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基本常识(整理2篇)

来源:

疾病预防基本常识范文篇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卫生工作方针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的意见》精神要求,本着“面向社区、面向农村”、“解放思想、创新求实”的原则,以局直卫生单位为主体,以卫生局为主导,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村卫生室为重点,以常见病、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宣传、公共卫生状况调查、疾病防治业务培训等行动为载体,进一步规范我市传染病防控与管理,对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进行积极干预,增强广大群众预防疾病意识和自我保健技能,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

二、目标任务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本单位、本辖区实际,积极落实“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具体目标要求如下:

(一)结合我市实际,我市“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两个试点单位。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对口责任单位,为试点单位建立一整套规范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制度,为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基层深入积累经验。其它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结合本辖区实际,积极开展“活动”的准备工作和试运行工作。

(二)防疫站作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指导单位,要全力组织并积极参与到全市“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中,为基层单位培训师资、发放各种宣传品,指导试点社区(行政村)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制度。要求组织并参与相关活动全年不少于十类(次)。

(三)局直医疗卫生单位作为“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的主力军,充分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积极与乡镇卫生院加强联系,确定本单位行动试点村(居委会),积极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年开展相关活动不少于四类(次)。

通过此项活动的实施,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基层建立一整套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市、乡、村三级防控网络能力建设。

三、活动内容与对口单位

在活动实施前,要对选定的试点村(居委会)进行一次专题调查,摸清试点村(居委会)的基本情况(人口数量、年龄性别构成、传染病流行现状、卫生室现状等),建立试点行政村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地方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等工作开展情况的本底资料,然后对试点行政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干预。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估,了解工作成效,为“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积累工作经验。具体内容和对口单位职责:

(一)防疫站

(1)负责对试点村(居委会)村医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行培训。

(2)协助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等慢性病综合干预防控工作并建立慢病病人档案。

(3)负责对试点村传染病管理报告知识培训,帮助基层建立规范的传染病报告制度等。

(4)协助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对儿童计划免疫常识的宣传,建立详细的应种儿童底册,规范应种儿童通知程序、接种程序、疫苗保存方法、安全注射知识等。

(5)教会试点村(居委会)居民鉴别碘盐的基本方法,碘盐的适宜食用量以及科学的烹饪方法等。

(6)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使试点村(居委会)每家每户都能够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方法。

(7)开展营养膳食卫生保健知识普及等活动,使试点村(居委会)居民了解健康食品,不食用有害食品。

(8)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对试点村(居委会)咳嗽、咳痰2周以上人员进行痰检。

(9)对试点行政村(居委会)居民饮水状况进行调查,指导群众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二)健康教育所

组织开展行政村(居委会)群众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人员精神卫生知识技能培训,对部分试点村(居委会)60岁以上独居老人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三)市牙防中心

选择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口腔科医生对试点村(居委会)居民进行口腔卫生知识教育,开展行为调查与干预。

(四)眼科医院

对试点村(居委会)青少年视力状况进行调查,宣传眼保健常识,预防青少年眼病和近视等。

四、时间步骤

“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主题活动从今开始,到年底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各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是此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要认真按照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确保此项工作各项任务明确到人、落实到位。防疫站应于月底前,主动协助市卫生局完成试点行政村(居委会)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常见传染病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疫情信息收集报告、协助疾控机构开展传染病疫点现场控制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方法、步骤及相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等。

(二)实施阶段

局直医疗卫生单位要组织相关人员,携带必要的宣传资料、调查表格、干预工具等进入试点行政村(居委会)开展工作,建立试点行政村常住人口中高血压等慢性病人健康档案,对他们日常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帮助试点行政村医生建立规范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免疫接种知识、方法,向试点行政村居民宣传心理卫生保健、艾滋病防治知识、营养膳食卫生保健知识、科学食用碘盐知识等。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干预,收集相关资料,将资料、文件、照片等整理分析,了解干预效果、防治成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基层延伸积累经验。

(三)检查总结阶段

各责任单位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针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密切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沟通协作,探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推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卫生局将对各责任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使“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卫生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卫生局副局长耿爱萍,成员: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各医疗卫生单位行政正职。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相关医疗卫生单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试点工作,收集、汇总试点工作成果,为“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行动计划全面展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各相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制定本单位“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行动计划具体工作内容,要抽调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承担培训、调查、宣传干预及业务指导工作。承担“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主题活动试点工作的青屏、西大街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周密安排部署,积极协调对口单位开展工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试点工作。“疾控工作进社区(到农村)”主题活动试点工作,是今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是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社区(农村)延伸的有效载体,更是医药卫生改革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各责任单位“一把手”作为活动第一责任人,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此项活动纳入今年卫生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疾病预防基本常识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本、预防为主、依照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充分发扬多部分本能机能效果,依法开展对神经病人的综合救治和服务治理,具体增强精神疾病医疗救治才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治理程度,削减重性神经病人生事肇祸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不变。

二、工作目的

(一)坚持县、乡、村三级精神疾病预防服务收集。

(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有用治理医治率2012年到达60%,2015年80%。

(三)开展精神疾病康复服务2012年到达70%,2015年到达85%;精神疾病患者承受康复服务的比例2012年到达60%,2015年到达80%。

(四)将重性神经病人悉数归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化治理,坚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2012年到达60%,2015年到达80%。

(五)心思健康教育、心思健康指导、心思行为问题预防和心思危机干涉工作明显提高。居民取得心思健康指导的比例2015到达80%。

三、工作内容

(一)坚持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主体,综合病院为辅佐,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的精神疾病预防服务收集。

1、增强康宁神经病专科病院建设,首要负责普通精神疾病的预防、医治和康复工作。

2、乡镇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科,村卫生所指定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坚持健康档案,按期开展精神疾病患者随访评价和健康体检,施行精神疾病患者分类干涉及宣布道育工作。

(二)增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和培育。

1、康宁神经病专科病院按医疗机构设置规范装备医务人员。

2、组织开展精神疾病医治专业人员常识和技艺培训,鼓舞在岗精神疾病医治专业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重点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在精神心思疾病预防、筛查、评价、诊治、康复等方面的专业程度。

(三)规范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理服务项目。

1、坚持居民健康档案。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归入治理的时分,记载家眷供应来自原承当医治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为患者进行一次具体评价,为其坚持居民健康档案。

2、按期随访。关于归入健康治理的患者,经过预定患者到门诊就诊、德律风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法,每年至少随访4次。依据患者病情的节制状况,对患者及其家眷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艺练习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眷供应心思支持和协助。

3、健康体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肚血糖,普通体魄检查和目力、听力、活动才能的普通检查。有前提的可添加血惯例、尿惯例、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B超级检查。

4、分类干涉。依据患者的风险性分级、精神症状能否消逝、自知力能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能否恢复,以及患者能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响或躯体疾病状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涉。

(1)对病情不变(精神症状基本消逝,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普通或优越,无严厉药物不良反响,躯体疾病不变)的患者,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病院制订的医治方案,3个月时随访。

(2)对病情基本不变(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处于“病情不不变”和“病情不变”之间)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大夫可在现用药物基本上在规则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需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大夫获得联络。调整过一次剂量后,可延续察看4-6周,若患者症状不变或虽然症状分明但比前次已有好转,可维持当前医治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仍无效,则转诊到上级病院,2周内随访转诊状况。

(3)对病情不不变(神经病症状分明,自知力不足,社会功能较差,有影响社会和家庭的行为,有严厉药物不良反响或躯体疾病)的患者,对症处置后立刻转诊到上级病院。需要时申报本地公安部分,协助送院医治。

(四)组织开展心思征询服务与宣布道育。

组织精神疾病预防专业人员编制影像、图文、图片、文字等方式的宣传材料,经过电视、播送、报至、文艺活动等多种路子开展精神心思疾病宣布道育。按期组织专家深化乡村、社区、学校等开展精神心思卫生常识宣讲普及活动,预防精神心思疾病发生。

四、首要办法

(一)增强组织指导

县级成立精神疾病患者服务治理指导小组,负责有关工作的组织、协谐和严重事项的决定计划与部署等。

(二)明确职责分工

卫生部分

1、卫生行政部分:

负责坚持和完善精神疾病预防服务收集,制订精神疾病预防工作方案与方案,组织成立精神疾病预防专家组,组织开展精神疾病治理服务监督检查。

2、专业医疗卫活力构

(1)县精神疾病专科医治机构

协助县卫生局制订全县精神疾病预防规划,承当全县重性精神疾病治理培训,对乡级精神疾病预防工作指导,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理服务项目标质量节制与评价,做好相关数据和信息申报工作。为精神疾病患者供应诊疗服务,供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承当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任务。

(2)县疾病预防节制机构职责

依据工作需求协助卫生行政部分组织开展精神疾病预防服务治理和心思卫生教育工作。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按期随访、信息搜集与申报,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坚持健康档案,供应患者服药及家庭护理指导,开展精神疾病预防常识健康教育工作。

财务部分

负责依照公共财务的要求,落实相关财务津贴政策并安排有关经费。

民政部分

对符合民政部分医疗救助前提的人员,实时予以救助。

发展改革部分

负责将精神疾病预防归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依据国家投资方案,安排精神卫生建设项目。

人社部分

依据实践状况,将重性精神疾病归入慢性病治理范围,按规则报销药品费用,保证病人门诊和住院医治。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工商管理就职方向(整理2篇)

    阅:0

    工商管理就职方向范文篇1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工商部门大力推进监管模式转型的改革,实现了监管理念由服务计划经....

    疾病预防基本常识(整理2篇)

    阅:0

    疾病预防基本常识范文篇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卫生工作方针....

    运营专员述职报告(收集3篇)

    阅:0

    运营专员述职报告范文篇1一、美国跨国银行内部监管的原则与制度(一)美国企业内部控制的一般原理、原则美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