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行业发展分析(整理2篇)

来源:

生物技术行业发展分析范文篇1

关键词:物流产业;共性技术;三链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5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019-03

0引言

我国物流产业的服务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现有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多集中于传统环节的单项技术,侧重于技术变革和工艺革新,而没有从产业整体角度来系统考虑整个产业发展所需的起基础、支撑作用的技术,由此导致了产业升级缓慢、竞争力不强。对于这些能够支撑带动产业发展的技术,GregoryTassey[1]最早在其提出的技术经济增长模型中将其命名为共性技术,其后国内外学者对共性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特征、政府作用[2][3]等方面,而在对共性技术筛选或识别方法等方面研究有限,尤其缺乏对服务产业特别是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这对于整个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和提升非常关键。因此,我们需从物流产业整体出发,对其共性技术进行研究。

1物流产业共性技术定义和特征

1.1物流产业共性技术概念它是对提升物流能力起关键性基础作用的一组先进的、具有较大用户价值的技术和能力的集合体,能对物流业一个领域或多个领域的技术进步产生深度影响,能够与其他技术组合一起广泛应用于一定范围物流企业,物流产业共性技术是物流产业领域的重要基础技术。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物流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属于服务行业,所以物流产业共性技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技术的概念,而且更多的指在物流领域内普遍应用和产生深刻影响的管理技术。

1.2物流业共性技术的特征

1.2.1整理性整理性指技术可以直接或经过小幅度的改造,就可以在物流产业内不同行业,或者在不同区域环境内广泛使用,以及与相关技术集成组装后可研发为适用范围更广的实用技术的程度。

1.2.2开放性开放性是物流企业、科研机构共同的技术平台,指共性技术在物流行业内可以被普遍采用,能够和基础技术一起为物流领域后续开发提供支撑,包括各个研发机构的关键技术、主导技术、实用技术等。

1.2.3阶段性物流技术的发展除了自身的不断创新外,还吸收大量其他行业的先进科学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集成创新。

1.2.4外部性物流产业共性技术有很强的外部性,不具有竞争性,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技术,可以共同使用。

2物流产业的三链分析

2.1三链分析法虞锡君提出“三链分析法”,即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的分析框架,是借鉴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原理,对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然后分别找出产业链的瓶颈环节、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技术链的薄弱环节,再深入研究三链之间的关联性,最后落实到技术链上,发现和锁定共性技术的过程和方法[4]。

2.2物流产业链分析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关系,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产业关联。

物流产业链是产业链殊的一类,这一类产业链将物品的流动作为其中的构成环节和要素。如图1所示。

目前对产业链的研究主要是从制造业进行的。作为服务业的物流业经过产业延伸后形成的现代物流服务在产品特征和生产方式等方面与制造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产业链结构也必然存在差异。与制造业产业链不同的是,物流产业是围绕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经历了运输、仓储等子产业分别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子产业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复杂,逐渐形成一个多边关联、相互配合的产业群落。产业链上的企业为一次物流活动的完成而共同配合,都可以与客户接触,企业间以横向关联为主。

2.3物流产业价值链分析本文研究物流产业价值链主要是关心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和产品的附加值水平,即整个产业链上的价值分布。综合物流产业现状,单一的物流环节增值空间有限,而物流活动与其他活动的结合会产生集聚效应,为企业带来附加值。通过微笑曲线我们可以对物流产业价值分布进行描述(图2)。目前我国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单一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从物流价值链可以看出单一功能的物流服务处于价值链的最底层。

2.4物流产业技术链分析本文仅对物流产业的核心技术构成的技术链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整个产业的结构(图3)。

物流产业的技术链根据服务的上下游链接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管理层、信息层、操作层。不同层次下物流活动所包含的内容不相同,各自的侧重点也不同。管理层是物流活动的大脑-对物流活动进行决策。管理层包含物流系统的规划技术和物流系统的管理技术,主要是为物流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技术内容包括物流优化技术、物流仿真技术、物流预测技术等。信息层包含信息的采集技术、传输技术、处理技术,操作层是物流活动的四肢-物流具体实践。操作层主要涉及先进的物流装备技术和集装技术,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大型车辆、高层货架、立体化仓库、集装箱等。

3物流产业的共性技术研究

3.1物流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的互动关系物流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之间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

3.1.1物流产业的产业链与技术链的互动关系现代物流业属于新兴产业,是在传统物流业与信息技术产业之间产业融合的结果,是一种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模式。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就形成不了现代物流产业。

物流仿真技术、预测技术等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产业链向供应链管理方向延伸,逐步渗透到生产领域、消费领域。互联网技术与物流技术的融合,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产业链向全球范围发展。装备技术等的发展使得产业链走向更加专业的领域。

产业链受到技术链变革影响的同时也会反作用于技术链,由于产业链上价值分布的差异会导致高收益的环节吸引大量企业,从而形成了竞争关系,推动了这些环节技术的发展。随着物流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低端竞争越发激烈,促使企业逐步向产业链高端管理层发展,这必将带来物流规划管理等关键环节技术创新的进一步活跃。

3.1.2物流产业的价值链与产业链的互动关系物流产业对应金字塔结构的不同层级以及不同的企业类别和竞争方式,上、中、下游分别对应价值链的高、中、低端。

价值链的低端是以提供单一的传统运输、仓储等服务为核心的,以资本密集和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中小物流企业以及工商业的物流部门。由于这层次企业数量多、运作模式简单、技术准入门槛低,欠缺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导致完全竞争格局出现,加上近些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其增值空间和利润空间都十分有限。然而,其数量庞大,是物流产业的主体。

价值链的中端,以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其业务准化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综合实力,以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数据交换,条码技术,RFID技术等先进物流技术为支撑,可以根据客户企业的需求,提供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优化客户企业的物流运作,为客户企业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发展提供支持。

价值链的顶端,供应链一体化整合型物流该类型企业的增值幅度最大,业务从物流领域延伸到供应链管理,拥有高效的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国际化物流操作经验,准确的市场定位,一体化服务流程,并形成物流服务品牌。

3.2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的重点通过对三链互动关系的分析,将形成完整产业链以及占据价值链高端所需的技术支撑进行归纳总结,可从五方面提出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的重点:

3.2.1物流标准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立物流产业标准化体系框架。研究制定物流产业总体标准发展框架,补充完善物流产业的基础整理标准,制定和完善物流服务、监管、客户反馈等服务性规范与指南性标准,推动形成物流技术与服务标准体系,提升我国物流产业标准化水平,提高效率。

3.2.2物流产业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开发物流信息系统模块化、功能化软件和中间件,为增强企业自主信息化研发能力提供支撑和手段。加快物流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解决行业、企业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

3.2.3物流产业作业技术与设备研发、集成应用物流作业装备上研发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化的运输设备、分拣设备、装卸搬运设备、仓储设备等。作业技术方面主要是对生产各环节的管理、调度、监控、跟踪、反馈和调整。

3.2.4物流产业服务质量监管与评估集成平台建设包括物流监测分析、政务公开、行政执法和社会应急等主要功能的物流服务质量监管与评估集成平台。集成信息公开、网上准入、消费者申诉、满意度调查与公示等公共服务内容,建设行政许可、诚信管理、安全管理、时限监测、消费者申诉、公众满意度评价、资费及邮编查询等公共服务子系统。

3.2.5物流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技术研究旨在推动物流产业向产业上下游延伸,积极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为构建物流企业与物流合作伙伴协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信息沟通和业务联动,加强互利合作。包括:物流业与交通、铁路、航空、海运等协同技术研究、物流业与电子商务服务协同技术研究、物流业与制造业服务模式协同服务技术研究等。

4结束语

先进的共性技术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支撑作用。适合的共性技术识别方法,有助于政府产业部门提高科技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效率。对于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如何界定物流共性技术以及如何筛选出现阶学术界产业急需的共性技术,已经成为了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使用的三链分析法,是一个新段的观点,还属于宏观上的一个分析框架,具体如何在物流产业共性技术的筛选中运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TasseyG.Thedisaggregatedtechnologyproductionfunction:Anewmodelofuniversityandcorporateresearch[J].ResearchPolicy,2005,34(3):287-303.

[2]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概念、分类与制度供给[J].中国科技论坛,2006(3):45-47,55.

[3]马名杰.共性技术的内涵与评判标准[J].新经济导刊,2005,4.

生物技术行业发展分析范文篇2

【关键词】现代色谱;涂料检测;应用分析

涂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用于涂抹在物体表面形成膜状物质,从而起到保护、装饰、隔温、隔热、绝缘、防辐射等作用,因而涂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科研、建筑、电子机械等各个领域。因材料差异不同,其所拥有的性能以及应用范围也有所不同。随着生产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涂料的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往往在涂料中增加新的物质,当有些物质有毒或者含量超标时就会对人身体或者环境造成危害,因而需要运用现代色谱技术对其进行检测。

一、色谱检测技术检验原理

色谱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分离技术,实际生活中所运用的涂料成分多样化,对于这样一种高分子材料的混合物,色谱技术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对该样品的的分离,检验出该混合物中所含有的一些化学组分的种类及含量并对每种化学物质进行研究分析。

色谱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依靠被检测的样品被处理汽化以后,随后进入色谱柱,该色谱柱中含有一些特殊液体或者是一些固态的填料颗粒,这种液体或者填料颗粒在其对流的作用下可以根据被测样品中混合物的个组分的熔沸点,相对分子质量,以及运动时的运动速率的不同将它们进行分离、吸附、沉淀。其结果就是这些混合物样品中的各组分先后流出色谱柱然后进入分析检测器中进行检测。因而,这个包含色谱柱在内的分离系统和分析各样品组分的检测系统就是色谱技术的两大核心技术。

二、色谱检测技术的技术特点

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色谱柱内部填充的固态填料颗粒的半径越小,其对被检测样品的分离效率也就越好,但是这并不说明固态填料颗粒的半径越小越好,正是由于这个原由,使得这种内部填充固态颗粒的色谱柱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固态填料颗粒的半径太小,往往会造成色谱柱内部的堵塞现象,以及检测过程中,对色谱检测仪一次性的投入量较少等问题。

但是,该色谱检测法在进行检测是一般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对色谱内的峰宽、峰高以及峰面积等进行分析。另外,较为先进的色谱检测仪还可以将多组样品同时进行检测分析,且分析结果清晰准确,可以极大地提高样品检测效率。因而,与其他一些传统的检测分析的方法,例如,蒸馏、分层萃取、高速离心等技术相比较,该色谱技术具有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以及分析结果更加精确等优点。

三、现代色谱检测分析技术在涂料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我国工业产业发展迅速,而工业上的涂料产量也较之前大大增加。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增加,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涂料的成分越来越复杂,因而其中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现在的工业涂料一般性地按照形态分类,大概可以分为液态、固态和粉末状态的三种涂料。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国家陆续对工业涂料的一些相关成分以及含量做出了规定,但是也仍然有一些为追求高利润的涂料生产厂铤而走险对一些有毒不合法物质进行违规添加。因而在工作中要严格对这些涂料样品进行检测,对其中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严格处理。

(一)对现代涂料的各组成成分进行检测分析

一般来说,对现代涂料进行检测分析时,其涂料中所含有的各种化学成分以及每种化学成分得含量十分重要,且分离难度与研究各组分所占有的比例难度较大,因而现代色谱检测分析技术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对生物基质当中涂料的分析

涂料检测分析包含有很多内容,其中不仅仅有涂料中各种成分的检定,还包括各种生物基质当中涂料的分离与提纯。在传统的生物基质当中的涂料检测分析中,当经过分离系统分离提纯以后进入到其检测系统部分的分离物往往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两种或含有微量杂质的混合物。为了保证在复杂的生物基质中结构鉴定与痕量分析的标准量化,现在色谱检测技术逐渐成熟,尤其是研究人员将部分质谱技术应用到现代色谱检测技术中,将使得该技术在实际中生物基质中的涂料检测更加灵敏,纯度高,速率快。

四、现代色谱检测分析技术在涂料检测中的应用类型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逐步发展,因而各种科技分离检测方法对涂料检测领域都有涉猎,各种新的分离方法,新的检测技术被不断应用到现代色谱的检测分析之中。其中该技术对涂料的的研发以及各种化学成分的检测的应用类型主要就分为以下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两种。

(一)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主要是对一些高分子化合物乳液中的单体以及涂料中游离的单体和溶质溶剂来进行分离检测的。它的主要分析目的是对样品进行化学物质量化的检测,由于我国涂料行业迅速发展,气象色谱技术凭借着其分离效果好,纯度高,检测结果精确,灵敏度高以及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涂料检测领域。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目前在用于船舶等物体的涂料领域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该相色谱法主要是针对一些沸点高,高分子离子型的生物化合物分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意识到船舶等涂料中所含有的有机锡元素对海洋生态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威胁。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于该物质的分离与检测十分简单,只需在常温下就可将其进行分离,不再像传统分离过程中采用萃取高温高压的方法。该方法对样品分离条件简单,并且相对于其他分离技术,更可减少分离过程中原料的损失率。

五、结语

现代色谱检测技术是新型的对各种样品物质检测分离研究的一种新技术。它具有分离速度快,效率高,检测结果精准灵敏度高等优势,通过对在涂料检测方面的应用可体现出现代色谱技术在我国生产领域的重要性。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新要求的不断提出,现代色谱检测技术将会不断进行改革,功能也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