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整理2篇)

来源:

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范文篇1

【关键字】开腹手术;腹腔镜;阑尾炎;临床观察

阑尾炎(Appendicitis)主要是指患者的阑尾部由于多种因素而引发的炎症,是腹部外科中的常见疾病[1]。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手术为治疗阑尾炎较为成熟的方法,但自从腹腔镜技术出现以后,腹腔镜切除阑尾已逐渐成为临床中治疗阑尾炎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濮阳市红十字医院在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8例阑尾炎患者实施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技术两种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在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8例阑尾炎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技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腹手术方法。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为(43±21)岁,病程18~47h,平均病程(18±26)h,且伴随12例急性阑尾炎、8例化脓性的阑尾炎患者、14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为(38±25)岁,病程15~43h,平均病程(15±25)h,且伴随1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11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3例穿孔性的阑尾炎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1.2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运用气管插管,在全麻中进行手术,在患者脐下lcm处的弧形切口,建立起气腹以后插入Trocar,放置腹腔镜后进行腹腔检查。在腹腔镜监视状况下穿刺到1cm与0.5cm以后插入Trocar,放置分离钳以及阑尾抓钳。在检测确诊患者为阑尾炎以后,吸干腹腔内的脓液,寻找阑尾。采用电凝处理阑尾的系膜,直达到阑尾根部进行套扎,并使用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在Trocar位置处理切除阑尾,使用创可贴粘合切口。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腹手术,在硬膜外麻醉状况下实施阑尾切除术,腹腔局部进行有效冲洗,腹腔污染严重患者将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

1.3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的右下腹不再疼痛,无恶心、呕吐现象;有效:患者的右下腹出现隐痛,偶尔伴随恶心、呕吐现象;无效:达不到上述的指标或者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各组之间的比较;运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验,P>0.05,差异属于无统计学的意义,P

2结果

2.1两组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观察组在实施腹腔镜合手术时间为20~60min,平均时间为30min,在手术治疗中患者的出血量为(11.5±4.2)ml,且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的出血量为(12.1±4.5)ml。

3讨论

阑尾炎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具有较急的起病、变化速度快以及延误率较大等特点,临床上会出现患者腹部疼痛、体温升高以及呕吐等症状,因此应当尽早的对阑尾炎进行诊断与治疗,提高预后效果[2]。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阑尾炎治疗手术的美容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3]。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具有切口小、术后瘢痕小以及腹部外观比较美观等特点,可以有效的达到美容的效果。由于在阑尾炎的手术治疗中切口比较小,因此在所暴露的肠管比较少,对患者腹内脏器的损伤比较小,对患者肠道功能影响较小,在手术后可以尽快的恢复其功能[4]。在跟踪调查研究中得出,患者在手术后的7h后可以下床运动并且可以进行饮食。对患者所带来的心理影响比较小。由于治疗中患者的切口比较小,因此在手术中留入患者腹腔内的纱布或器材的可能性比较小,安全性比较高[5]。本次实验研究中实施腹腔镜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愈总有效率为82.3%,实施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的70.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腹腔镜技术在阑尾炎手术中具有切口较小,创伤面较小,费用比较低以及瘢痕较小,可以有效的达到美容效果,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许峰峰,肖隆斌,吴文辉,等.慢性阑尾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疗效比较.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7,12(34):89-102.

[2]吕建生.腹腔镜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河北医学,2012,11(102):678-890.

[3]金兵,顾新,陆利红.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对比.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9(21):67-98.

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数字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0-0005-01

一、认识数字化

1.何为数字化

数字化是将图片、结构、界限等许多信息转变为可量化的数字,然后利用这些数字信息建立新的模型,输入电脑后统一处理,随后指导现实操作的过程。把数字化技术引入到口腔颌面外科学的诊疗活动中,有利的促进医患沟通,扩展了医生手术野,开辟了同行交流与教学观摩的新途径,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使患者预后功能与美观兼具,提高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2.数字化与医学结合的發展历史

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教授葛旁蒂的著作《数字化生存》问世,随后数字化深入人心,涉及到各行各业。近年来,医学技术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化的发展。CAD/CAM起始于1952年,由法国牙医费朗索瓦.杜雷特教授将之引入到口腔领域;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人发明的3D印刷机并取得了专利权。1995年,美国ZCorp公司开发出了3D打印机。2012年苏格兰科学家首次利用3D打印机造出了肝脏组织;2019年1月,美国加州圣迭戈分校首次利用3D打印了脊髓支架,获得成功;手术导航于上世纪90年代起始于欧美国家。2006年,复旦大学数字化医学中心成功研发了国产手术导航系统;2017年9月,由中国第四军医大学赵铱民教授牵头研制的首台自主式种植牙手术机器人问世,代表着口腔医学进入机器人时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技的辅助,完美的把医学与数字化结合起来,必然为医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数字化在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最新应用

1.互式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和3D打印技术在颌面部手术中应用

交互式图像控制系统[2](MIMICS)是一款由Materialise公司精心研制的以影像学为基础控制系统,具有模块化功能,能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利用MIMICS可以模拟真实情况,生动逼真地恢复骨质缺损。张永福、刘扬等[3-4](2017)报道了MIMICS在下颌骨肿瘤切除后组织重建、颌骨骨折复位中的应用,术中以及术后效果良好,随访患者满意度高。

3D打印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90年代初逐渐兴起的一项新兴制造技术,又名增材制造。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摄像技术的有机结合。其原理是往往以数码扫描为基础,逐层扫描,堆积成形,通过对层片材料的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堆积,精准迅速地制作出三维实物的一种新型加工技术[5]。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3D打印技术的完美结合,成功地实现了缺损部位无缝隙复位。具体步骤是计算机通过CT信息获得立体图像,实现三维模型的重塑。医生术前需要用记号笔标出病变切除范围,同时镜像技术可以辅助生成成缺损区所要的标准数字模型,最后由3D打印机完成赝复体的制作。利用此模型模拟手术,为手术材料的制备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和位置参考。青岛大学杨光辉、王静等(2017)报道了3D打印技术在颌骨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成功恢复解剖结构,达到预期目的。

2.数字化导航在肿瘤切除、骨折复位中的最新应用

导航是计算机辅助手术使用图像处理数据方法之一。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前提下,采用导航系统,作为下一步的进展,便于外科医生在显示器上实时显示手术器械的实际位置,显示病人的CT或MRI三维数据。导航系统通过手术场的放大,可以同时显示不同类型的图像,清晰显现解剖结构,并具有引导手术路径的作用。这些系统最近已经发展,提高了精确度和简化手术程序,以减少术中的危险性。导航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手术的可行性和可预见性,使口腔和颌面部的手术更加精确。

3.数字化技术在颌面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颌面部外伤常常导致患者颜面部外形的损伤,有擦伤、挫伤、撕裂伤、撕脱伤等软组织损伤,也有颌骨、颧骨、鼻骨、牙齿等组织损伤,尤其是造成功能部位严重缺损的患者,心理是影响治疗和预后的显著因素。现代医学一致认为成功的疾病治疗是心理和生理治疗的有效结合。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患者表达出焦躁情绪,拒绝与他人交流,尤其关注别人对自己面貌的看法。此时,数字医学的精确治疗,可使患者对外形恢复充满信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毛映等人(2017年)认为应加强数字化在颌面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

三、数字化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的前景展望

数字化与口腔颌面外科相结合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术前护理,收集数据近而三维重建,精准分析病变大小等,也可以预设切除位置、定点定位、制作导板;2)根据术前三维重建模型,对缺损数据整理录入计算机备用;3)利用导航系统精准指导手术切术,保证安全准确,恰如其分,防止遗漏和过度切除;4)利用MIMICS、3D打印技术等技术制作赝复体,生动逼真地还原缺损部位。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春节值班工作要求(整理2篇)

    阅:0

    春节值班工作要求范文篇1为了渡过一个快乐祥和、安全的春节,确保节日期间生产经营、资金安全等工作正常开展....

    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整理2篇)

    阅:0

    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范文篇1【关键字】开腹手术;腹腔镜;阑尾炎;临床观察阑尾炎(Appendicitis)主要是指患者的阑尾....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整理2篇)

    阅:0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范文篇1[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研究生课程;现状调查:柔性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340-057[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