了较高的水准,其实现条件是旅游产业要素能够自由流动,为此需要弱化地区壁垒,强化企业力量,开放产权市场。必须指出,当前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的呼声很高,政府间的合作宣言了不少,但是旅游产业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环境仍需加强,合作行为也应向深度广度方向发展。

一体化发展模式――也可以称为全要素协同模式,是要素协同模式全面发展的产物,指将多个行政区视为一个旅游经济区,依据市场规则实现旅游产业资源最优配置的模式。这种合作模式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市场,只有在旅游业具有较高发育水平和良好市场环境的条件下才能逐步实现,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依据旅游流的分布与变化配置旅游产业要素;二是依据比较优势理论配置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纵向产业链条。

总之,走向目的地综合管理,进而推动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旅游合作有多种层次和类型,这些类型可能会并存,但一体化发展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高级形式和最终目标。其中比较优势理论、增长极理论、梯度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等构成相关分析的理论基础。在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但市场是根本的推动力量。区域旅游合作的程度,同合作各方旅游业的发育水平呈正相关。

二、中、日、韩三国旅游合作的推进

持续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得我国东部沿海旅游城市和一些内陆中心旅游城市具有了明显的国际化色彩。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能力快速增长,世界诸多国家或地区开始把中国看作是极具潜力的旅游客源市场,中国在国际旅游体系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高,参与国际旅游分工与合作的途径会越来越广泛。因此,区域旅游研究既要重视国内跨行政区的旅游合作,也要关注国际旅游合作问题。

中、日、韩三国具有合作发展旅游业的天然条件。三个国家同处东亚,一衣带水,交通便捷,相互交流的历史悠久,文化和而不同,经贸往来频繁,开展旅游合作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日本东洋大学的梁春香指出,中、日、韩三国旅游市场的依存关系很高。中、日、韩三国互为重要的客源市场,旅游交换关系逐加深。相比而言,中国公民到日、韩旅游的数量规模较小,但增速相当显著。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民出游能力的持续提高,日、韩两国必然会把中国作为重点开发的旅游客源国。显然,三国旅游合作体的构建不仅已有较为坚实的基础,而且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跨国区域旅游合作不仅内容复杂,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会相对特殊。依据上述理论分析,结合现实情况,笔者认为,中、日、韩三国的区域旅游合作应当从市场交换模式切入,以要素协同发展为主要手段,以产品・市场共享为近期目标,以一体化发展为终极目标。在操作层面,当以政府间的合作为导引,城市间的合作为基础,企业间的合作为主体,学术界的合作为触媒。

结合旅游业发展的一般结构,就促进中、日、韩三国区域旅游合作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第一,从政府推动入手。在区域旅游合作中,需要政府发挥“破冰”作用,在国际间的区域旅游合作中更是如此。加强政府之间、行业组织之间的旅游交流,择时成立中、日、韩旅游合作组织,为旅游业的共同发展制定纲领性文件,建立开放、务实的政策框架和共享的信息体系,是目前中、日、韩三国最需要开展的工作。可以观察到,三国政府间的旅游对话已趋于活跃,多赢的合作格局有望很快形成。

第二,选择主体城市。中国幅员辽阔,日、韩也是亚洲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三方的旅游合作不可能在空间上全面展开,只能在各个国家选择有一定基础的旅游城市,作为实质性推动三国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充分利用已有的友好城市资源和经贸关系,倡导城市之间结对的有组织的往来交换,发展变通性旅游,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

第三,发展跨国旅游中介组织。双向或多向的客源流动,无疑是中、日、韩三国旅游合作的根基。鉴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能力的迅速增强会进一步提高中、日、韩旅游市场的相互依存度,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三国共同支持和鼓励跨国性旅游中介组织的发展已变得十分重要。对于中国而言,国际旅游双流体系的逐步形成,客观上要求旅行社等中介组织走出国门;加入WTO后旅游服务市场的开放承诺,又为国外旅游中介企业的进入打开了大门。

第四,鼓励相互投资。区域旅游合作的实现,最终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因此,三国应当相互开放旅游产业投资市场,积极推进旅游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在休闲度假逐步成为主导旅游动机的未来,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另外,从国际经验看,相互投资也是进一步拉动客源交换的重要手段。

第五,统一行业规范。目前,中、日、韩三国在旅游行业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差异,包括对服务标准的理解、旅游纠纷的解决、统计的口径等等,不利于合作的开展。今后应逐步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质量规范和旅游者权益保护法案,以确保旅游交换的顺利发展。

第六,促进旅游学术界、教育界的交流和合作研究,为中、日、韩三国的旅游合作及时提供文化上和技术上的支持。

第七,以各自的海滨城市为依托,尽快合作开发区域内的游船业。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整理2篇)

    阅:0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范文篇1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号)和....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整理2篇)

    阅:0

    旅游市场的三个要素范文篇1关键词: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收入游客人数面板数据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Studyont....

    有趣的事(整理2篇)

    阅:0

    有趣的事范文篇1我爷爷是个理发师,你看他给别人理发的时候,剪子梳子一齐用,一会儿就剪好了。还有就是他刮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