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整理2篇)
来源:
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范文篇1
关键词:有机花生;病虫害;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1-30文献标识码:A
有机种植是一种在生产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也不采用基因工程和离子辐射技术的种植方式,它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农作、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以获得安全的生物及其产物的农业生产体系[1]。自2005年起,我国有了自己的有机产品国家统一标准。
花生又名长生果、长寿果、落花生,是一种适种性广、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有机花生是指按照国家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进行生产的、产地环境优良、生产过程中没添加化肥农药的健康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有机花生的需求越来越大。花生有机种植各地均有过尝试,但有机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技术一直是个难点,笔者选择在广西农业职技术学院农场进行种植试验,初探了有机花生病虫害防治措施,并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当地花生有机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1花生的主要病虫害
花生整个生长期间,均会有各种病虫害危害。危害花生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据统计,全世界已发现的花生病虫害有上百种,影响较为严重的有10几种。所以在整个生长期都要注意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花生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褐斑病、网斑病、青枯病、白绢病、茎腐病、病毒病,叶斑病等;花生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蚜虫、蝼蛄、斜纹夜蛾、红蜘蛛等[2]。
2有机花生各生长阶段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有机花生病虫害的防治要遵循“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尽量创造有利于花生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运用物理、生物、农业等各种防治措施,杜绝化学防治[3]。
有机花生整个生产全过程必须按照国家有机产品标准进行,病虫害防治所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和措施也须符合GB/T19630的标准要求。
2.1种植前的预防
花生种植基地要达到有机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种植前基地要进行病虫害预防处理,选择合适的种子并进行一定的处理。
2.1.1土壤消毒
种植基地的土壤可用薄膜覆盖或生物农药等方法进行杀菌消毒。薄膜覆盖消毒就是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潮湿的土壤上,在晴天可以获得太阳能提高土温杀伤土壤中的病原物[2,4]。还可用Bt、白僵菌等生物菌剂(0.07㎏/hm2)施入种植穴达到消灭土壤病虫害目的。
2.1.2选种
选择适合当地生产、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好的非转基因优良花生品种。如桂花系列、贺油系列、汕油系列等。选择荚果外观色泽正常无斑点,种皮粉红或红色,表面光滑无裂纹,无油斑,果仁饱满无霉变、无病虫、纯度在98%以上,水分含量8%以下的花生做种[5]。
2.1.3种子处理
花生播种前应带壳晒种1~3d,每天3h,以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增强种子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并减轻病虫害。晒种时要避免高温损伤种子,并勤翻晒匀。
种子播前要进行分组粒选。选择大粒饱满,无虫伤、无破损、无霉烂、种皮鲜艳的种子。采用温汤浸种(55℃)或EM原露(100倍)浸种4h,同时用白僵菌等生物药剂拌种。
2.2发芽出苗期病虫害防治
当地花生苗期主要病害有茎腐病、立枯病、根腐病、根霉病、冠腐病、青枯病及根结线虫病。花生出苗后至开花前,蚜虫、斜纹夜蛾、小地老虎、叶螨等害虫是花生苗期的防治重点。
2.2.1茎腐病
茎腐病俗称“烂脖病”,在土壤潮湿的洼地或多雨年份发生较重,是造成花生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幼苗期发病常使花生子叶发黑腐烂,造成缺苗;花生出苗至成熟期均可发生茎腐病,发病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6]。
防治方法: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连作重病,早播重病,因此应:实行合理轮作,可与禾本科作物、甘薯或蔬菜等轮作;种子储藏前要充分晒干,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不用变霉、质量差的种子;播种时用白僵菌或绿僵菌等生物菌剂拌种。
2.2.2根腐病
根腐病俗称“鼠尾”、烂根,在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等条件下发生较重[5~6]。侵染刚萌发的种子,造成烂种、烂芽;苗期受害主根变褐,植株枯萎。
防治方法为:实行轮作,旱地作物可3种轮作,也与水稻轮作;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合理排灌增强抗病力;播种时用白僵菌等生物菌剂拌种;用木霉菌200~300倍液或高锰酸钾600~1000倍液灌根或在茎基部喷淋。
2.2.3根结线虫病
导致花生根结线虫病的病原是线虫,它是一种个体很小的病原微生物。此病主要危害根部,播种半个月后,花生主根开始生长时,线虫侵入主根尖端,被害花生主根变畸形且歪扭,停止生长,近地面下的主根层变褐腐烂。多次浸染后的须根形成乱丝状“须根团”,造成结果少或不结果[4~5]。
防治方法:严格检疫;可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如水稻、玉米、小麦等减少病源;提早收获重病花生,收获晚根系易断,致使病原线虫遗留土中;处理病根病土,在采收摘果后残留遗落的病株,病根与带病的果壳土粒,必须集中烧毁或挖坑深埋,并清除田园;用淡紫拟青霉和厚垣孢子轮枝菌等生物制剂防治。
2.2.4蚜虫、斜纹夜蛾
蚜虫防治:使用银灰膜覆盖种植,蚜虫对银灰色膜有避性;苗期如有蚜虫发生,可用黄板诱杀;也可用10%Bt杀虫剂300g/hm2兑水900kg喷雾[7]。或者用百草1号(苦参碱)乳油1000倍喷雾防治。
斜纹夜蛾防治:这是一种杂食性的大害虫,春、秋花生都可受害,一般在植株封行后大为严重。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出孵幼虫有群集性,食害大片网状,在检查时,见有此类叶片,可跟踪搜捕,就地摘掉;3龄前用10%BT杀虫剂300g/hm2兑水900kg喷雾,每隔5d喷1次,连续3次;也可用白僵菌或沼液喷洒叶面。
2.3幼苗期病虫害防治
花生幼苗期在5~6月下旬,这一时期主要防治对象为冠腐病、叶斑病、病毒病、叶螨、棉铃虫、黏虫等病虫害,应注意调查。
2.3.1病毒病
花生病毒病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一种病害。病株结的果畸形,小似豆粒,壳薄,种仁能撑破果壳,露出部分呈紫色,这种小粒荚果带病率高达100%。防治病毒病的关键措施是:严禁播种病粒种子,挑选大果大粒播种;治好蚜虫,杜绝传毒媒介,选种抗病品种;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原名抗毒剂1号)300倍液防治。
2.3.2棉铃虫
幼虫从叶边咬食花生,造成缺刻,危害严重的花生田叶片被吃光,形成光杆,严重影响花生光合作用,授粉和果针入土,可造成大幅度减产[8]。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深耕冬灌,减少虫源,消灭越冬蛹;药剂防治,早花生田棉铃虫盛发期来临前,叶面喷洒0.1%的草酸水溶液驱避成虫;生物防治,在棉铃虫产卵初期放赤眼蜂2~3次,每次1.5万头;诱杀成虫,取60cm左右的杨树枝,每7~8枝捆成1把,于黄昏时每公顷插150把,清晨捉虫,集中杀死,每5~6d更换一次。也可用黑光灯诱杀。
2.3.3花生叶螨
花生叶螨主要在6~7月群集在花生叶的背面刺吸汁液,受害叶片正面初为灰白色,逐渐变黄,受害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在叶螨发生高峰期,由于成螨吐丝结网,虫口密度大的地块可见花生叶表面有一层白色丝网,且大片的花生叶片被连结在一起,严重地影响了花生叶片的光合作用。阻碍了花生的正常生长,使荚果干瘪,大量减产。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避免叶螨在寄主间相互转移为害;花生收获后及时深翻,即可杀死大量越冬的叶螨,又可减少杂草等寄主植物;清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虫源;采用食虫螨释放田间的生物防治方法。
2.4开花下针期病虫害防治
花生开花下针期主要病害有丛枝病、青枯病、叶斑病和白绢病,虫害防治对象主要为蛴螬、蚜虫、红蜘蛛等,应注意调查,及早识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危害。
2.4.1丛枝病
病害通常在花生开花下针时开始发生,该病是由小绿叶蝉传播病毒。病株枝叶丛生,节间短缩,严重矮化,多为健株株高1/2,病株叶片变小而厚,色深质脆,腋芽大量萌发,长出的弱小茎叶密生成丛,正常叶片逐渐变黄脱落,仅剩丛生的枝条。
防治方法:种植抗(耐)病品种;适时播种,春花生适时早播,秋花生适时晚播;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力;铲除田间附近豆科杂草和绿肥等可疑寄主,减少初侵染来源;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病苗,及时防治叶蝉,可减轻病害发生。
2.4.2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细菌性病害,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在花期发病率最高[6],感病的植株最初顶叶失水软垂,接着全株叶片萎蔫下垂,但仍保持青绿,而受害主根,根尖则变褐色软腐,用手挤压,切口处有白色的菌液流出,一般发病2周左右枯死。
防治方法:多施有机肥,播前施石灰、草木灰525~750kg/hm2,可防治青枯病。实行与非寄主作物合理轮作,如水稻、玉米、甘薯等。以抑制与消灭土壤中的病菌;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铲除杂草,清除病残体,雨后及时排水,病穴撒上石灰水消毒[7],以300~450kg/hm2茶麸粉混合基肥沤制,发酵后施入播种沟,可以减少或防止病害的发生。
2.4.3白绢病
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对茎基部,果柄及荚果也产生危害[8]。受害部位变褐软腐,土壤湿润时,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绢丝状菌丝,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借水流、耕作、农具等传播。高温干燥的天气适于白绢病发生,特别在经过一段干旱之后,此病最宜流行。连作田、杂草丛生或自生苗较多的田里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选择优良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用3%的井冈霉素3000mL/hm2兑水900~1050kg叶面喷雾可有效防治白绢病的发生。
2.4.4蛴螬、地老虎
不仅危害期长,而且危害严重,常造成缺苗垄断现象,影响花生坐果结荚以及产量,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9]。是目前影响花生产量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其常活动地下,隐蔽性强,防治困难。
防治方法:为了防治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顺播种沟与生物肥一起每公顷施白僵菌15kg,结合应用农业措施,如:田头边种植蓖麻诱杀,或是利用耕作时人工捡拾蛴螬和成虫,同时可诱杀地老虎成虫[5,9]。
2.5结荚期病虫害防治
花生结荚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治花生病虫害、叶面追肥和防止徒长。
2.5.1花生锈病
花生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南方重于北方。种植密度大,氮肥施用过多,通风透光差的情况下发病重,在花生各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生,结荚以后发病较多。主要危害花生叶片,亦可危害叶柄、托叶、茎杆、果柄和荚果。
防治方法:除选用抗病品种外,要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做好防旱排涝工作,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田间病株率达到10%~20%时,可选用农抗120或者1:2:200倍式波尔多液喷施防治。
2.5.2花生叶斑病
花生叶斑病分为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褐斑病又叫“早斑病”,发病较早;黑斑病又称“黑疽病”,发病较迟[10];在花生产区普遍发生,是花生中后期的重要病害,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托叶,严重时也危害到茎杆。受害花生一般减产10%~15%,严重时达30%以上,而且花生品质大大降低[11]。
防治方法:实行水旱轮作,可有效减轻叶斑病发生;科学施肥,以300~450kg/hm2茶麸混合基肥沤制发酵施入播种沟内,可减少和防止病害的发生;用0.5%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喷施防治,能控制病害蔓延的流行,保持较长的绿叶功能期,延长光合作用时间;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残株病叶,以消灭浸染源。
2.6饱果成熟期病虫害防治
花生的饱果成熟期也可称为生育后期,此期为害花生叶片的主要害虫是棉铃虫、造桥虫等食叶害虫和叶螨(红蜘蛛)等,前者高温多雨高湿条件下易发生为害,后者则在气候干燥条件下发生[10~11]。应注意检查,在幼龄阶段和点片发生时喷茴蒿素杀虫剂和楝素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害虫),对幼虫及卵均有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对蛴螬、金针虫、蚂蚁等地下害虫要在此前防治的基础上,检查发现土层内仍有幼虫或被害状时,再喷施一次青虫菌或用多杀霉素。
后期雨水较多,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和耕层潜水。当大部分叶片脱落,顶部叶片变黄,茎枝变黄枯软,大部分荚果成实饱满,就要抓紧收获。
3小结
综上表述,有机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应结合各个时期的情况,采取适当的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防治技术进行综合防治,建立合理的作物生长体系和健康的生态环境,通过创造有利于作物而不利于病虫害的环境条件来提高作物的自身抗病能力,提高系统的自然生物防治能力,将病虫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花生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杜相革,董民主编.有机农业导论[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徐亚玲.花生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2008,2(7):28.
[3]GB/T19630-2011.中国有机产品标准[S].
[4]周远曦,陈朝晖.花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05(3):16.
[5]方秋瑾.花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7):186.
[6]张始东,谢筱强,曾令强.有机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安微农学通报,2009,15(12):128.
[7]张月辉.花生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J].河北农业科技,2007(1):21.
[8]吴家林.红衣花生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J].植物医院,2010(5):25.
[9]吴微微.浅谈花生病虫害安全控害技术[J].辽宁农业科技,2009,29(5):351.
[10]花文苏.花生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2):65.
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范文篇2
关键词:园林花卉;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Abstract:Withtheurbancitydevelopmentandhumanlifelevelimprovement,thelandscapehasrisenatahugescale,meanwhile,gardenflowersof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pestanddiseasebecomesbotanicalgardenworkerstheimportantcontentinthedailywork.Inthispaperthefamiliardiseasesandinsectpestsflowergardenoccupyingtheoccurrencecharacteristics,thispaperputsforwardthe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controltechnology,soastoprovideareferenceflowergardenpestanddiseasecontrol.
Keywords:landscapeflowers;diseaseandinsect;performance,protection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园林花卉病虫害综合治理应以预防为主,防治方法主要有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园林花卉病害主要分为真菌病害、病毒病害、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等类。都能给花卉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花卉主要害虫有30多种,有食叶性、刺吸式、蛀食性害虫及螨虫,为害花卉叶、枝、果、根,需要在园林保护中引入虫害治理技术,选择园林花卉应考虑其对虫害的抗性,同时应用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控制虫害发生程度,以减少因使用农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一、园林花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病害
植物病害,一般分为生理病害和生物侵染(病理)病害。常见生理病害有:夏季强光照射引起的灼伤、冬季低温造成的冻伤、水分过多导致的烂根、水分不足发生叶片焦边或萎蔫、土壤中缺乏某些营养元素等,如:缺氮引起老叶大量变黄,缺磷则在叶色正常的情况下到期不开花,缺钾则发生大量落叶以致整株衰枯;施肥过量或施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导致嫩尖枯焦;水土偏碱使喜酸类植物的叶子变黄脱落;水土偏酸使喜碱类植物衰弱,叶片枯焦。常见生物侵染病害,主要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类菌质体等侵染植株后引起。园林花卉常见病害主要有:
(1)白粉病
多危害花木嫩梢、嫩芽、嫩叶和花蕾。主要危害蔷薇、玫瑰、月季、梅花等植物。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褪绿斑点,以后逐渐变成白色粉斑,犹如覆盖1层白粉;后期病斑变成灰色。受害植株日渐矮小,嫩梢弯曲,叶片凹凸不平,花少而小或不能绽放或花形畸变。严重时叶片卷缩、干枯,甚至整株枯死。应适当增施磷、钾肥,停止喷叶面水。
(2)叶斑病
是球根秋海棠类植物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也危害白兰、鱼尾葵、美人蕉、紫薇、贴梗海棠、日本海棠、桂花、杜鹃、凤仙花、天竺葵、鸡冠花等花木。病状为叶片上局部细胞坏死,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斑点症状,常见的有角斑、条斑、圆斑,呈灰、黑、褐等色。严重时叶片变黄、焦枯、脱落。
(3)灰霉病
主要危害叶、茎、花和果实,多危害牡丹、仙客来、四季报春、翠菊、山茶等多种植物。发病初期出现水溃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变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色茸毛,发病严重时整株死亡。其他还有细菌性软腐病、根癌病、线虫病等。
2、虫害
(1)蚜虫
俗名腻虫,种类繁多,常见为害花卉的主要有棉蚜、桃蚜、菊蚜、蔷薇蚜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危害许多种花卉,如、三色槿、大丽花、月季花等。蚜虫在嫩叶、嫩梢及花蕾上,刺吸组织内养分。引起叶片变色、萎缩、卷曲,严重时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排泄的蜜露,使花卉生理功能受阻,同时蜜露又是霉菌的培养基,易诱发煤污病等病害。此外,桃蚜又是病毒病的重要传毒昆虫,蚜虫危害较大。需及时防治。
(2)红蜘蛛
个体很少。但危害范围很大,如、大丽花、月季花、杜鹃花等。这种害虫由于个体小,应及时发现,早做防治。
(3)蚧壳虫
此类害虫种类很多,食性很广,能危害仙人掌、月季花、竹桃、桂花等多种花卉。蚧壳虫的分泌物中也含有蜜露。能导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叶片上出现黑色霉斑,影响花卉生长。
(4)粉虱。个体很小,仅有1mm长,白色,繁殖速度快,因此危害严重。被粉虱危害过的植株,也能导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叶片霉变呈黑色。
(5)土蚕
又叫地蚕、地老虎,危害多种花卉幼苗,咬食嫩叶、嫩茎和嫩根,造成缺窝。六是蛀干性害虫。这类害虫也有多种,钻入枝干蛀食。致使枝条、整株枯死。
二、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选育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环节,花木品种不同,对于病虫害的受害程度也会不一致。如养植、香石竹、金鱼草等抗锈病的新品种,抗紫菀萎蔫病的翠菊品种、抗叶枯线虫病的品种、抗黑斑病及天牛危害的杨树品种等。园林花卉有许多病虫害是依靠种子、苗木和其他无性繁殖材料来传播,因此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培育无病虫的健壮种苗,可十分有效地控制此类病虫害的发生。如要适地种植、合理搭配,注意园圃卫生、加强肥水管理、改善环境条件,采用无病虫苗圃育苗、无病株采种、组培脱毒育苗等。栽培措施需得当,还要进行中耕除草、翻土培土。如防治自粉病应适当增施磷、钾肥、停止喷叶面水;对生理病害,只要及时改善栽培环境,采取相应的适于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措施。就有可能好转。
2、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各种简单的器械和各种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方法既包括古老、简单的人工捕杀,又包括近代物理新成就的应用。
(1)捕杀法
人工捕杀适合于具有假死性、群集性或其他目标明显易于捕捉的害虫,如多数金龟甲、象甲的成虫具有假死性,可在清晨或傍晚将其震落杀死。主要利用人工或相应的器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来捕杀,例如冬季修剪时,剪去黄刺蛾茧、蓑蛾袋囊,刮除舞毒蛾卵块等。再如榆蓝叶甲的幼虫老熟时群集于树皮缝、树疤或枝权下方化蛹,这时可人工捕杀。在生长季节可结合园圃日常管理,摘除虫卵人工、捕捉天牛成虫、捏杀卷叶蛾虫苞等。
(2)阻隔法。根据害虫的活动习性,人为设置各种障碍,切断病虫害的侵害途径,这种方法称为阻隔法。也叫障碍物法。如在树干上涂毒环或涂胶环。对有上、下树习性的幼虫可阻隔或触杀幼虫;早春在树干基部绑扎塑料薄膜环,可以有效地阻隔草履蚧、枣尺蠖上树危害或产卵:在温室及各种塑料拱棚内,可采用40~60目的+纱网覆罩。不仅可以隔绝蚜虫、叶蝉、粉虱、蓟马、斑潜蝇等害虫的危害。还能有效地减轻病毒病的侵染。
(3)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性,人为设置器械或饵物来诱杀害虫的方法。利用此法还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动态。如灯光诱杀即利用害虫对灯光的趋性,人为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纳米汞灯等来诱杀害虫;食物诱杀即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其所喜欢的食物中掺入适量毒剂来诱杀害虫。
(4)高温处理法
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害虫对热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生物就会死亡。害虫和病菌对高温的忍受力都较差,因此通过提高温度来杀死病菌或害虫的方法称为高温处理法,也称热处理法。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热处理有干热和湿热2种。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最大的特点是对人、植物、畜安全。害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泛,并且有长期的抑制作用。生物防治是直接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产生的活性物质来防治病虫的措施,需与其他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生物防治包括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鸟治虫、激素治虫、遗传不育治虫、以菌除草、以菌治病等方法。
4、化学防治
当病虫害大发生时,使用化学防治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预以控制、歼灭,是唯一最有效的方法。快速高效是化学防治的最大优点,化学方法防治使用简单,便于大面积机械化操作,不受地域限制。缺点是容易引起污染环境、人畜中毒、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从而使植物发生药害,并且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可使有些害虫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可能导致病虫再次猖獗。可以通过发展选择性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及通过改变施药方式,减少用药次数等措施,可有效地克服化学防治方法的缺点,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越性,扬长避短,减少其毒副作用。防治蚜虫。可用1059或1605的l000—15000倍液,或乐果l500倍液,或60%六六六2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可用乐果1000—15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0倍液,或90%杀虫脒粉剂1000倍液喷洒。防治蚧壳虫,可在幼虫活动期,喷洒敌敌畏1000—15000倍液,或马拉松800~l000倍液;也可用50%的1059涂茎。防治粉虱。用敌敌畏1000—15000倍液,或50%三硫磷乳剂2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剂1000—15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雾。
结束语
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系统性较强,涉及面较广,为了更好的完成此项工作,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在充分了解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同时对所发生的病虫害的特点进行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以便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保障园林花卉安全。
参考文献

岗位述职报告怎么写(整理2篇)
阅:0岗位述职报告怎么写范文篇1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述职报告的概念。一、述职报告的概念述职报告是各级干部及....

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整理2篇)
阅:0花生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范文篇1关键词:有机花生;病虫害;合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41-30文献标识码:A有机种植是一....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整理(整理2篇)
阅:0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整理范文篇1【关键词】高考英语全国卷英语教学指导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