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旅游资源概况范例(3篇)

来源:

沙漠旅游资源概况范文

概况

1.1项目概况

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四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接古浪石峡,南靠祁连山麓,北抵腾格里沙漠,西临茫茫草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内有部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目前按地理分布已形成了5条黄金旅游线。区内有以“陇右学宫之冠”之称的文庙,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铜奔马出土地雷台汉墓和雷台,著名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葬舌之地罗什寺,海藏禅林海藏寺,大云晓钟古钟楼,以及西郊公园、南城门楼、东关花园、海藏公园等为主的历史文物古迹旅游线路;东线有以全国第一座沙漠公园,西部最大的野生动物园,以及延寿寺、设施农业、皇台葡萄基地、高沟堡古城遗址等为主的人文景观旅游线路;南线有以正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等景点为主石窟塔寺旅游线路;西线有以莲花山寺、药王温矿泉疗养山庄等景点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北线有以名胜古迹松涛寺、西宁王碑、下双大庙等为主的寺观庙宇旅游线路。这里有迷人的西部戈壁田园风情,有古老的汉、明长城遗址,有古丝绸之路的驼队足迹,有长河落日的大漠风光,有高效设施农业,有万亩葡萄长廊和中国悠久的葡萄酒文化,是中外游客观光旅游、文化访古、旅游探险、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近年来,凉州人民为打好“中国旅游标志之都”这张牌,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的档次和服务质量,凉州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不少旅游品牌已在全国甚至国外打开了市场。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凉州区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景点厕所卫生条件极差,环境较好的旅游厕所几乎没有,部分景区(点)甚至没有厕所,给旅游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的影响了旅游景区(点)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为从根本解决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的问题,为中外游客营造一种卫生、清洁的旅游环境,依据《武威市旅游事业“十五”计划》、《区域分析与规划》以及区内自然条件、给排水条件、游客日流量等因素,拟对凉州区内各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全部更新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和免冲式环保厕所。

1.2项目的必要性

1.2.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极大的拉动了西部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旅游业提出“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号召,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国家专门设立了旅游国债资金,投资建设西部旅游、生态旅游、扶贫旅游等重点项目,特别对西部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旅游厕所加大了投资力度,争取和利用好旅游国债资金对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2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九五”以来,凉州区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成和修复了一批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点),形成了行、游、住、吃、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尽快新建旅游景区(点)的高档次旅游厕所迫在眉睫。

1.2.3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

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首先要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而建设高标准的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旅游景区(点)服务档次,美化景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1.2.4环境保护的需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环境保护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保证,发展旅游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条件。旅游厕所的修建,既可以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又可提高旅游景区(点)的整体形象,实现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1.2.5旅游者消费需求发展需要。

当前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旅游不仅要求愉悦、放松,还要求舒适、卫生。高标准的旅游厕所不仅能丰富景区(点)的内涵,而且还能满足旅游者的各项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还代表着城市和景区(点)的品味与形象。

1.3项目的可行性

1.3.1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修建高标准的旅游厕所可以借助现有基础设施如给、排水、电力设施,修建成本相对较低。

1.3.2以“铜奔马”为标志的旅游产业正在凉州区如火如荼地兴起。

乘着西部开发的东风,雷台公园的扩建工程、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寺、天梯山石窟修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特色旅游形成专线,观光农业形成规模,交通通讯不断完善,民俗风情丰厚浓郁,各种景点争奇斗艳,为凉州旅游业的发展推波助浪。

1.3.3各种装饰优美的造型厕所也是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既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又点缀了景区景点。

第二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2.1各景区(点)的厕所现状。

武威市凉州区现有160多个景区(点),除文庙、雷台公园各有一个普通的水冲厕所外、其余景区(点)基本为一些结合本地条件而建的旱厕、土厕,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无法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区内尚无符合景区标准旅游厕所。

2.2日客流量分析

根据旅游景区(点)最大日客流量和厕所使用情况,按照《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点)厕所厕位按最大日客流量的5‰估算,全区共需要设置厕所52个,厕位305个。具体估算表见表(一)。

2.3建设内容及规模

2.3.1新建水冲式旅游厕所21间,其中:2厕间5厕位13间,2厕间8厕位2间,2厕间10厕位4间,2厕间12厕位2间。

2.3.2新建免冲式旅游厕所10间,其中:4厕间5厕位8间,8厕间10厕位2间。

2.3.3新建太阳能免冲式厕所18间,其中:4厕间5厕位9间,3厕间3厕位6间,2厕间4厕位3间。

2.3.4购置移动型4厕间5厕位免冲厕所3辆。

2.3.5改造现有给、排水设施。

第三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3.1投资估算

3.2资金来源

申请国债资金5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地方配套430万元。

第四章

项目实施步骤

4.1建设期及步骤

该项目建设期为二年,即年6月至年12月,分期分批建设。

第一期:年6月至年10月。完成武威市凉州区各景区(点)高标准厕所规划设计方案并立项,完成文庙、雷台、西郊公园、海藏寺院、海藏公园、东关花园、南城门楼、大云寺、白塔寺、天梯山石窟旅游厕所的建设。

第二期:年10月至年12月。完成沙漠公园、濒危野生动物园、莫高旅游度假村、邓马营湖、莲花山风景区、清水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园区、高坝智能农业示范区、沙产业室、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皇台葡萄基地、二坝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旅游厕所建设工作,沙漠探险区购置3辆可移动免冲厕所。

第五章

项目效益评估

5.1社会效益

5.1.1项目建成后,各种造型优美的厕所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既能方便游客,又能吸引众多游客到武威观光旅游;

沙漠旅游资源概况范文篇2

关键词: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服务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是承载民族思想、生活、艺术的载体,这些非贵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有密切的联系。发展非遗文化旅游是发掘、保护和利用非遗文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繁荣当地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经济产业。由于非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因此根据地方特色和实际,构建适用的旅游服务体系是非遗文化旅游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环塔非遗文化的概述

1.环塔非遗文化概况

新疆有4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数量居全国第二,且多散居于环塔区域。环塔里木位于新疆南部,面积100余平方公里,人口1080余万,历史上曾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核心路段,又是集河流、沙漠、盆地多样自然景观。在新疆64项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环塔地区占58.4%。在2013年新疆的3份总计239项非遗名录中,环塔地区占50.6%,超过了新疆总数的一半,是新疆非物质文化的聚集地[1]。

2.环塔非遗文化特点

环塔地区的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决定了其文化旅游资源方面的特点。

一是多样性。历史上,满、匈奴、羌、蒙古、汉、维吾尔、突厥、哈萨克等几十个民族文化交汇于此,拥有梵、汉、吐火罗、回鹘、粟特、怯卢等多语言文化,珍贵的口头诗《江格尔》《阔布兰特》,民间故事《阿凡提的故事》,以及维吾尔的手工艺,塔吉克的吻手礼等民俗礼仪[2]。多样化的艺术、音乐、乐器等,环塔地区的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

二是非聚集性。新疆地广人稀,塔里木面积大,加上沙漠环境恶劣,文化资源较分散,很难形成聚集效应。周边县、乡镇等行政单位、自然村落距离较远。

三是民族性、艺术性。众多少数民族的诗歌、音乐、舞蹈均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刀朗舞”等。

二、环塔非遗文化旅游发展不足与需求

有实证研究显示,民族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而游客对环塔旅游的整体评价是比较满意的。但与丰富的旅游资源相比,环塔地区旅游数量只有新疆全区的20%[3]。无论是与中东部比较还是与新疆省内其他地区相比,环塔地区文化旅游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其中有诸多原因。

1.基础环境较差

一是经济基础较关。环塔地区周围市县均相比落后,经济实力影响旅游业的水平,承载非物质文化技艺的民间艺人生活困苦。二是自然环境较差,塔里木深处内陆,中高纬度,高海拔,形成了干燥少雨,温差大,风大尘多的气候特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选择和出游。三是安全问题,民族习惯差异、宗教禁忌及各种媒体上的恐怖事件报道让游客不得不考虑安全问题。

2.非遗文化损失严重

从根本上说,经济发展是文化没落的根本原因,现代科技产业让许多生活习惯、生产方式、风俗礼仪都发生了变化,民间技艺、文化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用途。其次是保护力度不够。从法律依据、财政金额、执法力度到人员配备上都与环塔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不相匹配。如楼兰古城的盗采、文物贩卖、传承人离世、建筑拆迁等都在侵蚀着文化资源[4]。

3.非遗文化外界获知率低

游客通常是先闻其名,然后慕名而来。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将信息开发成APP,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但环塔地区尚没有全国范围内知名景点,有关方面的信息(文字、图片)较少,电视宣传片更少,展示的质量也有待提升。

4.旅游发展资源不足

有调查显示,在环塔旅游方面,游客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交通问题。塔里木盆地尚无高铁,公路铁路多经沙漠戈壁等地区,只有巴州和阿克苏等少数市县游客数量较多。周边旅游企业整体实力偏弱,经验丰富或高端旅游人才不足,旅游经营模式相对落后。其他如酒店、公共交通、饭店等均不能满足大量游客需要。

发展环塔地区非遗文化旅游,既是开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契机。

三、环塔非遗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构建

要从根本上使环塔地区旅游状况有所改善,就要旅游服务体系上下功夫,建筑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灵活机制,增强当地旅游业的竞争活力。

1.环塔非遗文化挖掘与保护是首要任务

鉴于环塔地区非遗文化的处境,首先要挖掘并保护好这些旅游资源,这是旅游业务开发的前提。

①统计环塔非遗文化。通过现代信息化处理手段,存储、监控和分析环塔非遗文化的数量、种类和状态,通过数据媒体保存文化资源的海量信息,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库。②完善地方法规,加大文化保护力度,建立政企、公益多元合作保护机制。③进一步充实文化资源保护组织力量,引进、培养专业化人员。④切实保证民间技艺传承人政策性资助、津贴落实到位,保障民间技艺传承人的生活水平,给予专项财政支持,鼓励文化遗产师徒传承。⑤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媒体宣传保护政策,提高民众保护认识,引导外界甚至国外相关组织的关注。

2.环塔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没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将严重影响旅游质量,同时使旅游企业发展受限。政府主导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传统模式,也是证明切实有效的成功经验。环塔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政府树立“环塔大旅游圈”观念,全局谋划、整体布局,加大环塔道路修整力度,开通贯穿核心非遗项目、著名景点的主干道;平整子路、村路、小路,使通行更加舒适、快捷。在资金上,可以走出去,去一线城市、东部发达地区,向大中小企业、各投资企业寻求合作。政府主导,不意味着政府包揽,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大到建筑工程,小到旅馆饭店,宣传名片,在一切可以市场化的部分积极推进市场化,让企业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享受建设成果,政企合作,公私分明。

环塔游客多数来源于中东部发达地区,他们旅游的形式、观念比较先进,泛旅游、自由行、家庭游、背包客等等,因此,环塔旅游建设不能再仅仅针对团队游,而要满足多样化的游客需要。五地州建立协调响应的旅游咨询、指导中心,帮助中心,对非团游客提供及时服务。

3.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在口口相传的时代,人口稠密的中东部地区景点知名度较高。而偏远、深处高原沙漠的环塔文化,由于难进难出,不为外人所知。而在网络时代,发达地区网络普及,影响知名度更高,环塔地区网络普及率低,景点知晓率依然较低,这可看作是旅游上的马太效应。网络既拉大了发展差距,也带来了发展机遇。环塔地区应抓住时机,构建“大塔圈”景区网络。搭建Web2.0“环塔在线平台”,吃、住、行、门票等均可实现网络预订。直接开展自媒体营销策略,通过微博、微信、Blog、BBS等平台实现环塔信息推送、传播、分享等。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展团购、电销、促销等营销活动,鼓励游客分享、评论旅游经历。开通旅游服务热线平台,通过语音、留言等多种形式提供咨询、指导、路线设计。在车站、旅店等设立咨询点、触屏台,发放旅游地图、安全提示、提供自动导航租赁服务等。

整合各路网络数据,建立统一的环塔旅游大数据库,通过现代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进行深入挖掘,将统计结果反馈给政府、旅游企业、宾馆、饭店等产业链条单位,供其调整政策、业务或经营策略。

4.建环塔非遗文化资源宣传体系

建立城市旅游标识系统。五地州政府充分合作,与国内著名旅游设计企业、中科院、文化创意机构、主流媒体等智力机构合作,请知名CIS设计企业规划环塔旅游形像识别系统,包括LOGO、语言、文化、组织等多方面的形象设计,树立与南部沿海沙滩旅游、东北冰雪旅游、江南园林旅游以及黑色旅游、红色旅游不同的西域文化旅游形象,让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游客都能为独特的西域环塔文化景象所吸引。

政府有责任宣传环塔旅游资源,在高收视率的电视台、知名门户网站、高速公路巨型广告牌等投放广告。环塔企业也要改变营销方式,通过微信、微商,在淘宝、美团等电子商务平台上下功夫。有调查显示,有46.2%的人是通过朋友获知旅游信息的[5]。要充分利用网络点平、社交网站如人人网、大众点评等宣传环塔文化项目,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环塔文化。要改变过去宣传资料以文字为主的局面,通过百度搜索、优酷视频等让更多的图片、视频传播。

5.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服务模式

政府顶层规划。请旅游专家、文化专家组成环塔旅游圈规划小组,召开论证会,针对环塔旅游项目设立3-5个大主题,20-30个次主题,发掘100个以上的非遗文化项目,包罗环塔300-500个景点或项目。环塔文化特点是项目小、单体优势不突出,甚至难成项目,但资源却很丰富,项目间整体规划和组合将显示出巨大的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除了顶层设计,要突出非遗文化特色,增强体验和交流,不能再照抄山水风景旅游模式。旅行社还要对非遗文化项目进行精心的包装、规划、与当前已有的休闲游、观光游等结合,形成“沙漠+民俗+非遗文化+娱乐”的综合性模式,改变环塔一直以来“一流的资源”“三流的旅游”的状况。

由于环塔地区旅游企业竞争力弱,因此,先期可以与中东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发达地区旅游企业的大规模定制、快速响应、延迟服务等先进的旅游服务模式,分流目标客户[6]。环塔旅游企业要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与外部企业形成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

从游客特点来看,环塔游客中70%以上为自助游。要满足国外、中东部、一线城市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定制服务、延迟服务等方式改变单一标准化服务模式,建立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照顾家庭游的特点,提供定票、指导、路线规划和车辆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服务。这些都要求环塔五地的旅游企业进深化旅游服务模式改革,适应当前游客的需要。

6.公共安全服务体系

建立GIS旅游导航系统和服务终端,与公安、消防、医院、急救中心等建立合作,提供危险区域警示,病伤情况求救,犯罪威胁报警系统。由于环塔地区人口少、行政单位间距远,道路情况不理想,为保证危机情况能及时处置,需要环塔五地州、环塔景点与最近的行政单位、公安、医院间建立先期的合作,做到危情及时通告,联合处置,保障旅游的生命财产安全。

政府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导游、旅游企业组织安全培训,增强旅游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感。旅行社等要给游客讲解安全知识、给予及时的安全提示,对游客的不危险行为给予提示、警告和阻止。在景点、车站发放安全宣传单、在险路、山路环塔沙漠等地设置提示牌,宣传民族文化差异,正确行使礼节,尊重民族禁忌,防止游客与村民冲突。

参考文献:

[1]张玉祥,廖肇羽,张晓燕.论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J].兰台世界,2014,2.86-87.

[2]高源.环塔里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价值研究[D].塔里木:塔里木大学,2014.

[3]贾东.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其保护[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5,卷缺失(3):65-69.

[4]鲍丙峰.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研究――兼以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为例[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2,卷缺失(4):82-87.

沙漠旅游资源概况范文

新疆风景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新疆。新疆有着占全国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人们一踏上这里,就会被它的神奇博大、美丽富饶所吸引。相信在短短几天的游览中,新疆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瑰丽全姿的民族风情、神秘绝妙的自然景观、珍奇稀有的古迹遗踪、富饶丰盛的物产资源会让您惊叹不已。

地理概况

游客们,新疆神奇在哪里?首先还是让我来介绍一下它的地理概貌。新疆的地形地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三山夹两盆。天山山脉横贯新疆,南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合抱塔里木盆地,北与阿尔泰山脉合抱准噶尔盆地。俗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间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疆的准噶尔盆地,中间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两大沙漠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绿洲。绿洲和山地草原,成了新疆人民的世居之地。

其实,更形象一点来看,新疆的地貌就像一个字,那就是疆字的右半部畺,其中三横表示三山,自北而南分别是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一阿尔金山,夹在三横中的两田表示两大盆地,北面是准噶尔盆地,南面是塔里木盆地。新疆的总面积为16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面积的总和。

历史文化

辽阔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新疆古称西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居民。由于地域辽阔,交通发达,历史上曾是众多民族驰骋角逐之地。远古在南疆活动的主要是羌人,相传还有与周人有着远亲关系的赤鸟人。到了秦汉之际,新疆已形成许多国,史称西域三十六国。历史上对沟通新疆和内地关系贡献最大的要数汉武帝,公元前138年,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此后又派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率军出击匈奴,并逐步使西域归属了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后的1500多年时间里,无数商人、官吏、使臣、僧侣沿着张骞的足迹东来西往,形成了一条沟通中国与中亚、南亚以及欧洲的商业通道。伴随着古道上的驼铃声,古代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珍贵的药材以及火药炼制术、造纸术、印刷术传到了西方,欧洲和亚洲各国的特产以及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及其文化艺术也流入了中国。流通在这条通道上的商品中,最珍贵、最具代表性的即是精美华丽的中国丝绸,因此这条古老的交通线就被誉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像一条友谊的纽带,把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古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联结在一起,成了一条举世闻名的最古老的外贸交流、文化传播之路。

汉代以后,丝路交通维续不衰,西域成了著名的佛教地区,天山南麓的许多石窟都是在南北朝时期开凿的。盛唐时期,也是新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公元640年唐太宗平高昌,不久又打败突厥,使唐朝西部的疆域跨过葱岭,推进到了中亚,新疆成了我国关内的腹地。此时国强不怕外侮,边关大开,中外人士均可自由往来,丝绸之路畅通无阻,贸易交往空前繁荣。宋元明时期,新疆时分时合,直至清乾隆年间,西域始称新疆。公元1759年,乾隆派兵先后平定北疆准噶尔部和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乱,使长期分裂的新疆复归统一。

旅游资源

各位游客,在初步了解了新疆的地理和历史后,我们再来谈谈新疆的旅游资源。新疆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按其特色分类,可有以下五种游法:

一是丝路古道游。丝绸之路因特有的文化遗产而名扬四海,成为新疆旅游业的一张王牌。在新疆境内,丝绸之路被分为南、中、北三条道路。三条道路中最具魅力的当数吐鲁番、楼兰、库车、喀什等地,它们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都是交通枢纽。

二是沙漠探险游。新疆拥有世界第二、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33万平方公里,因此沙漠旅游成了新疆的特色旅游项目。沙漠旅游的升温与沙漠探险及其人文色彩不无关系。居住在沙漠腹地的克里雅人、牙通古斯人,至今过着原始淳朴、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的纯净笑容和柳条夯成的简易居室,给干旱的沙漠带来了人性的美丽光芒。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沙漠旅游的文化内涵,也使我们有了造访和体验的理由。

三是草原游牧游。新疆的天然草原约为8000万公顷(合12亿亩),其中可利用的为5000余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6.8%,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为新疆发展草原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草原上生长着早熟禾、紫孤茅、看麦娘、鹅冠草,旷野万里,碧草连天。草原之旅,还可欣赏马术表演、叼羊表演、江格尔表演等,可参加骑骆驼比赛,让人充分领略草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四是原始生态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已建立了1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2450多平方公里。计划建立的尚有12个,其数目之多,面积之广,居全国之冠。素有塞外江南美誉的伊犁,现有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其数量约占新疆自然保护区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喀纳斯湖最有代表性,其中钟林组织的新疆浪漫六日游(马背4日)是最著名的品牌。奇绝仙境果子沟以野果多而得名,沟内峰峦叠峙,松桦葱郁,果树丛生,被称为伊犁第一景。位于巩留县城外的恰西风景区被誉为人间天堂,那里山青水碧,鸟语花香。

五是民俗风情游。新疆的民族风情是奇异诱人的,13个主要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竞技与游戏活动。赛马是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等民族酷爱的体育活动;叼羊也是这些民族热爱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姑娘追是哈萨克人特有的民间马上活动,它既展示了青年男女们精湛的骑术和健壮的体魄,又抒发和传递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新疆各族人民在饮食上也各有特色,馕、抓饭、烤羊肉等更是成为新疆食品的精华和标志,它们与新疆许多名胜古迹一样吸引着中外游客。新疆的民族手工艺品也不下百余种,其中宝石首饰、玉石雕饰、地毯、民族乐器、维吾尔族花帽、英吉沙小刀、仿古土陶等,最受游客青睐。

今日交通

今天的新疆,交通十分便捷。航空方面,新疆目前是中国航线最长、航站最多的一个省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网,连接天山南北十余座重要城镇。快捷便利的航班,可以在几小时之内完成古人数月乃至一年的艰苦旅程。铁路方面,40年来新疆已建成三条铁路。它们是:兰新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1962年通车,全长1892公里;南疆铁路(吐鲁番经库尔勒至喀什),分两段实施通车,全长1446.37公里;兰新铁路西段(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全长460公里,1991年2月通车。公路方面,新疆已建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以乌鲁木齐为起点的主干公路达数十条之多。

各位游客,听了我以上的介绍,想必您对新疆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吧。这仅仅是新疆的过去和现在。未来的新疆,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实施中,还会发生更大的变化,到那时大家再踏上这片广衰的土地,和这里的各族人民欢聚一堂,一定会由衷唱响《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时代新曲。

新疆风景导游词二

你们好!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距、相知在美丽的乌鲁木齐,这里不但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更是我们可爱的故乡。俗话说的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做为地主的我,代表**旅行社和新疆各族兄弟姐妹热烈的欢迎大家来大到美丽的乌鲁木齐,希望大家在这里能够吃的开心,玩的尽兴!

我们的新疆之行已经开始了,首先请容许我向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侯蕾是你们这次乌鲁木齐之行的导游旁边是司机胡师傅,在这几天里各位有什么困难和疑问请及时提出,我和胡师傅会尽力解决和安排,同时预祝我们的新疆之行圆满、顺利!

现在大家看到的乌鲁木齐肯定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的确如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嘹亮号角,往日闭塞落后的丝路重镇,正在经济改革中飞速前进。乌鲁木齐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为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世界是里海洋最远的城市,他位于天山中断山脉北麓,准葛尔盆地的南端环山带水,水土肥沃。乌鲁木齐河自南向北,从市区穿过,城东北是海拔5445米的博格达雪峰,城南是雄伟壮丽的南天山山脉,城西是充满神话色彩的妖魔山,上空有云即积,积云即雨,城正中的红山,小巧而陡峭,如飞来之物,山顶是耸立着一座青灰色的九级镇龙宝塔,它是乌鲁木齐的标志和象征!

首先大家最感兴趣的是乌鲁木齐的这个名字的由来吧!“乌鲁木齐”是蒙古语意思是“优美的牧场”,在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这也许就是着美丽地方的由来,但清朝乾隆年间,清朝政府建造新城命名“迪化”市一直沿用到1953年改用乌鲁木齐原称。

在市区中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又有历史悠久的居民巷道;既有穿着时髦前卫的青年也有蒙着神秘面纱的伊斯兰妇女:既有商品琳琅满目的大商场,更有走街穿巷的小推车小地摊。着是一个古老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兴城市。

其次,乌鲁木齐的历史可谓久远,2000多年前,这里曾是游牧民族声息之地。公元1世纪以后,汉朝政府派遣田卒在此屯耕。隋朝时,这里设立了最早的贸易互市。在后来的唐朝,明朝时期,都不断地对这里进行开发和建设,越来越具规模,为形成一个集中统一的城市打下了基础。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在乌鲁木齐河以东修建了土城,作为驻军营地,这就是乌鲁木齐的雏形。在之后的五年,又在北侧建筑新城命名“迪化”市一直沿用到1953年因有“启迪教化”之意改用乌鲁木齐原称一直到今天。短短的弹指一挥间,乌鲁木齐就发展到了今天的的规模!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2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2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观察范例(3篇)

    - 阅0

    观察范文山东省兖州市实验小学四年级六班张中亮我一直想看看豆子是怎么发芽的。星期一,我就开始泡豆子了。找了一个杯子,加上水,我拿起一颗黑豆,小心翼翼地放进杯子。“扑通!”.....

    土地整体设计规划范例(3篇)

    - 阅0

    土地整体设计规划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土地整治规划第三章土地整治实施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土地整治活动,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例(3篇)

    阅:0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篇1关键词:财务风险;技术方法;制度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

    沙漠旅游资源概况范例(3篇)

    阅:0

    沙漠旅游资源概况范文概况1.1项目概况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四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

    观察范例(3篇)

    阅:0

    观察范文山东省兖州市实验小学四年级六班张中亮我一直想看看豆子是怎么发芽的。星期一,我就开始泡豆子了。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