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的介绍(收集3篇)

来源:

汉字文化的介绍范文篇1

关键词:旅游景点;介绍性文本;翻译策略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以及加入WTO、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国际性盛典的举办带来的各项机遇与挑战,中国旅游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频繁的旅游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来访,鼓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加深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来往。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宣传的地位则显得愈发重要,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给旅游资料的英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景点的翻译是向外国游客宣传和介绍本国、本地的人文、自然风光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译者既要忠实于景点特征和文化内涵,让外国游客准确、全面地了解该地风貌,又要使西方游客对译文有良好的可接受度。汉英旅游景点的介绍性文本有其自身的语篇特点,而其语言和形式受各自特定文化的制约,是以各国游客的阅读目的、欣赏水平和文化背景为基本参照的,因此在文体风格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要使旅游景介文本实现其预期功能,译者必须了解目的语读者对该类语篇的阅读期待,在保持基本意义功能一致的基础上,利用删减和改译等手段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对原文进行调整,在信息上进行整合。在此,笔者以武汉东湖景区的介绍性文本翻译为例,着重分析其中所运用的翻译技巧。

一、四字词语的翻译

中文的旅游景点介绍语言华丽,喜欢用四字结构渲染出诗情画意,使人读来朗朗上口、声情并茂,但语义上往往多有同义重复现象,若直译则明显会使译文臃肿而难懂。对于这种现象,翻译时多用省略的手法,用客观直接的表达,抽象概括出原文实质性内容,给读者一个明确的信息。此外,这些四字词语通常会用逗号隔开,相互独立的,仅仅四个字就可以表现出丰富的意境,但在英文中若是也逐字逐句地翻译则会使语句之间显得没有连贯性,其意境也会消失殆尽,因此在翻译时我会尽量寻找这些词语之间的共通之处然后将其两两合并,通过运用连词、介词和各类从句使之自然衔接起来,既增强其逻辑性,又不会显得过于突兀。

例如在翻译“万倾碧波,清澈见底。层峦叠翠,湖山相映,绮丽多姿”时,我将前两句合并,然后由碧波想到湖山相映,即碧波之上倒映出层峦叠翠的群山,因此通过“abovewhichtherereflects…”引导出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使衔接显得更加紧密和自然。虽然不如原文形式优美富于文采,但是不影响外国游客的理解。

二、景点名称的翻译

景点名称是地名的一种。一般来说应遵循‘音译为主,适当意译,两者结合’的原则。东湖风景区的景点通常都包含丰富的寓意,尤其是名胜古迹的命名,简单的音译无法向外国游客传达出必要的景点信息以及文化内涵。因此我基本上采用的是音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例如,行呤阁XingyingGe(Poetry-RecitingPavilion),听涛轩TingtaoXuan(Listening-to-the-WaveCot)。通过在括号内进行意译使其既保留了原本的中文风貌又向外国游客传达出景点的基本意境。此外,对于中国古代的建筑名称,如“阁、轩、台”并不能单纯地按照其字面意义来翻译,因为有些命名只是为了营造意境美,名称和其所指之间并不相对。例如,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凤标”(thePhoenixStatues)并不是一个标志,而是两个相对的凤凰雕像,因此“标”应当译为“statue”而不是“mark”;同样地,“楚天台”(ChutianTower)中的“台”并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座塔楼,应当译为“tower”而不是“platform”。此外,景点名称如属汉语“单名”,为了照顾音节和外国人的习惯读法,最好把名字后面的“湖、山、园”等同时音译出来,如果是“双名”,则不必音译后面的词。因此在翻译“楚城”时,我将它译为ChuchengTown,这样读起来也显得更加饱满。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很大,各自历史发展进程不一,外国游客往往缺乏对中国地理历史文化的了解,因此有必要适当地进行加注,为其提供一些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背景知识,一是帮助他们理解,二是以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我在介绍楚城时用到了加注的技巧:ChuchengTown(ChuisastatenameusedtorefertotheWuhanregioninancientChina)。

三、长句之间的衔接

在翻译汉语的长句时,也应该适当地将其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和语义关系,利用连词、介词和从句将其组合。另外,对于一些相同范畴的词语,我认为不需要逐字翻译,只用将其上义词罗列出来即可。例如,在翻译“加以大湖之外连小湖,小湖左右又连湖”时,我没有将“大、小、左、右”分别翻译出来,那样会显得语句过于累赘,外国读者也会感到一头雾水,相反,用“size”和“side”两个词语将其概括出来会好很多,也留给游客发挥想象的空间。此外,由于这篇中文原文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我在翻译时也动了不少脑筋,想要尽量维持语言上的优美性。汉语靠词汇出彩,英语以结构见长,因此我使用了大量的从句和长句,营造出排比的效果,在词语的选择上也尽量多变,力求优美。

参考文献:

[1]杨敏,纪爱梅.英汉旅游篇章的跨文化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

[2]郭瑞娟.文本类型理论与旅游资料英译[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4)

[3]康宁.从语篇功能看汉语旅游语篇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5(3)

[4]陆国飞.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的功能观[J].外语教学,2006(5)

汉字文化的介绍范文篇2

关键词:古汉语;介词;以;分析;功用

中图分类号:H10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94-02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以”的解释是:“以,用也。”对“用”的解释是:“用,可施行也。”从许慎对“以”和“用”两词诠释的意义看,这两个词皆属于动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以”作为“用”的意义诠释时,所引用的一条例句,选于屈原《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这一例句中用的“以”和“用”两个词,都是动词,且是同义词。由此可见,“以”在古汉语中,最早是作为动词来用的。我国现存的也是最有权威的辞书《辞源》、《辞海》对“以”的诠释,其义项的第一条,也都是作为动词来诠释的。“《辞源》释‘以’:①用,使用。”“《辞海》释‘以’:①用。”这说明“以”最早作为动词运用,已为世所公认。但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以”的动词意义,后来逐渐弱化了、虚化了,从实词的位置上转到了虚词。而“以”作为虚词运用,随着汉语的逐步发展,其语法功用也不断丰富,其变化也渐趋复杂化了。这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无疑带来了不少麻烦。

“以”作为虚词运用,常见有: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有的语法著作,将代词划入虚词内,“以”有时也用作代词,故从此说,亦列入虚词类)。而“以”作为介词应用的时候,其变化尤为复杂。笔者试图从介词的角度,从古代文献中选其部分典型例句,对其语法功用进行归纳分类分析,以便寻其规律,给阅读提供一点借鉴。

介词的语法功用,一般是用来介绍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给句中的动词,用来表示时间、处所、工具、对象、原因等意义关系。其突出特点是,常与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一起组成特殊结构,帮助后面的动词谓语,完成其语法作用。一般语法书上,常把这种特殊结构称之为介宾结构。如果要想把介词的语法功用弄清楚,就得从这一特殊结构入手。“以”作为介词的运用时,其语法功用自然也具有这一突出的语法特点。其复杂的变化,也离不开这个语法范围。

一、“以”作为介词运用时的具体变化规律

1.“以”与后面的时间名词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例1:(瘫痪)以春夏得之难治。(张锐《鸡峰备急方》)

――瘫痪病在春夏时得的难治。

例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班固《汉书・苏武传》)

――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天回到京城。

上面2个例句中的介词“以”都用在时间名词之前,与其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具体时间。翻译时,通常译作“在”。

2.“以”与后面的方位名词或处所名词,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方位或处所。

例1: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楚辞・离骚》)

――我匆匆忙忙地奔走在(君王的)前后,赶上先王的足迹。

例2:敌以东方来。(《墨子・迎敌祠》)

――敌人从东方来。

例3: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班固《汉书・九五・西南夷传》)

――现在从长沙、豫章去,水路大多干涸,难得行走。

上面3个例句中的介词“以”或用在方位名词“先后”、“东方”之前,或用在处所名词“长沙豫章”之前,与其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方位或处所。翻译时,通常译作“在”或“从”。

3.“以”与后面的名词或代词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所用的方式、工具或所涉及的对象。

例1: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荀子・王制》)

――用奖赏鼓励他们,用刑罚惩治他们。

例2: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张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下》)

――(病人)患了太阳表证,应用发汗法治疗。

上面2个例句中的介词或用在表示方式的名词“庆赏”、“刑罚”之前,或用在表示工具的名词“汗”、“火器”之前,或用在所涉及对象的代词“汝”之前,与其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所用的方式、工具、对象。翻译时,通常译作“用”、“把”、“拿”等。

4.“以”与后面的名词、代词或词组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例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道德高尚的人不因(某人)话说得漂亮就提拔他,也不因某人不好就鄙弃他的好话。

例2: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孙思邈《千金方・序例》)

――(医生)还不能因为病人有钱,处方时用珍贵的药物,使他难得买到。

上面2个例句中的介词,或用在表示动作行为产生原因的名词“言”、“人”之前,或用在代词“彼”之前,与其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翻译时,通常可译作“因为”。

5.“以”与后面名词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所依赖、借助的事物或遵循的准则。

例1:及在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者。(陆以《冷庐医话》)

――病邪进入腠理部位,按时治疗病人,很少有不能治愈的病人。

例2:以脉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许叔微《本事方》)

――按照脉象来看,这是肝经有病,而不是心病。

上面2个例句中的介词“以”,都用在表示动作行为所依赖、借助的事物或遵循的准则的名词“时”、“脉”、“类例”之前,与其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所依赖、借助的事物或遵循的准则。翻译时,可译作“按”、“按照”、“依据”等。

6.介词“以”的宾语的提前与省略。

(1)在古汉语中,为了强调介词宾语的作用,常将宾语提到介词前面。

例1: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

――孔子说:“参啊!我的思想就是用一个道理,把一切事物的道理贯串起来的。”

例2:何以太子可生也?(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根据什么说太子可以复生呢・

上面2个例句中介词“以”的宾语,是“一”、“何”、“仁”、“信”、“忠”、“敏”、“方城”、“汉水”等,皆置于介词“以”之前。这是一种特殊的介宾结构,一般语法书称这种特殊结构为“介词宾语前置”。这种介宾结构,在语义的表达上突出了介词“以”的宾语的意义,这是汉语在表达语义上的一个突出特点。翻译时,需要归原,对介词“以”的翻译,应随句而译。

(2)在古汉语中,介词“以”的宾语,常可省略。在分析古文句时,可把这个省略的宾语看成是代词“之”。

例1: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褚少孙《史记・滑稽列传补》)

――老百姓可以跟(他们)乐享工作的成就,不能跟他们计议工作的开头。

例2:今引未曾有之祸,以()自誓于子路,子路安肯晓解而信之?(王充《论衡・问孔》)

――现在(孔子)引用不曾有过的灾祸,用(它)来向子路发誓,子路怎么能解除怀疑而相信孔子呢?

例3: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美人及左右。(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捧着宝玉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玉)递给宫中美人和左右群臣传着看。

上面3个例句中的介词“以”后面都省略了一个宾语,用括号表示。在分析3个例句时,可以把括号里省略的宾语看成是代词“之”。翻译时,则根据文句中所指代的内容进行翻译。如例1括号中的代词“之”,可译成“他们”;例2括号中的代词“之”,可译成“它”;例3括号中的代词“之”,可译成“宝玉”。

二、分析“以”的功用时需掌握两个要点

综上所述,在分析“以”的介词功用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两个要点。

汉字文化的介绍范文篇3

终于结束了一段时间来的忙忙碌碌,偶得闲,携一本感兴趣的书,沏一杯清清的茶,独享着宁静,一时间全身心彻底的放松,而思想可以任凭自由放纵,这种感觉真是美妙,所以忙碌后读些自已感兴趣的书是极好的一种调节。

从幼小开始便对书法有种特殊的爱好,不知怎的,可能是受祖父的影响,虽然祖父并没手把手教我练字,但自已也不自觉得自我把玩,这也许是DNA的作用吧,今天闲逛了下书城看到一本《从书法看中国文化》的书,突然眼晴一亮,凭着对书法的爱好,对这样的标题觉得很是新颖,在这之前没看到过单从书法方面聊中国文化的书籍,所以带回家一气拜读完。《从书法看中国文化》一书,是韩家鳌老师编写的旨在向青少年及外国朋友透过书法这扇窗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本捷径之作,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它独树一帜,异彩纷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书开篇就铲述书法是奇妙的艺术,从书法最基础的汉字开始进行说明,首先汉字是方块字,虽然人类文明起初都由象形文字开始记录信息,但后来如古埃及文,巴比伦文都走向拼音化,只作为纯粹的符号,而汉字固定在了形体上面成为方块字,线条比拼音要丰富得多,而且单一汉字就能表达丰富的意思;其次汉字用软笔(毛笔)书写,毛笔富有弹性,使得字体线条极富变化;接下来讲了汉字的形体构造,主要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然后讲了汉字的演进,篆、隶、草、楷、行。讲了构成书法艺术基础的汉字后,开始介绍相应的辅助方面,主要是文房四宝,接下来讲了如何执笔运笔的方法,讲究笔势,即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把握将速度、力度、圆度完美的结后,之后提到结构和章法,写字之前要考虑全局“意在笔前,然后作字”,首字要统领全篇,行气贯通,字距行距协调,突出主笔,不能轻视最后一行或一字,讲究题款,印章。

在对书法艺术了解后,作者开始为大家打开这扇窗,开始向大家铲述书法是如何与中国文化相倚相进,主要通过书法与中国园林(举了苏州园林,绍兴兰亭、沈园),书法与古建文化(浙江乌镇、名人雅十给店面题匾),书法瑟佛教文化(魏晋南北朝佛教大盛,手抄经书需求极旺,促成佛教的快速传播,刻经于石,以防经文被毁,如泰山的水峪金刚经),书法与儒道精神(“中立而不倚”的中庸思想滋养每一个书家,中国的美学思想总是把人品放在第一位,这里的人品也就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道家讲究“清净无为,独善其身”,就是遵循万物自身的规律而治之,无为是为了有为,这样也为那些归隐者和不得志者有了恬淡,豁达的精神归宿),书法与民俗文化(涉及内容,春节春联,福禄寿字,对联,挽联、挽词,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书法与帝王文化(古代众多帝王本身也是酷爱书法艺术,有很多是有名的书家,所在书法首先就被帝王极力推崇,作者辨证的的说明了帝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书法与古代教育(涉及到科学,学院、国家、私学等内容,古代书法成为应试的基础,在很多朝代里,甚至出现写好书便成为仕的现象),书法与诗词文赋(对诗,词,曲,赋,文进行了介绍,历代书家都与词词文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李白其书法造谐就极高),书法与绘画篆刻(中国画的笔法都取于书法笔画,所以有习画先习书的说法,),书法与装裱鉴藏(简单介绍装裱知识,装裱使得精妙的书法更好得以展现)。

读完全书,让人在书法方面的知识面大大拓展,虽然全书对于某些方面并无具体深入的讲解,但其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源,为初学者领略书法艺术提供了捷径。友情提醒:本文来自文书文秘网收集与整理,特别感谢原作者!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2023宝宝双胞胎男孩名字精选

    - 阅8

    选择双胞胎男孩的名字 - 第一星座网黄历星座生肖批命双胞胎男孩的名字选择第一星座网络 作者: 匿名11028人在看 我们都说 ‚ 婴儿是上帝送给父母的最好的礼物 ‚ 也是父.....

    夏姓女孩起名大全精选

    - 阅7

    俗话说 ‚ 人如其名 ‚ 可见名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 特别是对于女孩来说 ‚ 名字不仅能彰显自己的外在气质 ‚ 而且还能给自己的形象加分。 夏姓是一个纯汉族、源流单一的.....

    廉政党课讲稿精选模板2025

    - 阅2

    ;守纪律、讲规矩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更重要的是要以实际行动来证实。用;严明纪律,严守规矩给大家讲一堂廉政党课,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认真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

    党员个人检视剖析材料精选模板2025

    - 阅1

    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我将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发扬优良传统,改掉不良作风,在思想上、行动上、措施上拿出切实可行办法,进一步加强自身各项建设,做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党员.....

    噪声污染报告(收集3篇)

    阅:0

    噪声污染报告范文篇1一、“安静小区”的要求“安静小区”是指小区物业管理部门按本指导意见的要求,通过强化....

    汉字文化的介绍(收集3篇)

    阅:0

    汉字文化的介绍范文篇1关键词:旅游景点;介绍性文本;翻译策略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以及加入WTO、北....

    噪声污染的危害(收集3篇)

    阅:0

    噪声污染的危害范文篇1[关键词]噪音污染;来源;危害;整治对策中图分类号:U491.91;X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