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足球安全预案(收集3篇)

来源:

小学足球安全预案范文篇1

1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安全措施

1.1组织教学要严密、课堂纪律要保持。

实践课上,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学生未经允许不能擅自离开队伍,尤其是投掷烃和接力跑等项目。在投掷类教学炽,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规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面投掷。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已有的田径规则及场地上的限制线进行限制。投掷教学中应如何捡器材都要有明确的要求。

1.2上课时,要让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教师在室外上课时,要根据不同的天气,不同的项目做好不同的准备活动,冬天由于温度低,各关节灵活性柔韧性差,准备活动时间应长一些,充分活动开各关节。前滚翻技巧项目应着重做好头颈各关节准备活动。跳高等跳跃项目,应多做足踝关节活动等。教师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准备活动选取不同的着重点。

2不同教学过程运动操作预防

2.1短跑和中长跑项目教学。

运动操作预防措施:检查跑道,清除障碍物,确保跑道平整,再进行教学。学生练习时要摧毁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道跑,终点冲刺跑时,要特别注意自己身体的平衡,上体不应过分前压,造成摔倒。中长跑要按照田径规则合理分组起跑,人数不应超过去时12人避免学生相互挤撞,绊倒,做到有序进行。跑的过程中后面的学生要摧毁规则跑进,如要超越前面的同学,必须从其外侧超越。

2.2跳远、跳高等项目教学。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教师应先确保助跑道貌岸然平整,起跳楹牢固。足踝关节应尽量活动开。跳远沙坑应刨松,推平,女生可以适当前移起跳点。防止有学生放不了坑。跳高架应彩橡皮盘,沙坑里应放置海绵垫或刨松沙子。教学时,起跳方向要一致,避免正反方向同时起跳。

2.3足球项目教学。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参加足球运动,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健康善量力而行。运动量要由小到大,使身心的承受能力逐渐提高。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踢球前必须戴护腕,护膝等防护套,小腿前面用护板保护。守门员要戴上手套,还要了解基本的守门技术。踢球前后要适当饮水,天热时,饮水要增加。运动鞋要全脚、柔软,这样可以很好地防震,减缓双脚所受的冲击。严禁穿钉鞋踢球,足球比赛时,学生应遵守比赛规则,动作要小,自我保护意识要强。

2.4投掷项目教学。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教师应将投掷场地画好投掷线、安全线,学生则遵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做到口令统一指挥。比如:掷铅球练习中,可以画两个区域,一个是投掷区、一具是安全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第一组投好后,不捡球,退到安全区。由第二组上前捡球进行投掷。依次进行。

2.5单、双杠等器材教学。

单、双杠器材项目特点:动作较难,手臂力量要求高,危险性大。

小学足球安全预案范文篇2

摘要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运动强度大、速度快、对抗性强,运动中损伤发生率是比较高的。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的方法和专家走访的方法,从三项运动的项目特征、运动方式、技术特点对比分析了这三个项目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的种类与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或干预损伤发生的有效措施,以期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小这些项目运动损伤发生率,保护运动员、延长其运动生命的目的。

关键词运动损伤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项目

一、引言

运动损伤,即在运动过程中及之后发生的各种伤害及并发症。了解运动损伤的特点可以做出预防和准备,对防止其发生有很大的帮助。

损伤发生率是指每项训练(比赛)1000小时内每个运动员发生损伤的次数。研究表明,在相似的训练背景、技能水平及对损伤定义一致的情况下,排球运动员的损伤率为1.7~3.8次/人/1000小时;男子篮球运动员损伤发生率为8.6次/人/1000小时;足球运动员训练时损伤发生率为4.6次/人/1000小时,比赛时为21.8次/人/1000小时,总损伤发生率为8.6次/人/1000小时;手球运动员为8.3次/人/1000小时;冰球运动员训练时为14次/人/1000小时;而比赛时高达78.4次/人/1000小时。从以上比较中可以看出,在三大球项目中足球的损伤发生率是最高的,其次为篮球,最后为排球。

有统计资料显示,足球运动员的损伤中急性损伤占41.8%、急性转慢性占58.2%。其中,9.5﹪为头部损伤,2.2﹪为肩部损伤,4.6﹪为肘部损伤,3.9﹪为腕部损伤,6.6﹪为腰部损伤,2.4﹪为胸部损伤,4.1﹪为髋髂臀部损伤,14﹪为大腿损伤,14.8﹪为膝部损伤,8.5﹪为小腿损伤,22﹪为踝部损伤,7.4﹪为足部损伤[1]。

在篮球运动常见的损伤中1.47﹪发生在头颈部、2.93﹪发生在肩部、11.72﹪在腰背部、6.59﹪在手臂、4.4﹪在肘部、8.42﹪在腕部、15.02﹪在手指、10.62﹪在大腿、16.12﹪在膝部、3.66﹪在小腿、16.85﹪在踝部、其它部位为2.20﹪[2]。

而在排球运动员常见的损伤中,有4.4﹪发生在颈部、1.7﹪在腹部、3.3﹪在小腿、4.4﹪在大腿、9.9﹪在手指、8.3﹪在腕部、4.4﹪在肘部、8.3﹪在肩部、14.9﹪在踝部、17.1﹪在腰部、21.5﹪在膝部,其它部位为1.7﹪[3]。

由于这三个项目的运动方式上的差异,造成其运动损伤的部位不全相同(三个运动项目损伤的部位中,下肢损伤所占比例较大。而篮球、排球中上肢损伤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足球)。但是笔者发现其损伤原因极其相似。因此,这三个项目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可以是相同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的方法和专家走访的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三大球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

1.足球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

现代足球比赛的速度快、强度大、对抗性强。比赛中,技术动作多、战术复杂、难度大、拼抢凶猛,则对球员技术、战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对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足球运动员的损伤部位主要发生在下肢。这是由足球运动的特点决定的。其损伤发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大腿、小腿、足、头颈。最常见的足球运动损伤主要有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外踝韧带损伤、髌腱腱围炎、腰肌损伤、踝关节滑膜炎、大腿后肌群拉伤等[4]。

2.篮球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

篮球是一项集身体素质、技巧、智力为一体的紧张、激烈的并直接与身体接触的对抗性运动,其技术动作包括跑、跳、投等基本技能。并且必须在激烈的攻守对抗中完成各项技术动作,是一种瞬息万变的运动。

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手指、腕关节、大腿、腰背部、手臂等。其常见的损伤有膝关节挫伤及半月板损伤、踝关节损伤、跟腱周围炎及疲劳性骨折、掌指及指间关节损伤、髌骨软骨病(主要症状是膝部疼痛、酸软、上下楼梯疼痛,起跳、滑步和急停等半蹲姿势疼痛加剧,猛力跳起上篮和落地时刺痛)等。其中最影响技术发挥和运动能力的就是髌骨软骨病[5]。

3.排球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

排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竞技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反应、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等各种素质。排球运动具有对抗性强、强度大、攻防转换快等运动特征。

作为一项技能性要求很高的竞技体育项目,在技术上有它特殊的要求,包括快速移动、起跳以及各种击球和控制球的动作,这就使膝、踝、肩、腰、腕、指间关节等成为损伤较高的部位。其常见的损伤包括有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腰肌拉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关节损伤、右膝外侧半月板损伤、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肘关节屈腕肌起点损伤、第5掌指关节脱位、第4指第一指间关节脱位等[6]。

(二)三大球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尽管三大球项目的运动方式有所不同,造成损伤的部位也不全相同,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其绝大部分的损伤发生在下肢。其损伤原因和其运动特点密切相关,且其损伤的发生均由于身体受到的外力远远大于其承受能力而造成。因而采用同样的预防措施来防止损伤的发生也是完全可行的。

1.三大球项目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第一,三大球项目运动方式、技术特点方面的原因。

(1)足球运动发生损伤的原因分析

足球运动是一项竞争激烈的对抗性项目,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比赛场地大、人数多、时间长、运动量大;技术动作多、战术复杂、难度大;拼抢凶猛、对抗激烈。一场高水平的比赛,双方因争夺和冲撞倒地次数多达200次以上,可见对抗之激烈。这就是它成为损伤发生率较高的运动项目的原因之一。如足球运动员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损伤、十字韧带的损伤主要就是因为技术动作的要求如“对脚”、向内侧扣球过人、脚弓推球等而引起的。十字韧带的损伤主要就是大力射门踢空引起的。

(2)篮球运动发生损伤的原因分析

由于篮球运动对抗性强,跑跳频繁,高空争夺激烈,攻守变换快,如跳起投篮、“盖帽”、抢篮板球、抢断球等动作都要求运动员不断起跳,不断改变身体姿势。因此,篮球运动员发生的损伤与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项目特点是密不可分的。下面仅以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为例来具体分析。在篮球运动中,踩在他人脚上或落地缓冲动作不正确失去重心,急起急停和反复改变方向跑,足在踝关节处于屈内翻或外翻活动状态下,常因踝部不稳造成距腓前韧带(踝外侧)和三角韧带(踝内侧)的损伤。人体在腾空后踝关节因解剖学特点而处于”J”字形的自然屈内翻位,如落地时稍有不慎便会造成踝关节的扭伤,重者还可伴有腱断裂和骨折。在篮球运动员的损伤中,踝关节韧带的损伤占首位。

(3)排球运动发生损伤的原因分析

排球运动技术动作大部分是在腾空跳起或半蹲状态下完成的,因而膝部的伤痛发病率较高。起跳虽主要由下肢来完成,但扣球拦网、跳发球等需上肢配合,连结上、下肢动作的枢纽是腰腹,所以腰伤在排球运动员中也比较常见。下面仅以排球运动员上肢的损伤为例来具体分析。在排球运动员进行拦网时,由于判断不准确会出现起跳时间、位置不对、拦网手型不正确的情况。此时,非常容易出现指间关节脱位及韧带撕裂上肢的损伤。

第二,其它方面的原因。

(1)训练方面的原因(缺乏科学性及水平不足)

在训练方面,主要存在训练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比如,教练员、运动员缺乏对运动损伤防治的知识,因而在正式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或者对训练的安排不合理。安排的训练量过大,过于集中;疲劳训练,带伤训练等,这些都增加了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另外,还表现在对力量、体能、速度、灵敏及柔韧性等一般身体素质的训练不足及专项技术训练的水平低下的问题。如,以股二头肌为代表的膝外侧肌主要有伸屈、固定半月板及稳定膝关节的作用。而以缝匠肌为代表的膝内侧肌主要起掌管小腿内旋和防止膝外旋不稳的作用。因此,肌肉力量、肌肉柔韧性较差的运动员在运动时受伤的机会很大。再如足球运动中,某些运动员头顶球时不能协调使用颈项部与腰背部的力量主动争顶,此时,颈项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被动等球,就会造成球砸头而非头顶球。这样是很容易造成颈项部肌肉及颈椎的损伤的。因此,若专项技术训练不够,动作要领掌握不好也是造成足球运动员损伤的因素之一。

(2)心理因素的影响

应激、焦虑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因素也可以诱发运动损伤。且不同的心理状态对损伤次数和损伤严重程度均有一定影响。因此对于教练员来说,观察、识别运动员的整体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3)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比赛中,运动员犯规、故意伤人、裁判判罚不严、运动员自身的保护措施不严密等人为因素同样也是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此外,天气、场地、服装等不良也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是相关的。

2.预防措施

(1)广泛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工作。要积极宣传运动项目发生损伤的规律及保健知识。使得运动员产生有伤者积极治疗,无伤者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自我保护(适当佩戴护具),形成积极防伤的思想。

(2)科学安排训练,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的水平。尤其要针对运动员易伤部位(膝、踝等)及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心理辅导,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3)加强医务监督,防止过度训练。不能忽视医务监督在防止运动损伤中的作用。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医生应监督训练计划的安排,建立运动员个人伤病档案,定期检查,并提出营养方案。这样做对损伤的预防是有积极作用的。

四、总结

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运动强度大、速度快、对抗性强,运动中损伤发生率是比较高的。本文针对这三个运动项目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有效预防损伤的措施展开了研究,对其运动训练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一)三大球因其项目特征、运动方式与技术特点的不同使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造成损伤的部位也不完全相同,从产生损伤的力学机制来讲,损伤的发生均由于运动过程中局部身体环节所受到的外力远远大于其承受能力而造成,因此,三大球各项目根据其各自易受伤的部位加强其承受能力的训练是防止损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二)总的来说,三大球项目损伤的原因有以下2个大的方面:①运动项目自身技术特点的因素。因其运动项目本身的要求和人体身体结构之间是存在潜在矛盾的,则这些项目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是永远存在的。②其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训练方面的原因,运动员心理方面的原因及天气、场地、裁判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原因。

(三)对于运动损伤的预防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广泛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工作。②科学安排训练,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的水平。③加强医务监督。

参考文献:

[1]马国川,欧阳孝.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规律及防治的初步探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

[2]张新定.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规律及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

[3]赵文娟.中国国家男子排球运动员训练致伤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

[4]周捷,田得祥,任玉衡,胡跃林,敖英芳,吏和福.足球运动损伤初步流行病学研究[J].体育科学.1997.

小学足球安全预案范文篇3

关键词:中小河流;气候;暴雨;灾害;防汛减灾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全球各国科学家上百年持续的观测和几十年艰辛的探索,为人类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100年中上升了0.74℃,而且这种变暖的趋势还在继续。关于全球气候变化一个重要的结论是:气候变化将会导致气候事件变率增加和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包括降水的变率增加,极端干旱、连续干旱以及强降水发生的频率增加。这就意味着洪涝、干旱、台风和山洪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都将加大,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将构成了更加严重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1加强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的必要性

大江大河历来是我国防汛抗洪的重点,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但是水灾发生几率更多的往往是中小河流和中小型水库。近年来我国防汛形势特点总的是大江大河在持续加大投入,建立水文遥测系统、提高堤坝防洪能力后水势平稳,一些地区遭受洪涝灾害,损失惨重,主要是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失事造成的。

中小河流洪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防洪标准低。绝大多数中小河流防洪标准都是3~5年一遇,遇到常见洪水就可能发生洪涝灾害。二是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开发、乱采矿石、拦河设障、挤占河道,一旦发生洪水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三是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小,汇流快,气象监测困难,水文观测站点缺少,防洪难度很大。四是中小河流地质地貌情况复杂,发生洪水时极易诱发山地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五是中小河流治理的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对水利的投入,但是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和大湖的治理,中小河流的投入不足。

以上原因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在国家对水利投入不断加大、大江大河御洪能力稳步提高的同时,加强对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是非常必要和迫在眉睫的。

2中小河流的暴雨灾害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对应对气候变化提出要求,即“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对中小河流的治理,中央高度关注,200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今年全国开展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水利部高度重视,将其列入了今年的重要工作内容,并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9月份在湖南长沙全面布置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中央编制近期(3年)治理项目规划,并争取在09年下半年实施。

3如何开展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工作

3.1暴雨灾害易发区的调查编制

要卓有成效的开展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应对区域内的河流全面了解,这个了解不仅是根据历史资料来了解,更应该走下去了解,现时与历史相结合,深入调查中小河流暴雨灾害易发区并编制成册是开展这项工作的第一步。这步工作应涉及以下内容:对历史上发生过的洪水灾害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洪水及洪水灾害的特性与成因;在实地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躲灾和避灾预案;探讨建立快速、准确的降雨实时观测系统及洪水预报系统,研究建立区域暴雨与洪泛区灾害损失的相关关系实用模型;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总结探讨如何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和组织全民搞好避灾工作,探讨系统治理洪水灾害的措施和途径。这项工作应该以各省区的地级市水利部门为实施单位来完成。

3.2用非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水

从大江大河的防汛抗洪经验来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作为防汛抗洪的非工程措施,它的投资少、见效快,在防汛抗洪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而不可替代的,因此在中小河流暴雨灾害易发区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是防治手段之一。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达,无线通信得到迅速推广普及,这为建设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提供了稳定而多样的信道。从目前的情况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的管理运行工作主要由水文部门完成,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和地方老百姓对系统知之甚少,因此,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洪水防御组织体系,是有效防御洪水的重要保障。各地重点突出乡(镇)及村组的组织建设、落实基层干部的防灾责任,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紧、抓实:首先,各洪水易发区都明确行政首长为洪水防御第一责任人,汛期发生较大降雨时主动向水文、气象、国土等部门了解本次降雨的范围、强度及是否引发灾害,所有乡、村干部都联系防范责任区;其次,落实干部防灾责任,重点是如何确保人员安全、组织群众和物资转移;第三,制定部门防灾职责,水利、水文、气象、国土、卫生、安全监督等部门都明确洪水防御职责;第四,把各级领导干部落实洪水防御工作的好坏纳入到干部考核范畴,作为干部考核、奖罚的一个重要依据;第五,建立责任追究制,用严格的责任追究保证各项职责落到实处。

在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落实防灾责任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洪水防御预案。有效防御洪水,涉及到的工作多,一旦暴发洪水,要能够迅速组织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抗灾中,必须要制定和落实完备的、操作性强的预案,包括水库调度预案、人员紧急转移预案、抢险预案、救灾预案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制定详细的、以避灾躲灾为目的的人员紧急安全转移、安置预案,涉及到洪水发生的条件、影响范围、安全区域的划分、人员紧急转移安置方案、预案启用条件及程序等各方面内容。预案一经制定,各地广为宣传,组织干部群众学习、熟悉,有些地方还有必要组织实践演习。这样当洪水来临时,各级责任人可迅速启动预案,有效组织抗灾工作,群众可以按照预案确定的转移路线紧急逃生,避免关键时刻打乱仗,减少灾害损失。

3.3用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水

中小河流洪水灾害频发的原因,除了天气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落后,很多企业及个人没有根据相关环保政策对自身活动后果影响行为做出相应的补救,造成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引起河道淤积,同时由于不合理的采砂、采矿以及占河建房、向河道倾倒垃圾等侵占河道的违法行为,导致河道行洪能力日渐萎缩。对于这样的河流,应采取清淤疏浚、修建堤防等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水。清淤疏浚的目的是要还河流的天然河道,因此清淤的河段要尽可能的彻底且不让清淤出来的物质再回到河流中。经过清淤修堤的河道,要加强后续管理,避免“前人”清淤修堤之后“后人”跟着破坏。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

    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

    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开学第一周周记精选[15](整理9篇)

    - 阅0

    开学第一周周记篇1开学的第一周,我觉得自己的字比以前好看多了,也有很大的进步。开学的第二天,我们就进行了第一次听写,我的字写得还行,得了一百分,李老师还发短息告诉所有家长,回.....

    小学足球安全预案(收集2篇)

    - 阅0

    小学足球安全预案范文篇1摘要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运动强度大、速度快、对抗性强,运动中损伤发生率是比较高的。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的方法和专家走访的方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