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养殖新技术(整理2篇)
来源:
家禽养殖新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新平县
中图分类号:X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2-0025-02
近年来,新平县在市场经济推动和科学养殖技术带动下,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畜禽适度规模养殖迅速发展,养殖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但随着地区间畜禽及畜产品产品交易频繁,种畜禽引入检疫监管难,养殖环境净化不彻底,动物免疫空白点存在,场地消毒没有形成常态化机制,总体养殖水平不高,生物隔离措施难落实,使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依然存在,畜禽疫病死亡和非疫病死亡时有发生,且呈上升之态势,如何规范处置病死畜禽,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多年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多次参与该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现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与同行交流。
1新平县畜禽养殖概况
新平县辖2街道4镇6乡,人口为274005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21449人。全县有猪存栏100~299头的有131户,300~399头的18户、400~499头的有12户、500头以上的有15户;鸡、鸭存栏800只以上的有84户;羊存栏30~49只的有517户,50~99只的有647簟100~199只的有181户、200只以上的有63户;牛存栏50~99头的43户,100~199头的5户、200~299头的1户、300头以上的1户。2016年1~9月,完成肥猪出栏36.68万头、生猪存栏32.47万头;完成肉牛出栏3.29万头、存栏9.95万头;完成肉羊出栏6.58万只、存栏11.59万只;完成家禽出笼389.94万只,预计完成畜牧业现价产值8.56亿元。
2存在的问题
2.1政府部门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政策、资金、技术投入不足
目前新平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现状是在养殖密集乡(镇)没有组建无害化处理专业机构,无害化处理建设滞后,缺少焚烧炉、密封化尸池、固定处理场地、无害化处理规章制度、监督机制和经费保证,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规范,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大。
2.2科学养殖技术推广运用有待加强
畜禽良种化水平高,但养殖管理技术落后,动物疫病错综复杂,规模养殖发展缓慢,散养方式依然是养殖业的主流,先进养殖技术难以与养殖生产相对接,畜禽养殖过程全进全出、免疫、检疫、隔离、消毒等防疫技术措施难落实,使畜禽养殖疫病风险存在,畜禽死亡率升高,无害化处理数量增多,工作量加大。
2.3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隐患依然存存,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任务加重
政府部门每年都组织春秋两次猪瘟、牲畜W病、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禽流感等疫苗高密度免疫,有效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然而畜产品流通活跃,病毒变异加快,各地检疫监督不尽相同,输入性动物监督管理难,疫病随时有可能发生,新生仔畜及漏免疫畜禽处于未免疫保护状态,动物诊疗整体水平不高,家畜常规病死亡也时有发生,畜禽无害化处理任务重。
2.4农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观念淡薄
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农村畜禽死亡时有发生,养殖户一是将病死畜禽乱扔在村外的沟、河、坝塘等处,犬只随意啃食畜禽尸首,造成环境污染和病原扩散;二是将病死畜禽剥食,使人畜共患病发病机率增高,危害人体健康;三是被不法之徒收购加工后流入市场,危及动物性食品安全。
2.5病死畜禽无害处理监督管理有待加强
在严格处理不法商贩收购、加工、销售、转移、运输病死畜禽违法行为时,涉及公安、食药、工商、动物卫生监督等职能部门,但各部门间缺少工作联动机制,难以形成综合执法合力,使进入流通环节的病死畜禽危害加大。
3对策
3.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措施实施
建议县级人民政府继续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列入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民生实事工程来抓,突出处理设施建设,强化运行监督,通过业务部门组织畜禽养殖现状调研、疫病发生风险评估,畜禽死亡率及处理措情况核查,综合撰写出《新平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实施意见》,并建议上级部门组织实施,从总体上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行为,确保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任务。
3.2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免疫密度和各项综合防控措施落实,降低疫病发生率,减少畜禽死亡
在农村散养殖户中全面组织实施好整村推进防疫模式和生猪“321”免疫新技术,牛羊W病免疫密度达应免数的100%,小反刍兽疫适时补免疫,禽流感免疫率达100%,春秋两季防疫不留死角和空白村、空白户,使畜禽常年处于免疫保护有效状态,规模养殖户坚持程序免疫和全进全出制度,并强化“免、检、监、测、”和“早、快、严、小”处置措施,从根本上降低疫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减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负担。
3.3推行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健康水平,降低死亡率
继续推行普及猪、牛、羊、禽科学养殖技术,在畜禽品种及养殖场地选择、养殖设施配置、防疫措施及生物隔离区规划方面,要全面规范具体,方便日常畜禽生产及疫病防控,着重落实好防疫、监测、检测、消毒、病畜隔离等综合防控措施,确保规模养殖场安全生产,降低畜禽死亡率。
3.4建立严格执法机制
整合相关行政执法力量,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意识和制度建设,对乱丢、乱抛病死动物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对乱丢、随意处置、经营加工、转移、运输病死动物的养殖户或从业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对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3.5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理赔与病死动物处理联动挂钩机制
把养殖户的理赔申请与病死动物申报有机结合,保险公司凭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单进行理赔,没有取得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证明的,一律不予赔偿。
3.6建立检举告发机制
各乡(镇)、村都设立病死动物举报电话,落实电话接听人员,确保24h畅通。同时,建立镇、村防疫员队伍,加强防疫员培训,充分发挥防疫员的作用,长期对其所辖范围实施监管。
3.7建立无害化处理设施
在养殖密集村组、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议设置相应的密封无害化处理池,把无害化处理列入村规民约,让村民相互监督,保证无害化处理实施,同时也可规划出适宜的场地作为深埋处理场。
3.8加强宣传、政策引导
家禽养殖新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研建;示范应用
中图分类号:F303.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7-0015-05
山东省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养禽大省,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统计,2011年禽肉总产量607.69万吨,禽蛋总产量528.56万吨。山东省家禽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积淀和发展,在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设施自动化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但家禽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体现在信息渠道闭塞、信息量不足、信息准确性差、信息时效性低、信息公益意识差等,缺乏准确、权威、及时、高效的家禽信息服务体系,远不能满足于现代家禽业的需要[1]。开展家禽信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是我国现代化家禽业发展的需要,必将促进家禽产业转型升级。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山东省家禽业信息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以来,我们对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化服务系统进行了深入地研建,并将家禽信息技术进行了示范应用,现将研建和示范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特点
1.1综合性
针对家禽生产者差异性的需求,系统提供了家禽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以及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各类信息,包括新闻动态、市场行情、供求信息、预警信息、科技信息、养殖技术、会议会讯、政策法规等,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家禽生产者及其他相关用户浏览和查找自己所需的各类信息。
1.2时效性
在信息网络时代,及时获取家禽相关信息尤为重要,是赢得市场和先机的前提。家禽信息服务系统能够实时采集、更新和补充各类信息,特别是国内外新闻的及时报道、市场行情和供求信息的及时,以及预警信息的提前告知,确保信息的及时有效性。
1.3准确性
系统自动抓取和采集信息后,家禽科技专家逐条对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甄选符合事实、符合行业常识和规则、确认无误的信息,由运维人员推送前台。省内各地信息服务站点信息员提交到系统后台的信息、报价行情等,也须由专家审核后,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1.4便捷易懂性
现代家禽生产的从业者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有较大比重,但在农村养殖基地或养殖合作社仍然有大量没文化或文化水平低、年龄居大的养殖专业户,所以研建的系统要易懂、使用方便。本系统的门户网站设计风格简洁、清新,图标按钮形象易辨,文图并茂,用户一看就懂;主页面设置有“一键式”服务,用户操作方便、快捷,点击一次即可进入所需浏览的网页。
1.5互动性
该系统用户和专家之间互动性强,通过互动论坛、在线咨询、给我留言、专家微博等实现了用户与系统平台专家远程交流与技术咨询、禽病视频诊断、专家授课培训等。用户可实时与平台在线的值班专家交流,也可留言给自己需求的专家,系统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提醒该专家上线答疑。同时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博客、群组等方式相互交流与学习。
1.6服务性
系统体现了多类用户的服务性,包括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场户、养殖协会(学会)组织、基层养殖合作社、畜牧职能部门,以及家禽产业链条上相关企业和从业者,为他们生产决策和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组成
2.1门户网站
2.1.1信息采集与加工信息获取采用系统自动抓取工具采集信息、网站记者深入生产一线获得资料以及基层信息员提交信息三种方式相结合。获取信息后交由家禽科技人员进行严格审核与加工。
2.1.2信息分类技术人员对审核加工后的信息进行分类,分为综合新闻类,包括文字新闻、图片文字、视频新闻等;市场行情类,包括禽苗、禽蛋、禽肉及饲料原料等市场报价及其市场分析预测等;供求信息类,包括雏鸡、兽药、疫苗、饲料及其原料、养殖设备等供应和求购信息;养殖技术类,包括养殖品种、饲养管理、禽病防治、饲料营养等科普信息;预警预报类,包括天气预警、疫情预警、市场预警和盈亏预警等。信息分类后在网站相应的板块予以。
2.1.3信息及时更新对门户网站内的综合新闻、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模块内容进行每日持续更新,对突发事件新闻、预警预报信息实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新颖性,让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家禽行业的新动态、新信息。
2.1.4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基于SQLServer开发了家禽信息专用的数据挖掘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家禽养殖基础知识数据库、家禽疫病数据库、山东家禽业专家与人才数据库、家禽企业产品信息库、家禽信息服务站点数据库、家禽生产决策数据库等。
2.1.5构架图见图1。
2.2专家服务队伍
家禽专家服务队伍是山东省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吸收育种、禽病、营养、管理及环控等各专业的专家,组成平台的专家服务队伍。依托山东省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省畜牧行政职能部门组建了省级专家服务队伍,依托地市级畜牧行政单位、各地龙头养殖企业技术部门组建了地市级专家服务队伍。专家服务队伍专业性强,实践经验丰富,能满足不同水平养殖场户的需要。用户进入系统网站后可在线咨询专家,或查找并留言所需求的专家。而且,根据养殖场户的需要,系统平台自动适配地市级专家现场查看指导,帮助用户现场解决问题。
2.3基层信息服务站
基层信息服务站也是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直接对接系统平台,是山东省各地的养殖场户与系统平台互动与沟通的桥梁,同时为系统平台提供当地家禽信息、市场报价等。在山东省17个地市,选择有代表性、规范性、辐射性的国家和省级体系家禽试验站或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和科技开发经营单位作为信息服务站点,形成覆盖全省的家禽信息基层服务站点网络。通过信息服务站点,可将家禽信息传输至农村偏远地区,尽可能扩大山东省家禽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范围和信息覆盖率。
2.4养殖示范基地
将山东商河某蛋鸡标准化养殖场设为示范基地。主要是利用传感技术对鸡舍进行实时环境监测,并通过环境控制器达到自动控制环境的目的。主要监测对象为温度、湿度、氨气三项指标。该示范基地与系统平台衔接,通过网络将各项实时数据间隔定时传输和记录到系统平台,系统专家可根据数据情况直观地分析和处理,形成生产决策。
3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
3.1和传播信息
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及时、规范、准确地和传播各类家禽信息,实现信息共享。用户具备电脑和网络等条件,即可随时随地上网浏览海量信息,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为养殖生产提供决策和指导。
3.2关键词搜索
系统网站具有信息检索(搜索引擎)功能,根据关键词检索,方便用户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2]。对信息受众的兴趣点、关注点、投放地域、产品定位人群等进行精细分析,运用seo关键词挖掘逆向思维设计出关键词,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搜索需求,如在“咨询专家”模块,用户在关键词搜索框里输入禽病、管理、营养或姓名,即可搜寻相关的专家;在“供求信息”模块,养殖场户需要购买禽流感疫苗,只要在搜索框内输入“购买禽流感疫苗”,即可弹出多家有生产禽流感疫苗资质的企业,可显出该企业的简介、相关产品及其联系方式等,供用户选择购买。
3.3传授养殖技术
系统网站承载了大量的科学养殖知识,分别有家禽主要品种介绍、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技术、饲料配方技术、孵化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等;具备视频播放功能,用户可在线观看养殖技术视频;承载了《家禽科学》和《水禽世界》每期的电子期刊,用户可在线浏览杂志里的重要文章。用户能够以多种方式学习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3.4家禽生产专家辅助决策
该决策平台包括家禽疫病自诊系统、家禽产蛋自测系统、家禽生长发育自测系统、家禽饲料营养决策系统和家禽饲养管理决策系统。养殖户点击进入界面,根据所标识的选项选择,可自行诊断禽病,或“检验”鸡群生长发育和产蛋是否正常,系统自动给出防治和处理的建议;养殖户根据就地的饲料原料,按照系统建议,科学地配制饲料;在家禽饲养管理决策系统的界面上,选择所饲养的品种和日龄,即可给出该品种、此日龄段的免疫接种事项、饲养管理要点等。
3.5禽病远程视频诊断
系统安装XViewVideoConference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在山东省各地信息服务站点开通视频会议服务终端30个。系统平台(即主会场)安装会议专用的广角高清摄像头,服务终端(即分会场)配置高清摄像头,实现了禽病远程视频诊断功能。养殖户就近到信息服务站对病死禽解剖,病理变化可较清晰地实时传输到平台专家桌面,并与专家语音交流,从而做出初步诊断,及时有效地防治禽病。
3.6远程专家视频授课培训
利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养殖专家在平台的专家桌面上讲授饲养管理和禽病防治等新技术、新方法,各地服务站点组织当地养殖户收看与学习,培训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技能。同时,系统平台组织相关专家对家禽养殖业近期出现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剖析。如日前被媒体炒作的“速生鸡”事件,系统平台聘请育种专家对“速生鸡”进行了科学解释和正名。
3.7禽舍环境远程监控
系统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异地示范基地鸡舍内的环境指标。在示范基地鸡舍内,根据鸡舍面积合理布局安装温度、湿度、氨气等传感器,实时监测这三种环境指标数据,通过Internet传送至系统平台,平台将检测到的各项指标自动生成曲线图,专家能够随时监控鸡舍环境参数。当指标出现异常时,监控页面报警,并通过通讯手段自动向示范基地的生产管理者发出警报,使管理者能够及时采取调整措施,确保家禽生产的安全性和生产性能正常发挥[3]。
4家禽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展望
4.1制定山东省家禽业信息采集与分类标准
进一步开展对山东省家禽业综合信息的采集、加工与分类研究,制定相关标准,提高家禽业信息采集、加工和的标准化程度和水平,为山东省家禽业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4.2开发手机服务功能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数字通信模式,随智能手机应运而生的移动应用固有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家禽信息服务系统应着力开发手机服务功能。安卓手机价格低廉、普及程度高,先期开发安卓版手机应用,有稳定的客户群后将移植到ios平台。手机应用将实现家禽信息服务系统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整合,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机端将实现PC端的全部功能,如:个性化定阅热点新闻、市场行情、专家决策、预警预报等相关信息;家禽生产专家辅助决策平台的完整服务;基于地理信息的产品、服务搜索功能;专家在线的自定义提醒功能;示范基地在线管理和报警功能。
4.3普及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服务终端
一般的养殖场户均有上网条件,视频会议系统服务终端尽量覆盖更多有上网条件的养殖户。系统要扩增视频会议系统服务终端容量,在山东省各地基层养殖户开设更多的服务端口,尽量让更多的养殖户足不出户即可咨询专家和学到养殖技术。
4.4研建家禽企业现代化管理与动态监测系统
目前系统平台仅对禽舍内环境实现远程监控,但现代家禽养殖应在家禽生产中实现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监控禽舍内环境除现有指标外,还需对影响生产性能的有害气体指标如CO2、H2S及粉尘、风速等进行监测,并联动到控制设备。同时还应监控供料、给水、喷雾消毒和光照等重要的管理项目,在家禽生产中形成一套完善的动态监测系统,并研建养禽企业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以有效提高家禽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邹剑敏,戴有理,黄胜海,等.中国家禽业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与作用[J].中国禽业导刊,2006,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