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原理范例(3篇)
来源:
电磁感应原理范文
关键词: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学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3)10(S)-0030-4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为高二物理电磁感应部分的楞次定律。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的规律。教材是在初中磁场知识和对电磁感应简单认识的基础上,利用高中已学过的知识,较为深入的研究磁转化为电的规律,研究电场、磁场的统一性。这些内容,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的问题大多数都涉及到三维空间,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极为有益。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是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罗列或初步总结,而是实验和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在这里,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材把磁体的磁现象和电流的磁现象统一起来。对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一个观念上的飞跃。电磁感应一章的教材渗透了深刻的对立统一思想,学生对电和磁的统一和相互转化的理解,将为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供有说服力的素材。另外,教材进一步把能量守恒的观点反映到电磁运动中来。对于学生牢固地树立能量的观点也极为有益。
2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楞次对物理学的贡献;
掌握电流放大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理解楞次定律的相关内容;
初步掌握用楞次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楞次定律;
通过科学探究,理解楞次定律的一般应用:
通过科学探究,初步了解从认识到实践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从特殊结论到一般规律的科学思想:
理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实践的科学。
3教学的重点
1楞次定律的理解:
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4教学的难点
1由实验归纳总结出楞次定律;
2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5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等。
6实验器材
1教师演示器材:螺线管、条形磁铁、演示电流计各一;废电池一节、多媒体教学平台、导线若干;
2学生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计、螺线管、条形磁铁25套、导线若干。
7课程建构与教学过程
7.1复习引入
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点:
(1)磁通量;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时,线圈中B的变化情况,为新课的实验做好准备。
设置问题,引入新课。(观察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当磁铁和线圈均静止不动时,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为什么?
(2)当条形磁铁插入线圈或从线圈中拔出时,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为什么?
(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只要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闭合回路中就产生了感应电流)
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中,当磁极插入和拔出时,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即是观察电流计的指针的偏转方向)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从而引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进一步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多媒体演示出本节的课题)。
7.2新课教学
7.2.1实验探索,总结规律
实验: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进行各种推论:(1)可能与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有关;(2)可能与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的变化有关;(3)可能与产生感应电流的磁通量有关;(4)可能与产生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有关。因为感应电流的产生是由于磁通量的变化。
师生共同讨论设计探究的实验方案。
1介绍实验装置;
2设计实验记录表(如下表所示)
3实验准备:
(1)查明螺线管线圈的绕行方向。
(2)明确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用废电池演示)。
电池从正接线柱流入电表,指针向右偏转,电流从负接线柱流入电表,指针向左偏转。
(3)明确实验步骤:将条形磁铁的N极、S极分别插入和拔出线圈,记感应电流的方向,并填入实验记录表中。
4教师演示:将N极插入线圈。分析实验现象,并填写表格的第一列。
5学生分组实验:由学生完成余下的步骤,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记录表。
6,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利用课件,让学生填写表格。
(1)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此时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通量)增加;
(2)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此时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通量)减少。
学生归纳出结论: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7.2.2楞次定律
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磁通量的变化。
(该规律首先是由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在1833年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对物理学的贡献,就把这个规律叫做楞次定律)
(介绍楞次:(1804——1865)诞生于爱沙尼亚。楞次在物理学上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电磁感应的楞次定律和电热效应的焦耳一楞次定律。1834年,楞次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宣读了他的题为“关于用电动力学方法决定感生电流方向”的论文,提出了楞次定律。1843年楞次在不知道焦耳发现电流热作用定律(1841年)的情况下,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定律,他用改善实验方法和改用酒精作传热介质,提高了实验的精度。)
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1)感应电流的磁场是“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原磁场。因此,不能认为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和原磁场方向相反。
(2)正确理解“阻碍”及“变化”:
“阻碍”不是“阻止”,而是“延缓”、“妨碍”之意。
“变化”:当φ增加时,“阻碍增加”,B与B'的方向相反,起抵消作用;当φ减小时,“阻碍减小”,B与B'方向相同,起补偿作用。
因此楞次定律可以简要表述为:φ增B'反,φ减B'同。
7.2.3楞次定律的应用
例题分析:
例题1如图1所示,矩形线框abcd的平面跟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当ab边在线框上向右滑动时,ab边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
解析(1)原磁场B的方向:B垂直向里:
(2)原磁通量的变化:S增加,B不变,φ增加;
(3)由楞次定律“φ增B'反”得,磁场B'的方向垂直向外:
(4)由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badcb(同时用实验验证判断结果)。
例题2如图2所示。在匀强磁场中。由伸长弹簧构成的回路收缩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解析(学生分析、判断,老师补充)
总结出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的步骤:首先明确所研究的回路。
(1)原磁场B的方向;
(2)原磁通量φ的变化;
(3)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B'的方向:
(4)由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8巩固练习
例题3如图3所示,导线AB和CD互相平行,当AB所在电路中的开关K断开时,导线CD中的感应电流向哪个方向流动?
解析指导学生进行分析:
(1)回路CDEF是题中要求研究的闭合回路,通过该回路内的原磁场是导线AB中流过电流时产生的,根据安培定则,原磁场B的方向为“垂直指向纸里”:
(2)断开K时,原磁场B减小为零,则通过回路CDEF的磁通量φ减少:
(3)根据楞次定律知道,感应电流的磁场B'方向与原磁场B方向相同,即垂直指向纸里:
(4)由安培定则判断,CD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由D流向C。
思维拓展:可以让学生继续分析,当开关K闭合时,回路CDEF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开关K保持闭合状态,移动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从左向右)移动,回路CDEF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9课堂小结
1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现象中的重要规律,要正确理解该定律,必须正确理解“阻碍”的含义:φ增B'反,φ减B'同;
2楞次定律只给出了感应电流磁场方向,要确定感应电流还需要利用安培定则。
10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
11板书设计
楞次定律的内容: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的理解:
(1)“阻碍”的含义:
“阻碍”的现象:
①当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增大时施感磁场与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相反:
②当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减小时施感磁场与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相同。
概括为:增反减同(劫富济贫)。
“阻碍”的含义:阻碍变化。
“阻碍”的结果:不会出现使原来的变化出现相反的情况,它只是延缓了这种变化。
(2)注意区分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磁场B”和感应电流的磁场B'。
楞次定律的运用:
解题步骤: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
(2)明确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3)根据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楞次定律符合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楞次定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体现。
12课后反思
该案例的主要思路是将书本上的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的分组实验,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帮助设计和完成对楞次定律的推导,从而从本质上去理解楞次定律,以及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对科学规律的认知、理解和应用上。对例题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同时也扩大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些既是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个人对本节内容进行如此设计的初衷,当然也就成为了教学设计中亮点所在。
当然,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再大胆一些:由面积的变化引起磁通量的变化,继而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以及判断其电流的方向这一过程,也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来进行展示,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在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尝试。
参考文献:
电磁感应原理范文
(一)如何判断物体有无磁性
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可以从吸铁性、指向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体的磁性强弱分布特点来进行解答.
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分别将钢棒靠近无磁性的铁类物质,如铁屑、大头针等,若能够吸引,则钢棒有磁性,否则没有磁性.
2.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分别将钢棒用细线吊起,使它们能在水平面上自由转动,若静止时总是指示南北方向说明钢棒有磁性,否则没有磁性.
3.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将钢棒的一端靠近静止的小磁针的磁极,若发生排斥现象,则钢棒有磁性;若与小磁针的两极都相互吸引,则没有磁性.
4.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将A棒、B棒如图1放置,因为条形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如果A、B不吸引,则表示钢棒B有磁性,A没有磁性;如果A、B吸引,则表示钢棒A有磁性,B没有磁性.
(二)如何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
理解这个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对通电螺线管概念的理解要到位
两个原则:①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②右手定则.
三个因素:有三个因素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有关:螺线管的磁极、电流方向及绕线情况.在这三个因素中,任意两个都能决定第三个.
2.对通电螺线管隐含条件的理解要到位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感线是从螺线管的北极发出回到南极.其隐含条件是: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是从螺线管的南极指向北极.
(2)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电流越大,螺线管的磁性越强.
(三)如何分析由电磁继电器组成的电路的工作过程
我们可以用“流程图法”(如图2)来解释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总的来说可以分五个步骤.如图所示:
注意:控制电路的通断可以是人为接通或断开,也可以是外界条件变化使之自动接通或断开.
(四)磁场为什么会对电流产生力的作用
我们知道磁体的周围有磁场,当磁体跟另一个磁体接近时,它们之间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我们还知道电流周围也存在着磁场,我们可以把通电导体看成一个磁体,当通电导体跟磁体接近时,它们之间也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因此,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其实质也是磁体和磁体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的作用.
(五)感应电流因何而生
1.由电磁感应现象可知,要得到感应电流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电路必须是闭合的;(2)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要想真正地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除掌握上述两个条件外,还要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是导体正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如果某部分导体虽然做过切割磁感线运动,但现在处于静止状态,那么该电路中就不会有感应电流,也就是说只有切割磁感线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
(2)切割磁线时,导体不一定是运动的.“切割”指的导体与磁场的相对运动.磁体不运动,导体运动,如在电磁感应的实验中,导体切割磁感线,有感应电流产生;导体不运动,磁体运动,如对于大型发电机来说,定子是线圈,转子是磁极,这时导体也会切割磁感线,也有会感应电流产生;导体不动,磁体也不动,但是磁体的磁性强弱发生了变化,即产生了变化了磁场,这时也相当于导体切割了磁感线,也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二、例题解析
考点1.磁场与磁感线
考点归纳:(1)磁体、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和利用;(3)磁场方向的规定,熟知条形、蹄形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情况,还要了解放入磁场中的物体各磁极的受力情况.
例1为了收集实验台上的铁粉,小明用塑料袋包好磁铁吸引铁粉,当磁铁靠近桌面上的铁粉时,出现如图3所示的情况,小明说:“我终于看到了真正的磁感线”.小红用如图4所示的通电线圈去收集铁粉.
(1)根据如图3所示,条形磁铁有
个磁极,铁粉能够一个接着一个吸引排列下去,说明铁粉被后也具有磁性,相当于小磁体的铁粉靠在一起的磁极一定是(选填“同名”或“异名”)磁极.
(2)小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磁感线显示的是.
(3)小红所用线圈绕在铁芯上的作用是,图4中画出了部分磁感线,则a点的磁场比b点的磁场(选填“强”或“弱”);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标出螺线管的磁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解析任何磁铁都具有两个磁极,磁极就是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也就是吸引铁粉最多的部位.铁粉本身不具有磁性,被磁化后变为小磁体,各个小磁体的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而连成一串.磁感线是描述磁场的假想曲线,这个曲线的要求是:该曲线每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曲线的箭头代表磁场方向,同时磁场方向规定磁体外部从N极出发进入S极,因此电磁铁的左端为S极.而磁感线的疏密程度代表了该点的磁场强度,越密集磁场越强.因此图中b点比a点磁感线密集些,b点比a点的磁场强些.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大拇指向右指向N极,电流必须从左侧流入,因此电源的左端为正极.
答案(1)两磁化异名
(2)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看不见的磁场的方向和强弱
(3)增强磁性弱如图5
考点2.电流的磁场及其应用
考点归纳:(1)奥斯特实验的实验方法、步骤和结论,最早做实验者及实验的意义;(2)电流磁场的应用;(3)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电源的正负极,并绕制通电螺线管;(4)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的关系.
例2如图6所示,试判断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
解析由图6可知,在我们看到螺线管的一侧导线中电流方向向上,看不到的一侧电流方向向下.如图7所示,根据安培定则,让右手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即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变式开关S闭合后,通电螺线管上方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8所示,试确定电源的正负极.
解析由磁场规律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根据安培定则得,电源的左端为负极,右端为正极.如图9所示.
点评本题是母题的逆用,先从小磁针的指向,确定通电螺线管的N、S极,再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进而确定电源的正负极.
考点3.电磁继电器
考点归纳:(1)电磁继电器的原理和工作过程;(2)能快速判断各种自动控制电路的原理.
例3如图10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有关该报警器工作情况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报警器红灯是报警灯,报警器工作时,必须依靠一般水的导电性,且水位必须到达A
B.该报警器的红、绿灯不会同时亮
C.当水位没有达到A时,电磁铁没有磁性,只有绿灯亮
D.当该报警器报警时,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
解析水、金属块A和B组成了控制电路的“开关”.当水位没有到达A点时,这个“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控制电路中没有电流,电磁铁没有磁性,此时衔铁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使动触点与上面的静触点接触,工作电路中的绿灯亮以示安全;当水位到达A点时,控制电路中的“开关”闭合,电路有电流,使得电磁铁具有磁性,从而吸引衔铁使动触点与下面的静触点接触,工作电路中的红灯亮以示危险.根据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及其绕线方式,运用右手定则易知电磁铁的下端为N极.
答案D
点评此题通过一个自动控制电路来考查电磁继电器的应用.分析这类自动控制作用的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通常按下面的程序进行:控制无件或开关处于什么状态——控制电路的通断——电磁铁有无磁性——是否吸引衔铁——工作电路的通断.
考点4.电动机与发电机的区别
考点归纳:(1)从制作原理来区分: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2)从构造来区分:电动机的构造:主要由磁铁、线圈、换向器和电刷等组成;发电机的构造:主要由磁铁、线圈、铜环和电刷等组成.
(3)从能量转化形式区分: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4)从结构示意图来区分:由以上两图可以看出电动机和发电机模型非常相似,但不难看出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就是:①电动机外部有电源,通电线圈通过受力而转动(如图11);发电机外部无电源,导体运动产生电流,电流表发生偏转(如图12);②电动机线圈两端连接的滑环是半圆环,发电机线圈两端连接的滑环是圆环.
例4如图13所示的4个实验装置中,能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解析如图13所示的是教科书上4个重要的演示实验装置.A图是用来演示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使小磁针受磁场作用发生偏转的现象的;B图是用来演示开关闭合时,导体ab中通过电流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现象的;C图是用来演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现象的,B图和C图都能说明电动机的原理;D图是用来演示开关闭合后导体ab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用来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实验装置.
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电磁现象的综合认识和理解.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因此认真做好实验、观察研究实验现象和规律,是学习物理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考点5.发电机应用的探究
考点归纳: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
例5实际的发电机采取线圈不动(称为“定子”)而磁铁运动(称为“转子”)的方式发电,为了增强磁铁的磁性,转子一般不用永磁铁,而用电磁铁代替.小明利用如图14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模拟探究.其中为A电磁铁,B为螺线管(其作用相当于线圈),B与灵敏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
探究一:闭合开关后,B保持不动,A迅速向下插入B,电流计指针向右偏;A向上拔出时,电流计指针向左偏.
(1)以上操作说明.
(2)若保持A不动,螺线管B由下向上套住A的过程中,电流计指针应向偏.
(3)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请说出你的猜想(至少说出两个不同的猜想):;.
②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猜想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要求说出实验方案.
探究二:将A放在B内并保持不动.闭合开关瞬间,电流计指针偏转;闭合开关一段时间,A中电流稳定后,电流计指针不偏转;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电流计指针偏转;断开开关瞬间,电流计指针偏转.
(4)探究二说明,闭合电路中的磁场(选填“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时,就能产生感应电流.
(5)闭合电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强弱变化的快慢有什么关系呢?将放在内保持不动,闭合开关,快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时,电流计的指针偏转角度较大;慢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时,电流计的指针偏转角度较小.由此可得出结论:.
解析B保持不动,当A向下或向上运动即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发生改变即感应电流发生改变,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保持A不动,螺线管B由下向上套住A,相当于B保持不动,A向下插入B,根据题设条件可知,此时电流计指针应向右偏.设计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案要体现控制变量法.
根据探究二中实验现象可知,当闭合电路中的磁场发生变化时,就能产生感应电流.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移动得快,说明闭合电路中的磁场强弱变化得快;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移动得慢,说明闭合电路中的磁场强弱变化得慢.所以根据实验现象可知:闭合电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强弱变化的快慢有关,同样的条件,磁场强弱变化得快,产生的感应电流大.
电磁感应原理范文篇3
1安培定则
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的判断就用到安培定则,安培定则又叫右手螺旋定则。
针对具体的情况,安培定则的内容与运用也有所不同。(1)判断直线电流的磁场方向。定则内容:右手握住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与电流方向相同,则四指环绕方向就是直导线周围磁场方向。如图1-1所示,为导体横截面电流方向。(2)判断环形电流的磁场方向。法则内容:让右手弯曲的四指顺着环形电流方向,则大拇指就表示环内磁力线的方向。如图1-2所示,为环内的磁力线方向。(3)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其内容为,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螺线的磁场北极N.的方向。如图1-3所示。
安培定则运用主要在于区别三种状态下,大拇指和四指的特定指向――第一种情况,大拇指是指向电流方向,四指环绕方向为磁场方向;而第二种,第三种状态下,四指环绕方向为电流方向,大拇指指向为中心磁场方向。
2左手定则
当通电导体处在磁场中的时候,它会受到磁场力(也叫安培力或电磁力)的作用,这个作用力方向的判断定则就是左手定则,左手定则的内容为:伸开左手,让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平面垂直,让磁力线垂直穿入掌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指向既为通电导体受力方向。左手定则的运用范围包含三种情况;(1)用来判断对载流直导体的作用力的方向,如图2-1,通电导体的电流方向为I,则用左手定则判断知F方向如图示。(2)判断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偶矩M方向,图2-2示,ab边导线受到垂直纸面向里的力,cd边受到垂直纸面向外的力,所以线圈绕00轴顺时针方向转动。此原理被广泛的用在我们的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当中。(3)判断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洛仑磁力f的方向,如图2-3,已知处在磁场中的射线束在洛仑磁力作用下的偏转方向,用左手定则可判断其电流方向为I,也可知管中的射线束所带为正电。
3右手定则
电流周围存在的磁场方向用安培定则判断,与之相逆的现象――磁生电的方向则用右手定则判定。当闭合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或穿过闭合线圈中的磁通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用右手定则判定。伸出右手让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在同一平面内,令磁感应线从掌心穿入,拇指指向导线运动方向,则四指所指为感生电流的方向。
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在使用中容易混淆,但只要记住两个基本原则,就可加深理解,将两者从本质上区别开来。一是左手定则运用的场合是已知为带电导体,即先有I;而右手定则是用来判别产生的感应电流I的方向,如图3-1(a)所示,已知通电导体电流方向I,判断其受力方向用左手定则;如图3-1(b)所示,已知感应电流方向I’,判断其运动方向用右手定则。第二点左手定则是判断受力方向F或题中已标有F,用左手定则判其它相关方向;而右手定则是先有运动V或题中已知V方向用右手定则判其它量的方向。如图3-2(c)用左手定则判断电流方向,3-2(d)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理解了这两点,做相关题目就不会因分不清用左右手而迷糊了。
4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跟右手定则一样,也是用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它的内容是:感生电流的磁通总是企图阻碍引发感生电流的原磁通变化。
在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方向时关键要理解好“阻碍”这两个字的含义,当原磁通增加时,感应电流所产生的感应磁通要阻碍其增加,所以方向与原磁通方向相反,当原磁通减少时,感应磁通要阻碍其减少,所以方向与原磁通方向相同。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电磁学论文范例(3篇)
- 阅0电磁学论文范文【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方法;教学改革0引言“电磁场与电磁波”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是安排在大三上学期。通过学习,可以.....

农作物缺硫的表现范例(3篇)
- 阅0农作物缺硫的表现范文关键词:小麦;微量元素;补救措施1缺锰症当小麦出现缺锰的症状之时,极其容易患灰斑病。小麦在患灰斑病的初期叶子会从逐渐绿变黄,并且伴随着黄白小斑点出现,在.....

教室环境布置方案范例(3篇)
阅:0教室环境布置方案范文幼儿园的所有物质、精神条件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儿园教育环境则是由幼....

电磁感应原理范例(3篇)
阅:0电磁感应原理范文关键词: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学生实验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3)10(S)-00....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收集9篇)
阅:0对口支援工作总结篇120xx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经教育部批准,20xx年7月16日,....