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高中历史(收集3篇)

来源:

怎样提升高中历史范文篇1

一、问题引导,引发小组讨论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但是小组学习也需要一定的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来引发小组成员的讨论,进而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的问题创设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要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引发小组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在学习完一段历史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完“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你们是怎样理解的?”这个问题是比较有概括性的,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对这场战争对当时社会性质以及社会矛盾产生的影响,对于整体的社会环境产生了怎样的本质影响。接下来学生可以结合教材或是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来进行讨论,小组学生要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学生可以从社会性质、中国的发展方向、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以及革命任务的变化等方面来进行讨论分析,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来突破难点,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

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育模式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是比较灵活的,教师不仅能够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还能够采用竞争式的教育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间的辩论比赛或者是小组对抗赛等活动,让学生根据固定的主题来展开讨论,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申请得到教师的帮助。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辩论题目“儒家思想是否能够抵御西方歪风”,正方的学生认为儒家思想是能够抵御西方歪风的,可以列举一些儒家思想的正能量,列举一些相关的人物故事等,反方的学生则认为儒家思想是不能抵御西方歪风的,虽然儒家思想具备正能量,但是当今社会中还是出现了很多受西方歪风影响的不良社会现象,如果能够抵御的话,怎么还会有这样的现象。小组的学生可以首先在组内进行讨论,列举几点能够强有力的辩驳对方小组的论点,同时还要灵活地应对对方的提问,巧妙地结合自身小组认定的观点进行辩论,这样的比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加上高中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所以在小组内学生会更加认真地进行论点的讨论分析,同时每个组员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为小组的荣誉而战,结合历史史实进行有力的辩证。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提升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在组间进行竞争比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任务教学,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结合任务教学法也能够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真正的课堂主体还应该是学生本身。教师只是负责组织教学,选择主要学习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比如,在学习八国联军破坏圆明园的历史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探寻圆明园的毁灭史”,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圆明园没有破坏之前的历史资料,文字描述以及图片等形式都是可以的,可以通过网络或是相关的历史书籍来进行查找,然后再找到现在的圆明园的图片资料等,将这两者进行对比,从原来的金碧辉煌到现在的萧条破败,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痛心历史建筑被破坏。在小组内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任务的细化,将每项任务落实到人,有的成员负责查找图片,有的成员负责查找文字资料等,将毁灭前和现在的资料查找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人,然后最终再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能够对该段历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对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一定的了解,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怎样提升高中历史范文篇2

关键词:历史教学;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21世纪高职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历史课教学在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主阵地作用。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寻求正确的方法与途径,充分发挥历史课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潜质、更有后劲、更具职场竞争力,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必须认真思索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状况堪忧

当前我国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不甚理想,首先表现在学生政治意识淡漠,缺乏坚定的政治方向,没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其次,奉行个人主义价值观,一些学生只讲索取不求奉献,缺乏理想信念,盲目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再次,文化素质不高,事业心、工作责任感不强,缺乏下基层和到艰苦地区工作的心理准备;最后,心理素质也不够稳定,情绪容易波动,语言、行为偏激,经受不起困难和挫折磨炼。

二、历史课教学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1.历史是教人如何做人的一门学问。历史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世界,能启发学生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认识自我价值、怎样与人合作、怎样思考、怎样判断、怎样面对人生和社会,这一切便是隐藏在历史知识背后的深层内涵所在,也正是这些内涵能够赋予大学生以一种人文精神。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就曾把学习历史的首要任务界定为“帮助人们从青少年起一直到老死为止学习如何做人,帮助人们理解做人的道理”。

2.学史使人明智。历史能够帮助学生在了解和研究过去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获得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史学的宗旨在于“经世致用”“彰往而察来”,学习历史可以从中领悟做人行事的智慧,其中治国安邦的道理、科技发明的创见、思想观点的深邃,以及文学艺术的魅力,无不给后人以智慧的启迪。

3.学习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思考事物发展的成败得失,能够培养大学生理性判断力和“合理精神”;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如何和谐共处,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爱善憎恶、追求真理,可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历史中都可以寻求借鉴。

4.学习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精神。历史教学既能说明历史人物的创新成果,更能展示创新的过程;既能强调创新的作用,更能突出创新的精神,使学生从中体悟到创造的价值,感受到开拓的力量,树立不畏困难、敢于进取的时代精神。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认识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三、通过历史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新世纪的历史教育必须拓宽作为教育内容的知识范围。在历史教育中,要加强和扩充以人类文明的进化为主干的社会经济史和文化、科技、思想史的内容,要将一些具有超越时代、民族和阶级的绝对价值的精神、人物和事件纳入教学范围,那些体现人性美好、终极关爱、勇于同大自然斗争的内容也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在教学上体现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历史教学应注意发展学生不同的能力,特别是学生以自己独立的价值取向对历史提出创见的能力。在历史教育中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原有的知识结构,最终追求一种人性化的历史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对历史教学进行调整,在学习方式上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并注重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问题讨论,从而使其更为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3.在教育目标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历史教育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素材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那些激动人心的事件和震撼心灵的人物都能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健全大学生的人格,让大学生在轻松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接受心灵洗礼,从而为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形成打下坚实、厚重的思想基础。

四、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历史教学中要注意个性造就。学习历史的自由空间在于寻求对历史观点的突破,所以发展思维、促成创新、造就个性才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也是学生自己真正所能拥有的,这就是历史教学中个性造就的教育。另外,通过学习历史,要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将自己对历史的、现实的认识内化为个人的意志和品行,就是形成人格、养精神。

2.历史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作为历史教师,要注意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资源,渗透人文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怎样提升高中历史范文篇3

关键词:优化;模式;提高;成效

新课程实施以后,高中历史教学应摒弃严谨枯燥的陈旧教学方式,开创轻松快乐的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中历史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情感基础。

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生动性”

大部分历史教师认为,历史是固定不变的,是严谨的,所以,教师只需要让学生将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烂熟于心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别的辅助教学工具。我认为这种观点太过片面,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并不影响历史知识的严谨。而多媒体教学手段除了可以提升生动性,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对提升教学成效有着无可替代的辅助促进作用。多媒体的演示效果可以提高教学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习”。比如在开展“红军的长征”内容教学时,很多学生对于这一段的历史并不陌生,但是由于缺乏直观感知体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仍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红军如何战胜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教师的口头描述很难让学生形成完整的感官意识。这时,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过草地、翻雪山、飞夺泸定桥”的画面,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看到红军“挖树根,啃皮带”,学生意识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展现课堂教学生动性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思想教育。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强化课堂教学“互动性”

新课程强调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既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主要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发现只要自己认真分析、用心思考都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成绩,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在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循序渐进的探究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是分组探讨,由浅入深地展开学习活动:①鸦片战争产生在怎样的国际背景下?②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国内是什么情况?③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④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是怎样的?⑤我们从鸦片战争中得到了哪些历史教训?通过层次分明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始终朝着教学目标前进,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营造课堂教学“情境化”

历史教材除了具有严谨性,也蕴涵了丰富的情感,许多的历史内容都具备较强的情境性。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成效。例如开展“红军的长征”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革命老红军的先进事迹,当学生听到任思忠老红军14岁就参加了红军,有着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在长征途中三过草地,险象环生,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对于中国革命的艰巨性有了真实形象的了解。通过教师的讲述,不但引发了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也让学生对现今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更加珍惜,更加产生了要好好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的豪迈之情。

四、组织历史专题活动,促进课堂教学“多元化”

为了有效地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成效,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例如在教学红军长征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学习长征精神的专题演讲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畅所欲言,不但讲述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还表达出对新社会的幸福生活的珍惜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教学成效的提升。再如教学“九一八事变”时,教师把“日本侵华”的影像资料、图片等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血淋淋的画面,学生意识到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才会有保障,为了家人的幸福,祖国的强大,一定要努力学习。围绕教材开展专题活动,不但优化了教学过程,还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感知经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的思想教育更加深刻。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

    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

    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三年级周记精选[15](整理10篇)

    - 阅0

    三年级周记篇1清早,我们可以来到一些礁石边捉螃蟹。这里的螃蟹的人好多呀!有的孩子藏在石缝里,有的学生趴在水底,还有的躲在沙土里。我看见两只小螃蟹在底部,然后拿起一个小渔网.....

    三年级周记范文精选(整理10篇)

    - 阅0

    三年级周记范文篇1今天,我又让姥姥教我做一道菜,学的是“炒土豆丝”。我说:“姥姥我还想学炒一道菜”,姥姥说:“那我就教你炒土豆丝吧。”于是我们就开始动手了,先把土豆皮削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