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收集5篇)

来源:

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篇1

1评估表的设计

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提出的简化护理文件书写的要求,结合神经外科患者病情特点和护理强度大的现状,对评估表进行设计,样表见表1。

2评估表的应用

2.1填写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在相应栏内打“√”。一栏中有两种症状的:一种符合就在相应的症状下打一个“√”,2项均符合就对应着打两个“√”。

2.2风险程度解读有一个“√”定为Ⅰ级,说明存在跌倒或坠床的可能;根据“√”的数量累加,Ⅱ级说明容易发生跌倒或坠床;Ⅲ级及以上说明随时会发生跌倒或坠床风险。

2.3评估环节患者入院和转入时,手术、病情变化以及特殊治疗后。

2.4评估频率风险度Ⅰ级:1次∕班;Ⅱ级:1次∕2h;Ⅲ级及以上:1次/h。

2.5表格的管理夹于每位患者床尾,护士每次评估完毕及时统计等级并记录于病历中的专科护理记录单上。每班责任组长将所有评估单收回核查并按床号顺序装订成册后定位放置。护士长对每日的表格填写、评估频率和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核查。

3应用效果和体会

3.1该评估表用于每例评估、班班进行把关,有效地防止了风险评估的遗漏。此表的设计是将患者的症状和风险等级相结合,便于及时明确患者风险因素和等级,有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对陪护人员进行具体内容的强化宣教,护患双方共同预防,确保患者安全。该表在我科应用一年以来,住院患者的跌倒、坠件跟近5年同期比较发生率由087%~1.23%降为零。

3.2该表格结构简单、内容概括而全面,无分值计算,风险等级判断直观迅速,这为繁重的护理劳动节约不少的工时和人力,得到了临床护士们的认可。

3.3该评估表的应用使每位患者的风险程度具体化,规定风险度Ⅰ级的患者每日口头交接班;Ⅱ级的每日床边交接;Ⅲ级及以上的每日床边和书面交接。这让每位护士都密切关注着每位患者的风险,有效地防止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篇2

关键词:雷暴;雷电灾害;雷电风险评估;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1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3)10?0018?06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某110kV变电站位于深圳宝安区,宝安区位于山地丘陵地带,属于雷害高发地区。该变电站占地3572m2,其中办公楼高16.2m,中心机房位于该建筑物的三楼。有多条架空线路进出该变电站。

1某变电站雷暴环境分析

1.1地理位置参数

以下是用ETREX系列GPS定位仪在该变电站采集的地理位置参数(误差范围:5~10m):中心位置,中心点坐标为(113.922325,22.675686)。

该变电站在深圳市内所处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根据已采集的数据资料和现场实地考察可知,变电站地处深圳市中心偏西北部。

1.2地闪密度

2雷电风险估算

2.1雷电风险量化计算方法

2.1.1风险定义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雷电风险是指因雷电造成的年平均可能损失(人和物)与需保护对象(人和物)的总价值之比。对建构筑物中因雷电可能出现的各类损失,应计算其所对应的风险,以更好地指导雷电防护措施的选择。

2.2有关的数据和特性

某110kV变电站位于深圳市保安郊区,当地年均雷暴日大约90天,属于强雷暴区,本报告主要针对公众服务损失风险R2进行估算(本变电站为无人值守)。

2.2.1项目特性[1]

2.2.2主控楼特性

假定地表为混凝土。采用柱内主筋做引下线,引下线外覆混凝土做绝缘,主控楼一般为无人值守。该建筑物内设置了自动灭火装置以及自动报警装置。火灾危险性质假定为一般等级。相关参数值如表1所示。

表4相关参数值

2.3预计年危险事件次数

影响本项目的危险事件年平均次数NX取决于项目所处区域的雷暴活动及其物理特性。NX的计算方法是:将雷击大地密度Ng乘以项目的等效截收面积,再乘以项目物理特性所对应的修正因子。

2.3.1雷击建筑物年预计危险次数ND的估算

当采用光纤作为主干通信线路时候,不考虑邻近雷击感应电压影响。

综合以上计算结果,该变电站主控楼年预计危险事件次数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年预计危险事件主要为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及其附近以及110kV高压线附近。

表5预计年危险事件次数

2.4雷击导致各种损害的概率

2.4.1雷击建筑物造成的损害概率

2.6建议风险控制措施

由于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的作用,长距离传输的电力线路上极易感应产生雷电过电压并以流动波的形式沿电力线路向各用电设备侵袭。雷电流可由电力线传到附近几百米到2km的用电设备,危及设备的正常运作最终造成设备损坏。电力线路是雷电进入弱电设备的主要途径。变电站的配电线路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防雷保护措施:安装电源过电压保护器,重要的系统设备应采取多级SPD保护。建议在在400V站用交流屏内安装第一级电源防雷保护,在站内各装置柜内(各类保护柜、测控柜、直流充电柜、直流配电柜、通信电源柜等)安装第二级电源防雷保护,在站内的后台机、网络设备、通信终端等重要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安装第三级电源防雷保护[4?5]。

主变保护柜的低、中、高压侧保护电压进线上分别并联安装电源过电压保护器。同时在母线与过电压保护器之间分别串联安装小型断路器用于过电压保护器的后备保护。

机房的信号线缆内芯线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型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信号线路电缆内芯未使用的空线对应在控制端(或两侧设备端)做接地处理。光缆的金属加强芯、金属挡潮层及所有金属接头、光端设备金属外壳等都应做等电位连接和接地处理。通信信号电缆应屏蔽进入机房,并应在入户配线架处安装适配的信号SPD,电缆内的空线对应做保护接地。当采用光缆传输信号时,光缆所有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应在入户处直接接地。连接不同机房、不同间隔的通信信号线路由于线路长度较长,在电缆沟中布放情况复杂,容易引起二次干扰等现象,需要针对性防护[5?6]。

变电站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宜采用联合地网接地方式。若不采取联合地网方式则一次地网应与二次地网间隔15m以上否则需要通过专用地极保护器连接两个地网。二次系统接地网应与高压开关柜绝缘,高压开关柜接地点与避雷器接地点距离应不小于15m防止一次系统接地引起开关柜柜体电位升高对接地网的“反击”。

3结语

雷电灾害是影响变电站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开展变电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做好变电站防雷装置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雷电风险评估是个综合、复杂的工程,以大量、繁杂的信息数据为基础,包括设计方提供的原始数据、建筑物的属性以及雷击风险评估方法所确定的有关参数,也包括相当数量的现场勘查数据。本文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结合经验与实际情况,对于深圳某变电站进行风险评估,得出相关的结论,并提出了应加的防范措施,为变电站的防雷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工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21714.2?2008雷电防护第二部分:风险管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中国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3]中国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中华人民工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21714.1?2008雷电防护第一部分:总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中华人民工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21714.3?2008雷电防护第三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篇3

关键要:油库;风险分析;安全度评价;结果分析

在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油库作为重要的储存场所,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关系到石油产品的协调和运输,也需要建立供给链条,确保整体石油产业呈现有序发展状态。由于存储石油具有较大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其高度重视。在存储过程中,由于石油产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若是储油罐出现了问题,则会导致站库发生火灾甚至是爆炸等问题,而后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一、安全度分析评价机制的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相关项目的不断变化,风险评估机制也逐渐趋于成熟和进步。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石油协会将风险检验技术进行了集中的改良,将风险检验技术进行细化后应用在石化产业中,并且相继制定了石油协会581以及石油协会580等标准,以保证有效对其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油库风险分析评估研究

(一)油库风险分析评估预先危险性分析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相关项目负责人要从多角度进行项目分析,建构更加完整的系统化管理体系,不仅要提升整体运行维度的有效性,也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分析,确保相关组织结构贴合实际需求,在运维检查的维护机制和管理项目周期中,保证组织综合分析结构的最优化。预先危险性分析也被称为PHA,主要是对初始危害进行全面分析和结构,能在提升整体项目安全性的同时,减少不良因素产生的影响。预先危险分析,是对整体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别进行集中标定,并且也能对出现危险状态的项目运行条件以及相应后果进行全面预估,从而建构一项切实可行的管控模型,确保概略分析结构和分析方法真实有效。另外,在不同生产活动组织生产前,尤其是项目的设计初始阶段,相关设计人员要对可能发现的危险元素和类别进行集中处理,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和事故原因进行集中处理以及综合分析,尽可能对相关潜在威胁进行预设,全面评估危险性。在危险预先评估机制中,主要分为四类基础危险,第Ⅰ级风险可以被有效忽略,属于常见型危险。第Ⅱ级危险处于临界危险,相关管理人员要强化日常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第Ⅲ级危险处于致命型危险,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进行集中处理,综合管控的同时,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集中梳理确保相关项目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一定程度上提高在整体运行结构和运维系统的管控目标。第Ⅳ级是破坏性,也就是灾难性的危险。

(二)油库风险分析评估火灾危险指数分析

火灾危险指数评价机制,是近几年较为实用的运行维度,能在针对潜在物料进行分析和能量解构的过程中,对油库运行维度以及现场安全措施等进行全面评估和综合处理,并且集中升级项目工艺流程和具体工艺设计装置,建构更加完整的系统化火灾分析以及爆炸危险性分析,切实维护整体项目的运维效果,也能在对爆炸、火灾等反应危险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只有从相关项目管理结构和危险评估机制中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建构合理化评价框架。其一,要对评价单元进行集中审核。对于整体评价结构和运行机制,要从确定评价单元开始,一定要保证独立部分贴合实际运行情况,积极落实相应的管控距离,以保证防火间距符合实际需求。其二,要对危险度等参数进行初步判断。要对火灾爆炸等危险指数进行系统化分析和综合管控,切实维护整体运维系数的完整度,也要保证物质系数和工艺危险系数等参数结构贴合实际,并对工艺单元为危险系数进行标定。对于工艺危险系数,主要分为一般工艺危险系数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其三,要对单元内部危险度进行综合评价。对于整体运输项目和系统结构的管控效果而言,单元危险度最终评价指数较为重要,需要相关管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主要是指在不考量任何防护机制和单元固有危险性的同时,针对危险度评价进行系统化分析,并对安全措施中的中补偿数值进行监督,从而有效判定最终的补偿危险系数。值得一提的是,在确定相关危险爆炸指数后,要对暴露面积以及暴露区域内财产更换价值进行有效评估,从而进一步判定最大可能财产的最大损失,需要借助危险系数对最终的损失项目进行处理,也能直观判断是否组织停产。

(三)油库风险分析评估危险指数分析

在计量危险指数的过程中,要有效对照火灾、爆炸危险等级表,按照数据对其进行集中判定。对于油库而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主要分为储罐区域、输油泵房区域以及计量间区域,在对其进行指数核对的过程中,能对其危险程度和危险等级进行有效判定,利用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判定,能结合风险评估系统,得出最终的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要素,确保整体运维效果和运行模式的有效性。

三、油库风险安全度评价研究

(一)油库风险安全度评估系统

技术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保证相关参数结构和运行维度之间的契合度,也能对评估系统和安全度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处理和集中分析。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系统检查单元和检查项目进行综合评定。在建立评估体系的过程中,要对油库的整体功能进行系统化分析和综合评定,主要是为了对其相关功能模块进行评估子系统的安全度评估子系统进行优化,从而建构更加完整的系统化处理模型。具体分为储油安全度评估子系统、装卸油安全度评估子系统、输油安全度评估子系统、辅助作业安全度评估子系统、消防安全度评估子系统储油安全度评估子系统、防护安全度评估子系统以及安全管理项目安全度评估子系统。

(二)油库风险安全度评测单元

在实际工作推广和项目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针对油库实际情况建构具体的评测单元,将其视为基本的评估对象,在结合子系统的评测单元对以上安全度评估子系统进行系统化分析处理,以保证相关运维操作和具体流程结构符合实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系统运维结构中,油库的基本设备以及设施都将被视为标准的独立单元。

(三)油库风险安全度级别判定

在进行相关测试和风险参数处理后,要对设施风险评价机制和风险辨识进行系统化分析,主要将风险进行集中处理好综合维护,将基本风险按照不同的危险程度进行集中划分,主要分为高级、中级以及低级,对不同规范程度也进行较为细化的处理,主要分为不符合要求、严重缺失、基本符合要求以及符合要求等。

四、油库安全度评价结果研究分析

在油库安全管理项目运行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系统化管控,确保整体油库安全度分集标准符合统筹评价体系。主要是借助检查表法,对不同单元进行逐项组织和安全检查。例如,在对油库安全度进行评价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储油子系统、装油子系统、卸油子系统等进行系统化分析,确保相关单元分分值和系统分值等参数贴合实际需求,从而建构油库的综合评估估值,以保证安全度等级结构的完整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对消防子系统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要对固定消防设施和移动设施进行系统化处理和综合管控,以保证相关问题贴合实际需求。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对相关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油库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要求,确保相关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从一定程度上对参数、安全系数、风险指数以及安全要求等进行细化处理,确保不会由于质量缺陷导致更大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也为油库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苏琳,苑静,刘奕等.灰色关联分析法(GRAP)在油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1):33-35.

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篇4

【关键词】自然灾害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1风险基本概述

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中发生的.能造成生命伤亡与财产损失的事件。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扩大或减小其危害及影响范围,改变生命财产的受灾损失率及其抗灾性能。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干旱、风暴潮、海啸、地震、台风、滑坡、沙尘暴、雪暴、雷电等。

雷电灾害: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威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危害公共服务。雷电灾害已被联合国十年减灾委员会确定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1.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

风险评估是认识和评价风险的有效方法,也是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准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决策依据。

1.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现状

(1)可借鉴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在教育、医学、环境、农业、军事等行业,风险评估已经获得了较成熟的发展,形成了许多评估理论、方法和模型,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2)国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阶段。QX3-2000是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其中有雷击电磁脉冲(LEMP)对气象信息系统造成损失的风险的评估方法。

GB50343-2004雷电防护分级规定:

①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应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划分为A、B、C、D四级。

②雷电防护等级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划分:

a.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所处环境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b.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3)存在问题:

可靠性差:这些雷电灾害风险的评估模型存在定量化不足和缺乏选择性等不足之处,参数的选取大多以经验为主,取值不连续而且很难达到比较高的精度。

可操作性差:对风险的理解不够全面和准确,对评估原则和评估流程的说明不够清楚,没有重用户的参与,评估体系复杂而且可操作性差。

2风险的几个概念

2.1风险

(1)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或者具有不确定性的可能损失。

(2)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它是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用数学公式表示为R=f(P,C)。

(3)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处理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2.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经济单位判断其所面临的风险、引发风险事件的原因,以及确认风险单位的带有综合性质的技术。

(1)风险特征:风险的客观性、风险的主体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潜在性(可能性)。

(2)风险分类:

按风险的存在性质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

按风险的对象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

按风险的产生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

按风险的承受能力分为:可承受风险和不可承受风险。

(3)风险来源:不同的风险具有不同的风险来源,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雷电灾害风险的来源(IEC62305)可分为S1、S2、S3、S4等4类。

S1是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

S2是雷电击中建筑物附近的地面;

S3是雷电直接击中引入设施;

S4是雷电击中引入设施附近的地面。

(4)风险识别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检查表法、潜在损失一览表、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对照分析表、资产――损失分析表、关键路线法、工作分解结构法、事故树分析法。

2.3风险态度

风险态度是指风险主体对风险的看法和观点。分为风险爱好型、风险中庸型和风险逃避型等3种类型。

面对风险,应正视它并认识它,寻找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或让风险产生效益。风险评估就是人们处理风险的一种常用措施。

2.4风险意识

影响风险评估结果的因素:主要有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与评估参数,其中评估主体的风险态度是很重要的而又是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风险处理的前提和基础。风险评估对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使风险管理者和风险预防者正确的认识和评价风险,有针对性的采取最有效的或者最好的风险处理措施。

3风险评估的要点

3.1损失频率的评估

损失频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风险事件,即损失发生的次数。

具体的评估方法有定性分级和概率测算两种。

3.2损失程度的评估

损失的程度常以货币价值来体现:既要评估潜在的直接损失,也要估计潜在间接损失和财产修复期的净收入损失。

3.3年总损失额的评估

年总损失额的概率分布反映经济单位来年可能出现的每一种损失金额及相应的概率。

4雷电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内容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电灾害的概率及雷电灾害产生后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

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篇5

关键词移动基站;雷电;风险评估;必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S7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1-0257-02

随着移动全球气候变化,雷电灾害的发生范围和破坏的强度正在慢慢加大,目前已被联合国有关部门列为“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被中国国家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对于通信行业而言,雷暴天气产生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多年来,雷暴一直威胁着通信基站的安全,损坏移动基站的设备,影响网络运行,影响市民正常通信,对经济建设也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加强移动基站的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有着很大的必要性。近年来,气象部门都相继开展了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雷电风险评估技术也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但唯独对移动基站雷电风险评估在山西省目前来说还是一片空白。

1雷击事故调查

1.1现场调查

2012年8月,武乡县的1座移动基站塔在短短的1个月内就连续2次遭受雷击,基站的传输信号线被烧坏,主设备死机,AC屏空开跳闸,移动基站为电源线架空引入,引入后均未在配电屏安装电涌保护器,进入移动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不从地下引入机房,走线架上塔的馈线及同轴线缆,其屏蔽层均未做好接地且馈线金属外护层直接与避雷针专用引下线(扁钢)相连接,也影响其附近的百家用电器不同程度受损,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图1)。

2010年6月中旬,武乡县的一座移动通信基站被雷击,并使得周围居民的大部分电器损坏,民房也严重损毁,是由于其基站的防变雷设施安装不规范,其铁塔与输电线路连接,铁塔受雷击时,其周围原本就会产生强大磁场并感应出较大电位,并通过架空并绑扎在铁塔上的电力电缆线引入机房内,加剧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程度,扩大雷电灾害的影响范围,此种做法在各地非常普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图2)。

1.2原因分析

据统计,移动基站的雷击事故,其95%以上都是由电源线、信号线引入,电源线路侵入造成雷电流过电压,是基站遭受雷击的罪魁祸首。平阳县等移动基站也不例外,其电源线架空引入,引入后均未在配电屏安装电涌保护器,进入移动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不从地下引入机房,根据YD/T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规定:进入通信局(站)的低压电力电缆宜全程埋地引入,其电缆埋地长度不宜小于15m;建在郊区或山区,地处中雷区以上的通信局(站),低压电缆引入配电室或配电屏终端入口处,应安装电涌保护器;进入移动通信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宜从地下引入机房,电力电缆在引入机房交流屏处应加装避雷器。现有很多移动基站其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变压器地网无共地或已采用共地但受地理环境所限,两地网之间距离很近,当雷电被引入到地网后,由于电位差,从而引起地电位反击,造成设备烧毁。不过造成这些原因的根本还是在于未在选址、施工前进行雷击风险评估,规划建设时,其设计图纸没有进行相关的防雷图纸审查,竣工后也不做相应的防雷设施竣工验收就开始开通运行,埋下了最初的雷击隐患。

2移动基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2.1移动基站风险评估依据

一是法律依据。移动基站风险评估的法律依据见表1。二是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包括:《雷电防护-风险管理》(GB/T21714.2-2008)[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QX/T85-2007)[2]《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3-2000)[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4]《通信局站雷电损害危险的评估》(ITU-TK.39)[5]。

2.2移动基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

累计风险评估是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针对雷害的特性以及建设项目的使用性质和所在地雷电活动规律的复杂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对保护对象是否应采取防雷措施以及做何种等级的防雷措施做出判断,对采取某项措施前后存在的风险做出评估,以使决策正确防患于未然。对移动基站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分析雷电对该移动基站造成危害的影响因子和因此带来的风险,确定该移动基站所需的防护等级,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及安全对策措施,将雷击所导致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的概率。有助于将防雷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建设项目防雷工程设计的实际工作中,避免了因移动基站的防雷工程设计不完善或不合理而造成雷击所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

3移动基站雷击风险评估的方法

3.1一般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的方法

一般建筑物电器、电子信息系统的雷击风险评估可按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简易雷击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简易雷击风险评估后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确定雷电防护等级,或是按电子、电器、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价值确定雷电防护等级。对于特殊重要的建筑物电器、电子信息系统和用户需要详细完整雷击风险评估的建筑物电器、电子信息系统应按IEC62305-2雷电防护风险管理的雷击风险评估要求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后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3.2移动基站的雷击风险评估方法

通信局(站)雷击损害风险的评估,若按一般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计算,那移动基站的L、W、H和各类因子C是如何取值,建筑物的年预计雷击次数是如何计算,笔者认为移动基站的雷击损害风险评估除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中定性的方法确定雷电防护等级,还应参照《通信局站雷电损害危险的评估》(ITU-TK.39)的雷击损害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专项专业雷击风险评估后,确定雷电防护等级。虽然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通信局站雷电损害危险的评估》(ITU-TK.39),适用范围是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过电流)造成的设备危害和人员安全危害的风险评估。但此标准技术方法比较复杂,结构庞大,而且是建立在国外防雷工作基础上,没有能考虑到中国广袤大地的具体情况的差异,不宜完全照抄照搬或全盘引用。在国内,虽然起步较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防雷意识的增强,我国相应了一系列防雷技术规范。然而基本都集中在雷电防护系统上,关于移动通信基站的雷电灾害风险的评估和预测研究还比较少,也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理论体系和评估方法。

4结语

以部分移动基站的雷击事故调查为基础,通过查阅相关规范,对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灾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移动通信基站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并总结了动基站雷击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

5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1714.2-2008雷电防护-风险管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QX/T85-2007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3]QX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4]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ITU-TK.39通信局站雷电损害危险的评估[S].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1996.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七年级寒假周记范文锦集(整理3篇)

    - 阅0

    七年级寒假周记篇1晚上,小姨和小姨父带我到世纪广场放烟花。我们先到烟花专卖店去买烟花。再那儿我们收集了长长的摇摇烟花,胖胖的“恭喜发财”,还有迷你的小彩菊。当我们到达.....

    寒假周记范文(整理8篇)

    - 阅0

    寒假周记范文篇120xx年X月X日X天鹰击长空,鱼翔沉底,,鹰选择了翱翔天地,便拥有了独翔九天,孤霸天空的威势;蝉以“知了”自居,便只能自鸣枝头,碌碌无为。苏轼曾有言:“古之成大事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