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整理2篇)

来源: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范文篇1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社区居民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31-02

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对人群传染病、职业病、公害病、地方病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生存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进行综合性预防和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最终目的在于确保社会全体成员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之能平等地获得基本的健康权利[1]。

目前,国内有关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居民对卫生保健服务(包括妇幼保健[2,3,4]、传染病防治[5,6]、慢性病保健[7,8]、及健康教育[9,10,11])的需求,内容涉及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率、卫生保健知识需求、知识获取方式、服务方式以及需求的影响因素等。研究认为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是居民预防保健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12],年龄、文化程度、费用支付方式等因素对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需求有明显影响[13,1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公共卫生服务无论在服务的项目上还是服务方式上与人们的需求均存在着一定差距。为了解某区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行此次调查,为开展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基础性资料。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苏州市某区所辖的4个城市街道的居民,均在社区生活至少1年,且自愿接受调查者,样本人群为500人。

1.2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采取自填问卷法收集资料。该调查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免疫接种、健康体检、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突发公卫事件处理、健康教育、社区卫生诊断、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需求。对每份调查表进行检查、核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和补充。

1.3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资料经整理、编码和复核后输入计算机,应用excel2003和SAS6.12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

2.1调查人群的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65份,回收率为93%。人群的基本情况见表1。调查人群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占全部人数的84.9%,可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城市社区中覆盖广泛。

3讨论

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需求程度较高的是免疫接种、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项目,说明社区居民对于以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认知度较高,需求亦较高,也反映了社区居民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的预防控制传染病功能认识较为深刻。杨兴华[12]等研究表明,社区居民对于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项目存在较高需求。本调查结果也表明,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项目需求程度也较高,提示随着居民健康知识的提高,其对预防控制慢性疾病的关注度较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应继续加大对慢性病防控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加大慢性病防治工作力度。90.8%的社区居民愿意前往专门的慢性病干预机构接受服务,提示有关部门可以设置专门的慢性病干预机构,切实解决人们的慢性病管理的需求问题。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中得知,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是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病患病情况、职业、家庭年收入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居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好,其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此外,居民的职业状况较好、家庭年收入较高也提升了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水平。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增强健康意识。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该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加强免疫接种、健康体检、传染病防治和卫生监督等项目服务的同时,应积极拓展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服务项目的内涵。并可根据情况开展妇女更年期保健、心理咨询、儿童智商测量等服务项目。要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健康知识,加大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和覆盖面,切实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林山,程晓明,周召梅等.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类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2):86-88.

[2]李景风,程巧云,刘喜凤等.社区妇女保健需求调查与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4):424-426.

[3]曾红友,郭华,邱洁等.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妇女保健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304-3307.

[4]韩煊,洪琦,卢光进等.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儿童保健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1):61-62.

[5]程均福,张险峰,张瑜等.中小城市外来人口传染病防治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7,2(3):1-3.

[6]薛建斌,戴本南.城市外来居民传染病防治服务需求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2):53-54.

[7]田庆丰,崔留欣,韩萍.老年人慢性病的社区医疗保健需求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1):1120-1122.

[8]李迎春,胡传来,陶兴永.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病及卫生服务需求现况调查[J].实用全科医学,2005,3(1):61-62.

[9]朱莉莉,马吉英.健康教育需求隋况调查分析[J].中国饮食卫生与健康,4(1):43-44.

[10]莫瑞豪,陈虾,程颖莲.社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1):67-68.

[11]庄芹,程晓呜,孙任苓.社区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21):57-58.

[12]杨兴华,关静,梁万年等.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5:306-308.

[13]胡晓玲,李森,张开金.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03,5:41-42.

[14]曾小敏,宋艳艳,孙振球.城市居民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调查和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1,18(5):259-262.

作者简介:

顾勤明,男,江苏苏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卫生监督工作。工作单位:苏州市姑苏区卫生监督所。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范文篇2

一、现状和环境

××中心城区自20xx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到20xx年底,共有1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有时一天到晚都没有一个门诊病人,严重亏损,机构工作人员有的工作一两年又“缩回”原单位,卫生服务力量削弱,病人就诊进一步减少,造成恶性循环。究其原因:

一是“小病买点药,大病上医院”,不信任社区。一些群众认为大医院专家多、设备好,感觉更可靠,而社区卫生服务点规模太小、设备更差、药品不全,对医生的技术不放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他们心目中没有位置,大多数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不了解,也就难怪“患者稀少门前冷”。

二是“房屋破旧,设备不全”,被人瞧不起。××中心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公立医院分院“换牌”的,有社会和厂矿、事业单位医院机构“转型”的,这些机构与××中心城区二、三级医院相比是“火柴靠在电杆上——差距太大”。它们有的是租破旧房子,有的是临时装修一两间店面,由于开张经费不足,也未添置医疗新设备和更多药品,致使房屋破旧、设备落后、药品不全。以××东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虽然被评为全省社区服务示范点,但还比不上一个乡镇卫生院。

三是“服务单一,功能不全”,称不上服务中心。目前,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没有完全按照社区服务的要求,发挥“六位一体”的功能,即全面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康复服务,80%的都仅是开展了基本医疗服务,只有20%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外,还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等服务。严格地说,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站其实是功能不全,称不上群众心目中真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是“设置不规范、环境欠宽松”,制约社区卫生发展。一方面,医疗机构过剩。××中心城区人口不足30万,但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和社会办的全科、专科医院有25家,加上个体医疗诊所上百个,还有不少药房,医疗网点星罗棋布。社区服务站可以说是处在夹缝中生存,更难谈发展了。另一方面,上门管理、检查、收费的“婆婆”多。据市卫生局医政科负责人反映,当前到社区服务站去检查的部门大大小小共有37家。东方社区负责人说,“我们买的一台设备花了4000元,但为接待一个部门来检查,仅检测和招待费花了上千元,加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水电费是按照企业的价格收取,真是不堪重负”。

五是服务模式没有改革,社区卫生机构缺乏活力。一些公办的社区医疗服务点是由区级医院或其门诊点“变脸”而来,有的是公立医院改革分流或轮流的医护人员办起来的,其用人机制、分配制度、服务模式都还沿袭大医院的管理模式,“等病人上门”、人浮于事的现象普遍存在,远远不能适应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多样性需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他们都是‘铁饭碗’的医生、护士,我没有用人、分配的自。”

六是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的服务职能急待协调。平时我们讲“小病上社区,大病进医院”,但实际无论大病小病,社区居民更喜欢上医院,并且尽可能上大医院。比如,市人民医院每天门诊病人500左右,其中70%都是来看小毛病的,但他们就是不去收费低廉、程序简便的社区卫生服务点就诊。为解决大医院的“门庭若市”、社区点“门可罗雀”的问题,过去市卫生主管部门对社区和医院“双向转诊”也曾作过布置,但是如何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利益共享和信息互传的机制还急待研究。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会向大医院输送病人,但医院从未向社区卫生机构转过患者。

二、建议和对策

个人认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要提高认识,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发展环境都有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非常重视,总书记、总理都作了重要批示,国务院曾召开专门会议并下发《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

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1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中央财政从20xx年起,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给予必要支持”。鉴于当前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还不太了解、不太信任的情况,建议成立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像重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那样,树立超前意识,提前做好工作,使社区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要搞好服务,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推进。一是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功能”要逐步推进,全面铺开。“六位一体”的服务特点是贴近群众,解决广大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其服务项目都是要在社区完成的。过去,我们社区大部分只搞了基本医疗,少数搞了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至于预防、保健和计划生育基本未开展,“六项功能”没有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指导意见》提出,要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只有这样,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各项工作,才能都顺利开展。二是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软件条件。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标准和管理办法,定好“入场券”,防止鱼目混珠,采取“建、调、并、转”四大举措,重新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形象。同时,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加大人员使用、奖金分配的改革力度,使社区工作人员成为社区群众的“病时是医生、平时为亲人、康复当助手”,做到医患“一家亲”,基本实现“一个电话,服务就到居民身边”,让居民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家门口的医院”、“自己床边的大夫”。三是明确服务重点和职责,协调好“双向转诊”。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分工协作关系,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医院和社区要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如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收集5篇)

    - 阅2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篇11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服务模式1.12002年深圳市宝安区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2002年深圳市宝安区有92个站开展了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接种对象323.....

    摄影学习计划(整理2篇)

    阅:0

    摄影学习计划范文篇11、定期培训,提高新社员的专业水平。2、每月两次左右的例会,交流在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3....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整理2篇)

    阅:0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范文篇1【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社区居民【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

    安全生产重要性及工作要求(整理2篇)

    阅:0

    安全生产重要性及工作要求范文篇1强化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不但有利水利工程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