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研究(收集3篇)
来源:
汉字文化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字本位;汉语研究;汉字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091-01
一、“字本位”理论阐述
“字本位”最早由徐通锵先生提出。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内容大致概括如下:
1.语言是现实的编码机制。
汉语中的基本单位――字是再编码视觉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字本位”理论的提出对论证汉语发展演变的系统性特点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2.编码机制的不同影响语言的结构类型。
印欧语中编码机制注重语言的语法结构,而汉语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语义,“明天是星期天”与“明天星期天”,两句编码机制不同,结构类型也不同,但是语义一样,不影响表达。
3.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特点决定语言的语法结构特点。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研究重点即有理据性的字,突出语义、语音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4.“字”是汉语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语音、语义、语法、语汇的交汇点。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纹路,烙印着中华文化的演变。
汉语词汇不同于印欧语的词汇,汉语的词汇系统依次为字-词(词组)-短语,汉语的词汇均由字组成。象形字作为最早起源的文字之一是以字的形态屹立于世界文化,而后新词的产生在南北朝之前,以词形内部交替的单音孳生法为主,南北朝开始,两个单音词根的复合法逐渐占优。
古代文章由字连缀而成,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等,都是一字一字写成,而非一词一词。至现代汉语,我们让说话者说话慢些也是说“你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说”而不是“你一个词一个词的慢慢说”,再如“人民”由“人”“民”二字组成;“电话线”由“电”“话”“线”三字组成,“一心二用”由“一”“心”“二”“用”四字组成,因此汉语研究以“字本位”理论为基础理论是科学合理的。
汉语词汇中作为核心的基本词汇多为字,只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人们表达精密性的需要而产生或分化为新词,如同一个动词“保”古代可以表达很多意思,现在分别说成“保护”“保存”“保养”“保持”“担保”等。但如上所言,这些词是字组合而成,研究其含义与结构仍要以字为本位。如“红花”为偏正结构,中心语为“花”,则其含义侧重“花”,“红”只是修饰“花”的颜色。
二、字与语素
学者们研究汉语一般是引进研究印欧语的方法和规律来研究汉语,将“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定义为“语素”,而就汉语这一拼音文字来说,以“字本位”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则更为实际,一般拼音文字只有“词典”没有“字典”,而汉语既有“字典”也有“词典”,且“词典”里的“词”都以“字头”作“领衔”进行排列。可见,在汉语结构中“字”是纽带,是基础,处于核心地位。徐通锵先生说“字”是“语言中有理据的最小结构单位。”可见,汉字不仅是音义结合,而且是音形义结合的有理据的特殊文字。索绪尔指出:“我们是给事物下定义,而不是给词下定义……。”这就指出汉字来源和分化产生新词是有理据的,如“日”“水”等字的创制即根据物体本来的面貌描绘而成。“熊猫”又称“猫熊”,因属猫类状似熊而得名。“企鹅”由于“立时昂首如企望状,故名。”(《辞海》)这就是“熊猫”、“企鹅”两个词的理据。中国独有的文化也使得汉语中为避讳“死”而产生了“去世”“捐躯”“牺牲”以及“棺材”称为“寿木”,由此,我们可知汉语词汇所代表的汉语是现实的编码机制,其成字、成词都有其现实理据。
汉语是强调字而不计词的,汉语的字其实相当于英语中的单词。汉字是字字独立的,不分词连写,如“北京欢迎你”五个字,字字独立。
三、结语
汉语是一种孤立语,是一种拼音文字,是音、形、义结合的有理据的特殊文字,“字”作为汉语掌心的脉络,是串联起中华文化的纽带,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蕴,因此,汉语研究应以“字”为研究基础。
汉字具有世界语言共有的任意性、线条性、层级体系和组合规则语句和规则,还具有独特的理据性。如与钱有关的字多以“贝”为字元(部首),与话语有关的多以“言”为字元,等,因此,汉字的成系统性,可追溯性和表形性是运用“字本位”理论研究汉语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武英.汉字的理据性.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1),第5期.
[2]韩昆,安福勇.对语言任意性与理据性之争的几点思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23),第6期.
汉字文化研究范文篇2
关键词:数字;内涵意义;英汉互译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人,而人又离不开某个特定的社会文化。”[2](p477)“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参与的各方不仅要熟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而且要充分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特别是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2](p480)数字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数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中西方对数字不同的传统观念,英汉两种语言中数字蕴涵的不同意义及英汉文学中和生活中碰到的有关数字的翻译等来探讨英汉数字文化的差异,以便消除英汉交际中的理解障碍。
二、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差异
由于受中西方文化传统、、语言崇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数字的神化存在着中西方的差异,但也存在着共同的规律。中西方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天数”或“神数”。因此,对比梳理中西方文化对数字的理解和认识对于跨文化交际和数字翻译问题极具现实意义,由于英汉文化的共通性和思维方式的相似性,人们会对同一数字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但是由于英汉民族在自然环境、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又存在着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赋予同一数字不同的情感和联想,而不同的数字可能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
1.同一数字在中英文化中含义相似
一、三、八在中英文化中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含义。汉语中,数字“一”是万物的本源,具有本体性的意义。因此,“一”自古受到尊崇;“一”代表至高无上,这是西方哲学对数字“一”的认识,此外,“一”在中英语言中均有“第一”或“胜利者”的联想义。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赋予“一”的联想意义十分相似。
《老子》的“三生万物”确立了数字“三”的重要地位,赋予了“三”的“终极”、生发、吉祥之义。中国宗教中对三也有各自的思想,如佛教有佛、法、僧“三宝”;经、律、论“三藏”;水、火、风“三灾”;天堂、地狱、人间“三界”;前生、今生、来生“三生”等概念。“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十分吉祥、神圣、圆满的联想意义。在西方文化中,“三”通常表示吉祥、完整的意义。基督教把圣父、圣子、圣灵称为“三位一体”。
“八”是中国人民喜爱的数字,它象征着周到、圆满。“八”和“发”谐音,所以就更得到想发财的人的青睐,人们喜欢自己的房间、门牌、车牌和电话号码等都含有“八”。西方文化和汉文化一样,数字“八”也蕴含吉祥的意义。一是早在古希腊,人们认为“8”意味着丰硕、成就和长寿;二是《圣经》上讲上帝惩罚人类的大洪水中,仅有8人乘坐诺亚方舟逃走,于是“8”就意味着幸运。
2.同一数字在中英文化中含义不同
数字“六”在中文中象征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汉族喜欢用“六”构词。民间有“六六大顺”的吉语,农历初六、十六、二十六被视为举行婚礼的吉日。生活中,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66”、“666”、“6666”的电话号码或车牌号码,因为它们象征着顺顺利利,万事如意。而英语中的“six(六)”却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数字,比如成语:atsixesandsevens(乱七八糟);hitsb.forsix(给某人以毁灭性的一击);sixtoone(相差悬殊)。
数字“七”在汉文化中是被人们常忌讳的数字。原因在于中国人有崇尚偶数的心理,而目与中国人祭奠死者的传统有关。自古汉人对去世的人每“七”日祭拜一次,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因此,汉语中,“七”构成的成语常含有杂乱之意。如“七零八落”、“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拼八凑”等。与汉语不同的是,英语中的“seven(七)”在西方文化中却是一个十分神圣的数字。基督教认为,世间万物是经七日创造出来的,“七”象征无限长的时间,故确定七日为一周。西方人讲究七种美德、七种文理学问、七次圣餐,人生有七个时期、七宗罪。英语中带有“七”的习语很多,如:keepathingsevenyearsandyouwillfindauseforit.(东西保存时间长,终会派上好用场);tobeintheseventhheaven(极其快乐)等。
“九”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数字,中国人对“九”偏爱有加。天有“九重”,地有“九州”。“九”为数之极,由此引出“无限”之说,继而演化出“神圣”之意。因此历代皇帝竭力使用“九”这个数字,以示自己的权力为天赋神赐。皇帝被奉为“九五之尊”,皇帝穿的是“九龙袍”。“九”在汉语中与“久”同音,因此在民间人们也有选择两个“九”的日子作为喜日的习俗,预示“天长地久”。英语中的“nine”没有神圣、尊贵的涵义,但同样也可表示“多”、“深”。如:aninedays’wonder(轰动一时,过后即忘的事情)、Astitchintimesavesnine.(及时医治一针省九针;及时处理事半功倍。)、bedresseduptothenines(特殊场合穿着;打扮得很华丽;穿着讲究)、crackup(flatter/honor/praise)tothenine(十全十美)、oncloudnine/seven(得意洋洋,高兴万分,心情非常舒畅)、Acathasninelives.(猫有九条命。)
3.数字在英汉文化中的对应
3.1数字在英汉文化中的错位对应
文化上的差异在数字的使用上得到明显的体现,不同的民族对数字有不同的禁忌。“四”在汉语中与“死”谐音,故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英美人不忌讳“4”但西方人在生活中却十分忌讳“13”,认为它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原因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古希腊数学家讨厌“13”,认为它是个不完整的数目;有人认为《圣经》上记载,夏娃与亚当偷吃禁果之日是13日,故“13”便成为英语中最不吉利的数字。在日常生活中,英美人就像汉人回避“4”一样地回避“13”这个数字。
3.2英汉文化中数字的零对应
“翻译中常常有一类障碍是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比如,在某一种文化中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的事物或概念。”[3](p473)
英汉数字除了大致对应外,还有许多用法是一种语言中所特有的。汉语中把“十”视为圆满的象征,故有“十全十美”之说。此外,国人除了对一到十的理解和好恶外,还对“百”“千”“万”等比较喜欢,使用频率也很高,故有“百年大计”、“千载难逢”、“万众一心”等成语。再如汉语中独有“张三”、“李四”等用姓氏加兄弟排行称呼他人的用法。英语人名中用数字多表示此人在家族或姓氏中是第几代的,如英王CharlesI,CharlesII,是父子关系。汉语除了人名外,还在地名中使用数字,如各地都有像“三里店”、“五里铺”、“七里河”等地名,也是汉语所特有的用法。
同样,有些英语数字词的用法也是英语所特有的。如“fourleaf”(幸运草)、“four-letterwords”(下流词)、“five-and-dime”(廉价物品商店)、“thefifthwheel”(累赘)、“nine-day’swonder”(轰动一时的事物)、“eleventhhour”(最后时刻)、“eleven-plusexamination”(英国11岁的儿童参加的小学毕业升中学的考试)、“Twelve”(基督的十二圣徒)。
三、英汉文化中数字的实指义与虚指义
1.数字的实指义
在英汉数字习语中,数量词有实指义和虚指义之分。实指义指数词本身的意义。对于带实指义的数字习语,我们在翻译时应保留数字,直接翻译。例如汉语中的成语“一步登天”译为“Reachtheskyinonestep”“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译为“Cleverallone’slife,butstupidthisonce.”同样,英语中习语“Two’scompany,three’snone”译为“两个成伴,三人不欢”。“Threeremovesareasafire”译为“搬家三次等于失火一遭”。[5](p57)
2.数字的虚指义
数字的虚指义是指数字习语中的数字并不代表它本身的具体数目,而是一种脱离了数字实指的文化意义。“数字的虚指用法出现在文章中,多半具有夸张、强调或比喻等修辞功能。作者恰当地运用这类词组可使文章语言凝练生动、生辉添色,达到言简意赅,渲染气氛的效果。”[6](p561)因此在翻译数字的虚指义时不能从字面上的意义去理解,而应该从文化意义上去领会。
2.1汉语文化中的数字虚指义
例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ZengZisaid,”Idailyexaminemyselfforseveraltimes:haveIbeenconscientiousinworkingforothers?HaveIbeensincereindealingswithfriends?HaveIreviewedwhatmyteachertaughtme?”[7](p2)
例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鹤鹊楼》)
译:Ifyoudesiretohaveagoodandboundlesssight,Cometotheupperstory,byclimbingonemoreflight
2.2英语文化中的数字虚指义
例1:Don’tworrywehaveathousandandonewaystodoit.
译:不发愁,我们有许多方法可以做的。
例2:Thechildrenwereintheseventhheavenwiththeirnewtoys.
译:孩子们有了新玩具,高兴极了。
例3:HowmanytimesdoIhavetotellyounottoleaveyourhomeworktilltheeleventhhour?
四、数词习语的翻译策略
1.等值互借法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一部分同义习语,无论内容、形式和色彩都相近。在英汉互译时,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截了当地借用译入语的同义习语。例如:Killtwobirdswithonestone.译为:一箭双雕。
2.不等值互借法
有一些习语在英汉互译中无法等值对应,应尽量采用目的语中的习惯对原有的表达进行改造。例如:Twoheadsarebetterthanone.译为: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3.直译或意译
由于英汉具有各民族风土人情的特色,语言的翻译不可完全对号入座。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说过,“翻译即翻译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原文所表达的信息和暗含的意思对数字作模糊处理,以使读者不产生误解。在翻译时数字可不译出,转译其形象意义。例如:Lookbeforeyouleap.(三思而后行)。或将字面意义直接翻译出来。这种情况固然会给译入语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困难,但是会使一些阅读动机很强的读者发挥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去解读一些费解的词汇,而且会使得读者感到作品离自己有一定的距离,增加作品的神秘感或异域风味。例如:Onedayapartseemsthreeautumns.(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英汉数字除了数字本身的计算意义外,还有非数字的文化意义,具有神秘和神圣的蕴涵。数字的实指运用在东西方文化中是相同相通的,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各民族中存在,是文化“共核”部分,而数字的虚指寓义在不同的文化中又具有不同的表义功能,形成了文化认识上的差异。单一的数字并不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意义。英汉数字文化意义因产生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而存在差异。因此了解英汉数字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在对外交流中相互尊重,减少误会与摩擦,达到交际或沟通的目的。(作者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外语系)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明安云.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J].湖北大学学社,2002.
[4]王红旗.数字神奇的含义[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5]刘忠.罗道茂.思维差异和英汉数字习语翻译[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
[6]伍先禄.李延林.英汉数词词组的虚指义及其翻译[J].中南大学学报,2003.
[7]潘富恩.温少霞.论语今译[M].齐鲁书社,1993.
[8]郭著章.傅惠玉.汉英对照《千家诗》[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汉字文化研究范文篇3
关键词:跨文化;留学生;汉字教学;教学方法
一、留学生汉字教学的意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习者掌握汉语、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留学生对于汉字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到其他汉语技能的提高。然而,对于留学生来说,尤其是对母语是字母文字的留学生来说,汉字学习并非易事,这也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并不十分理想,在大多数对外汉语课堂中,汉字教学只是局限在生字学习环节,缺乏专门的系统化的汉字教学,从而造成汉字学习的薄弱。有的学生口语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汉字的读写却始终处在初学水平,停滞不前。
二、留学生汉字教学的现状
目前,留学生汉字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体系中的比率偏低,这非常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我们通过调研及分析资料发现,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体系中,听力、口语、语法、精读、写作课占主导地位,很少把汉字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偶尔某个别院校开设了汉字课程,也大都是选修课,而且课时比例很低,这样就使得与汉字相关的文化信息根本不能在课堂上传授,学生也无法理解汉字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这一流传至今最古老的文字,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更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字不仅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而且书写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衍生出精深繁复的文化现象。汉字是由形、音、义三要素构成的,如果不了解其语义,不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内容,很难真正达到对汉字的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因此,在开展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不了解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容,就会对汉语的读写等其他技能的掌握造成不容置疑的影响。调查了解到,由于对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视不够,课时少等原因,目前高校留学生汉字教学中,对汉字文化内容的讲解很少,文化教学缺失严重。
三、留学生汉字教学的有效方法――文化导入
鉴于上述留学生汉字教学得到的重视不足以及文化教学缺失的问题,我们认为文化导入是留学生汉字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从表面上来看,汉字、汉语、中国文化是互不相干、各自独立的,但实际上这三者却一脉相承,互为表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汉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汉字的特殊性和汉语背后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内容。在汉字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汉字的构造特点、历史背景及汉字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文化意识。
汉字中有很多是会意字和形声字,它们的音义都可以从字形上得到说明或部分说明。比如,上边“小”下边“大”构成的会意字“尖”;上边“不”下边“正”构成的“歪”;三个“木”字构成的“森”,表示树多;三个“人”字构成的“众”字,表示人多,等等。这些字通过会意给学生讲清楚了,他们就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记住了。再如,形声字的“洋、湖、抱、枪、桩、抓”等,可以从音义两方面得到提示,左边表意,右边表音。我们知道“月”这个偏旁部首是由“肉”演变来的,表示人体的某些部位或脏器,比如肝、脾、肺、肾、脏、腹、肚、胸、腿、臂、腰等,也有表示人体状态的,如胖、肥、肿、胀等;“月”同时也是月亮的意思,而因为月亮有圆有缺的变化,所以“月”字旁还可以构成表示时间周期变化的字,如“期”“朝”。另外,月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明亮,所以“月”字旁还可构成“明”“朗”等字。再比如,“仙”字可以组词成“仙人”,仙人给中国人的感觉多是生活在高山上的人,我国道教、佛教中的高人或仙人多在高山上修行,所以,生活在高山上的“人”+“山”就成为了我们汉字中的“仙”字。
在对外汉字教学文化导入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一些原则,比如整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实用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循序渐进等原则,一定要注意分阶段、分层次、分难度。也就是说,要在充分了解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实际水平和自身所具备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开展对外汉字教学的文化导入,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汉字知识和汉字文化。
四、结语
对外汉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成就与不足总会并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汉字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方面。但是只要我们保持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汉字的特点和规律为基础,积极探讨,勇于创新,就一定会在汉字教学方面登上新的台阶,从而推动对外汉语事业再攀高峰。
参考文献:
2023宝宝双胞胎男孩名字精选
- 阅8选择双胞胎男孩的名字 - 第一星座网黄历星座生肖批命双胞胎男孩的名字选择第一星座网络 作者: 匿名11028人在看 我们都说 ‚ 婴儿是上帝送给父母的最好的礼物 ‚ 也是父.....
夏姓女孩起名大全精选
- 阅8俗话说 ‚ 人如其名 ‚ 可见名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 特别是对于女孩来说 ‚ 名字不仅能彰显自己的外在气质 ‚ 而且还能给自己的形象加分。 夏姓是一个纯汉族、源流单一的.....
新进教师转正个人工作总结精选范文
- 阅0青年教师要;抓常规、厚积累、多学习、勤实践、有理想,把每一次交流活动的收获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像竹子一样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新进教师转正个人.....
教师师德师风总结精选范文2025
- 阅0一腔热忱,身入幼教;一放得失,不做计较;一番磨砺,方能成才;一往情深,初心不改。老师们以爱为出发点、以责任为根本,真正体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和师德风貌。下面.....
校外培训治理(收集3篇)
阅:0校外培训治理范文篇1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培训目前,中国高校有在校大学生2500万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也多达十余万....
汉字文化研究(收集3篇)
阅:0汉字文化研究范文篇1关键词:字本位;汉语研究;汉字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091-01一....
高中教学管理方案(收集3篇)
阅:0高中教学管理方案范文篇1关键词: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实践一、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济南三职专是高中和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