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研究范例(3篇)
来源:
医学伦理学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中医伦理文化;藏医伦理文化;传统医学;比较研究
医学伦理文化是在医学领域范围内形成的,指导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应该如何规范和规范在医务工作者身上形成的职业伦理。中医藏医伦理文化的发展历史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星到完整,从萌芽到成熟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医藏医伦理文化丰富,都有浩瀚的医学典籍,历代医家辈出。国内学者对中医伦理文化较多,研究藏医伦理文化的学者较少,可借鉴的成果匮乏,比较研究有相当的难度。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医藏医伦理文化的比较研究,来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伦理文化,为我国各民族传统医学间的比较研究积累一些经验。
1中医藏医伦理文化比较研究内容
中医和藏医伦理文化的比较研究包括三项任务:寻找相似;发现差异;从相似之中发现差异,在差异之中寻找相似。在具体比较研究中应该结合中医和藏医文化的相似和差异的背景下来讨论相似点,重视两者的差异。藏医伦理文化反映了藏族社会特有的文化及其形成的医学伦理文化特色。我们在比较研究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比较研究要全面,通过全面比较研究来说明问题。比较中医藏医伦理文化不仅要比较其历史发展进程、文化背景,还要利用文献资料对其医学伦理文化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指出:“任何比较只是拿所比较的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方面来比较,而暂时地和有条件地撇开其他方面。”这样可以保证可比性,而“暂时地或有条件地撇开其他方面”,则不能忽略其他方面,要做到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握比较的事物或概念,使比较得出客观和科学的结论。其次,比较研究要始终贯彻公正原则。科技史学家汉斯・波塞尔指出:“科学史关心的是某一科学理论的历史变化,至于这些理论用今天眼光看来是对是错,有用与否,则无须管它,关键是在思想上这些理论是怎样形成的。同样主要的是,当时采用的是何种方法,至于方法今天看来是不是恰当亦不是研究的中心问题。”在研究藏医伦理文化时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民族虚无主义,认为藏医学的理论是吸收中医和印度医学的,没有多少自己的东西;一是妄自尊大,不切实际地夸大某些文化特点与优越性,避开其缺陷和历史局限性。我们必须明确藏医文化在吸收中医和印度医学的先进医学技术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独特理论和技术传承,有其历史的、民族的改造。最后,比较要合理,不合理的比较是没有可比性的。
通过对中医藏医伦理文化的文化背景、发展史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既有其相似的一面,也有不同的地方,总的来说是大同小异。它们的相似性是民族传统医学伦理文化的共同发展要求,也是中医和藏医文化交流的结果。中医藏医伦理文化都遵循救死扶伤,有利,无伤,公正,人道和重生原则。它们的差异是地理因素,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决定的。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藏医文化的特殊性。宗教文化和医学伦理文化的密切结合,是藏医伦理文化的一大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虽然宗教文化具有唯心性,但其“慈悲、平等”的伦理观念,是可以被医学伦理文化所接纳的。中医和藏医伦理文化在各自历史文化土壤中发展,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影响了医学伦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当代医学文化背景下,对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伦理文化作了一些思考。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满腔热情,深入细致,有则有之,无则无之,多则多之,少则少之,不轻易否定,不随意拔高”的态度,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医学文化。
2研究方法
从总体而言,中医藏医伦理文化的比较研究应该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不仅要从现象本身去认识现象,还要从现实社会关系去研究现象,必须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和使用科学的方法。为了更好的学习和研究我国的传统医学伦理文化,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文化比较研究法。
文献资料法是搜集、分析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资料分析和使用,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所运用的资料主要有各类历史著作、书籍以及相关资料。文献资料法适用于历史文化研究。
文化比较研究法是利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作为样本,对其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探求他们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来发现事物本质的研究和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理论和实际中都具有重大意义。例如对不同民族的医学伦理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医学伦理文化的异同,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3研究中医藏医伦理文化的意义
中医藏医伦理文化在我国传统医学及相关专业学科中有极高的地位,中医藏医文化的发展是我国传统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中医藏医伦理文化有助于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助于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构建和谐卫生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崔箭,唐丽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明旭主编.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徐天民,程之范,李传俊,张大庆.中西方医学伦理学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1986.
[4]王尧主编,蔡景峰著.藏医学通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
医学伦理学研究范文
【摘要】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演变,医疗矛盾逐步由“技术型”向“服务型”转化,许多新的医学伦理问题应运而生,医学伦理学越来越受到各国医学教育界的关注。
Themedicineethicseducationpresentsituationandthe!countermeasureLiangXinzong
【Abstract】Synthesizesthemedicinepatternalongwiththebiomedicinepatterntothebiological-psychology-societytheevolution,themedicalserviceiscontradictorygraduallyby“thetechnology”to“theservice”thetransformation,manynewmedicineethicsquestionarisesatthehistoricmoment,medicineethicsmoreandmorereceivesthevariouscountries’medicineeducationalcirclestheattention.
【Keywords】Medicineethics;Education;Presentsituation;Countermeasure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演变,医疗矛盾逐步由“技术型”向“服务型”转化,许多新的医学伦理问题应运而生,医学伦理学越来越受到各国医学教育界的关注。
1医学伦理学教学现状
1.1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较,我们的医学伦理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目前,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进行了多年系统稳定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各年级医学生中均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并进行跨学科教学。教学基本上围绕当前医学领域的重点热点伦理问题进行,如医学实践中知情同意、人体实验、脑死亡、稀有资源分配等。哈佛大学医学院对医学伦理学采取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对医学伦理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进行研究和探讨,并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参加,例如邀请临床医学专家、基础医学专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等[1]。
我国则多以开设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为主,进行其他教学模式的学校还很少,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仅在少数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采取了对重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课题调研的形式。比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其在上世纪末已经开始采取这种课题调研讨论的教学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2]。但是目前国内对这些模式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很好的推广。
1.2对医学伦理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医学伦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才导致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课时严重偏少的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在第五学期开设医学伦理学或在政治课中开设医德课,总课时约为30学时,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同类课程学时总数的1/5。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不大可能指望学生对医德范畴、医德规范等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更谈不上为他们提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了。
2002年2月,国际医学教育学会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包括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方面: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3]这一标准阐述了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一系列基础核心能力,从中可以看到,医学伦理学和医德教育在医学生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
1.3授课形式单调是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中亟待改革的又一弊端。
目前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通行的是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方法。限于学时,教师较少考虑,也无从考虑实际效果。这种“布道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兴趣,更不用说掌握指导他们终身职业生涯的伦理准则与规范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医学院该门课程的教学形式显得生动活泼。其中最常见的是各种形式的讨论和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日本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则主要由相关临床教研室的教授主讲及让学生参加病区实习的形式来予以实施,注重培养学生判断医疗实践中发生伦理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拿大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大多
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1.4如何让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内容更系统、更稳定、更具时代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同样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任何一种道德理论或伦理学说,都是有其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随着经济改革在我国城乡相继取得巨大成功,人们开始对医疗卫生保健行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应具备精湛的医术,而且要求他们能自觉尊重生命价值,在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要深谙伦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原有的教学内容自然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而即使是已经更新的教材内容,也会因为目前新的伦理学问题的层出不穷而同样有了时代的局限性。传统的医学伦理学考核形式,主要以考场笔试(闭卷或开卷)以及论文撰写常见。前者强调的是书本理论知识的检测,特别是闭卷形式。开卷形式虽然有一定的开放,但总之都是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与传统课堂授课形式相适合。这种考核方式容易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考查到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课程后的思想观念以及伦理决策能力上的变化,也不能真正鼓励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的主动性。后者虽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相比较应该是一种进步。但是仍然还有不足之处:没有贴近临床和实践,学生的任务仅仅是在完成论文,所以相关材料可以不必从实践中获得,减少了伦理学的实践机会;论文撰写相对简单,教师的指导成分相对较少,实用性不足。因为以上这些因素,所以目前的医学伦理学考核方式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迫切感,那么进行医学伦理学考核制度的改革就更加势在必行。
2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对策
2.1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中国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水平。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一种新的医学科技的发展,必然引起相应的伦理学的方法论等多种角度,深入研究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4]。此外,对学生的成绩考核,要考虑改变以理论考试为主的形式,积极尝试多种考核方式,使考试内容注重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一些具体问题。
2.2创新教学内容。
自1982年以来,我国高等和中等医学院校和医疗部门陆续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编写了许多版本的医学伦理学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现,对于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1世纪是生命与健康科学发展的世纪,因此医学伦理学内容体系“应以义务论为主线,将价值论、公益论贯穿其中,既反映传统医德精华,又突出生命与健康主要内容,并包括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论证。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能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解决在学习和医疗实践中的各种伦理问题。其具体内容应突出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5]
2.3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不应该是医学伦理课唯一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借鉴国外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依据我国的国情和目前医德医风的现状,摸索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方法上,我们应改单调乏味的说教为多种形式并举。可以尝试用师生对话、小组讨论、专题讨论的形式。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选择与应用正反典型事例进行伦理分析,这对于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加深对医疗实践中所遇到的伦理纷争的理解,提高医学行为分析判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好,深受大家欢迎”。[6]同时还“应重视对启发式、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考评法等方法的应用,不断提高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质量”。
2.4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为解决师资队伍发展滞后的现状,首先,应尽快成立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其办法:一是建立专门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专门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人员,尤其重视选拔有培养前途的硕士生、博士生。二是以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教育委员会名义举办全国性医学伦理学师资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2004年8月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医学伦理学教育培训班,受到有关部门和与会者的好评。同时,各省市医学伦理学会也应定期召开医学伦理学教育会,不断培养医学伦理学队伍,还应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出国作访问学者进修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素质的目的。
2.5完善并规范人文教育体制。目前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体制不够完善,同时还尚无相应的规范。
全国仅有医学伦理学会及教育等专业委员会,而各省市没有相应的专门机构,也缺乏统一和明确的要求。虽然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在课程建设上把医学伦理学列入教育计划,但全国医药院校缺乏统一的安排。有的院校成立了医学伦理学教研室,但大多数院校是在社科部或德育教研室中成立一个小组,教材不够统一,教育与研究相脱节等。我们认为,必须制定统一的计划和提出明确的要求,“把医学伦理学作为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卫生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列入教育计划,作为必修课程开设,作为精品课程和重点学科来建设”。[7]同时要大力开展医学伦理学的教育研究,定期召开地区和全国性医学伦理学教育研究会,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依靠全体医学伦理学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界、医学界的同仁,共同为建设符合国情的医学伦理学理论及教育体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伍天章.以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医学伦理学教材建设.中国医学伦理学[J]2001,(1)34~35
2曾钊新、李建华.道德心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134
3伍天章.以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医学伦理学教材建设.中国医学伦理学[J]2001,(1)34~35
4李传俊、李本富.医学伦理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与评价.医学教育[J]1995,(2)9~11
5张金忠.关于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效果的讨论.中国医学伦理学[J]1999,(3)27~28
医学伦理学研究范文
德国哲学家马克思?韦伯第一提出了责任伦理的概念。目前为止,责任伦理已在诸多领域成为重要研究课题。责任伦理强调伦理义务、强调美德、强调伦理效益、强调“兼善天下”。责任伦理更注重自律而非他律。而这种发自内心的理性自律则需要通过外在限制性的他律磨练而来。大学生正是处在身心快速发展、伦理观逐步成型的人生阶段,能否对外部或软性或硬性的限制性他律形成习惯、自觉接受约束并最终达到知行合一,是责任伦理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更为重要的是,中医学专业大学生今后职业的严肃性特征对这些即将要步入医务人员队伍的准医生有着更为严苛的责任伦理要求。出于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必须对他们在入行前加强职业伦理教育,而这又与责任伦理的要求不谋而合。所以,对中医专业大学生的责任伦理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中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现状
总体上来说,当代中医专业的大学生在职业的责任伦理方面呈现出“知行不一”的态势。大部分的中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没有按照既定的规划实现自己的目标,对大学生活的状况不太适应。上专业课的动力不足,觉得专业课程多、难、复杂,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求不高,基本上是求过就好。缺乏生活节奏感,生活成了高中时期的三点一线,限于教室、食堂和寝室,对未来生活有所迷茫。学习处于被动,逃课、迷恋游戏不在少数。熬夜通宵、自杀,对生命无比轻视;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只知道一味的索取,部分大学生精神萎靡不振、学习自律性和计划性差、作息无规律、迟到旷课屡禁不绝,考试违纪。对专业知识认识不足,轻易就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怀疑,正如吴小勇所说“中医药类的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往往因西医的强势而产生对中医药专业的怀疑”。又有另外一种人一心放在了学习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对进行日常生活的交流和工作都有所困难。学生在实习阶段就表现出没有自信,没有责任,没有诚信。
2中医学专业大学生现状产生的原因
中医在我国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民众对中医认识不足,存在误解和偏见,医疗卫生偏向于西医,中医发展受到阻拦,是导致中医学专业不自信的主要原因。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是独生子女,是导致了部分学生产生为我独尊,自私自利的思想且严重缺乏合作、服务、奉献意识的主要原因。甄晶说,当代大学生缺乏自觉与自省的意识、责任感与道义感松懈、诚信与廉耻缺失,在一定的程度上呈现出道德虚无感和道德异化现象。主要是自我责任的缺失、他人责任的忽视、社会责任的淡化;直接导致了现在的大学生没有责任感的主要原因之一。苏玲表示社会现象的默化、家庭导向的局限、学校教育的不完善、大学生素质的欠缺是当代大学生意识淡化、价值错位、道德缺失、行为示范等方面的主要原因。李浩对大学生责任伦理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知行脱节,践行能力弱;崇尚自我,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脆弱,自我责任感薄是当代大学生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
高云说“虽然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着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薄弱甚至缺失的问题。”薛玉刚表示主要是利他奉献意识、具体责任意识的缺失以及爱国责任意识的行为上有所缺失。高云说主要是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甚至缺失、感恩意识弱化、家庭责任意识缺失、诚信度偏低、社会责任缺失等等。
3中医学专业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构建
3.1遵守主要原则
只有严格的要求当代大学生遵守主要原则,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总体综合素养。赵阿华,宋湘绮提出构建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的主要原则是集体主义原则,仁爱原则,诚信原则三大原则。
3.2遵守伦理规范
苏玲对大学生主要伦理规范提出三点:奉献、感恩、宽容。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知道回报社会,才会不去为鸡毛蒜皮的事去斤斤计较;只有懂得宽容的人,才懂得珍惜,才会全心全意的对病人负责;只有会去奉献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人,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医学专业的大学生。
3.3增加教育培养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做一个好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很多的人都是在大学生期间形成三观。所以教育显得至关重要。赵阿华,宋湘绮提出构建的途径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养成教育,深化实践教育,强化榜样示范作用,突出艰苦奋斗教育。李萍认为加强大学生的责任伦理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3.4提高专业认识
大多数的中医学专业的学生,一走出校门就不在从事本专业,因为他们觉得中医学专业是根本无法理解的,他们甚至会站在非专业的立场上去抨击中医。苟娜说要稳定与壮大中医药专业人才对自身专业的自信心,并增强中医药专业人才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就必须要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对中医的认识。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现代服务业的特征范例(3篇)
- 阅0现代服务业的特征范文【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路径;政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党的“十七大”针对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新变化以及我国产业发展中技术水平低、对资源过度依赖、高.....

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范例(3篇)
- 阅0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范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思考分析1前言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物联网通过多种.....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