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收集3篇)
来源:
发生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文篇1
关键词:旱涝;灾害预测;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P4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辽阳地处辽宁中部,太子河的两岸,属旱涝灾害频发城市。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气候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旱涝灾害日益成为辽阳市最严重、最难解决的水安全问题之一,并日益成为影响辽阳市粮食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因此,对辽阳市旱涝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当地旱涝变化规律,有效防涝防旱,解决水资源危机,采取防灾减灾的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以减轻影响和损失,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2辽阳市及葠窝水库概述
辽阳市位于E122°35′04″~123°41′00″,N40°42′19″~41°36′32″,全市总面积4731km2,境内共有大中小河流29条,组成了太子河、浑河两大水系。全市共有水库9座,引、蓄、提水工程144座,地下水井4031眼,不仅负责本市农业、工业、生活用水,还承担着鞍山市局部地区人民生活用水、鞍钢等工业企业的生产用水及太子河下游的营口大石桥等市的农业用水。辽阳市主要自然灾害是水灾,本地区降雨量时间集中在7~8月,且经常有连续性大雨天气,境内危害较严重的是浑河和太子河。与此同时,旱灾也时有发生,并有加重趋势。据史料记载,自1950年以来,辽阳市曾7次遭受重大洪涝灾害,5次遭受重大干旱灾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葠窝水库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境内的太子河干流上,始建于1970年,1974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它集防洪、发电、灌溉、工业用水、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属国家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按300a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a一遇洪水校核,相应库容为7.91亿m3,兴利库容为5.08亿m3,最高洪水位为102m,有效灌溉面积10.68万hm2,年农业供水量10亿m3,工业供水量1.12亿m3。
3系统概述
为了减少旱涝自然灾害给辽阳地区造成的损失,有效的抗旱防涝,《辽阳市旱涝特征分析及旱涝灾害预测研究与应用》通过分析辽阳地区的旱涝特征,以BP网络、灰色模型(GM)理论和马尔可夫理论为基础,应用Spss和Matlab系统,建立适合辽阳市的灰色预测模型、马尔可夫过程的改进残差灰色灾变预测模型和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旱涝预测模型,研究优化模型为辽阳市旱涝灾害预测及其防治提供依据。其主要内容如下:
3.1基于气象资料的辽阳市旱涝特征分析。
3.2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改进残差灰色灾变预测模型的研究。
3.3对辽阳市旱涝等级进行评估,建立适合辽阳市的GM灾变预测模型,并在辽阳市旱涝预测中应用。
3.4建立适合辽阳地区的GNN组合旱涝预测模型,并在辽阳市旱涝预测中应用。
4系统效益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本旱涝预测是通过对辽阳地区旱涝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适合辽阳地区的GM灾变预测模型和GNN组合旱涝预测模型,并在辽阳市旱涝预测中进行了应用。经2009、2010、2011年验证,预测结果精准,完全与实际相符。太子河流域葠窝水库率先采用该预测结果指导供水调度,加强了主体工程运行的可靠性,提高了水库的防洪、兴利效益,并最大限度减轻了控制范围内的旱涝灾害损失。
系统效益的直接来源是系统在正常年份、大洪水/严重干旱年份、极端水文和工程事件发生年份通过科学合理地改变水库运行方式实现的。改变运行方式就是将常遇调度方式改变为防洪预报和预蓄预泄调度方式。
防洪预报和预蓄预泄调度方式是适宜在降雨径流年内和年际变化不均匀地区实施的水库调度方式。这两种调度方式可在确保水库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增蓄有效洪水资源,达到减灾除害和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双重目的。
防洪预报调度方式是将洪水预报信息应用于水库调度,适当减少防洪库容,增加蓄水。
水库预蓄预泄调度方式是在适宜的洪水发生条件下,利用短期降雨预报和洪水预报在水库中预留水量,接到暴雨预报后再进行预泄,使下一次洪水到来之前,预蓄水量以安全方式全部泄出。
辽阳市旱涝特征分析及旱涝灾害预测研究投入使用之前,由于缺少精准的预报,葠窝水库不能实施防洪预报和预蓄预泄调度方式,限制了水库在适当的年份改变运行方式。旱涝灾害预测研究投入使用后,提高了洪水预报精度和调度方案的可靠性,增长了预见期,使水库实施防洪预报和预蓄预泄调度方式成为可能,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1经济效益分析
辽阳市旱涝特征分析及旱涝灾害预测研究与应用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指旱涝预测到发生灾害性干旱和洪水时,减免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这部分经济效益按假定无本旱涝预测情况下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与有本旱涝预测情况下实际的灾害损失差值计算。
本文分别分析2009、2010、2011年通过施用旱涝灾害预测改变调度方式产生的直接防洪抗旱效益。首先计算这三年实际各类旱涝灾害损失;然后根据运行期实际发生旱涝灾害情况进行还原计算,求得假定无旱涝预测情况下,各类灾害损失。其中,单位旱涝灾害损失综合指标按2010年生产水平和价格水平调查和计算。以表1为例,逐项计算出农业防洪抗旱、林业、水产业等八项指标各年的直接洪灾损失值,综合后得出,防洪抗旱直接经济效益可达7425.71万元。
4.2社会和环境效益分析
《辽阳市旱涝特征分析及旱涝灾害预测研究与应用》自2009年施用以来,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4.2.1社会效益
主要有5方面:
4.2.1.1减免了在2009年因严重旱灾、2010年因严重洪灾致使辽阳地区和太子河流域葠窝水库上下游农、林、牧、渔等减产失收,造成供应紧张,影响人民生活或引起饥荒等社会问题,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和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4.2.1.2避免了因洪灾引起工商企业停业停产、学校停课等,影响社会正常运行秩序;
4.2.1.3缓解了洪水给居民的精神压力,减轻防洪抢险的负担,避免躲水逃洪的劳顿;
4.2.1.4减轻了组织灾区居民撤退转移和安置救灾的负担;
4.2.1.5避免了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居民的精神打击,减少抚恤、救济等负担。
4.2.2环境效益上
尤其在避免洪灾使生态环境恶化,维持生态平衡的收益方面,主要作用有:
4.2.2.1避免了洪灾引起水质和卫生条件恶化,造成疫病流行,居民健康水平下降;
4.2.2.2避免了土地被冲毁、淤压,导致沙化荒废;
发生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防洪排涝;问题成因;措施对策
Abstract:thedomesticurbanfloodcontrolandwaterloggedeliminationworkisanimportantcontentoftheconstructionofurbanizationisoneofthecityresidentstoensurethenormalworkandlifeofthefundamentalguarantee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societytohavetheimportantmeaning.But,thedomesticurbanflooddisasterfrequentlyoccurs,directlyaffectthecityPeople'sDailylifeandsafetyandproduction.Belowislookingforreasonsofproblems,thispaperdiscussesthecountermeasurestosolveproblems,andtoimprovethesystemofcityfloodcontroldrainagecapability.
Keywords:floodanddrainingwaterlogging;Problemscause;Measure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21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防洪排涝的严峻形势
2011年6月23日下午4时30分左右,北京突降暴雨,截至当晚7时,城区平均降水57毫米,个别地区最大降水量达182毫米。这场暴雨洗刷了闷热的同时也让北京城狼狈不堪,城区多处积水,多处道路瘫痪。今年5月10日前后,两场雨,使我国南方数座城市受淹,部分路段积水深度达1米左右。综合我国的内涝的情况,城市的防洪除涝减灾工作已经是重中之重,城市的防洪除涝工作是一个持久之战,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我们一定要做好十足的工作,制定出可行的而且有效的对策,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暴雨带来的内涝和洪灾。城市人口和财富高度集聚,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引领核心,城市一旦受灾,损失巨大。洪涝灾害是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最主要灾害之一,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滨水而建,均面临洪水淹没和雨后内涝问题。因此,城市的防洪排涝问题形势严峻,必须全力应对,寻找成因,制定对策,以期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
2城市防洪排涝的问题成因
2.1暴雨频发而强度骤增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因素和大规模城市建设所致的大气环境变化,我国暴雨频发,暴雨强度骤增,且降雨集聚,降雨造成高水位洪水,瞬时降雨量大而降雨时间长,造成严重的城市外洪内涝。
2.2河道淤塞致泄洪能力降低
由于城市和周边区域的河道长期不清淤疏通,河底标高上升,河床的宽度和深度减小,泄洪断面缩小,流水不畅,当上游洪水下泄和本市暴雨汇集时,形成高水位洪水,危及城市安全;且城内雨水无法外排,造成城区大面积渍水,构成城市外洪内涝严重局面。
2.3城市位置不当及布局不合理
现有城市、城镇已建于洪水淹没的区域或低洼积水区域,经常受到洪水侵袭。例如,安徽省金寨县县城位于水库下游1km泄洪水位以下的梅山镇,1991年7月暴雨后水库泄洪,县城大部被淹,损失达1亿元;四川省射洪县城选址于地势低洼的太和镇,在四川省8·17洪水中损失惨重[2]。有些城市新区在选址时仍建于低洼积水地区,同样会饱受洪涝之苦。
2.4渗水地面减少而径流速度加快大规模城市建设建造了大量的建筑和道路、广场等硬质地面,大量减少了渗水地面和植被,使暴雨的径流速度加快,渗水面积减小,雨水快速聚集,单位时间内的雨量大大超越城市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从而导致了涝灾的发生。
2.5防洪排涝标准偏低而不匹配
有防洪任务的城市大都十分重视防治外洪,各地在按国家标准确定防洪标准时,往往就高不就低,如上海市确定的黄浦江干流及城区段的防洪标准达到了千年一遇,通过建设堤防来防止洪水的入侵。但是,由于历史上的分部门管理,城市往往忽视排涝工程的建设,排涝标准定得过低,这也是城市内涝时常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6现状防洪排涝设施配套不足且运行不力
现状城市防洪排涝设施普遍配套不足,老城区防洪排涝设施标准低,设施老化。老城区大多为雨污合流排水体制,排水管径小,故障多,加之管理不善等原因,加剧了老城区内涝的灾损。如江苏省如东县城少数地域,每遇稍大的暴雨,路面积水较深,家具商城进水,居民床铺、冰箱泡水。
2.7城区地面标高处理不合理
老城区往往由于历史原因,街区地面标高偏低,有些道路标高高于街区地面标高,街区雨水难以排入道路下的排水管道。尤其是紧邻老城区的新建区的地面标高高于老城区地面标高,雨水向老城区汇集,加剧老城区的内涝。
3城市防洪排涝的对策措施
针对问题成因和灾害状况,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3.1控制热岛效应,保护气候环境
严格控制城市大规模耗能排热,提倡节能减排,保护大气环境,避免因成片的城市热岛效应而引发气候环境变化,减少暴雨频发机率。
3.2疏浚河流水系,提高泄洪能力
城市建设与水利建设统筹协调,疏浚城市和周边区域的河流水系,降低河床底部标高,拓宽河道,增大泄洪断面,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加强河流堤防建设,提高抗御洪水的能力。
3.3合理布局,避让洪涝灾害
对于处于洪水淹没区域或低洼积水区域的老城区,采用加高加固河道堤防、铺设大管径的排水管道和建设排涝泵站,或局部搬迁,开辟湿地等措施,抗御洪水、排除积水、纳缓洪水。
3.4增大渗水地面,减缓径流速度增大渗水地面,采用扩大绿地面积,建设渗水道路、广场等方式,使雨水渗入地下,并减缓地面雨水径流速度,减缓、减少雨水骤积。同时,在绿地中适量开挖河池水面,纳洪、蓄水造景,使周边街区不受淹。
3.5完善防洪排涝标准,防洪与排涝标准相互匹配
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应采用国家标准为基本保障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省、区、市具体情况,编制各自的相应标准、规范。特殊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特定的标准。尤其要注意防洪排涝标准相匹配,适当提高排涝标准。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排涝标准,如上海市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随时排除;江苏省排涝标准也为20年一遇,南通市结合自身实际还加上最大24小时暴雨逐时段不受涝。
3.6充实防洪排涝设施配套,完善管理,提高运行能力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应考虑难以进行雨污分流老城区的雨水量。老城区道路窄,可采用简易共同沟的方式解决地下管线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新城区开发必须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建设防洪排涝设施,统筹解决外洪内涝问题。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设施建设中应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并通过完备的管理确保排涝设施正常运行。
3.7科学处理城区地面标高问题
因地面标高过于偏低而常年受淹的老城区,可在地势最低处开辟绿地,挖掘河池水面,纳洪蓄水,改善老城区绿化景观环境。地面标高高于老城区的紧邻新建区,应在新老城区结合处开挖河渠,拦截新区流向老城区的雨水。
4小结
总之,上述对策措施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采纳、优化,以便系统、有效地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
参考文献:
发生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文篇3
关键词:现代城市;防洪规划;重点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在城市建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人们居住的方便、舒适和惬意,还应该考虑到自然灾害(如图1)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尤其是针对洪涝灾害时,城市规划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加以应对,以尽量降低损害。然而,目前我国城市防洪设施还比较薄弱,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没有跟上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与城市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为了确保城市发展和防洪的安全,我们必须要做好城市防洪的规划工作。
图1杭州洪涝灾害
当前我国城市防洪减灾的现状分析
(一)城市防洪标准低
城市的防洪标准和现有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地位不对等,使得当遭遇洪水灾害的时候,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的损失较大。另外我国目前无城市排涝标准,针对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还缺乏规范依据。
(二)城市调蓄雨洪能力减弱,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突出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城市建筑和硬质铺装必然会侵占城市的绿地和水域。从而导致城市地区的湖泊和洼地面积减少,致使城市调蓄雨洪的能力降低。当出现较大的洪水灾害的时候,城市内部的雨水得不到有效的排出,使得城市内积水排向河道的时间加长,易造成内涝。此外,有些城市的排水管网的建设相对比较滞后,或者对于城市管网的维护不到位,使得很多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不够、排水的标准相对较低。
(三)城市防洪排涝技术落后
城市的防洪减灾除了需要不断加强城市防洪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还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的手段。比如说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洪水预报、预警系统、3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GPS卫星定位系统)等。然而,在目前我国城市防洪排涝过程中,对于新技术的运用还不够,特别是对城市老管网的布设、抢险、探测还缺乏预先防范的手段和措施。
(四)城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备,补偿机制未建立
我国南方城市在夏季容易发生大规模的洪涝灾害,因此,我国防汛减灾应急管理部门在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组织体系、防洪预案、指挥系统、抢险队伍和防汛物资储备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管理体系,各级的地方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防汛减灾指挥部。然而,防汛体制的信息沟通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动机制还是比较薄弱,预报的预警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此外,受我国经济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城市防洪工程的设防标准也十分的有限。在遭遇特大洪水灾害的时候,目前尚未考虑在遭遇大洪水时城市中可以被淹没的区域及设施,受淹后又缺乏补偿机制。
(五)城市居民防洪排涝减灾常识贫乏、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洪水等自然灾害是我们无法去抗拒的,但是我们却可以尽量去降低损失。首先就必须树立起防洪的思想意识。然而,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特点,南方城市相对于北方城市更容易出现洪水灾害。加之城市防洪宣传的不到位,导致很多居民对于防洪意识淡薄,直到发生洪水灾害的时候缺乏防洪减灾的技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时往往束手无策,在洪涝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不但不能成为防洪减灾的积极因素,反而成为防洪减灾救助的对象。
现代城市防洪减灾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正确合理的城市防洪标尺
在城市防洪减灾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并不是说标准制定的越高越好。再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历史上城市洪灾的情况,参照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出合理的防洪标准。
(二)确定合理科学的防洪设施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把城市防洪设施纳入到设计当中去。需要根据城市的气象、水文、地理、自然等各种状况,拟订一套合理的、科学的抗洪设施。在城区的主要河道的两旁所建设的建筑必须设置防洪墙和防洪堤,并且设置重要的出水口和排水设施。抗洪设备的具体情况应该根据当地的水文情况来制定:一般而言,抗洪墙与堤坝的顶部高度应该是:历史记录的最高水位加上超出高度1.0~1.5m的高度建设抵挡洪水的墙,然后再设置安全的超出高度。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市政建设相关部门需要按照城区发展设计和城市抗洪设计的标准,合理的设置管道的位置、管径以及坡度,从而起到排洪的作用。如果是在一些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不能够进行重力的排水的情况下,应该设置泵站,合理设置管道,使用强行的排水方法解决低洼地区的排水问题。
在设计排水管网的时候,需要掌握雨季时候最大的下雨流量、径流系数高、路面渗透系数低、建筑物稠密等情况,计算抗洪的系数。
(三)推进和谐生态美丽城市防洪设施建设
除了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特点,将易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变为生态园区。从而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当做抗洪的主要目的。依据历史上城区中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以及发生的频率和次数等,将危险区域的建筑物实行改迁,重建河道洪水断面,并且将危险地区改造成为林地、湖泊或者公园等生态区。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洪水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还可以美化城市的环境,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四)城市设施建设与防洪设施建设并举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城市建筑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力度。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还应该考虑环境的因素。我们可以重点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废土和废渣,一定要严禁将此类废土和废渣倾倒到河道中。第二,在地产开发和城市建设的时候,不能侵占原有的河道,不能破坏原有的圩堤沟河;第三,沿河道路的建设以及旧城的改造一定要抬高地基从而起到抗洪的作用;第四,对于河道上面的违章建筑一定要严厉打击,发现后一律拆除,确保河道干净整洁,促使河道流水的功能加强;
(五)生态型河道治理
对于城市防洪抗灾来说,河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河道排洪的能力,减少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河道治理而言,政府需要颁布相应的法规政策,对于侵占河道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同时河道的治理不仅仅以单一的防洪为主要目标,应该以生态为主线,综合环境保护、休闲及感知需求进行治理。从而降低洪水的发生的概率,也就变相的解决了洪水灾害问题。
在当前,生态型河道治理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体现了河道防洪工程由以往的改造自然转变为回归自然、顺应自然的治理理念。
(六)城市防洪工程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必将为城市防洪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新的契机。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发挥出人类的饿聪明才智,不断创新技术、新设备,以提高城市防洪的能力。这就要求广大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结合现代城市的可持续生态发展观念,既要有长远的观念。创新是一个产业、一项工程的精髓,是技术进步的动力。我们需要鼓励因地制宜的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从长远来看,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也需要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加强沟通和协调,加强技术融合以及信息反馈的速度,从而带动整体设计水平的提高。
总之,人类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却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尽量降低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针对洪水这种自然灾害,在进行规划建设的时候,就应该从管道的设计、地下水排放、城市防洪排水设施的建设入手;另外,需要对于河道进行相应的整治,以确保洪水发生时河道可以起到排洪的重要作用。人们应该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提高自身承受洪水风险的能力,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彭佩,禹华谦,袁浩.我国城市防洪规划与实践研究[J].四川建筑,2013,01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初中暑假周记精选(整理9篇)
- 阅0初中暑假周记7月24日是我的生日,现在我已经十岁了。妈妈给了我一次特殊的机会,让我参加了东方绿舟的“健康快乐夏令营”。7月25日一早,我带上自己整理的行李箱,和爸爸、妈妈来.....

小学生周记[精选](整理5篇)
- 阅0小学生周记篇1周一,我们学校举行了校运会。这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彩旗飘飘,像跳优美的舞蹈。红色跑道上的椅子,一行行、一列列整齐的摆着,犹如一条条长龙。花坛中的花草也是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