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业论文(整理2篇)
来源:
舞蹈专业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课程,并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舞蹈课程的开设比重。但各校的情况不尽相同。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立足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舞蹈课程的开设,充分利用本系专业的师资条件,除了在第一年必修的基础上,还在以后的两年分别设置了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课程,并且为有一定基础和有兴趣的学生还设置了较深层次内容的特色舞蹈班,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途径。
然而,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缺乏专业舞蹈教师,有些院校的舞蹈课是由服装表演的老师兼任。(2)缺乏合适的教材。就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国内目前尚少见有出版过一本合适的面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教材。(3)开课学时偏少。从舞蹈作为一门基础课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学时安排还相对有限,加之真正实施时还会因其他活动的冲击影响而打折扣。(4)生源基础差。长期以来,舞蹈教育一直处于附属和依从的地位。就生源基础来看,虽然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自身体形条件较好,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受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的认识几近空白。(5)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院校舞蹈课仅作为服装表演专业中副设的专业基础课,对舞蹈修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利用所学舞蹈知识进行服装表演编创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总之,在面对社会新时期复合性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在制订教学培养计划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借鉴其他专业服装学院的教学经验,对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内容的编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教学优化体系。首先,根据学校专业办学培养复合性人才的方向和特色,对2007本科培养计划中有关舞蹈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既考虑到开设具有实用意义的课程,如舞蹈基训、形体训练,又兼顾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学养的提高,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以及编排能力。调整教学培养计划时依据“一专多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改变以往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学习舞蹈走过场的误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了以“舞蹈基础,舞蹈素材,舞蹈鉴赏,舞蹈编导,T台表演编创”为线索的学习板块。这些课程可分为三个学段来实施完成。第一学年为基础阶段,第二学年是提高和积累阶段,第三学年除了继续进行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作品鉴赏外,学习重点则转为舞蹈编排并结合专业进行T台表演编创,达到学以致用。此外,又因本校地处江西赣南,赣南有客家风的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有着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因此在舞蹈课时,我们也增加了赣南采茶舞,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客家生活情态,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T台上能走“猫步”,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毕业后走进社会的实际需求。
我们在合理修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而对舞蹈课教学大纲进行了妥善细致的修订:舞蹈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是为服装表演课程奠定基础。例如根据服装表演学生舞蹈知识技能欠缺,但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通过对一些有深刻主题寓意和表现手法独特的经典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知识学养和鉴别能力。如根据学生基础较差且大学生入校年龄在18岁以上,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比较硬,软度差)的生理特性,加上服装表演自身的专业特点,在舞蹈课上更多要求形体的训练、身体韵律和协调感的训练,而非专业性较强的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了解舞蹈训练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领,适度地淡化或删除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要求,培养学生利用舞蹈课所学的舞蹈知识,充分运用到服装表演当中。
大纲内容的编排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标性。就本校服装表演专业三个学年分设的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来看,如何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需要认真思考,第一学年具体内容安排应以基础训练为主,这样才能使教学获得实效。到了第二学年,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性。应在继续加强形体训练的同时,着眼于舞蹈素材的学习和舞蹈创编(流动造型训练、结构训练、组合编排等)能力的培养,为服装表演时不同的服装展示奠定基础。此外,还将舞蹈赏析的内容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在课堂授课练习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把舞蹈课程中所学的创编知识融合到服装表演的编创中,创编出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体验,达到学以致用。
坚持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在施教中,要尽量考虑确定某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既不能按照舞蹈专业的舞蹈课内容来教学,也不能当作是业余爱好课程来对待。在教学形式上,除了集体课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摩优秀的演出。此外,在教学中采用鼓励欣赏、扬长避短的原则,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于服装表演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在施教中选用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至今,我国还鲜见有专用的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的统编教材,但我们可以借鉴高、中等院校专业舞蹈教材,也可以根据服装表演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自己编撰适合本专业实用的教学讲义。
参考文献:
[1]舞蹈论文:高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开设探索.三十二路音乐网.
舞蹈专业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舞蹈专业院校;教育现状;对策
著名舞蹈艺术家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说道:“中国专业舞蹈的教育目的,总的来说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式的前提下,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舞蹈人才。”然而,由于舞蹈专业院校扩招等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意愿便盲目投入到专业的舞蹈学习中来,有的只注重舞蹈身形的训练,而忽视舞蹈理论的学习和艺术修养的培养,还有的则一味依赖老师和学校,无法形成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了舞蹈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久而久之便会影响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培养知识技能全面、多元的复合型舞蹈人才,如何加强舞蹈学子们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知识修养,如何建立科学的舞蹈学习观和价值观,是摆在舞蹈专业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中国舞蹈专业院校教育现状
1.1教学模式方面
如今,有相当一部分专业院校对学生在舞蹈教育方面,仍然坚持过去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培养学生在作品表演与技术技巧方面的训练,忽视其对舞蹈理论及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将舞蹈课变成一种单项信息的灌输,认为动作与技巧教学是舞蹈教学的全部含义,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示范、机械的模仿过程和技术技巧的学习。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思考创作,从一开始就排斥学生在训练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理论素质成为一张白纸,只是单纯的为舞蹈而舞蹈,使学生停留在对动作表象认识的感性阶段。学生根本无法从动作中体会舞蹈的本质属性和审美特点,对舞蹈的内涵意蕴更是一无所知。这种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不平衡发展。
1.2师资力量方面
在专业舞蹈教学方面,目前很多舞蹈教师基本是近几年从一些专业的舞蹈院校(如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毕业的,他们是一支非常年青化的队伍,十分有活力,这些教师都具备较高的舞蹈专业技能水平,但是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舞蹈的程式化动作与技巧,对舞蹈的理论知识与历史轨迹、国内外发展前景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在这种传统模式的熏陶下,一代传一代,舞蹈教学的发展令人堪忧。
2对策及建议
2.1更新教育理念
舞蹈专业院校要更新教育理念,运用素质教育的教学观、人才观、效能观努力适应学生的天性和兴趣。要更新教育途径,由浅入深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掌握舞蹈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要将舞蹈教学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教育过程中,应融入新的思想观念,把人文精神与舞蹈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其单一的教育模式,这样既丰富了舞蹈的内涵,又扩展了知识结构,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
2.2优化课程设置
在课程的安排上,应重视对学生舞蹈理论的教育,引起学生对舞蹈理论的重视,从而使专业舞蹈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培养出更加优异的舞蹈人才。同时,针对学生在舞蹈学习中面对的问题,开设的课程要满足以下几点:首先应该从舞蹈的基础概论入手(了解舞蹈的定义、分类、艺术特点);其次,要学习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历史,这对学生了解舞蹈发展的前景有很大的帮助;最后是针对中国民间舞、古典舞、外国芭蕾舞、现代舞等不同舞种,学习不同舞蹈种类的发展史和艺术特征。
2.3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舞蹈教育中陈旧的、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就要改变过去单独追求技术技巧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理论以及自身素质的修养。同时,在舞蹈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那种单调的讲解,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生机械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进行培养和激发。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要使用精彩、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充分体现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内容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2.4培养师资力量
舞蹈教师是舞蹈教学活动的主导,是舞蹈教学课程的组织者,是舞蹈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当前中国专业舞蹈教育有待解决的,是对于师资力量的培养,除了专业技能的水平培养,还需对这些舞蹈教师的综合文化知识和舞蹈理论方面加以重视。作为从事舞蹈理论教学的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目前的一些高校教师在学校提倡进修时,应该把握机会去专门的理论研究机构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学习专门的舞蹈理论教学机构是如何传授知识的。在课堂上,教师要摆脱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这样会更有利于理论知识在学生思想中的巩固与升华,逐渐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些理论知识概念,促进他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实践表演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冠莲.舞蹈教育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J].美与时代,2003(12).
[2]季明娥.舞蹈教育纵横谈[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6(3).
[3]刘桂芳.转型中的中国舞蹈教育[J].艺术教育,2004(4).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舞蹈个人师德总结(整理2篇)
阅:0舞蹈个人师德总结范文篇1Abstract:Thisarticlediscussesmainlyfromtheviewofcultivatingprimaryandmiddlesch....
舞蹈专业论文(整理2篇)
阅:0舞蹈专业论文范文篇1关键词: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课程,并不同程....
舞蹈实训总结(整理2篇)
阅:0舞蹈实训总结范文篇1(一)注重舞蹈作品深层次探讨舞蹈由音乐、情感、动作三个基本要素组成,表演时三者相互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