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总结(收集3篇)
来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总结范文篇1
一、充分认识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卫生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证明,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全局,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中,进一步统一思想,不断提高认识,解决影响和制约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
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最基础部分,是直接面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也是落实医改各项任务的基层实施者。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能否学习和贯彻好科学发展观,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各项惠民、利民、便民医改政策能否全面得以落实,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对广大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发动和组织动员,是推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医改措施落实到基层、惠及广大群众的难得契机,对于实现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准确把握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
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认真贯彻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努力实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
(一)注重实效,着力推动医药卫生体制各项重点改革任务的全面落实。在学习上要紧密结合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运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成果和身边的典型事例,把科学发展观普及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职工群众中去。在实践上要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把党和政府出台的各项惠民、利民、便民医改措施落实到基层,把已经启动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好,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果。
(二)注重简便,紧密结合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际开展活动。在认真学习规定的必读书目基础上,组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员学习以宣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辅导材料,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要结合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特点安排活动,根据党组织设置和党员人数,充分利用工余和业务量相对较轻的时间,做到灵活多样,便于实施。
(三)注重指导,切实找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着力点。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单位规模、机构设置、党员数量及工作任务等方面的特点,从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切实找准着力点,提出具体要求,加强指导,推动活动开展。
(四)注重基层,着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抓住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特别党员负责人这个重点,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班子建设、党组织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绩效考核制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以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能力建设。
(五)注重协调,积极配合地方党委,上下联动,切实加强行业指导。各县(区、特区)卫生局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要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按照行业指导的要求,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既不越位、更不缺位”的原则,积极主动加强与地方党委的配合协调,加强行业内上下沟通联系,发挥好行业指导作用。
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
针对我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特点,结合卫生行业实际,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以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增进人民健康为总的实践载体,把学习实践活动与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相结合,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具体要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深入贯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健康第一的理念、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理念,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落实医改任务、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落实医改任务。围绕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努力发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确保各项医改任务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
(三)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建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管理规章,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方便病人就医;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转变服务作风,注重诚信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动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班子建设,认真落实医德考评制度,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坚决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四、紧密结合实际,指导抓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工作的落实
各县(区、特区)卫生局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要紧密配合当地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围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和任务,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工作的行业指导。要根据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学习实践活动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要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民营医疗机构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摸清机构和人员底数,了解党组织设置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主要围绕开展学习讨论、调研走访两项工作开展指导。学习讨论要注重统一思想。在认真学习规定书目基础上,通过学习讨论,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研走访要与征求群众意见、查找存在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努力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分析检查本单位在落实医改任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服务人民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与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努力形成推动单位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共识和正确思路,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单位发展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和工作措施。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重点围绕制订好整改落实方案、解决突出问题两项工作进行指导。要结合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和完成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任务,立足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实际,制订整改落实方案或整改落实措施,使整改落实方案或整改落实措施可操作、能落实、好检查。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集中力量把中央确定的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报销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等各项惠民、利民、便民的政策措施落实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的实际效果。
在各阶段工作中,各县(区、特区)卫生局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活动要求,突出实践特色。要注重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注重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注重把解决问题、完善规章制度贯穿始终,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规范化管理体系;注重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注重把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带头、典型示范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及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配合,切实加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
根据卫生厅和市委部署,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关系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各级地方党委具体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县(区、特区)卫生局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负责对所属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行业指导,掌握活动情况、总结典型经验、发现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明确职责,加强指导。根据市委和卫生厅要求,市卫生局成立以籍中苏同志为组长,许松同志为副组长,局党组全体成员参加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加强对全市第三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工作指导。同时,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向各县(区、特区)派出由局党组成员为组长的巡回指导组。各县(区、特区)卫生局要根据地方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成立相应的指导小组,负直接指导责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总结范文篇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疗费用的高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2006)中指出:“要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休制改革,优化城市卫生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努力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这为发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做出了重要的决策。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士的素质直接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1]。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接受过正规教育,具备社区护士资格的护理人员目前仍在少数,因此,对从事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就成为解决这种需求矛盾的有效途径[2]。通过实践及查阅文献,笔者对社区护士在岗培训方法进行思考,总结了三种方法: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培训、到上级医院进修和自学。现对这三种培训方法进行详叙。1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培训
1.1培训对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在岗护士。
1.2培训的组织形式:以省、市为单位采取整体性、系统化的组织管理模式,统一师资培训、统一培训大纲、材、统一考评、统一阅卷、统一发证、分片实施。
1.3培训教材:以卫生部科教司编写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为主要参考书,同时结合本地区社区护理的需要增加所需内容作为本地区的培训教材。
1.4培训内容
1.4.1理论培训:主要包括社区护理导论、社区评估、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特殊人群保健、社区急救等[3,4]。培训时要强调疾病预防、家庭访视、沟通与合作、社区急救、心理咨询、自我防护等方面[5]。各省市或单位根据卫生部要求,结合当地情况组织培训内容,以满足社区护士的需求,在培训时根据实情设计方案,安排相应的课程。做到学以致用[3]。
1.4.2技能培训:社区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提高是岗位培训中的重要内容。目前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大多是从医院临床护士岗位转岗从事社区护理的。由于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差别,必须对护士进行转岗培训。社区护士除了要将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外,还要学习掌握好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要特别熟练掌握社区急救、家庭抢救、外伤清创与缝合技术、洗胃、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老年人吸痰等技术操作。要学会母乳喂养指导、家庭护理、临终关怀、伤残康复护理等,以适应社区护理服务需求[6]。
1.5师资队伍建设:社区护理专科师资建设是培养社区护士的关键。目前社区护理师资紧缺,社区护理专科师资大多有临床护理人员承担。因此社区护理专科师资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7]。可以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进修、学术会议、与国外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教师,并对人员编制、职称评定、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尽快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社区护理教育师资[8]。
1.6培训基地: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建立好规范的社区护理培训实践基地,使学员在培训基地得到所需技能的培训,让社区护士参与较为规范的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才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使护士真正地实现从医院临床护理模式到社区护理工作模式的根本转变[9]。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基地建设应包括教学基地和实践基地两部分,市卫生局经过考核可以挂牌和授权,教学基地和实践基地要有效地沟通与配合,这不仅有利于社区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也有利于对在校护生社区护理实习计划的落实,真正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10]。
1.7培训方式: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采用全脱产方式,集中面授共4周,分三部分:(1)理论课程培训2周。学员集中授课,以卫生部颁布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所规定的学习内容为基础,制定教学内容。(2)技能操作培训1周。学员采用分组操作演示、老师指导、学员集中进行操作训练的方式。(3)社区临床实践l周。学员分成5-6人为一小组到社区服务中心(站)进行临床实践。
1.8培训考核:培训的考评一般包括理论和实践。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阅卷,成绩合格者,由卫生厅统一核发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书[11]。
2到上级医院进修
2006年卫生部文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医院进修学习”。由此可见,建立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提升社区护士业务能力是顺应卫生发展趋势的需要。在职社区护士应每3~5年到上级医院的大内、大外科和急诊科进修3-6个月。社区护士在进修期间应强化训练护理新技术、急救仪器使用及操作配合、急救事件救护方法等,将获取的规范技能与先进护理理念应用到社区医疗[12,13]。
3自学
自导学习是被认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社区卫生服务全科知识的掌握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学习及总结,统一培训只是起到概括指导作用,要提高社区护士的综合素质还是要靠学员的自学。
教育部门和主管部门应为社区护士设立社区护理自学考试,以便为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社区护士可以选择业余形式如自学、函授、远程教学等进行继续教育。
4总结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尽快培养出适应其发展的全科护士,从事社区的家庭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社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临终关怀等多方面社区工作,为社区人群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尽快实现护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服务宗旨[14]。因此,社区护士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方便、快捷卫生保健服务的主力军,社区护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15,16]。社区护士的培养影响着社区护理的发展,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是提高社区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17,18],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探索出一套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士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杨丽,赵秋利.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71-72
[2]周艳,刘晓丹,李勤,等.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绩效分析与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197-199
[3]郭清,陈雪萍,章冬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1):1767-1769
[4]吴兰笛,韩卫丽.广州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及考核成绩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6,3(2):66-68
[5]李勤,孙平辉,黄卫东.社区护士在职培训教学模式初探[J].护理研究,2006,20(5):1212-1213
[6]彭惠仙.社区护士护理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成效.护理管理杂志,2004,4(10):43-45
[7]李晓惠.社区护士资格准入标准与资格认证管理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7):914-915
[8]曾华.西宁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现代临床护理,2008,7(9):1-4
[9]何金爱,陈贤梓,陈伟菊,等.广州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层次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3-65
[10]侯婕.对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思考.护理教育,2009,27(23):89-90
[11]饶艳华,曹梅娟.我国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现状与思考.护理与康复,2010,9(2):106-10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总结范文篇3
2011年3~5月笔者对秦皇岛市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走访,发放调查表,调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况与发展情况[1]。通过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现场访谈、获得详实资料,为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提供依据,为创新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实用新型社区卫生人才提供参考。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1.1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情况秦皇岛市区内共有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坐落在市区内9个不同的街道社区。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5家国有医院承办,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民营医院承办,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由乡镇卫生院转换。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营状况较差,门诊量少,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不接受,患病后首先进入大型医院就诊,使社区服务中心很难做到转诊分流作用。这与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及时按有关政策拨款,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关。
1.2人力资源现况与人才需求情况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岁以下医护人员较多,占47.42%;55岁以上占16.90%;中初级职称占52.13%;初级以下占9.95%;副高级以上职称占16.12%;医护人员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占71.57%,仅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科学历人员达到15名,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有1名硕士,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累计占69.04%[2]。
调查问卷中专门设计了一道试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对医生与护士的需要最多,占人才需求总数的52%。检验师、药剂师、中医师等10个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总计占48%,其中需求最多的是检验师和药剂师,各占6.15%,最少的是营养师和按摩师,各占1.03%。从以上结果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生与护士的需求较大,对其他医疗技术人员的需求较少。
2讨论
调研结果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较小,职称偏低,学历不高。而国家中长期卫生规划中大力提倡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所以医学院校应加大社区卫生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改革教学模式,对全科医学专业以外的在校生进行必要的全科医学教育,为全科医学人才的成长做贡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3]。
2.1全科医学理念引入课堂全科医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医学学科,它与高度专科化的生物医学模式不同,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根本,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全科医学的内容包括通科医疗实践经验;医学学科中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全科医学专业的新观念、新方法、新知识和新技术[4]。全科医学理念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初级保健服务,是一门注重艺术胜于技术,是把个人的健康作为第一位、疾病作为第二位,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医学学科。全科医学理念是一个全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技术人员从根本上树立整体医学观,把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融入健康服务的全过程。我国虽然有全科医学专业,全科医学的课程设置与其它临床专业课程设置类似,全科医学毕业生不能全部到相应岗位工作。国家的中长期卫生规划中对社区医学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但目前的医学教育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能为社区医学事业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随着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医生应为人类的健康负责而不是为疾病负责,认识到每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应得到全面认识和保健。因此,在对医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引入全科医学理念,发挥院校教育的优势,可拓宽知识面。在医学生中引入全科医学理念,就是引入整体医学观。整体医学观也就是从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中出发认识人体功能,学习人体疾病,进而干预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维护人体健康。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医学基础课,还是医学专业课,都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介绍,不孤立每一个器官、系统的学习,使医学生对人体整体有一定了解。这一理念的引入,对医学生成长为实用新型社区卫生人才会有很大促进作用。
2.2社区卫生实践引入教学社区卫生实践活动是医学院校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使学生“直观社会,反思自我,健康成长”,“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最佳途径[5]。社区卫生实践将院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理论学习与社区卫生服务,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医德医风高尚、专业知识丰富、具有整体医学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我国医学生的社区卫生实践主要在各本科医学院校设置,如第三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院校。在高职医学院校开展社区卫生实践工作的院校较少,而高职医学生毕业后往往面向基层工作,更需要掌握社区卫生工作的特点。把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社会卫生实践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高职医学生通过社区卫生实践,将进一步了解社区医学知识,增加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整体认识,帮助学生树立完整的整体医学观,了解为健康服务的重要意义,对培养实用、全科医疗卫生人才有一定的作用。
2.3开展短期全科医学培训在调研中,通过访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了解到岗位上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定期、短期培训,及时学习诊疗技术新进展。有个别负责人提出希望把培训课堂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即不影响工作又可以实地学习并能实地解决社区卫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高职医学院校可以举办一些短期的与社区卫生工作密切相关的技术培训,通过这种短期培训可以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打造一支社区卫生教育的师资队伍。教师把全科医学内容再融入到学校的学历教育中,培养适合社区卫生工作的毕业生。
2.4加强适合社区卫生工作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学历教育过程中,要加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走访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过程中,对于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都不满意,特别是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视自我、不能吃苦耐劳,总是认为收入太少,工作太多、太累。他们往往从自身出发考虑工作与问题,不能公正、平和对待收入与工作量的关系。也有个别毕业生仅考虑工作量,只要工作量少,少劳动,别的什么也不考虑。因此,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很紧迫,也很重要。让他们养成吃苦精神、感恩情怀,这样才可能胜任社区工作。在走访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毕业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与特定群体的沟通,如老年人、慢性患者、儿童。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建立具有一定创新点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医学院校教育与社区人才培养的对接,打造办学模式新亮点,进一步发挥医学院校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砥柱作用。
国家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事业的目标。医学院校特别是高职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实用新型人才,应发挥高职医学院校在卫生事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优势,培养大量的具有全科医学理念的毕业生,不仅能为国家卫生事业尽力,也可以增加毕业生就业率,提高院校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吴春容.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卫生人才,2006(4):20-22.
[2]尹文强,傅华,严非,等.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与素质现状评价.中国卫生资源,2005,8(6):256-258.
[3]梁万年.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769-770.
[4]郑建宙,卢春梅.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探讨.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1):129-130.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小学六年级周记精选(整理9篇)
- 阅0小学六年级周记篇1昨天刚下过雪,地上湿漉漉的,起床后,奶奶就叫我去菜地里捉蜗牛喂鸡吃,一来让鸡增加营养多生蛋来;二来可以保护菜地里的茶,可谓一举两得。“好的,我这就去。”我拎.....

精选小学生寒假周记(整理6篇)
- 阅0小学生寒假周记篇1忙碌了一个学期,我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小学寒假。爸爸妈妈特意带我去泰国旅游。在这五天的行程中,让我最期待和最喜欢的就是去Kerchor大象营,一起照顾大象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