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作用(收集3篇)
来源:
民俗文化的作用范文篇1
【关键词】民俗文化;市场开发利用;现状;对策
民俗文化是隐藏在人民生活与思想中的象征符号。每个民俗文化符号,都蕴藏着特定的民族的、历史的和文化的内涵。[1]学者们对其概念、特点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市场开发利用的状况。已有的对民俗文化市场开发利用的研究缺乏统一的系统概述,现对已有的关于民俗文化文献作一介绍和评述,了解学界研究动态,为民俗文化的市场开发利用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下面从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市场开发利用意义、市场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等四个方面对现有文献作一评述。
1.民俗文化的概念
所谓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基础的文化形态,深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类生活价值,它反映一定地区中广大民众最基本的人生需求以及价值取向。[3]菜志荣则在其文章中提出,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传承于民间、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是在普通人民(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3]著名学者钟敬文强调,民俗文化,简要地说,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简称。[4]
综合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可以概括出,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人民生活不可分离的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繁衍历史、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内容的文化,并随着人民社会生活的变迁以不同的载体流传至今的宝贵文化。
2.民俗文化的特点
蔡志荣认为民俗文化是最草根、最朴素、最具内生性和最具区域性的文化,最能体现民族归属感。[3]鲁芊在提出民俗的内部属性大体上显示出三个特征:即民族的区别、阶级或阶层的差异、以及全人类的共通性。[6]尹伊君,王国武总结出,民俗文化作为生活文化,具有群体性、传承性、地域性、寄托性、形象性五大特征。[7]杨静如认为民俗文化具有内容广泛、形式丰富、雅俗共赏性、独特性的特征。[5]
综合来讲,许多学者对于民俗文化的特点从各个角度都出了不同的观点,总结其中所言,可简单概括为历史悠久、范围广泛、表现形式丰富、具有民族特色、贴近人民生活。
3.民俗文化市场开发利用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之后,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正在涌起。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大力培育并开发文化产业等等,无一能离开民俗文化。[7]民俗文化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将民俗文化进行市场开发利用,还具有增强人民文化认同、城市建设、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3.1维护社会生活稳定,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
作为一个群体或者阶层共同遵守和具有的规范,民俗起到了维系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纽带作用。[6]将民俗文化进行市场开发利用,无形中扩大了民俗文化在人民生活中的覆盖率,间接地增强人民文化的认同感。
3.2有利于城市文化建设、地方经济发展
张月婷认为民俗文化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塑造。民俗文化是塑造特色城市文化的基础,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根源依据,是一种地方文化价值,能转化出新的价值。[2]杨静如提出,民俗文化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所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无论是投资经商还是旅游考察,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这个地方的人文地理情况。[5]
3.3对国家经济有促进作用
谢科提出,民俗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是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源。民俗文化内涵是商品价值的重要源泉。民俗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8]曹瑞琴强调,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9]
4.民俗文化的市场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4.1民俗文化在各行业领域中的市场开发利用现状
4.1.1在影视传媒业中的运用
在《试论我国民俗文化元素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在广告业,许多广告商通过在重要的传统节庆前夕推出广告和在广告中运用民俗吉祥图案以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表现广告主题、提高视觉效果。[10]“功夫”和“熊猫”两个民俗文化符号被外国人拿去后,通过艺术的再加工市场化运作,使《功夫熊猫2》获得了市场的青睐。[11]
4.1.2在餐饮业中的运用
餐饮业也利用节庆做营销活动。许多饭店还将民俗技艺融入饭店营销当中,推出传统的曲艺表演项目,如木偶戏、皮影戏等。[12]
4.1.3与旅游业相结合
这其中结合的最好的当属旅游业,无论是民俗主题公园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开发,俨然已形成产业。董祖斌,冉红芳提出在全国各地区、旅游风景区举行的文艺展演,休闲游、观光游中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包装与吸引作用,民俗文化充分融入旅游等经济活动中。[13]
4.2主要问题
我国民俗文化市场开发利用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开发过程中,我国的民俗文化市场开发利用水平并不高,且在市场开发利用过程中,与民俗文化本身的保护也产生了冲突。
4.2.1市场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缺乏产业化运作
上海民俗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的学者强调,我国民俗文化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有三点问题:产业化意识不强,对民俗产业的开发价值认识不足。市场机制不成熟,集约化程度低。产品开发度不足,缺乏文化创新与内涵提炼。[14]
民俗文化的作用范文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民俗文化渗透;对策
中华民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俗文化作为其中一部分,散发着蓬勃生命力与文化魅力,是中华民族的一朵奇葩。语文课程人文性特征极其显著,语文教材中也蕴含着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入民俗文化势在必行。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语文教学往往不受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入民俗文化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具备文化视野,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渗入民俗文化的目标。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的意义
(一)德育功能
民俗文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意义。民俗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印刻于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基因之中,如爱国主义、重义轻利、乐善好施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培养起健康的价值观。
(二)智育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渗入民俗文化,有利于发挥民俗文化的辅助作用,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程度,拓展语文教学的深度。语文课文篇章都无法脱离一定的时代背景,因此,教师可以适时渗入民俗文化,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提高认知程度。
(三)美育功能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蕴含美的课程,在其中渗入民俗文化更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民族的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社会之美等,使学生在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中流连忘返,提高审美能力。
二、民俗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民俗文化的意识,发挥民俗文化的德育功能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起着引导学生的作用。由于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语文学习也只停留在追求成绩与名次上,这造成语文课堂缺失人文气息。因此,教师应当首先在思想意识上重视民俗文化,树立民俗文化意识,通过在实际教学中渗入民俗文化,发挥民俗文化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中华民族的民俗种类繁多,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与语言民俗,尤其是一些精神民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如爱国主义、尊老爱幼等,利于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当更新观念,树立民俗文化意识,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元素,使民俗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走入学生的内心,为学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当代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一些消极观念侵蚀学生的心灵,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严重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此,教师要重视民俗文化的力量,弘扬民俗文化中的精华,用民俗文化武装学生的心灵,从而培养成为全美发展的人。
(二)在课堂中拓展民俗文化,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统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民俗文化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或多或少出现在不同的篇章之中,为语文课程增添魅力。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在语文教材中都以经典篇目的形式呈现,而这些经典背后总有民俗文化做支撑,因此,教师在教授不同文学体裁时,都可以渗入民俗文化的元素,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围绕一本教材展开,从而使语文教学受到局限,而民俗文化的渗入丰富了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深度,使学生在民俗文化的熏陶之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魅力无穷。除此之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入民俗文化,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与人生阅历尚不丰富,对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一知半解,因此容易激发起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其民俗文化元素。众所周知,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学中的瑰宝。因此,师生在学习林黛玉初进贾府与贾母等共进晚饭这个片段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古代座次安排的惯例,使深入了解封建大家族的森严等级,从而把握《红楼梦》这部巨著的主旨。
(三)在课外实践中渗入民俗文化,拓宽语文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语文课堂由于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因此教师为丰富学生知识,增长学生见识,可以将语文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在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渗入民俗文化,使民俗文化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民俗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劳作中产生的,因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利用民俗文化的这种特性,使之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使学生接触民俗文化。例如端午节期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设计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的手抄报,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民俗,感受屈原的人格魅力与爱国情怀;例如在中秋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赏月作诗活动,在吟诗吟唱中感受中国古人对月亮的挚爱,对合家团圆的期盼。教师也可以组织知识竞赛活动,在学习一个单元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设计“民俗文化知识竞猜”,使学生在竞赛中汲取民俗文化的养料,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另外,学校与教师应当从当地条件出发,积极发挥校本课程,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与特色文化,使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充满个性化。
结语:民俗文化历时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民俗文化作为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语文教学相互呼应。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要实现语文教学的大力改革,教师要积极发挥民俗文化的作用,树立民俗文化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渗入民俗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外实践中渗入民俗文化,拓展语文天地,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菲.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05)
民俗文化的作用范文篇3
关键词:西方民俗文化背景高职英语教学作用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地增多,在经济、文化、能源、科学等方面正逐渐地向国际接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立国之本,现代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加入更多国际语言和知识的学习。本文从高职高专的英语教育现状入手,结合实际的学习环境,讲述了目前学生英语的学习状况,举例说明了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进而阐述了西方文化背景介绍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2.高职高专英语学习的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坚持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有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新的复合型人才是为办学方向。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中一部分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要求;另一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英语基础非常差。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自主学习成为当今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3.文化背景介绍的重要性
文化和语言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创造和表现出来。正如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所说的:“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里,英语的教学不仅是给学生讲授一门语言,同时还是给学生传扬一种文化。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加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学习;而且通过这种文化和语言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可使学生对英语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以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新编实用英语》为例,在单元“AtaRestaurant”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西方用餐习惯比较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部分句子的意思产生了误解,在句子的运用上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在学习课文之前应该先给学生讲述西方的用餐习惯。譬如,在餐具方面,西餐的餐具是比较多样化的,其中包含各种大小杯子、盘子、银器具等,而且每一款的餐具都有其对应的用途;在点菜和上菜方面(OrderingfromamenuandTakinganorder),顺序一般是: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和甜品;在结帐的时候(Payingthebill),西方人习惯于各付各人帐,“GoDutch”这个英文句子很多学生不理解,如果不解释的话,学生一般都理解为“让我们去荷兰”。其实不然,由于荷兰人比较精明、凡事都要分清楚,所以美国人将这句话引申成为“AA制”。另一单元“GreetingandIntroducingPeople”介绍了西方人见面打招呼的礼仪,授课的时候教师可根据书本的内容介绍,为学生展示和对比中西方打招呼的差异对比。例如,根据中国人的风俗民情,见面打招呼常用:“吃过饭吗?”“上哪去啊?”但西方人见面习惯用“Howareyou?”,有时直接用“Hi”,而且经常以询问天气展开话题,如“Howistheweathertoday?”等。但如果以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向西方国家的朋友问好,常常会引起误会,他们会以为你要请他们吃饭,或干涉他们的私事。而课文中出现的句子如:“We’llhavetogettogethersometime.”(我们什么时候聚聚),并不是指邀请。当讲到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有相通之处时,将其进行对比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例如,《新视野英语教程》中第六单元“CelebrationofHolidays”和第七单元“LuckyNumberandLuckyDay”中,分别将中国的节日与西方的节日相对比,以及将中国的幸运数字与西方的幸运数字相对比。在“HereComestheBride”一课中,将中西方举办婚礼的差异进行对比。
在美国,有时候看到一些人的颈上挂一条细链子,链子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小金属片。不明底细的人会以为这是装饰物。事实上,这些是说明佩戴此物者有某种特殊疾患,比如有什么过敏症,不能用某种药,装有假肢、起搏器、无形眼镜,有癫痫或其他特殊疾病患者。佩戴了这种金属片,无论何时何地,当病人发病时,医生通过这些金属片便能马上了解到病人的情况并知道什么药不该用。这些金属片的英文名称便叫MEDICALERT,它是由MEDICAL(医药的)和ALERT(警戒)这两个词合成的。由于MEDICAL末尾两个字母与和ALERT开头两个字母相同,便共用了其不同的部分,合起来恰好表达了这种金属片所含的意味。结合西方国家的文化观念,能分析说明词汇和句子的真正含义和来源,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习文化,在掌握文化中体会语言的内涵。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背景之后,再学习课文,就显得简单轻松,容易理解了,他们对于英语句子的运用就更加得当了。
4.结语
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目的在于加强和补充语言教学。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可以深入地了解本国的语言文化,加强准确表达双重文化的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者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孔庆炎,刘鸿章主编.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第二版.
[2]孔庆炎,刘鸿章主编.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第二版.
[3]郑树棠,胡全生主编.新视野英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8,第二版.
[4]徐枫主编.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7,第一版.
[5]胡文仲主编.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第一版.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小学六年级周记精选(整理9篇)
- 阅0小学六年级周记篇1昨天刚下过雪,地上湿漉漉的,起床后,奶奶就叫我去菜地里捉蜗牛喂鸡吃,一来让鸡增加营养多生蛋来;二来可以保护菜地里的茶,可谓一举两得。“好的,我这就去。”我拎.....

精选小学生寒假周记(整理6篇)
- 阅0小学生寒假周记篇1忙碌了一个学期,我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小学寒假。爸爸妈妈特意带我去泰国旅游。在这五天的行程中,让我最期待和最喜欢的就是去Kerchor大象营,一起照顾大象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