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源及风俗范例(3篇)
来源:
重阳节的来源及风俗范文
今年10月2日是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为什么叫重阳呢据考证,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并且说“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獀马。”可见在秋季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先民普遍存在着飨天帝、祭恩祖等岁时活动,而且这一习俗在战国时期还被统治者加以条令化和典章化。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扫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其二: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志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中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质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因此,人们将具有意义的秋游,民俗上就有“踏青”,重阳“辞青”的说法。
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代表性的节日习俗。其一、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到了东汉,民间在该日又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杜甫的《登高》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其二、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其三、还有赏菊花的风俗,古人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其四、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在这一天写的。为此,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一个传统节日。
重阳节的来源及风俗范文篇2
重阳糕来历据昆山古代地方志记载:九月初九天刚刚亮的时候,家长们要将一片重阳糕放置在儿女的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这就是中国人谐音文化”的特殊智慧,叫做讨口彩”,但同时也未免有点自欺欺人是吧。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记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
在清代宫廷里,重阳节时也要举行花糕宴”。周密写的《武林旧事》一书中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节,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上也说:九月蒸花糕,用面为糕,大如盆,铺枣二三层,有女者迎归,共食之。”
重阳节的习俗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放风筝的原因传说,重阳时放风筝是为了放晦气”,风筝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更有甚者,还要专门将线烧断,让风筝消失于云天之外。广东《鹤山县志》载:于秋初放纸鹞,是日(九月九日)以火断其线,任其随风而去,谓之‘流鹞’,以除疾病云。”
可是与之相对,另有一种解释则说重阳放风筝是放吉祥”、放福气”,风筝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放风筝者不仅不能弄断丝线,还要千方百计保护之,因为若是丝线断了,则吉祥”、福气”也随之飘向远方。两种解释针锋相对,让人莫衷一是,不禁莞尔。
重阳节的来源及风俗范文
1、登山秋游,重阳节登山秋游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就有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2、敬老,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因此,这一天人们敬老,敬老可以体现在对父母的孝顺,也可以体现在祭祖、祭祀上。
3、赏菊,重阳节时,正是菊花开的时候,因此,在很多地区都有重阳节赏菊的习俗,重阳节除了赏菊外,还可以购买一些菊花送给长辈,表示心意。
(来源:文章屋网)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体育竞赛活动方案范例(3篇)
- 阅0体育竞赛活动方案范文整理和编辑,建立“体育档案”用时则取之,不用则存之。关键词:体育档案管理运用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建.....

化工装备安全技术范例(3篇)
- 阅0化工装备安全技术范文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国民生产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电力工程安全系统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电网运行.....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