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培训总结(收集3篇)
来源:
摄影培训总结范文篇1
201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这一方针,以增强学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高职院校测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外业动手能力和内业数据处理能力,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生产单位的工作环境与职能。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全国的土地变更调查项目,各测量生产单位急需测量专业毕业生,并且要求毕业生具有较熟练的遥感影像与航片处理能力。为使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与生产单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和技能相对接,有必要开展对摄影测量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与变更土地调查工作过程对接的研究与实践,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一、对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正确解读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这里的综合职业能力由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专业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专业素质等能力组成。高职的教学体系目前总体上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类,前者主要通过室内教学开展,后者通过实验课以及集中生产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开展,所以,本文将从两大教学体系着手研究高职《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方案。
二、理论教学体系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课程的技术目前正广泛地应用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如果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与测量生产单位中工作过程任务联系起来,就能把“对接”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又作为一个人才培养目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同时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双赢”局面。
对接的具体思路是:首先,深入测量生产单位的实际作业现场,对土地调查项目的作业过程与测量技术岗位深入调查,确定工作过程中需要哪些《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课程的内容;其次,通过与企业专家深度访谈,听取他们描述与分析测量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成长历程、职业工作过程及典型工作任务和对岗位群中相关岗位人员的岗位能力的需要,确定相应岗位群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
三、实践教学体系与工作过程能力的对接
针对《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课程的特点,如果说理论教学是武装了学生的大脑,那么,实践教学就是要完成将学生大脑中抽象的专业知识武转化为动手操作,形成职业能力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首先需要教师对测量生产单位进行走访调研,获取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项目中成熟的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手段,并搜集相应航片资料。最后根据项目实施的具体操作流程来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与实施。
1.改革实训教学体系,开设创新型实训项目
高职《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课的实训教学按单项技能实训、生产性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层次进行实训教学。单项技能实训在课程中通过学习型教学任务进行;生产性实习实训要结合测量生产单位的实际生产任务进行;顶岗实习要结合企业实际生产任务进行,即“三层次一结合”,一结合是指工学结合。
2.建立实训教学评价评分指标
高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评分指标的建立,是实现实训量化考核的基础,量化评分指标共有四大项:实习表现、完成任务情况、实习报告、技能考核。每一大项再细分,涉及出勤、安全、纪律、组员协调、工作进度、技术方案、数据处理、成果精度、仪器维护、实训日志、各项操作技能等。
3.建立与工作过程情景对接的教学
针对《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可以依托在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项目中航片处理这一工作情景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采取六步教学法,即建立项目、工作计划、工作决策、项目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完成工作项目。
本文主要研究《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课校内专业课程教学与校外生产单位岗位技能要求的相互对接,培养了学生在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项目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工作能力。有助于深化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理论研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更深层次地丰富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理论。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对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更新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摄影培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广告;实验;摄影;摄像;拍摄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2-5419-02
PhotographyandExperimentalTeachingCourseDesign
XIEXiao-liang
(InstitutionofNewsandDissemination,HAUT,Zhengzhou450001,China)
Abstract:TheexperimentsofadvertisementphotographyandvideorecordingareanimportantcontentofthecourseofAdvertisementPhotographyandVideoRecording.Theseexperimentscanhelpstudentsdeveloptheabilityofadvertisementphotographyandtheabilityofdescriptionandexpressionwithpicturelanguage,thenconsolidatetheirtechnicaloperationandskillofphotographyandvideorecording,promotestudents’levelofprofessionaladvertisementcreationandthecreationabilityofadvertisementphotographyandvideorecording.
Keywords:advertisement;experiment;photography;videorecording;shoot
1广告摄影与摄像实验课教学课的性质和目的
广告专业摄影与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理论基础知识,熟练的上机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优秀的广告摄影作品和影视广告片的拍摄工作,为以后的广告设计和制作、策划打好基础。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广告图片的拍摄与影视广告画面创作的技巧、技能.
根据实验指导书《广告摄影与摄像基础实验》安排,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广告摄影与摄像的基本理论知识,再通过各项实验的表现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摄影与摄像的基本技能和基础操作。
2主要实验设备和器材的配置
广告摄影:专业单反数码相机(尼康D700)、普通数码相机(尼康P500,学生用机和普通三脚架每人一台)、测光表、静物灯具、静物台、三脚架、快门线等。
广告摄像:专业高清摄像机(索尼Z5C)、专业摄像机(索尼DSR-PD198P,学生用机和普通三脚架平均2人一台)、60分钟DV磁带若干、三脚架、Premiere操作系统非线性编辑工作站(平均2人一台编辑机)等。
3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广告摄影实验共分六个实验项目:专业单反数码相机、普通数码相机的操作和使用;景深及其实际应用;摄影曝光的决定;摄影的一些常用技巧;测光表、摄影棚灯具的使用;常见题材的拍摄等内容。总课时32学时,广告摄影理论知识8学时,摄影棚及室外拍摄训练24学时。
广告摄像实验共分八个实验项目:各种型号摄像机的操作和使用;摄像的画面景别、角度的拍摄;摄像的画面构成;广告摄像的拍摄方式;广告摄像的用光和表现技巧;广告摄像的镜头蒙太奇意识;综合摄像训练以及后期编辑等内容,总课时32学时,广告摄像理论知识8学时,室内外拍摄训练12学时,后期编辑12学时。
4实验教学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拍摄动作规范、图片聚焦清楚、构图合适、色彩适当;摄像画面清晰、匀稳、构图标准.
1)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边学边实践。只有充分掌握照相机、摄像机的拍摄技巧,有了扎实的基本功,使用起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对于摄影与摄像课程来说,学生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家里已有传统相机、数码相机甚至数码摄像机,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摄影与摄像课没什么可学的或学习不够投入;而对于一部分从未接触过或很少接触照相机和摄像机的学生来说却感觉这门课程深奥难懂,他们甚至连数码相机为什么不用胶卷都不知道!因此给摄影和摄像实验课带来较大的困难。
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克服本实验课程概念抽象、知识点多、操作性强的教学困难,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操作水平。
首先要激励学生学习摄影和摄像的热情,鼓励那些操作熟练的学生和操作不熟练的学生自由组合,形成一帮一的模式,这样既能发挥那些操作熟练学生的特长,肯定他们的技能,挖掘他们的潜力,又能为他们的自由组合增加交流的机会而相互提高技能。其次,培养学生对摄影和摄像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以适应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因此实验教学应更多地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讲授有关的原理、概念和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熟练操作和使用照相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从需要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照相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陌生感。
实践表明,恰当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摄影和摄像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学习摄影和摄像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自学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自身潜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摄影与摄像实验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注重教与学双向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中的每一环节,自主选择拍摄题材,拍摄中遇到问题可单独进行交流解决,鼓励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扬。
例如,在上摄影实验课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摄影的热情:
①将好的作品在多媒体教室通过展示台投影到大屏幕上进行展示,充分肯定学生作品的“闪光点”,使他们树立信心。
②举办照片形式的影像作品展,让学生更好地知彼知己,一比高低。由于这种作品展是面向全校数以千万的师生,每一位学生都会珍惜难得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将促使其在拍摄实验中倾注精力和热情。
③举办网上影像作品展,让学生面向世界大舞台展示。
④鼓励学生投稿发表。
⑤鼓励学生经常参加社会上的一些摄影比赛和摄影沙龙活动,这样就能和更多的摄影爱好者进行沟通、交流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摄影技巧。
以上措施无疑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荣誉感、进取心,调动学生创作的欲望和热情,在实验教学中为他们搭起比武的大舞台。
3)广告摄影与摄像教学以课堂理论和实验操作相结合,辅以观赏优秀作品,完成作业时的交流和进一步解决实际拍摄中的问题。
例如,在上广告摄像实验课时,在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摄像机的基础知识和摄像要领以后,就要求学生做一些广告拍摄的常规训练,比如景深的拍摄训练;角度的拍摄训练;画面构图的拍摄训练;运动物体的拍摄训练;长焦镜头、特写镜头、变焦镜头的训练;光线的训练;电视场面的调度训练和综合摄像练习等,在这些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用三脚架或肩扛,在室内外用不同角度和光线拍摄静物和运动物体。每人拍摄10个左右镜头,完成一个事件的叙述。
通过以上对摄像机的实际操作和训练,再利用多媒体教室,把学生的作品通过投影机大屏幕展示出来,教师现场分析效果并作指导点评。根据教学安排,播放几段经典广告影视作品,分别讲述这些广告片段在用光、景深、焦距、光圈、镜头、特写、蒙太奇意识和推、拉、摇、移、跟等各种表现手法以及广告策划的创意表现。同时要求学生在拍摄广告影视作品时,首先能够较好地运用画面进行叙述,表现自己的创意。能够较好地运用摄像的综合造型手段,完成画面的创作。学会写分镜头工作台本和拍摄提纲,要求提前写出创意策划、分镜头脚本、摄像阐述和拍摄计划。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掌握综合运用摄像造型的各种表现手法来独立完成影视广告创作的目的。
5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广告摄影与摄像每次平时操作和完成的作业进行综合考评,按18-20分、15-18分、13-15分、8-13分、0-8分五个等级评定成绩,具体等级标准如下:
1)18-20分:平时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照相机、摄像机、测光表等器材的基本功能,并在完成的作品中有较强的广告表现能力和创意。
2)15-18分:没有熟练掌握和运用照相机、摄像机、测光表等器材的基本功能,但完成的作品中有初步的广告摄影或摄像的创意意识。
3)13-15分:能够掌握和运用照相机、摄像机、测光表等器材的基本功能,但完成的作品中创意欠佳。
4)8-13分:器材的掌握一般,完成的作品中大量应用数码技术制作而成,成了设计作品,但有较好的创意表现。
5)0-8分:拍摄、制作、创意都一般。
6总结
1)通过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照相机、摄像机、感光材料、灯具和广告摄影艺术语言的应用能力,提高广告的审美修养,培养对广告的创意思维,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摄影语言在表达物体的作用,达到传媒的作用。
2)实验中采取以理论为基础,以示范操作达到自己操作,结合完成作业时的实际问题,达到熟练使用器材,能较好地拍摄完成广告作品。辅以经典广告作品和影视广告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摄影培训总结范文篇3
1.1理论培养与实践创作相脱节目前,国内高校的影视人才培养思路已经逐渐达成了从理论培养到实践培养转变的共识,但仍不能忽略的是,人才培养和行业需要依然存在鸿沟,学界与业界严重脱节。通过对山西传媒学院毕业生调查和行业反馈来看,摄制人才依然存在着业务不纯熟、自我学习能力差、无法迅速融入工作团队、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可见,理论培养与实践创作相脱节的问题,才是实践培养方案改革的缘由。
1.2培养内容陈旧、创新不足在实践培养中,摄制人才常反映“干活”的积极性不高,更多是对经典作品的模仿,缺乏自己的创意和创新。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实践培养课程设计不科学,具体来说就是实践培养课程内容陈旧、科目之间衔接和整合不科学、评分标准僵化、激励机制不足等。此外,摄制人才在校时间短和创作资源有限也是一个原因。如果高校不能动态设计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科目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利用,对实践过程和奖励方式进行合理规划,就会出现实践作品数量多而质量差的情况,这不但会使实践培养流于形式,最终还会严重束缚摄制人才创新思维的发展。
1.3新媒体思路匮乏山西传媒学院摄像专业开设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近30年来传媒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媒介形式的崛起极大地影响了传统广播电影电视行业。“微博的盛行使传统行业相形见绌,网络广告正以60%的速度快速赶超传统报纸广告,互联网实际已是多种媒体形式的存在,并影响到整个传媒产业的格局。”行业需求决定人才的培养方向,传媒格局的变化也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20世纪末期,我国的影视传媒业是大机构、大电视台占主导的制作模式,而当今是传统媒体线上节目、网络自办节目、自媒体、微博、播客等新媒体崛起的时代。媒介内容、形式和播送平台的变化,让影像内容生产的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果高校不能正视这一变化,不能进行有针对性、前瞻性和适应市场变化的思考,仍然坚持过去的培养模式,必然会导致一部分摄制人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创新培养方案及实现途径
针对以上培养方案的不足,山西传媒学院摄制专业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创新培养方案,其主要内容是以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标准,运用职业情境化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将理论培养和实践培养相结合,实现校内学习与校外工作联动的培养思路。依据本培养策略,影视摄制专业实践出五个步骤的实现途径,即认知专业、课堂实训、跨专业创作、岗位实践和顶岗实践等五个不同的能力和层次要求;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承接,有助于创新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2.1认知专业认知专业是第一个步骤,是通过专业教师的传授和引导,建立学生对专业的基本认识,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兴趣,使学生从一名普通高中生逐步入门,成为摄制人才的一位初学者。这一步骤的主要方法是观摩经典影视作品,参观学院认知实验室,学院广播电台、电视台,新生和老生座谈等,持续时间约一年,覆盖新生在大学一年级的全部时间。
2.2课堂实训课内实训是将实践培养与理论教育相结合,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基础实践,从而顺利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实训课程由教师按照培养计划设计,全程指导并参与创作过程。如在纪录片创作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拍摄三部不同时长、不同类型的纪实短片,考核成绩计入每个学生期末考试总成绩。课堂实训离不开实训平台,山西传媒学院依托本校的三大实训基地,即影视制作中心、影视信息中心和动画研究中心,利用其中数量众多、较为先进的实践仪器和设备,如可拍摄大屏幕数字电影的阿莱爱丽莎摄影机、冷光源虚拟演播室等开展实训。
2.3跨专业创作跨专业创作是利用学院不同系部间相关专业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学生在不同系部、不同专业间跨越式合作,共同创作影视作品。联合创作的作品会以学院电台、电视台、专业作品汇报或展映为窗口进行播出,优秀作品会借助省级、市级、区级电视台平台播出。通过联合创作,学生可实现对专业知识的扎实应用,并初步培养了不同工种间的合作意识,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工作经验。
2.4岗位实训在大学第二学年结束后,学生将用8个教学周的时间在一线行业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全面的检验,通过真正的工作来感受岗位特点,评估自身的实践能力。这种实实在在的岗位实训对学生发现专业不足、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后期有针对性地学习奠定了基础。岗位实训依据培养计划的总体安排,结合校外各个实训基地的特点,制定出一套实训计划,由实训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实训的过程,可以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进行专业水平评估。摄制专业先后与中央电视台、中国黄河电视台、山西广播电视台、太原教育电视台、中国移动山西分公司、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江苏盐城电视台、太原市公安局、山西艺龙影视信息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有岗可上,有作品可播,从而较好地完成从校门到岗位转化的训练。
2.5顶岗实践顶岗实践的步骤由12周的时间构成,全部在校外完成,即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在顶岗实践结束时,学生必须要完成以自己为主要创作人员的作品,并获得在电台、电视台播出的资格。根据本实践培养设计,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和企业要求增添新课程,或针对某些课程现场教学。在学习的最后阶段,企业人员将参与学生毕业答辩,真正做到了真实实践,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一种形式。如摄制专业所承担的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拍摄任务、CUBA全国大学生青年篮球联赛拍摄和转播、U17乒乓球比赛的拍摄和转播等。本专业拥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培养基地32个,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可以基本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外实践的需要。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新培养方案的意义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新培养方案,是以岗位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工作知识,获得直接工作经验,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3.1将知识传授与业务实践有机结合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完成知识、技能和职业观的有效整合。学生通过实际的工作过程,获得的是职业行动能力,即专业技术能力、方法能力和初步熟悉社会的能力。
3.2缩小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要的差距“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创新培养方案,就像一个全真的模拟器,其培养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价过程,都为学生营皂了一个模拟工作岗位的环境,体现出以行业需要为培养设计的本质特性。改革培养评价方法,将以往单一的以理论考试或短片拍摄成绩作为考量依据,逐步转变为过程管理和岗位测评调整,评分从一个总成绩向多个阶段性成绩迁移,保证学生获得工作过程中的全真评价。学生在真正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文化传媒公司中学习、工作,既获得了学校培养中常见的理论知识,又迅速掌握了工作岗位、行业的工作经验,实现了高校培养与行业需要的无缝对接,这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准“传媒人”无疑是重要的。
3.3为学生创作创新提供土壤高校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如学院电视台和影视制作中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思考,从而逐步养成独立选题、独立策划、独立拍摄、独立自测自评的能力。在培养过程中,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可以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播出的作品中获取成就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可贵职业素质。
4结语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初中暑假周记精选(整理9篇)
- 阅0初中暑假周记7月24日是我的生日,现在我已经十岁了。妈妈给了我一次特殊的机会,让我参加了东方绿舟的“健康快乐夏令营”。7月25日一早,我带上自己整理的行李箱,和爸爸、妈妈来.....

小学生周记[精选](整理5篇)
- 阅0小学生周记篇1周一,我们学校举行了校运会。这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彩旗飘飘,像跳优美的舞蹈。红色跑道上的椅子,一行行、一列列整齐的摆着,犹如一条条长龙。花坛中的花草也是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