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影响(收集3篇)

来源:

汉字文化影响范文篇1

关键词汉语日语语言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1.069

OntheInfluenceofChinesetoJapaneseLanguageand

CultureanditsComparisonSignificance

ZHANGYamin

(Zho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44)

AbstractChinahasaverylonghistoryandculture,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increasinglyfrequentexchangesbetweenthecountries,alongwiththedeepeningofexchanges,China'sculturetoothercountries,hadaveryimportantimpact,constantlyexchangeswithothercountries,inourcountryduringChina'sculturaldevelopmentofcultureinothercountriesplayedacertainroleinpromotingtheirlanguageandcultureaddsalotofnewcontent.Inthesecountries,theimpactofcultureonJapanesecultureisveryprofound,andnowwecanfindastrongChinesecharacteristicsfromJapaneseculture,especiallythelanguageofculture.Withfurtherresearch,expertsandscholarson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achievementsinacademicachievementisalsoincreasing.Conductingadetailedinvestigationofthebasisofthispaperanalyzesthefar-reachingimpacton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ofJapaneseproduce,illustratingtheachievementsofSino-Japaneseculturalexchanges.

KeywordsChinese;Japanese;languageandculture;influence

0引言

由于历史原因,日本文化的发展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对两国文化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日本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在引进汉文化之后才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对文化进行研究的时候,语言文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随着历史的发展,两国的交流不断深入,日本文化在吸取汉文化的语言精华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日本文化,特别是日语体系,在近代史中,随着欧美文化的快速发展,日本文化在吸取欧美文化的特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了日语文化,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文化在日本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汉语的积极引进使得日语丰富起来,日本文化由于其特殊的发展历史,具有很强的融合色彩。从目前能够了解得到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引进汉语之前并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在五世纪的时候才在金石文中发现汉字,进而被上层社会使用,以此为基础,日本才逐渐发展了属于自己的文化。

1汉语对日语发音的影响

日本语言文化的产生受汉语的发音影响深远,汉语言在发音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发音,同样日本在我国的各个朝代对汉语的发音都进行了引入和学习。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日语发音,但是从总体上看,在日本的汉字读音一般都是分为两种发音形式,汉语文化中,对日本语言发音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地区发音以及唐朝时期的汉语言发音,所以,日本语言中汉字的发音往往是一字二音。随着历史的发展,目前汉语言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但是吴音在日本语言发音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总体的汉音发音在不断增加。

在日语中汉字的发音方面,由于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我国本身在汉语言发音方面随着历史朝代的不同就有着比较大的变化,同样汉语言文化的不断变化对日本语言的发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日语中汉字的发音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形式,一种就是直接按照汉语中的发音,另外一种就是在汉语发音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变化,进而形成特殊的发音方式。另外在日语的汉语发音中,虽然是按照汉语发音进行模仿,但是由于我国历史时期的汉语发音并不完全一致,所以目前日语中的汉语发音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吴音,也就是我国最早流入日本的汉语发音方式,但是这种发音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日语发音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第二就是汉音,历史上与日本交流最为密切的阶段当属隋唐时期,随着隋唐文化的盛行,汉语言文化在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时期进入日本的汉语发音方式我们一般称为汉音,汉音主要是隋唐时期我国北方一带的发音。第三就是唐音了,唐音主要是在宋朝以后流入日本的,这个时期流入日本的发音方式主要是当时我国南方地区的发音方式。

2汉语对日语文字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两种文字的混合使用是日文的主要方式,在具体的文字当中,日文当中的假名主要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平假名是从汉语中的楷书发展出来的,平假名主要是在日本进行日常的书写和正式的出版物中运用的,片假名则是在对外来文字进行标注的时候运用,我们从具体的日本出版物以及书籍中可以发现,汉字在进行具体的记录的时候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就连日本的官方杂志也承认,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日本文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日语形成的过程当中,汉字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日本文化的日常应用当中还是其他的方面,汉字的影响都是人深远,在日本的初级教育中,学生通常被要求对汉字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日语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汉语的吸收也越来越多,甚至在整个日语体系中,汉语言文化都起着基础作用,我们在对日本的一些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一些重要的文献资料完全是用汉字书写的,在日本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时至今日,汉语言文化特别是汉字的使用依然没有消失,由此可知汉语言文化对日本文化的重要影响,甚至可以说汉字文化的缺失将导致日本文化体系的崩溃。儒家文化在汉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低地位,同时日本文化也非常的信奉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在日本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文字的书写方面,汉字的书写方式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日语中的平假名是在草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汉字,所以说日语在书写方面也具有着极高的书写要求。现在,日语中的书写主要是根据汉语中的行书、草书以及楷书发展而来的,并且在日语的书写过程中,同样有繁体和简体的区别,日本在进行初级教育的时候对书写的要求非常地严格,一些学校甚至开设了专门的书法课程对学生的书写进行严格的锻炼。随着两国的联系逐渐紧密,交流的逐渐扩大,我国的语言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我国文化的重要性。

3汉语对日语文字表达含义的影响

在汉文化当中,有一种独特的语言叫做习语,习语是在日常生活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习语主要是语言中的一些成语以及俗语和其他的语言,这些习语具有音节优美,音律协调以及委婉含蓄的特点,习语的语言形式虽然简单但是包含着丰富的至理名言,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深受我国文化的影响,在日语中习语的数量也非常多,这些习语大部分是从汉语中直接借用的,例如“百闻不如一见”、“吃一堑长一智”以及“马马虎虎”等等。

汉语言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变得非常丰富多彩,很多时候,汉语的表面文字完全一样但是表达的意思却千差万别,汉语言在进行表达的时候具有很大的技巧性,很多时候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把握汉语表达的意思。由于日语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汉语的影响,所以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日语中的一些句式以及语言中也受到了汉语的表达影响,在日语中也越来越简化句式的结构,尽量淡化语言的逻辑性,增强语言中感情的表达。

4汉语对日语书写格式的影响

汉字的书写格式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具有非常严密的书写规范,特别是在进行书信的书写的时候,不管是开头还是正文以及敬语的使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的敬语要不一样,书信的开头和结尾的称谓也不一样等等,这些内容的具体要求已经成为汉语文化中的一部分,同样的日本语言在这一方面也有着和汉语相同的严格要求。通常在进行汉语书信的书写的时候,开头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准确的称谓以及敬语,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真诚的感情,这些在汉语文化中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在日本文化中,在进行书信的书写的时候也必须使用一定的礼貌用语,这不仅仅称为一种书写习惯,更是在书信中表达感情的一种具体的方式。日本语言文化中信电的表达在也具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我们通过对日本信电的调查研究发现,日本的信电表达方式语汉语中的表达方式有着非常多的相同点,在信电的封面,我们要书写详细的邮编地址以及收信人,这些都是汉文化日本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证据。汉语对日本语言文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逐步取代了书信和信电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汉语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依然非常巨大,不仅仅在日语的书写方式上面,汉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日本人们的具体生活当中,由于汉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深远影响,所以日本的很多学者都非常醉心于研究中国文化,这种研究也从另一种角度上传播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

5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文化的发展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随着我国历史的发展,政权的更替,主流文化的不断演变,我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一直没有中断,并且随着两国交流的不断深入,汉文化在不断地对日本文化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成为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基础,由于日本的发展历史,,日本文化非常地注重兼容并收,日本文化具有非常强烈的融合特点,日本人民也非常重视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应用,所以在历史的发展中,汉语成为日语发展的重要借鉴对象,并且对日语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重视对日本文化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日语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对于了解日本历史,了解日本精神文化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日语的学习、书写都有积极作用,也是两国深入交往的基石。

参考文献

[1]王在琦,王玲.日语暧昧语言文化特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1:338-340.

[2]张峦.从日语汉字的读音特点看日语语言文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9:31-32.

[3]邓圆.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研究[J].语文建设,2015.26:95-96.

[4]张敏伶.散议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比意义[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S1:62-64.

汉字文化影响范文篇2

关键词:汉代学风;语文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256-03

汉代是我国封建制度形成和大一统国家确立时期,也是我国封建教育制度确定和定性时期。讲汉代学风,不得不提秦代。秦虽二世而亡,但其书同文、行同伦、以法为教等严苛文化专制政策深深影响汉代文教政策制定和推行,汉承秦制,结合自身特点,探索自己的文教政策。

一、汉代文教政策概述

汉初天下草创,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推行黄老之学,实行休养生息,汉代经济逐渐复苏。“黄老之学”即依托传说中的黄帝及道家创始人老子,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融会了先秦各家学说,主张“无为而不为”,强调“循名复一,民无乱纪”。司马谈将其概括为“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1]。文教政策方面汉初统治者也推崇黄老之学。“文教政策是国家政府制定、颁布和施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总方针或策略,它体现了一定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规定了办学总的指导思想,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的体制、发展规模和侧重点,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纲领性的意义”[2]。汉初统治者推行的文教政策有以下内容。

(一)汉初文教政策

汉初统治者废除挟书令,先秦流传下来的古文经籍重见天日、文化传承。开放私学,文化下移,更多人接受教育;学术思想交流,有百家争鸣之遗风。认识到知识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这些文教政策对维护封建国家统一起到重要作用。群士攻读先秦古籍,尤其是在秦遭受破坏的儒家学说得以保存发展,为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奠定思想基础。

从汉初休养生息,历经文景之治,至汉武帝时期,汉代经济殷实。经济充裕必然要求有适应封建大一统国家的文教政策。到汉武帝时逐渐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二)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具体文教措施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等人建议,逐渐将儒家思想作为统一指导思想,成为培养选拔人才的主要内容,强化思想教育;在中央建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成为主要内容,儒学成为垄断学说。

“独尊儒术”使教育在社会政治和生活中地位空前提高,儒学在教育观念和教育实施方面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当时乃至以后语文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可以说谈汉代的学风,主要是指儒生活经的学风[3]。

二、汉代学风的特点

(一)以治经为主要内容

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等人意见,逐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汉代最高学府――太学,置五经博士,儒家学说成为主要内容,儒学地位空前提高,人才选拔考试以儒学为主要内容,以巩固儒术独尊的成果。社会上群士攻读传授儒家经书蔚然成风。

(二)守师法家法、重依据。

汉初统治者虽废除挟书令,但先秦古籍遭受浩劫,求书和传授异常困难。但为求真,必须严格强调实事求是,重依据,守师法家法。学术界普遍认为,所谓师法,就是指汉初立为博士或著名经学大师的经学;所谓家法,就是指博士或经学大师的弟子对师学的继承与发展,且能形成一家之言,并被学界推崇朝廷认可的经说[4]。正如清朝学人皮锡瑞所言:师法者,溯其源;家法者,衍其流也[5]。在群儒攻读传授经书过程中,出现师有数家、家有数说的现象。为求真守师法家法尤为重要,是群儒攻读经书、士人入仕为官的考量依据。师法和家法关系密切,同根同源,前后相继推陈出新。守师法家法、重依据,形成严格选师制度、尊师重教、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学风,有利于文化经典传承。

(三)讲究辩论

汉代治经讲学蔚然成风,出现师有数家、家有数说现象,出现今经之争、今古经之争,甚至达到激烈程度,这对儒生辩术提出要求。重辩论有助于儒生融会贯通知识、活跃思维和锻炼口才。讲究辩论不仅说明汉代儒生守师法家法、重依据,而且表现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治学态度。这对重书面语言而轻口语表达的封建语文教育是一大进步。时至今日,口语交际仍是语文教育重要内容。

三、汉代学风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汉代儒术独尊的文教政策属于我国古文教育时期,汉代独特学风对我国语文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下面就从语文教育几个重要方面――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来谈谈汉代学风对其影响。

(一)实事求是的学风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汉代儒生严遵学风,治学严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使古文经籍一脉相承,影响深远。期间虽有穿凿附会,但不是主流。西汉司马迁主张“好学深心知其意思”,才不至“寡闻”“浅见”;获得事实要“行万里路”。这一良好学风影响历朝历代,是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的重要因素。

(二)汉代学风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影响

识字写字教学是文教政策实施基础,也是语文教育基础。历朝统治者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即使在秦代也得到极大发展。汉代识字写字教学更加发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识字写字教学,编写识字写字教材

汉代有草律明文规定: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讽书就是背诵默写),还要用各种书体进行考试。汉代吏民上书错了,尚书令有责任检举揭发。(《说文解字・叙》《汉书・艺文志》)。这些规定,促使大家更加重视识字写字教学[6]。汉代识字写字用的教材叫“篇”,有《仓颉篇》《急就篇》等。在这些教材中,有的书收集的字全备,可作学子识字之用,可供辞赋作者选词炼字参考。有的书中是常用字,字数较少,不求全备,专供学童识字写字之用,还教给一定知识。有的书对象是童蒙,除教识字写字外,还侧重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思想教育。这些教材的编写方法和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有利于祖国语言文字统一、民族共同语形成和普通话推广。

2.兴办官学和私学,促进识字写字教学发展

汉代学校有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同时存在私学。私人著书讲学,有先秦百家争鸣之遗风,受众广,束缚少,文化下移,弥补官办学校教育不足。学校教育中的蒙学教育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蒙学教育教授教材为《篇章》。学子有一定基础后再学习《论语》《孝经》和一些律令文字。学后有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有在社会上谋取职业为生的。

3.促进书法艺术发展和书写工具改进

汉代主要通行汉隶,识字写字教学促进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和书写工具改进。

4.产生国际影响

伴随中外文化交流,汉代识字写字教材产生深远国际影响。如日本明治年间,日本曾借用我国汉代史游《急就篇》的名称编写《官话急就篇》。

总之,汉代学风对识字写字教学影响深远,有利于祖国文字统一,民族共同语形成,普通话推广;有利于研究我国语文史、文学史、书法艺术史。扎实、广阔的识字写字教学为汉代进一步推进文教政策奠定基础。

(三)汉代学风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可以进行阅读学习。

1.阅读教学教材

汉代阅读教材主要有:《孝经》《论语》、五经、诸《子》及其他,都是先秦古典书面语言,和汉代口语差别很大,解决识字和语言差异问题是阅读经典第一步。经师先用汉代书面语言逐字讲解先秦古籍,就是训诂,再整理经义。

2.阅读教学方法

汉儒教授生徒读经,包括几方面工作。(1)断句。先秦古籍没有标点符号,要读懂古籍,就得断句,即句逗。汉代叫句读、句投。(2)正音正读。汉字中有不少形声字、假借字、一字数音或一字一音多义字,都增加读音和理解困难。汉儒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汉读”工作,即做注解释读音。(3)解释词语。这是指导阅读教学的主要工作。为解决阅读中语言理解障碍,经师运用行训、声训、义训等方法解释词语。(4)解释全句、句群、或全章意义。(5)指出语法修辞特点,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汉代守师法家法,重依据,经师在指导生徒读经时做的大量工作是比较可信的。汉代训诂发展促使语文教育家涌现,积累阅读教学经验,指导古文教育,对后世语文教学影响深远。(6)随着阅读教学发展,秦汉之际出现我国最早一部词书――《尔雅》,它是学者篆辑经师讲经的故训汇编,在汉代是一部重要的语文教学专用书。《尔雅》主要解释词语。书中解释词语方法多样,注意创新押韵,力求句式整齐。生徒读此书有助于理解先秦古语意思和语法,为进一步读经打下基础。

(四)汉代学风对写作教学的影响

在识字写字和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写作训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写作文体训练

先秦时期知识多靠口耳相传,不利于文化知识传承。古籍经典、先哲智慧久远传承得益于写作教学发展。汉代在继承原有文体基础上,新的文章体裁出现。汉作教学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配合识字写字教学,进行日常应用文体写作;后一阶段和读《经》配合进行,包括各种文体写作训练。如:(1)诗赋类。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是汉赋,尤其是文人献赋卖赋可以得官加爵,激发汉代群儒创作词赋热情。汉赋讲究铺陈、辞藻华丽,以司马相如、扬雄的辞赋为代表。(2)书表笺奏类,包括各种公文和私人书信。(3)颂诔箴铭类,包括各种实用性、议论为主的韵文。(4)论说类,包括各种议论文。还有一种专供考试用的议论文体――策论。这些文体写作训练侧重五经内容和文采。汉代司马迁认为写作要重视内容和文采。扬雄主张辞和事要相称,说话要有验证,坚持正道,不要一昧迎合听者,为文以经为准。这都是汉代学风的重要表现。东汉灵帝时,出现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院――鸿都门学,学生是“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这对儒术独尊的垄断地位是当头棒喝,教学内容、选拔人才不再局限于五经,有利于解放士人思想、活跃思维和学术圈,有利于祖国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2.写作方法

汉代学生多模仿前人作品,以扬雄模仿司马相如最为成功。模仿使写作训练不再无从下笔,但缺乏创新,束缚创造能力。汉代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先写草稿,通过自己或经师修改,即加点,这些好的写作习惯值得借鉴。

3.重视书面语言表达,忽视口语交际练习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持续时间长,文人思想自由得到束缚,说话办事围绕着维护封建统治。汉代重视书面写作教学轻视口语训练是语文教学一大弊端,在语文教育中要注意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齐头并进。

(五)汉代学风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影响

汉代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有上大课(大都授)、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师生问答,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学生自学等方式。这是由于师门学生太多,经师无暇顾及每一位学生。虽有弊端,但积极作用大于不足之处,有利于发挥经师指导作用,给学生留有自由思考、发现问题的空间,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思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都反映汉代实事求是学风的影响。这些教学方法虽距今千年,但对以班级授课为主的当今语文教学改革有很大启发意义。

(六)汉代学风对考试制度的影响

汉代文教政策归根到底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者制定选拔维护其统治的人才选士制度。选士属于政治制度而非教育制度,但它的任务正好与古代教育的基本目标相吻合。选士实际上是“学而优则仕”在制度上的保证,教育的直接动机和结果就是要使学生顺利通过选士而入仕为官。这样一来,选士制度就成为古代教育最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亦即具有“指挥棒”的功能[7]。汉代选士制度主要是察举制,科目主要有常科。这一选拔人才制度反映出汉代学风――以治经为主要内容,同时也使孔子“举贤才”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汉代开始获得了制度上的落实。儒家伦理道德和经学造诣成为贤才的基本标准,守师法家法也是一个重要标准。学校培育培养贤才,而察举制度选拔贤才,改善了国家权力分配的机制,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的巩固和发展。三者之间结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为社会上的儒生广开了进身之路。选士制度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利益驱动。西汉时邹鲁一带流行有“遗子黄金满Y,不如教自一经”的俗谚[8]。然而,察举制在选拔方式和衡量标准上尚不完善,弊端滋生,新的选士制度必然要取代之。汉代察举制度于当时有利有弊,培养选拔优秀人才,使汉强盛一时;于后世,留下经验教训:完善人才选拔制度,要合理公开公平公正,切记沽名钓誉。

四、结语

汉代是我国语文教育制度奠基时期,应运而生的文教政策促成汉代独特的学风――以治经为主要内容,守师法家法,重依据,讲究辩论,渗透在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并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辨地看待其优缺点,立足实践,传承优点,与时俱进,不断改善语文教学,使语文这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之花硕果累累,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7〕〔8〕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2〕毛礼锐.中国教育史简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6〕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汉字文化影响范文篇3

【关键词】语言接触语言融合语言影响

语言,是不同民族得以区分的最显著的特征;语言,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得以流传、发展的纽带。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战争都会带来不同民族直接的语言接触。最常见是词汇的借用。而在古代朝鲜李氏朝代时,正处于当时中国的明朝时期,而两国国土的接壤带来的贸易往来、移民杂居等等,都使得两种语言的接触日益频繁。在文字方面。当时古代朝鲜的谚文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字,而是用汉字进行记录,直至1443年世宗大王发明韩文字之后的一段时间,汉字一直都是朝鲜社会的主要记录文字。而朝鲜文字的发明,也受到了汉语文字、语法、词汇的影响。不同语言接触时,一般是经济文化水平低的一方向经济文化水平高的一方借鉴词汇、语法等语言成分。朝鲜族与汉族接触的过程中,正是这种情况。

一、朝鲜语借用汉语语言成分的原因分析

首先我们要知道,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战争都会带来不同民族直接的语言接触。而促成这些接触的前提是地理位置的接近。不是说地理位置相距遥远就不会带来这些接触,而是相对近的地理位置能为此提供便利。中国与朝鲜接壤,天然的地理位置为两国接触提供条件,民间频繁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到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甚至战争等等都是语言接触的前提条件。

其次,国家地位的对比也催化了语言接触,朝鲜在当时对明朝的尊重和认同,也使得朝鲜民族对于汉语的重视程度提高。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使得朝鲜民族在学习借鉴汉语文化是都是在借鉴参考并且快速吸收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样一来,就使得汉语在朝鲜语的发明以及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是语言表达结构的比较。汉语表达结构的言简意赅,对比繁复的朝鲜语在日常生活表达中所产生的便利,使得朝鲜民族更多的在日常对话中使用汉语词汇,这也使得汉语词汇、语法在朝鲜语中慢慢开展起来,直接影响到了日后朝鲜语中汉语成分的极大比重。

二、汉语词汇对朝鲜语产生的影响

前面我说过,汉语对于朝鲜语的影响,词汇是占据极大的比重的,因为词汇不管在日常生活对话还是官方的文史记录中,都是重中之重。词汇量繁复、缺乏的朝鲜语必然会借鉴汉语词汇,而语言接触中,对期语言结构有着巨大影响的也必然是词汇。朝鲜族借用汉语词汇的现象较多,不仅在口语,书面语中也常见。口语中的借用的大部分是音读,而在书面语中借用的大部分是音借。口语中的词汇是朝鲜族与汉族的直接对话中所学到的词原封不动的搬过来,或者不能直接用朝鲜语表达的少数词汇音读过来使用的,但是书面语中的词汇大部分是音借形式存在,因为汉语中音借过来的词汇更容易理解。

朝鲜族对与汉语中的词汇,并不是全部照搬,有些词汇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理解和语言习惯,丰富了汉语词汇在朝鲜族日常生活中的表达,也更利于自己民族的学习和理解。

总的来说,汉语词汇对于朝鲜语的影响是巨大的,汉语词汇的注入,丰富了朝鲜族的词汇量也提高了朝鲜语的表达能力。

三、汉语语音对于朝鲜语产生的影响

古代朝鲜使用汉字表记,文言分离。而且汉字对于平民来说是高高在上的,当时只有士大夫可以学习汉文,李氏朝鲜第四代国王世宗深感汉字对于文化传播的不便和重要性,迫切需要一可完整表达本国语音的文字。所以世宗大王李在1443年颁布《训民正音》。“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这是《训民正音》颁布的最主要的目的。

现代韩语没有声调,但15世纪创制《训民正音》时,一些韵书记载有声点符号加在固有词和汉字词之左旁。如:

《训民正音》(例义篇):“左加一点则去声,二则上声,无则平声入声加点同而促急”。

《训民正音・解例》:“谚语平上去入,如巷为弓而其声平。:吾为石而其声上。・为刀而其声去。兽为笔而其声入之类。凡字之左,加一点为去声,二点为上声,无点为平声,而文之入声与去声相似。谚之入声无定,或似平声,如为柱,为胁;或似上声,如::谷,:为缯:或似去声,如・罟为钥,・为口之类其加点则与平上去同。平声安

而和,春也,万物舒泰。上声和而举,夏也,万物渐盛。去声举而壮,秋也,万物成熟。入声促而塞,冬也,万物闭减。

这也就可以看出来,汉语对于单一音调来引导发音的朝鲜语来说,在朝鲜语标记、发音方面,都为其提供了参考,而我们现在也可以听到,不论是韩语还是朝鲜语,在有些词汇的发音上和汉语并没有多大的出入。

汉语及汉字在朝鲜半岛上使用了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朝鲜语受到了汉语深远持久的影响。汉语和朝鲜语是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直接接触,而汉语语言对朝鲜语的影响主要实在词汇上面,语音和语法的影响,远远没有词汇方面的影响巨大。两种语言接触,相互借鉴和相互干扰的情况的发生时必然的。这些都导致了朝鲜语词汇的变化、语言结构的变化、语音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有益的,这些变化让朝鲜语朝着表达更加准确,结构更加合理、发音更加多样、使用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说,汉语并没有完全取代朝鲜语的地位,但是汉语对于朝鲜语的产生、发展、变话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2023宝宝双胞胎男孩名字精选

    - 阅8

    选择双胞胎男孩的名字 - 第一星座网黄历星座生肖批命双胞胎男孩的名字选择第一星座网络 作者: 匿名11028人在看 我们都说 ‚ 婴儿是上帝送给父母的最好的礼物 ‚ 也是父.....

    夏姓女孩起名大全精选

    - 阅8

    俗话说 ‚ 人如其名 ‚ 可见名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 特别是对于女孩来说 ‚ 名字不仅能彰显自己的外在气质 ‚ 而且还能给自己的形象加分。 夏姓是一个纯汉族、源流单一的.....

    预防诈骗心得体会精选范文2025

    - 阅0

    当前反诈形势不容乐观,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高发倾向,诈骗类型繁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预防诈骗心得体会参考范文2022,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预防诈骗.....

    守边人观后感精选范文2025

    - 阅0

    守边人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国家意识、国门意识,无惧困难与艰险奔赴防控第一线,坚定以;三气守住、守好、守牢国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守边人观后感参考范文2022,希望对大家.....

    冷链物流发展(收集3篇)

    阅:0

    冷链物流发展范文篇1【关键词】冷链物流冷链物流设施冷链物流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

    汉字文化影响(收集3篇)

    阅:0

    汉字文化影响范文篇1关键词汉语日语语言文化影响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1.06....

    互联网广告管理(收集3篇)

    阅:0

    互联网广告管理范文篇1文号:工商广字【2013】43号日期:2013-02-28执行日期:2013-02-28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