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整理2篇)
来源: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篇1
猪场每年都需要更新种猪,正常情况下,母猪每年更新30%~33%,公猪每年更新33%~40%。引种关系到养猪场的生存和发展。近几年来,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疫病相继在养猪场大范围流行,与引种不当有密切的关系。现就猪场引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引种前的准备
(1)根据本场条件和生产计划制定合理的引种计划,确定种猪品种、级别、体重以及引种数量。根据后备种猪培育计划确定引种的批次、时间,使猪场的生产规模、生产节律保持稳定,栏舍利用率达到最高。
(2)在远离原有猪群和种猪舍的地方修建隔离舍,引种前将隔离舍彻底清洗、消毒,空置1周以上。安排专门的饲养人员负责,配置专用生产工具,准备相应的饲料、药品及疫苗等。
2引种猪场的选择
对目标引种猪场必须要有充分的了解,经过比较选择最适合的引种场家。选择引种猪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引种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不从疫区引种。对目标种猪场种猪的健康状况、防疫情况要有清楚的了解。不从刚发生过重大疫情或有明显防疫隐患的种猪场引种。
(2)尽量避免从偏远地区引种,除非有特殊目的,如计划从原种猪场引种或计划引入SPF种猪,否则,应尽可能就近引种。一方面,对偏远地区的种猪场种猪的生产性能、健康状况难以了解清楚,引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供种场与本场地域环境差异太大,种猪引进后需要更长时间来适应新环境;此外,长途运输猪群容易发生应激,导致种猪的免疫力降低,很容易感染疾病。因此,有条件的猪场最好能自繁需要量大的杂交终端母猪。
(3)避免同时从多家种猪场引种。由于不同种猪场的微生物环境差异很大,很多疫病都存在隐性感染,不同猪场的种猪混群后暴发疫病的可能性增大。为了保证引种安全,最好从一家种猪场引种。
(4)不宜引进体重太大的种猪。有些养殖户喜欢购买体重特别大的种猪,误认为买回来就能配种,可以节省开支。这种体重过大的种猪是由于种猪场在饲养过程中没有按要求为待售种猪更换后备种猪料,这样会影响种猪生殖器官的发育和以后的繁殖性能。另外,种猪引进后,应隔离观察2个月,一引进场内就参加配种是不安全的。
(5)不要过分考虑种猪的价格。种猪对猪场的生产和发展影响巨大,购买种猪时必须挑选遗传基因优良、性价比高的个体。不能为了贪图价格便宜选购性能差的种猪,更不能从猪贩手中购买来历不明的种猪。否则,一旦购买到有重大疫情隐患或有遗传基因缺陷的种猪,将会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种猪选择要点
3.1种公猪的选择要点
种猪系谱完整,亲代日增重、瘦肉率、料肉比等生产性能突出。小公猪增重速度快,体型标准,四肢健壮有力,膘情适中,腹部平直,臀部和背部肌肉发达。发育良好,大小一致,左右对称,包皮没有明显的积尿。雄性特征明显,赶出来时口角唾沫多。
3.2种母猪的选择要点
毛色、头型、耳型等符合品种特征,面目清秀,头颈较轻,体重50~60kg。排列均匀整齐,无瞎、翻、副等无效,有效6对以上,外阴较大且下垂。
4种猪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车辆在出发前和到达装猪点时都应充分清洗、严格消毒。装猪前,在车厢内铺上草垫或锯末,避免猪在运输途中滑倒受伤。夏季运猪时要避开高温时段,冬季要避开雨雪天气。长途运输时要提供充足的饮水,或用西瓜来解渴,防止中暑。对特别不安静的猪,可注射氯丙嗪等镇静剂,以防受伤。
5种猪引进后的饲养管理
5.1隔离饲养
种猪到达猪场后,要对车辆和猪的体表进行严格消毒,安排进入隔离舍隔离观察两个月,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饲养管理工作。猪进场后12h内可以不喂料,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供应饮水。12h后开始喂食,喂量由少到多,3d后恢复正常饲喂量。
5.2免疫接种,净化病原
待引进的种猪精神状态、粪便、食欲正常后,根据本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免疫监测结果等补注疫苗。一次只能注射一种疫苗,若没有不良反应,3~5d后再注射另一种疫苗。完成疫苗补注1周后,皮下注射通灭驱虫,每33kg体重注射1mL。饲粮中添加药物净化猪的细菌性病原,每吨饲粮中添加80%支原净150g,15%的金霉素2000g,引种后加药净化一周,下一个月再净化一周。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篇2
培训等,负责改善猪场现场生产指标为主要工作目标。3、乙方提供甲方技术场长以及技术员食宿。二、生产指标考核1、按每头基础母鼠年出栏17头合格育肥猪考核,达到17头(含)到18头(不含),超出部分乙方向甲方支付报酬每头10元,达到18头(含)以上,超出部分乙方向甲方支付报酬20元。未达到考核标准,达到16头(含)以上,17头以下(不含),少于部分甲方赔偿乙方每头10元,低于16头(不含),少于部分甲方赔偿乙方每头20元。以饲料形式进行补偿。2、如遇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猪场严重受损,上述考核指标不予考核。三、管理层设置与管理方式1、猪场生产实行场长负责制,各生产阶段(配种妊娠舍、产仔哺乳舍、保育舍、育肥舍)实行技术主管负责制。猪场设生产场长一人,由甲方派人员担任,负责全场的生产管理和日常工作的协调;技术员由甲方或乙方派人员担任,技术员负责所管辖单元的全面生产管理工作,负责日常的免疫和协助场长完成日常工作,所有技术员服从场长的统一管理。2、会计、统计、保管等人员由乙方派人担任,由甲方场长管理,在猪场管理制度和本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完成工作。四、工资发放办法1、乙方技术员、饲养员和后勤人员工资根据猪场管理办法由甲方场长制作
工资表,由乙方负责发放。2、技术托管2个月后乙方猪场用甲方饲料超过60吨时,不需支付猪场服务费用,若猪场用料在30-60吨时乙方需向甲方支付驻场服务费用3000元/月。3、员工激励办法,根据《现场管理办法》规定,每月各单元评选出生产成绩优秀的饲养员实行物质奖励,召开猪场全体员工会议进行表彰,奖金由乙方发放。五、统计办法1、甲方场长每周要按甲方公司规定的报表格式如实填写生产报表,交由猪场统计核查无误后上报给甲乙双方主要负责人各一份(纸质报表和电子报表各一份)。2、甲乙双方每月24日共同派人对猪群进行核查,清点猪群存栏汇总后做月报,按第一条款规定上报。3、场长、技术员每周、每月要写出生产总结对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查找不足,提高生产水平。每周必须开周会,每月开月会。六、采购与销售办法1、乙方猪场必须全部用甲方饲料厂提供的饲料,价格根据市场原料的行情按甲方市场优惠价格执行,现场结算,甲方必须保证饲料质量。2、兽药、疫苗、低值易耗品、燃料等由甲方场长定期上报计划和监督质量,由乙方采购送到猪场,不合质量要求的产品甲方可以拒收。3、甲方负责及时向乙方上报销售计划,由乙方负责销售。4、销售猪磅码单及销售统计表由双方共同签字确认。七、财务管理由乙方负责,甲方参与监督。八、设备改造,维修及管理1、猪场的改造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方案后,由乙方负责改造和维修,甲方驻场人员协助完成。2、服务到期双方只清点和移交猪群,不作房舍及其它建筑物的清点移交。九、母鼠年出栏猪头数的核算
1、年出栏肥猪头数=年出栏肥猪数+(期末-期初)存栏+自留后备基础母猪平均饲养头数2、期末存栏=期末存栏仔猪+期末存栏保育猪+期末存栏育肥猪3、期初存栏=期初存栏仔猪+期初存栏保育猪+期初存栏育肥猪4、基础母猪平均饲养=52周饲养基础母猪头数之和52周5、基础母猪以配种分娩一次后为准,没有分娩的后备母猪不能计入基础母猪,用于制备高免血清和准备淘汰母猪不作为基础母猪计算。十、委托技术服务年限1、乙方委托甲方技术服务的时间为1年,甲方提供的饲料必须保证质量、价格按甲方市场优惠价格结算。2、委托技术服务时间从20xx年*月*日起,指标考核时间从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委托技术服务终止,20xx年*月*日清点后结算当年奖励。3、委托技术服务期间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甲方在征得乙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安排科学试验和人员实习。十一、猪场管理文件1、甲方有为乙方猪场建立一套可行的管理文件,并且有逐渐完善并报乙方同意后执行的义务。2、猪场文件包括:《猪场操作规程》、《猪场疫病防控制度》、《猪场管理办法》、《猪场报表》、《猪场生产技术服务合同》为准,猪场文件文件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以上协议条款从20xx年*月*日起实行,20xx年*月*日终止,此协议经双方法人代表签字后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