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护理论文(整理2篇)

来源:

三级护理论文范文篇1

在护理部及科主任的支持下,本病房共有在编护士19名。其中主管护士1名,护师6名,护士13名。大学本科生1名,大专学历者5名,大专在读者3名。

2查房的组织形式

2.1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护师以上查房,每季度一次

由护理部定期组织副主任护师职称以上的人员进行高级的护理查房,起着指导和示范的作用.这种查房每三月进行一次,要求全院所有护士长参加.而护理部对三级护理查房则起着行政监督以及检查落实的作用.

2.2护士长查房,每两周一次

亦称中级查房.护士长根据病区专科特点或护理薄弱环节,有倾向性地选择病例.这种查房每两周一次,必要时可增次数.全病区半数以上护士参加.有时还要求护理部老师或其他相关人员参加.

2.3病区主管护士初级查房,每日一次

本病区病员总数50人,分两组.每组各设一名主管护士,其余均为分管护士.主管护士负责统筹安排本组的护理事务.上午对每一位病员进行评估后,开出护嘱,具体由分管护士执行.下午在完成各项常规护理工作后,主管护士带领分管护士对本组所有病员进行护理查房.

3护理查房内容

3.1全体病员的整体护理质量

由分管护士口头熟练汇报病人九知道,提出病人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包括依据)和护理措施(包括措施落实情况).主管护士根据病情分析护理问题是否恰当正确,护理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并当场反馈护理效果。

3.2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的执行情况

要求分管护士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掌握操作的目的步骤,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变措施.如护理体检历来是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也不为临床护士所重视,临床护士往往有抄袭医生体检记录的倾向.为了强化护理体检意识和统一规范程序,我们在三级护理查房中加入了护理体检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3.3有关疾病和手术前后以及出院康复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护士的基本职责之一[2]。我们要求分管护士在查房前完成各种宣教工作。护理查房时请病人复述有关疾病和手术前后以及出院康复的健康教育知识,或者演示床上翻身活动及咳嗽咳痰的正确方法等等.以检查临床健康教育的实效,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4.特色和创新

4.1打破了查房前通知病区护士分头准备资料的惯例.要求做到"平时和查房一个样",病人九知道了然于胸,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学习主动性.本病区99%的护士表示“三级护理查房是压力,更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巨大动力”。

4.2实现“主任--护士长--主管护士"式的新型三级护理查房.三者各司其职,重点各有偏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级护士技术职称的作用。

4.3使临床护理工作更趋于系统化,明显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护士通过当天“评估--下诊断--上措施--反馈"的方式,使琐碎的临床工作变得有计划性,做到忙而不乱,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本病区连续11个月未发生护理差错。

4.4将病人作为整体护理效果的反馈点,纠正了护理措施仅仅停留在书写的缺陷,有力地纠正了整体护理在具体运作中出现的不足。

5.体会

5.1有利于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

三级护理查房对整体护理工作是一个集体评价和总结提高的过程.从如何得出护理问题--如何制定护理计划--如何将护理措施落到实处等方面展开讨论.注重护理计划的动态性对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2有利于提高临床护士的专业素质

三级护理查房可促使护士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基础理论的学习,丰富了专业知识[1].另外在三级护理查房的过程中还能培养有关整体护理的正确思维方式,做到“活学活用勤思考”,而不是生搬硬套一些标准护理计划.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临床护士的专业素质.

5.3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

三级护理查房尤其是主管护士的初级查房,将护患双相沟通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以工作职责的形式明文规定下来。并且以病人对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评价沟通效果的唯一标准.满足了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使健康教育形式由单相转向双相。有效地纠正了临床“重操作轻沟通"“只有沟通形式,没有沟通实效”的不良风气,融洽了护患关系,满意率由原来的92%升高到99.5%。

综上所述,开展新型的三级护理查房,促进了护理计划落实,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提高了护士的临床专业水平,提高了病人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向国秀模式病房实行三级护理查房的体会护士进修杂志1998;2(13):23--24

2.陈鹤鸣实施健康教育处方是加强临床医德的重要措施中国医学伦理学1994;4(36):40--41

三级护理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护理学;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3年)》[1]要求建立并完善护理管理体系,通过改革创新,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护士长作为护理队伍中的基层管理者,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点作用,明确其能力素质要求将会促进护理队伍的建设发展。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就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1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分析护士长岗位职责等,拟定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筛选、修改,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构建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设置。

1.1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通过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以及美国护士协会(ANA)官网提供的电子文献,辅以谷歌、MBA智库等搜索引擎,查找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护士长核心能力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卡茨的能力框架(KatzCompetencyFramework)[2]和护理管理者协作性框架(AONENurseManagerLeadershipCollab-orativeFramework)理论[3],结合我国三级医院护士长岗位职责[4],初步编制了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2德尔菲法的实施

1.2.1咨询专家的选择为保证咨询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专家的纳入标准:①从事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或临床护理工作10年及以上;②担任管理职务;③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④对本课题感兴趣,且愿意支持本研究。排除标准:经解释后不愿合作或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调查的人员。本研究第1轮专家咨询共有11个省(市、自治区)的35位专家参与。其中,女性占94.28%;年龄33岁~68岁(49.67岁±7.63岁);本科占48.57%,硕士及以上占42.86%;副教授/副主任护师及以上占71.43%;工作年限为(24.80±6.31)年,专家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临床护理的平均年限分别为20.77年、15.14年、17.07年和21.04年;职务包括护理专业教师、三级甲等医院护理部主任、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管理者,具有丰富的护理管理、教育、科研和临床护理知识与经验。1.2.2专家咨询函的形成第1轮专家咨询问卷包括4部分,分别为致专家信、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问卷正文和专家的判断依据与熟悉程度。其中,问卷正文内容包括填表说明(Likert5级评分法)及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内涵界定和三级指标,专家对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69个三级指标分别进行打分并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以及增加或删减条目。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包括致专家信、问卷正文和第1轮专家咨询意见反馈结果汇总3部分内容。其中,问卷正文内容主要包括填表说明及对修改后的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再次进行重要性打分、筛选,提出意见或建议。1.2.3专家函询实施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兼顾医院地域分布和研究可行性,通过电子邮件和现场发放两种形式进行函询。在第1轮专家咨询函收讫后,以重要性赋值均数>3.50,满分比>0.20,变异系数<0.25为指标筛选标准[5]。再结合专家对各指标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下一步讨论、修改,并实施第2轮专家咨询至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本研究共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1.2.4统计学方法数据的处理主要应用MicrosoftExcel、SPSS23.0、“YaahpV6.0”AHP软件进行。本研究采用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两个指标来体现专家参与本研究的积极性。通过专家做出判断的依据(Ca)和专家对研究的熟悉程度(Cs)两个因素反映专家权威程度。用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结果

2.1专家的积极程度

本研究两轮专家咨询分别发放问卷60份、35份,回收问卷分别为35份、33份,回收率分别为58.33%、94.29%,有效率均为100%。第1轮咨询中多数咨询对象的联系方式来源于期刊,这是造成第1轮问卷回收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但专家咨询人数已达到研究所需数量[6]。两轮专家咨询中共有29位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表明专家对本研究课题感兴趣,积极性较高。

2.2专家的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系数用Cr表示,它是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系数的算术平均值。通过计算,本研究专家权威系数为0.86,专家判断系数为0.88,熟悉程度系数为0.83,均大于0.70。结果显示,专家对于指标的判断是建立在实践和理论基础之上,可信度较高。

2.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第1轮专家对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一级、二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在0.00~0.21,第2轮变异系数在0.00~0.17。由此可见,第2轮专家咨询对一级、二级指标的评价波动程度变小,且意见相对集中。第1轮所有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210,0.277,0.171,第2轮所有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262,0.363,0.243。第2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均高于第1轮(P<0.05)。协调系数越高,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越高。本研究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高。

2.4专家咨询意见结果汇总

第1轮专家咨询结果整理讨论分析后,决定去除1个一级指标,合并调整3个二级指标,修改2个二级指标,新增1个二级指标和与之相对应的三级指标,修改部分三级指标条目的表述。第2轮专家咨询结果对一级、二级指标均无异议,调整部分三级指标条目的顺序和表述。

2.5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构建了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67个三级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的权重从高至低分别为护理管理能力(0.433)、临床实践能力(0.172)、护理教育能力(0.172)、专业发展能力(0.172)、护理科研能力(0.051),具体见表1。

3讨论

3.1研究方法与结果的可靠性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分析法,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把握护士长核心能力的内涵,在一定理论基础、研究成果上,结合当前医疗发展现状、岗位职责要求,构建了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草案。通过函询全国范围内护理领域的专家对指标体系草案进行筛选、修改,两轮专家咨询后,结果趋向一致。为保证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咨询专家均按预设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选择,结果显示,咨询专家知识结构层次较高,在护理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指标的构建提供建设性意见。且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层次分析法的应用符合研究的科学性,同时能了解到专家对护士长能力发展的趋向,以及增加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综上所述,本研究方法和结果可靠性较强。

3.2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及权重分析

3.2.1护理管理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是通过设定目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职能,维护科室正常工作,促进护理安全和质量改进的能力。该能力的权重值为0.433,位居首位。在其二级指标中,有4项能力指标的权重位居全部二级指标权重的前10位。说明咨询专家给予护理管理能力的重视。不仅如此,护士对护士长的期望也从专业能手向现代管理者方向转化[7]。建立优秀的护理团队建设是提供安全、高质、高效医疗护理服务的基础,而具有高水平领导管理能力的护理管理者是建立优秀团队的关键因素[8]。这都对护士长的护理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9]中明确指出:2015年要建立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完成对全国三级医院、二级医院100%的护理部主任和60%的护士长的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在护士长岗位培训中,关于护理管理的内容占到50%,护理管理能力的培训也成为护理管理岗位教育的主流[10-12]。3.2.2临床实践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是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准确计划、及时有效提供专业护理支持,促进其康复和舒适。其权重值为0.172,位居第2位。临床实践是护士成长的基础,临床实践能力是护士专业素质的体现。在现代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下,护士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担任着多重角色,临床实践能力的相对重要程度有所削弱。临床专业技能在4项二级指标中居首位,说明咨询专家认为过硬的临床专业技能是护士长最基本的能力。同时评判性思维和循证护理能力逐渐被提倡。护理模式的革新意味着护理工作的不再是单纯的执行医嘱,护士在临床中要能独立进行判决和决策,评判系思维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循证护理能力被专家认可,但权重居末位。可能与目前我国循证护理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3.2.3护理科研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是发现并提出临床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能以论著、专利等形式表达并应用于临床的能力。其权重值为0.051,位居末位。但发现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居于3项二级指标的首位。护理科研是促进护理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本研究中咨询专家认为护理科研能力相对重要程度较低的原因分析了以下几种可能:从专家年龄区间看,多为临床经验丰富中老年专家,存在认为护理经验的重要性更大的可能;护理科研发展起步晚,基础较为薄弱,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对护士长要求过高的护理科研能力存在一定困难,但由于护理科研对于护理发展的必要性,咨询专家认为对护士长能在护理实践中发现、提出科研问题能力的要求要高于其他两项更为现实;目前的状况看,我国护理科研水平还比较低,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较弱[13]。3.2.4护理教育能力护理教育能力是配合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完成一定护理教育教学内容和目的的能力。针对护理教育对象的不同,包含健康教育能力、专业教育能力和继续教育能力3个二级评价指标。其权重值为0.172,并列第2位。护士长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还担当着传播者、咨询者的角色,要能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有助于病人的康复和预防。三级医院有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的任务,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包括理论与实践,对于护生要成立护士长领导下的以护理教学组长负责制的实习带教小组[14],促进护理人才的全面培养。同时护士长要有为低年级护士提供或搭建继续教育平台的能力,以提高护理团队整体的理论实践能力,提供高质量安全的护理。3.2.5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是与护理专业发展有关的专业职业素养、提升自我和专业学科发展的能力。其权重值为0.172,并列第2位。咨询专家的意见结果强调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随着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形式的转变、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疾病谱的改变等,都需要从业者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身为临床一线管理者,带领护理团队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更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前沿认知,能更好地承担护士长职责以适应新模式下的转变和满足病人日益增多的护理需求。

3.3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丰富了不同层次护理人才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为护理岗位设置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为现阶段三级甲等医院选拔、培养护士长后备人才做科学的参考,为护士长的发展提供方向。在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下,合理配置人才才能充分发挥护士长在基层管理中的作用。

4小结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