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范例(3篇)

来源:

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范文

关键词:非语言艺术;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62-01

语言是人与人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一种有音有意的符号系统。语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无论是教学环节中的导入、巩固旧知识、讲练新内容,还是教学环节中的小结、布置作业,都离不开语言表达。由此可见,语言艺术对初中教学效率的提升影响深远。每一种语言、每一次表达都会伴随着非语言符号、因素的出现,这种非语言符号虽然不能单独发挥作用,但其在辅助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另外,有研究表明,信息的传递主要靠人的视觉和听觉完成,其中80%的信息通过视觉系统进入人的大脑,而余下的20%则由人的听觉系统输送到人的大脑。《无声的语言》一书中也指出,一条有效信息的传播=55%的肢体语言+38%的副语言+7%的说话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中,非语言艺术的充分运用可使语言表达更为深刻、丰富,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肢体语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1表情艺术。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从其脸部表情反映出来。正如罗曼罗兰所言:"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例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已回答问题的学生可采用微笑的艺术手段,对学生进行鼓励。经常性地微笑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更为轻松愉快,对学生热爱语文、深入语文学习具有较好的效果。另外,教师还要充分运用眼神的作用,将眼神的变化与朗读、提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联系起来,从而为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一个表情丰富的教师往往在朗读、提问的过程中比没有任何表情的教师的教学更为有效、有趣。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用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都是有血有肉的作品,每篇课文中的人物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眼神的变化体现人物心理的变化,从而使学生能更为直观地掌握知识点,且从中学会交流沟通中的艺术。

1.2手势艺术。人类在出现语言文字之前都只是通过动作的变换来传递信息,而最常见的动作则往往是手势。双手伸开、举手等动作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另外,随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教材的抽象程度也逐渐增加,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需要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作为辅助,否则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将受到抑制。由此看来,手势艺术的充分运用可有效降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但在使用手势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积极为先、配合使用"的原则,即所使用的手势要尽量积极,且能配合身体其他肢体的动作(例如身体前倾)而出现。

2.声调、重音、停顿等符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是积极利用声调艺术,使学生的语言呈现抑扬顿挫之势。例如,学生在朗读文学作品时,可在重要处通过延长声调或缩短声调来加强效果。以《过零丁洋》为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如未能正确处理文天祥的悲、怒,则很难正确使用声调,同样的道理,如声调变化不明显,作者的心理变化、苦恼、壮志未酬则未能尽情显露,由此看来,声调艺术与作品的深层意蕴有着某种必然的关联。二是合理利用重音,轻、重、缓、急一览无遗。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声音的高低往往体现在重音上,声音的大小往往与教学效果没有必然的联系,有时甚至会出现"声音越大、教学效果越差"的现象,所以,如何正确利用重音提高教学效果、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重音的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一方面,教师可在重点处将声音适当调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在口头交际、表达中也要有意识地对所说的话语进行加工,从而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三是积极利用停顿的艺术,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书画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历来讲究留白,其真正用意就在于给予读者足够多的想象空间,真正实现"一千个读者、一千种想法"的目的。初中语文所选用的内容大部分是中国文人的艺术作品,恰当的停顿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对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3.空间语言、服饰等符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室的座次安排、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都是一种典型的空间语言,这种语言无形中加速或降低了教学进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后进生、成绩较好的学生相互参杂是目前我国座次安排的普遍规律,这种规律对提升教学质量、规范学生言行、以先进带后进、改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另外,教师的服饰也可能对初中语文有一定的影响,即淡雅、稳重的服饰色彩及款式往往是现阶段中小学教师的首选,这种类型的服饰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而非教师本身。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逐渐趋于语言化、文字化。而这种趋势对信息的传递与交换极为不利,甚至可能造成信息传递与接收严重不对等的现象。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担负起语言教学的重任,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大量的非语言符号,从而提升初中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乐.浅谈教师的非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3(8):33.

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范文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要有一种能够创设作品情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艺术的创设语言情境,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乡愁诗两首》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课文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抒发过这种奇异的情感。以屈原的《离骚》为首,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到李白的《静夜思》,从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到杜甫的《新婚别》,所抒发的无一不是一种牵肠挂肚的思念,一种揪心裂肺的痛楚,一种刻骨铭心的挚爱。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体味余光中和席慕蓉的乡愁吧。这样,通过教师深情的语言,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转移到课文的体验上,从而发出了具有共鸣效应的情感波澜。对课文的学习,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注意力常为兴趣所左右。在教学过程中,如教师授课没有意趣,学生势必苦于听讲,注意力分散。上课有了意趣,就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感知事物,去研究事物,这就使得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逻辑记忆力增强。同时,由于情趣高涨,克服困难的一直也会增强。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显然,它不像记叙文那样情感丰富,也不想以论文那样充满哲理。因此,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到《种树“种到”联合国》、《向沙漠进军》等文章时,为了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采用了各种语言手段。如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就用歌唱的形式“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如教育学生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时,就唱到“莫名,我就喜欢你,深深的爱上你,没有理由,没有原因,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教育学生保护动物,节约用水时,就采用幽默的语言,即“动物也有生命,我们没有剥夺他们生命的权利”和“希望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这些幽默的语言比起用命令式的语言如“不要践踏草地”、“请保护动物”、“不要浪费水资源”等干巴巴的语句来,收到的效果好多了。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善于用有声语言激励学生,还要善寸:用无声语言来熏陶学生。伦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实质上是造就完善的人格的过程。教师有良好的人格形象,威信就高,对学生的影响力就大,就会形成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学识渊博,礼貌待人,循循善诱,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就会对你有一种亲近感,就会接受你,接受你的观点和教育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成为学生的表率。换要懂得用面部表情来吸引学生,使学生觉得你容易亲近,和你相处有愉悦感和温暖感,可以和你成为知心朋友。这样,教师的人格形象就感化了学生。

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范文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一种必要工具,对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为保证语文课堂的高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语文教师应重视并掌握语言艺术的应用方法。可以通过幽默、形象的语言,将深奥的语文知识浅化表达,以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规范的语言

语言规范、吐字清晰、发音标准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反之,教师语言不准确、不清晰,就可能困惑学生,影响教学质量。同时可能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但是,分析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师资不足、从前要求不严等),部分教师存在吐字不清晰、发音不标准、语言不精炼的情况。

为改善以上情况,首先,学校应积极提高对教师的要求,要求在校教师、应聘教师应取得普通话等二级甲等以上证书。并在日常的教学中,保证教学语言规范、吐字清晰且发音标准。其次,教师自身应对语言加强重视、提高认识。教师可以:(1)经常阅读。通过各种阅读(如:文章、绕口令等)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针对拿不准、不确定的词汇、句子,可以通过字词典、现代信息技术或者是其他的专业教师帮助自己学习与掌握。以此保证自身语言的准确、规范。(2)写作练习。教师可以经常写一些生活中的小文章、学术性的论文等,通过这样的方法使自己的语言更准确、更精炼。(3)提出错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并及时发现、改正学生错误的语言、发音,并鼓励学生监督教师,及时指出教师的错误。通过以上方式,不仅可以规范教师的语言,同时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与习惯,进而可以为将来的语文教学与学习做出保障。

二、在课文讲解中,使用优美的语言

阅读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可以发现大部分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突出,文字优美且寓意深刻。但是,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通常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被动学习且自己慢慢消化教师灌输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下的语文课堂往往质量不高,且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改善这一情况,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自身的指导作用,了解自身对学生的影响。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除语言规范以外,还应富有美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窗前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为例,该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自己的语言艺术。课前,教师可以借助深情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课堂:“教师是一支彩色铅笔,画出了绚丽的彩虹。教师是一盏明灯,指引了人生的方向。同时,也总有一群可爱、善良的孩子,愿意在教师的窗前种下一株紫丁香。为什么要种紫丁香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窗前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然后,教师可以用富有艺术、带有感情的优美语言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节奏与韵律。

三、在课堂管理中,使用风趣的语言

管理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课堂管理对部分教师有一定难度。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教师以下达命令的语言要求学生,这样的管理形式通常取得效果有限且维持时间较短。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借助风趣的语言,使学生更加喜欢与信服这种管理方式。

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古诗为例。某教师在讲完古诗内容后,为学生留出了自主复习、巩固、背诵古诗的时间。在该段时间,教师在讲台上观察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甲与学生乙同桌二人不知什么原因争吵了起来,且有愈吵愈烈的态势。而在观察期间,学生甲将学生乙的课本扔在地上,还想用自己的书打学生乙。关键时刻,教师灵机一动,对班级学生大声讲道:“大家快看,学生乙的课本掉到了地上,学生甲就把自己的课本给同桌一起看。他们同桌关系可真好,我们是不是该向他们学习呢?”甲、乙两名学生听教师这样说,都非常不好意思。而该教师也凭自己的语言艺术维护了课堂秩序。课后,教师可以将两名学生叫到办公室调查原因,并对两人进行单独教育。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应掌握好语言的使用尺度,以保证教师语言的规范、风趣、生动、优美,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倩.师欲善其教必先美其言: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课外语文,2015(16):1-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2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2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范例(3篇)

    - 阅0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范文关键词:艺术设计;民族文化;风格当今世界的艺术设计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把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艺术设计因图形语言.....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意义范例(3篇)

    - 阅0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意义范文【关键词】三个代表;创新;机制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必须从这一战略高.....

    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范例(3篇)

    阅:0

    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范文篇1关键词:加州科学博物馆;屋顶绿化;生态圈;绿色建筑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A0引言在资....

    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范例(3篇)

    阅:0

    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范文关键词:非语言艺术;初中语文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范例(3篇)

    阅:0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范文关键词:艺术设计;民族文化;风格当今世界的艺术设计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