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待遇管理办法(整理2篇)

来源:

福利待遇管理办法范文篇1

关键词:民办;公办;福利待遇;政府

0引言

中国民办高校教育现在已经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专业建设的逐步加强,还有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高。在此发展期间民办高校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具有了灵活性、市场化的专职与兼职的结合用人机制。但由于社会对民办高校的显性或隐性歧视依然广泛存在,加上有法难依或无法可依,以及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等原因,民办、公办高校教师之间的公平待遇问题尚未解决。

在对一些民校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有不少教师私下里把院长叫老板,最担心的竟是学校能否长期生存下去,或者自己能否长期在学校里干下去。他们反响最为强烈的问题是付出的劳动与福利待遇不对等。有些民办教师抱怨道:“每到过年过节,在各个单位都要发福利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太大动静。辛辛苦苦忙碌一年,两手空空回家团圆。这些教师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在单纯“以学养学”的情况下,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战略毕竟要适应其低成本战略需求,也就是要与低成本扩张、滚动式发展的竞争战略保持一致。只有当民办、公办高校的社会地位在真正意义上趋于平等之日,民办高校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善。但是常识告诉我们,理想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而民办高校与同层次公办高校相比,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差、自制力差和厌学情绪严重等问题,教师必须付出更多心血来教导学生,却又常常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部分民办高校教师虽然抱着“打工”心态,却也是把教书育人当成了唯一的谋生手段。尤其是年轻教师,普遍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有着强烈的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的愿望,但是一方面薪金较低,经济压力巨大,另一方面教学任务繁重,没时间学习、搞科研、写论文,同时又受到难于晋升职称的困挠。有没有人从情理上感到对不起他们?倘若他们感觉到曾经奉若神明并为之献身的教育事业,与他们之间不过是“雇佣关系”,他们将会怎样“为人师范”?

1民办高校教师福利待遇现状分析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切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的命脉。因为从事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靠教师完成的,所以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最活跃因素就是教师。如果民办高校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制约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正因如此,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都赋予了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同样的地位和权利。而关注、研究有关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现已成为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正式全文,表明我国政府要下决心“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下决心“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为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规划纲要”提出了6项保障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第一项是保障经费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完善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机制。

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的民办教育运行机制尚未完全理顺,不少民办高校在发放工资时随意性较大,教师起码的工资待遇既不稳定、也不规范,在住房、奖励、科研、职业发展,尤其是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方面,更是与公办高校教师相差甚远。这种“同工不同酬”甚至是“重工低酬”的现象,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并且有悖于社会公平。有鉴于此,笔者决意就民办高校教师福利待遇问题立项调查,试图在分析其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思考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呼吁社会各界帮助民办高校稳定教师队伍,借此提升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真正形成特色,切实做大做强。

通过对民办高校教师福利待遇现状的广泛调查,对调查数据和部分案例进行数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同时整合已有的文献研究成果,在民办高校教师福利待遇问题上,有如下独到的最新发现:一是参照标准的混乱,少数地区的民办高校参照机关事业单位标准缴纳养老保险等,而大部分省市的民办高校参照企业职工标准。二是分配原则的扭曲,民办高校教师所承担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其工作回报相比所付出的劳动,与按劳分配原则严重不符;其福利待遇相比公办高校教师,并非多劳多得。三是监管和保障机制的缺失,使得民办高校外部监管无法到位,同时内部管理有待完善,致使有些民办高校教师至今还享受不到任何社会福利。

福利待遇管理办法范文篇2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福利需求,国立学校的发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在时代潮流、人民呼声和国家政策支持下,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出现,并且以自己特有的优势发展,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办学力量。随着时代快速发展,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师资队伍质量,提高教育服务水平以及如何将民办高校声誉有口皆碑,都是当代民办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无论哪个学校,想要提高自己的声誉,招进更优质的生源,都离不开教师队伍方面的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本文就民办高校人力资源体系这方面渗入研究,剖析案例,透析本质,分析当下民办高校的师资招募、分配管理和教师福利等等方面,并且探索民办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更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

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研究

与公办学校非营利性的性质不同,民办高校具有盈利性的与公司类似,都是需要自负盈亏的。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资高低、工资发放以及过节福利等2015年11月,据人民网报道,北京一民办高校—背景科技经营管理学院交替集体递交辞职信讨薪,罢工已达半个月,数千名学生课程受到影响。近年来类似的民办高校教师因教师工资低,福利少、工资拖欠等原因,进行集体游行、辞职、罢工的事件屡见不鲜。另外,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编制现状与公办高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各种福利、社会保障存在不公平的地方。实现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加强对高校人力资源的积极扶持和规范管理扶持是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必须实现的目标。民办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已经成为缓解我国教育压力、教师就业以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促进民立高校管理优化、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作职责。

1民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现况

民办高校相对于国立高校,建校历史比较短,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经验缺乏,并且又受到教育市场需求影响,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受到各因素影响比较对,教师人力资源的管理并不稳定。民办高校的管理常常比较死板。民办高校的招聘并非如表面上更加注重人才,环境比较轻松。事实上,公办学校等级森严;评先选优比较严格而且手续过程比较复杂,主人职位比较大。但是由于民办学校实行合同法,民办高校教师需要面临老板炒鱿鱼的解聘。教师招募方面,民办高校难以招募到高质量的师资。从学历方面看,一般民办高校的教室大多是讲师、教授或者还有少部分硕士,而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寥寥无几,这就使得民办高校师竞争力要低于公里高校。我国著名教授周培源说过:“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其水平如何。它的决定因素或者根本标志之一乃是这所徐晓大学的教师阵容。”一所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办学宗旨,这对于具有盈利性的民办高校有内涵充实的指导作用。

2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构建

2.1我国民办高校管理机制现状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国家人事制度其中的编制制度。编制制度包括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但是民办高校是属于民营,并不会实行国家的编制制度,而是受到合同法约束。也就是说,一位民办教师并不能通过是否有编制来确定自己正式身份,而是以他/她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合同来证明。因此,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主要来源市场招聘,以合同签约的。非编制教师因为不属于国家事业编制教师,所以在工资、福利待遇、退休待遇等等方面会比较差些。这也导致民办高校的教师频频跳槽,民办高校教师人事调动频繁,甚至导致开学后教学进度受到严重影响。据我国教育报报道,山东淄博某民办高校校长因学校内教师跳槽,新人又未招募进来,恐下一个学期课程无法开齐。在现实中,由于我国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民办高校教师拿着同样的教师资格证,承担着一样甚至更多的教育工作,但最后工资待遇、职称评审、进修培训、课题申请等等当面都不如公办高校老师。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导致了民办高校“留人难”的现状。

2.2国情下民办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探索民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中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质量不高等现象已经引起国家教育部的重视。教育部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民办学校的教室在自个认定、职称评审、进修培训、课题申请、评先选优、退休待遇等等当面都与公办学校教室享受同等的待遇。除了在编制方面,政府可以为民办高校实行单独核编。比如如果民办高校教师合同到期,被校方解聘,教育局可以在这些教师的养老、失业、医疗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借鉴公办教职工标准给予办理。这样的举措可以缩短公办与民办高校教师事业方面的差距,而不是在教师解聘后随之任之。

借鉴我国广州地区在处理民办高校教师问题的做法。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流动性过大影响了正常的教育工作,广州教育局联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此对民办高校教师待遇问题,出台了《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义务教育分类扶持和管理的实施意见)的简称)《。意见》中就明确指定了民办学校教师最低薪酬指导标准为广州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2015年广州市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895元/月,推理出民办学校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得低于3790元/月。类似这样的措施,将更好实现民办学校教师的待遇公平化。

这对于全国民办高校招募优质教师队伍和留住优质教师人才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公校对民校之间的帮扶。公校与民校之间存在差距,但是并不是对立的矛盾。要化干戈为玉帛,需要两者直接面对沟通交流。教育行政部可以在公校与民校之间架起帮扶的桥梁,允许民办高校进入市里的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的帮扶范围,促进两者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互相借鉴,促进自身的发展。这里也有可以有合理的人力资源的流动,正确高校发展共赢。

【参考文献】

[1]万秋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3(01).

[2]李玉泉,卢瑛祥.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J].201(20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福利待遇管理办法(收集5篇)

    - 阅0

    福利待遇管理办法篇1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暂行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

    福利待遇管理办法(收集3篇)

    - 阅0

    福利待遇管理办法范文篇1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福利需求,国立学校的发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在时代潮流、人民呼声和国家政策支持下,民办高校如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